史博館受贈林玉山畫作58件 展示《黃牛》修護成果 

曹麗蕙 |2023.03.30
1466觀看次
字級
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右2)、史博館館長梁永斐(右1)與林玉山家屬林柏亭(左2)及夫人蘇麗文女士(左1)合影。圖/文化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國立歷史博物館為感念台灣前輩畫家林玉山之子林柏亭,於2006年捐贈林玉山日治時期之《黃牛》膠彩絹畫珍品予史博館,又於今(2023)年再次捐贈其父親畫作《野柳海邊》等58件(組)予史博館典藏,特別在林玉山117歲冥誕(4月1日)前夕,於今(30)日辦理「守護·時光」捐贈儀式暨館藏《黃牛》絹畫修護成果發表。

《黃牛》為林玉山早期絹本膠彩,為創作於日治時期少量存世的精彩之作,原畫作因年代久遠,捐贈時畫作大面積曾遭受蛀蟲啃蝕,史博館受贈後即對本幅畫作啟動相關研究,並於2021到2022年,委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系老師李秀香書畫修護工作室,進行畫作之修護計畫,搶救珍貴國家文化資產。

史博館館長梁永斐強調,捐贈作品經過整飭、修復,必須要「讓作品產生感染力」,因為這是台灣藝術建構值得研究的傳承,讓大家看見修復後的現況是應該的,如此才能對藝術家負責、讓家屬放心。梁永斐也當場宣布,史博館會積極爭取林玉山老師120歲紀念展在館內舉辦,邀請林柏亭為策展人。

「不登玉山不知台灣山川之美,不識林玉山不知台灣畫作之美」,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表示,林玉山用膠彩畫黃牛,水墨畫水牛,充分展現台灣意象。他感謝修復師李秀香及修復團隊將《黃牛》之作修復完成,讓作品重新驚艷於世。更要感謝林柏亭及家屬,再次慨捐林玉山老師58件作品成為國家的典藏,讓世世代代的台灣人可以透過林玉山老師畫作,了解台灣之美。

林玉山(1907-2004)為台灣嘉義人,自幼展露繪畫天份,與郭雪湖、陳進同被譽為「台展三少年」享譽盛名,創作致力觀察自然、勤奮寫生,善於使用膠彩、水墨,以動物畫見長,畫虎及鹿尤為出名。戰後任教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生奉獻藝術教育,作育英才無數。

林柏亭表示,這次捐贈是源於整理父親遺物時的啟發,林玉山因這時期參與史博館主辦的展覽及畫家聯誼,建立起深厚淵源。經過此次捐贈,史博館現藏林玉山先生作品總計已達87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