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水火風】探祕地球致命自然環境 |2022.09.25 語音朗讀 392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 多數人都曾受過天氣的蹂躪,有的在風暴中被雨水淋溼,有的被熾熱的陽光烤得渾身通紅……。在某些地方,大自然的確會奪走人們的生命,從致命風暴到火山噴發,危險幾乎無處不在。地球上這些危險區域,究竟哪一個最為致命?以下是BBC報導中探索的幾個致命自然環境。水深浪巨水對人類顯然會構成威脅,因為人類並不能適應水生環境,不過,直接死於海浪者只是其中少部分。但有些獨特的地理環境會加強海浪的威力,使得某些水域比其他水域更加危險,例如挪威索厄特特勞門海峽的薩爾特流就號稱是世界最強水旋渦。在海嘯或風暴潮期間,海平面會突然上漲,也會對人類造成極大的威脅。海嘯是由一個或一系列巨大的波浪引發水面突然升高,這可能造成毀滅性後果。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的統計,多數海嘯都發生在太平洋,其比例高達71%。然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委員會海嘯部門負責人索吉爾德‧阿魯普(Thorkild Aarup)則表示,地震引發的海嘯極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俯衝帶上。此外,洪水泛濫也經常造成巨大的傷亡。據估計,夏季發生的洪災可能造成數十萬人死亡,冰雪融化加上異常強降雨也引發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如今,隨著氣候不斷變化,洪災引發的危機也愈發嚴重。 喀麥隆的尼奧斯湖,二氧化碳濃度曾經超出人類的承受範圍。圖/123RF風吹毒漫非洲曾經發生過很多「殺人湖」,但真正的危險並非湖水。喀麥隆的尼奧斯湖以及剛果民主共和國和盧旺達交界處的基伍湖都隱藏著看不見的危險。而這些湖都位於火山活動地區,因此會有二氧化碳從地下滲漏。由於這種氣體比空氣重,所以會下沉驅散氧氣,令周圍的所有生命都窒息而死。但致命的不只是氣體,當狂風大作時,氣流本身也會奪走人的性命。最強的暴風形成於赤道以北和以南的溫暖海域,信風因為氣壓變化而被增強,從而形成旋轉的天氣系統,也就是颶風、旋風和颱風。從這個角度來看,海地是加勒比海最容易遭受風災的島嶼。又因為貧窮導致該國抗災能力不足,而當地的住宅都建造於洪泛平原上,森林等天然屏障都已退化,且經濟發展也不穩定,無法建設防洪或預警系統,因而造成嚴重的暴風災情。 地球板塊活動造成的地震對人類是致命的災難。圖/123RF地震斷裂世界上最致命的天災可以說就是板塊活動了。地球板塊移動會相互碰撞,從而釋放能量,當能量釋放時,地表會破裂,釋放地震波,引發地震。由於地震還會引發海嘯,而兩者都有可能成為最致命的自然災害。貫穿加州的聖安德烈亞斯斷層地處太平洋板塊與北美板塊的交界處,是最著名的板塊邊界之一。在科技進步的洛杉磯和東京等地震多發地區,已採用了最先進的建築結構,使之具備抗震能力,從而保護當地居民。但受到地震破壞最嚴重的是那些不太富裕的地區,因此並非所有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國家都具備這種能力。全世界最易遭受自然災害的10座城市有8座位於菲律賓,該國不僅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而且處在颱風帶上。 火山爆發也是致命的自然災害。圖/123RF火山爆發板塊運動的副作用就是火山活動。板塊相互分離時,熾熱的岩漿會從地表噴出,填滿缺口。衣索比亞的達納吉爾凹地(Danakil Depression)地處三大板塊交界處,這裡經常被稱作「地球上環境最嚴酷的地方」,這裡的火山活動之頻繁堪稱世界之最。這裡的年均氣溫約為34.4℃,成為地球上最炎熱的地區之一。松巴哇島上的坦博拉火山曾在1815年奪走了7萬人的生命,那次噴發短暫地改變了氣候,所造成的饑荒和疾病奪走更人多的生命。2010年爆發的墨皮拉火山也造成了嚴重破壞,火山產生的爆炸和令人窒息的火山雲導致數百人死亡。不過,熔岩對人類的威脅或許還不及氣候暖化。2022年,歐洲有7萬人死於熱浪,熱浪給人類帶來的破壞超過以往。雖然防災專家已盡其所能保護我們的安全,但真正帶來最大麻煩的,或許就是人類過度開發造成的大自然反撲。 有些落後地區經常遭受風災。圖/123RF動物可能預知天災世界上經常遭受自然災害的地區,有些至今沒有預警設施系統,而當地居民可能藉由觀察鳥獸異相來預防自然災害。雖無根據,有關動物提前感知災難而行為異常,卻啟發科學研究人員將它作為科學議題加以研究。然而,動物這種感知能否作為一種自然的早期預警系統?有關天災發生前動物出現反常行為的最早記錄,可以追溯到西元前373年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斯底德(Thucydides)的記載。這位歷史學家指出古希臘城市赫利斯(Helice)發生毀滅性地震之前,大量老鼠、狗、蛇和鼬鼠逃出城外。古今中外不乏同樣的歷史記載,據說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前,馬匹曾驚慌奔逃。 有些動物能感應生死攸關的自然訊號,所以能感知地震即將發生的前兆。圖/123RF生物進化求生機制與動物相比,人類雖然掌握了先進的科技,卻很難對許多即將發生的自然災害發出預報。以地震為例,直到大地開始震動那一刻,地震儀才會受到感應而輸出地震波圖。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還沒有監測到任何大地震發生前必定會有的訊號。因此,科學家逐漸對非傳統的警告訊號產生興趣,比如動物的異常行為等。英國自然災害學副教授馬修‧布萊克特(Matthew Blackett)推測,動物可能已經進化出一種地震逃生機制。也許動物能在地震發生前探測到壓力波,或是能在岩石開始壓縮時探測到斷層線的磁場變化。當然,有些動物能感應到一系列生死攸關的自然訊號,是因為擁有高度發達的感官,所以能感應地震即將發生的前兆也就不足為奇了。然而,並非所有專家都認同動物的預感可作為預報天災的選擇,僅靠動物反常行為的訊息還不足夠,人類仍需將各方面的前兆訊息作綜合分析,才能確保全面性的防難。 前一篇文章 【美味科學】探索舌尖 酸甜苦辣 下一篇文章 【動物醫生】寵物助療有科學原理 熱門新聞 01星雲大師真身起龕移靈 四眾弟子夾道跪迎2023.02.0602佛光山開山 星雲大師圓寂 享耆壽97歲2023.02.0603The Passing Away of Fo Guang Shan Founder –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at Age 972023.02.0604星雲大師 真誠的告白2023.02.0605佛光山宗委會 制度領導集體創作2023.02.0706歐洲絕美廢建築 警世無常2023.02.0207與水共存 全球漂浮城市興起2023.02.0308台灣燈會2/5登場 佛光五色鹿絢麗奪目2023.02.0409歡慶元宵好去處 蔬福市集周六南港登場2023.02.0310星雲大師圓寂 總統、六都首長深切哀悼2023.02.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萬物齊漲】高通膨幾個基本問題【鼓舞士氣】新年健身計畫與技巧【本地食品】英國飲食行業新潮流【虛擬世界】元宇宙 新經濟模式【極限挑戰】AI能不能模擬人腦 作者其他文章【萬象更新】普賢行願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臨摹大師】張大千畫 綠鬍子觀音【意念不忘】減少認知功能下降關鍵發展氫經濟有挑戰【永續綠能】 全球號召節能3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