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流】擺脫孤獨 身心更健康 |2023.05.28 語音朗讀 563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人類是群體動物,會產生孤獨感,有時候是獨處太久,建議可以參加一些團體活動。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 在網路時代,通訊軟體非常普及,每天有看不完的社群訊息,但有時候你還是會感到孤單。大多數人害怕孤獨,然而也有人認為獨處比較好,事實上,孤獨感沒有妥善處理,有可能會對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心理學家瑪格麗特‧曼寧(Margaret Manning)指出,克服孤獨感,首先要從根本接受自己,並擁有不依賴任何人的自我認同感。人類是群體動物,會產生孤獨感,有時候是因為獨處太久,建議可以參加一些團體活動,試著走出去參加各種活動,融入群體,創造歸屬感。避免因為孤獨太久,引發負面情緒,變得孤立、疏離,對身心健康及人際關係造成惡性循環。有研究指出,孤獨感不僅僅是心理上的感受,它還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心理醫學 研究證實美國認知心理學專家勞瑞‧桑特斯(Laurie Santos)表示,孤獨經常被當作流行病來談論,孤獨被認為比肥胖症、糖尿病的發病率更高。史丹佛大學一項研究則指出,孤獨會影響人們的生理,如果心理感受不快樂或孤獨,會使一個人的生理年齡增加1.65年,這種影響與每天抽15根煙類似。科學家發現,不快樂會使人體染色體末端的「端粒」,在每次細胞分裂時都變更小,而端粒縮短是導致衰老的因素。持續孤獨狀態還可能增加炎症風險,以及其他疾病的機率。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另一項研究也發現,孤獨可以使失智症的風險增加40%。心理學專家梅格‧阿羅爾(Meg Arroll)博士指出,在近幾年來,人們的孤獨感、孤立感和低落的情緒有所增加,她認為人們現在正處於大流行病之後的第二波心理困難期。 克服孤獨感,首先要從根本接受自己,並擁有不依賴任何人的自我認同感。圖/123RF走入人群 擺脫孤獨 當身邊親友出現孤獨心理傾向時,及時的提醒與支持或許能起一些作用,幫他們擺脫孤獨感。簡單的問候電話或一段視頻,也許就給對方帶來了積極影響。為幫助養老院的老年人擺脫孤獨感,紐約和阿拉巴馬州的養老院嘗試使用機器寵物。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人們在白天的積極社會互動愈多,他們就愈有目標,愈不感到孤獨。加入有共同興趣的團體,例如徒步旅行團體、藝術課或健身俱樂部,都可獲得一些人際互動。洛杉磯的行為改變治療師簡‧安德森(Jane Anderson)博士認為,要幫助人們擺脫孤獨感,首先要找出令他們感到孤獨的原因。安德森認為,人們感到孤獨的原因很多,抑鬱症、焦慮症都是。有的人感到孤獨,是害怕別人對自己有不好的看法,不願意和別人一起行動,他們可能有「社交恐懼症」。因此,首先要確定孤獨問題的根源是什麼,然後再去解決它。安德森建議,不要花太多時間在手機上,她認為這是「手機成癮」,並不會帶來真正的快樂,只是浪費時間。 有研究指出,孤獨感不僅僅是心理上的感受,它還可能對身體健康產生負面的影響。圖/123RF社交孤立與疾病風險孤獨是指一個人渴望擁有的社會關係,與實際之間有質量和數量上的落差,而社交孤立是指在社會關係內缺乏聯繫。與社交活躍的人相比,孤獨和社交孤立的人可能承受更多心理壓力,或者生活方式不太健康。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在一項研究報告中指出,社交孤立(social isolation)和孤獨可能導致人們罹患心臟病、中風,或使因為這些疾病而死亡的風險增加30%。該協會臨床醫學教授切內(Crystal Wiley Cené)在這份報告中表示,數十年來的研究已經證實,社交孤立與負面健康有關。誰最容易有孤獨感該協會指出,大約1/4的65歲以上美國人處在社交孤立,而且多達47%的人可能很孤獨。尤其受到退休和喪偶等因素影響,社交孤立的風險會隨著年齡而增加。然而,年輕的成年人同樣會遭遇社交孤獨。哈佛大學有一項調查發現,18-22歲的成年人被視為孤獨的世代,年輕人的孤獨感可能起因於社交媒體的過度使用,導致他們較少與人互動。切內指出,社交孤立和孤獨與心臟和大腦健康的惡化有關連,但與心臟衰竭、失智症和認知障礙等特定疾病有關的研究較少。其中,社交孤立和孤獨會使罹患和死於中風的風險增加32%,並使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增加29%。切內說,他們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以探討社交孤立和孤獨與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失智症,以及認知障礙之間的關係,了解社交孤立和孤獨如何影響心血管和大腦健康。 年輕人的孤獨感可能起因於社交媒體的過度使用,導致他們較少與人互動。圖/123RF人際交往不可替代醫學博士維韋克‧穆爾蒂(Vivek Murthy)表示,孤獨已成為「流行病」,大約一半的美國成年人表示經歷過孤獨。缺乏社會聯繫、感到孤獨的人,過早死亡風險增加60%,罹患心臟疾病風險也增加29%、中風風險增加32%、長者患痴呆症風險增加50%。孤獨和社交孤立,雖沒有被充分視為危害公共健康,卻損害了個人和社會的健康。對於孤獨,他建議人們實際參與社區服務,和朋友聚會時放下手機。據《美國預防醫學雜誌》一項研究報告,每天使用社交媒體時間少於30分鐘的人,與每天使用社交媒體超過2小時的人相比,社交孤立感的可能性是前者的2倍,也就是說,社交媒體推動了孤獨感的增加。穆爾蒂說,人與人面對面的互動是不可替代的,隨著愈來愈多的網路交流,人們失去了面對面互動的機會,而疾病也悄悄地找上門了。 前一篇文章 【顯化願望】正念吸引力法則 下一篇文章 【宗教科學】信仰 影響心腦機制 熱門新聞 01亞運/100金誕生! 楊勇緯激動淚灑賽場2023.09.2402屏東爆炸事故 佛光山送暖祈福2023.09.2303【研朱札記】夜鶯不至2023.09.2104亞運/4屆元老之力! 連珍羚摔出女子柔道首金2023.09.2505療癒橡實人 大自然冒險趣2023.09.2106亞運/「大家都在等這面牌」 楊勇緯奪金哭到不能自己2023.09.2407亞運/「大家都懷疑我」 連珍羚的堅持換來首金2023.09.2508【敦煌經變】觀世音三十三化身2023.09.2409亞運/不敵世錦賽3屆銀牌 徐晧祐超級不甘心2023.09.2610從壽司到鵝肝 掀純素革命2023.09.2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情緒動機】科學如何看抱怨效應【活化神經】另類大腦保健要訣【以茶會友】世界茶飲文化與經濟【神奇法則】身心意識 能量振頻【全球永續】ESG 重塑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