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偶戲館「懸絲傀儡」特展 詮釋傳統現在進行式

曹麗蕙 |2023.05.29
1845觀看次
字級
台北偶戲館首度推出「懸絲傀儡特展」,圖為宜蘭福龍軒歷經五代收藏的漳州戲偶(椅寮上的2尊)。圖/台北偶戲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台北偶戲館首度推出「懸絲傀儡特展」,由策展團隊「走路草農/藝團」規畫,以「三齣光日與夜」為主題,除展出館藏的「泉州懸絲傀儡」近20件,更邀集台灣南北漳泉兩派代表性的傳統傀儡劇團—宜蘭福龍軒傀儡劇團、高雄錦飛鳳傀儡戲劇團,會首台北偶戲館同台展出,讓觀眾一窺兩派傀儡戲難得同場的畫面。展期即日起至11月26日。

台北偶戲館館藏泉州懸絲傀儡田都元帥(右)與已故泉州傀儡大師黃奕缺雕刻的鍾馗(左)。圖/台北偶戲館提供

台北偶戲館館長蔡易衛表示,「三齣光」為傀儡科儀行話,是指儀式從半夜子時開始,至卯時演完三齣戲時已近天光破曉;「日與夜」則進一步延伸,試圖在日夜的時間對比裡,標記出南與北、泉與漳、喜慶之於沖煞、現場之於紀錄,甚至是傳承之於創造的樣態。

「懸絲傀儡特展」中可看到珍貴的影像畫面:已故泉州傀儡戲大師黃奕缺與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同台上台視《龍兄虎弟》的身影。圖/台北偶戲館提供

蔡易衛指出,展場也同步展出已故泉州傀儡大師黃奕缺1993年於台視綜藝節目《龍兄虎弟》上的操偶身影,與台灣紀錄片導演林英作於2004年歷時6年所拍攝的《宜蘭・傀儡戲》部份影像,透過這些珍貴的歷史照片、文獻、紀錄片、檔案與當代藝術錄像裝置創作,呈現傳統傀儡戲的現在進行式。


台北偶戲館「懸絲傀儡特展」展出漳州偶的戲服、戲幕與簾幕。圖/台北偶戲館提供

「走路草農/藝團」成員陳漢聲表示,他們以「治本於農,以農入藝」的農藝創作精神,取法農務經驗借鏡當代藝術,契合傀儡戲根植於「農業社會」與民間信仰酬神除煞儀式的精神。除了帶來展覽策畫上的新視角之外,也與高雄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合作,創作與展覽同名的錄像裝置作品;此外,北部漳州傀儡戲代表宜蘭福龍軒傀儡劇團,第五代團主許文漢也盛情出借歷五代收藏之戲偶與文物,包含由宜蘭百工雕刻師蔡火土所刻的戲偶,與宜蘭麗鴻繡莊復刻福龍軒第一代許阿水的百年戲服等。

台北偶戲館「懸絲傀儡特展」將傀儡偶與錄像投影裝置並置展出。圖/台北偶戲館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