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翁水千、莊西勢及李清海 聯手傳授精湛絶學

曹麗蕙 |2023.05.29
1166觀看次
字級
文資局傳習計畫學員,遵循古禮向金門三位人間國寶李清海(左起)、莊西勢及翁水千行禮。圖/文資局提供

【記者曹麗蕙綜合報導】為向金門三位人間國寶—翁水千、莊西勢及李清海無私傳授獨門絕學致敬,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今(29日)天於朱子祠遵循古禮舉辦敬師儀式,由全體學員向三位人間國寶行鞠躬禮後進行奉茶、行禮,感謝人間國寶保存傳承文資傳統技術,為文資修復產業培養繼承生力軍。

文資局局長陳濟民表示,全國傳統匠師人數有900多人,而實際從事傳統建築修復現場的人數僅有300多位,金門傳統建築數量超過5,000棟,古蹟歷史建築達241處,具修復古蹟歷史建築之傳統匠師資格者僅54位。因此,文化部特別要求提高傳統匠師的薪資以及提升尊榮感,得吸引新一代的年輕人加入文化資產保存行列。對於人才整體培育計畫,去年也特別邀請金門農工及台灣本島的技職學校一起參與,配合人間國寶引領之下,對有興趣加入文化資產保存行列的學員提供傳習課程,讓技術沒有斷層,使修復產業生態得以永續。

金門縣文化局長呂坤和提到,金門文化資產保存技術的傳承及產業接軌,有其迫切性與重要性,特別感謝文化部與金門縣傳統建築匠師協會傾全力協助推動傳習計畫,結合中央、地方、民間三方資源共同合作,今年難得邀集三位人間國寶聯手教學,翁水千教授大木作、莊西勢教授瓦作,李清海教授土水作,帶領學員從實際傳統建築的頹屋修復案例做中學,依循傳統工法,鉅細靡遺、逐一傳授,同步達到傳習及修復的雙重目標。

敬師儀式遵循古禮於朱子祠舉行,由全體學員向三位人間國寶行鞠躬禮後進行奉茶、行禮,完成簡單隆重的敬師儀式。

文資局說明,莊西勢匠師擅長尺寸規畫、砌牆鋪地、抹壁蓋瓦、作脊等土水、瓦作技術,專司宮廟、祠堂及一般傳統民宅;翁水千匠師專精於宗祠、宮廟、傳統宅第的大木匠師,兼做小木作,對於空間規畫設計及寸白禁忌尤為熟稔;李清海匠師對於磚石牆身的砌築能力高,風格樸實沉穩,灰漿運用亦遵循古法,瓦作鋪設、脊頭圓規線條和緩圓融,翹脊曲線簡潔明快。

文資局表示,三位人間國寶對金門地區傳統建築風貌維護貢獻甚大,參與傳習計畫,無私傾囊相授,國寶精神也激勵學員共同肩負繼承文化資產傳統技術的重要使命。

文化部文資局進一步表示,2022年啟動第一期「重要土水修造技術(瓦作)莊西勢保存者及重要大木作技術翁水千保存者傳習計畫」,培育19位學員,其中5位學員已通過文化部傳統匠師資格審查,為人才已然斷層的金門文資修復產業帶來一批生力軍,傳為佳話。

去年度更增添一位新科人間國寶—重要土水修造技術保存者李清海加入傳習陣容,賡續辦理「人間國寶翁水千、莊西勢及李清海傳習計畫」,除了延續前次傳習成果,也是台灣首度結合3位國家級重要保存技術保存者精湛之傳統建築營造技術為傳習主軸的實作課程,本期共招收19位學員,完成為期14周300小時的學術科課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