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更新】普賢行願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2023.01.21
25258觀看次
字級
華嚴三聖之中尊為毗盧遮那佛,左脅侍是大智文殊菩薩,右脅侍是以大行普賢菩薩。圖/資料照片

文/本報綜合報導

2023年,COVID-19疫情顯趨緩和,在全球經濟迎向復甦之際,該如何安定身心,讓生命永續發展?生活中面對的種種困難與障礙,能仰仗佛法指引,便得以度過困境。《大乘義章》:「言功德,功謂功能,善有資潤福利之功,故名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為功德。」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是現代人行動力、執行力、意志力的典範,「以願導行、以行踐願」即是普賢菩薩的功德。

 普賢乘六牙白象,意表菩薩性善柔、有大勢,令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利益安樂。圖/世界佛教美術大辭典提供

普 賢 無 盡 十 大 願

普賢菩薩是毗盧遮那佛的脅侍,華嚴三聖之一,堪稱佛教中的無盡大行願王。據《楞嚴經》卷五:「我已曾與恆沙如來為法王子。十方如來,教其弟子菩薩根者,修普賢行,從我立名。……若於他方恆沙界外,有一眾生,心中發明普賢行者,我於爾時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處。縱彼障深,未得見我,我與其人暗中摩頂,擁護安慰,令其成就。」普賢菩薩的行願,不捨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利益安樂。

普賢菩薩十大願出自《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內容描述善財童子受文殊菩薩啟發,參訪53位善知識之後,受學於普賢菩薩,成就佛道的修行內涵。普賢菩薩告訴善財童子,要成就如來殊妙功德,應該實踐十種廣大行願。這十大願不僅是對聖賢,也是對自己、對一切眾生而發,是盡未來際永無休止的悲切願心,啟發我們生命無限的熱力,成就自我,奉獻大眾。

星雲大師用現代語言來詮釋普賢十大願:一者禮敬諸佛,即是人格的尊重;二者稱讚如來,即是語言的讚美;三者廣修供養,是結緣的實踐;四者悔業障,是行為的改進;五者隨喜功德,是心意的淨化;六者請轉法輪,是真理的傳播;七者請佛住世,是聖賢的禮遇;八者常隨佛學,是智者的追隨;九者恆順眾生,是民意的重視;十者普皆回向,是功德的圓滿。

 此尊北齊普賢菩薩像,線條柔美,嘴角帶著若有若無的淺笑,有腰身、瓔珞珠寶簡單樸素,露雙足、立於仰覆式蓮花座上。圖/資料照片



除 病 消 災 大 功 德

據《華嚴經》記載,受持《普賢行願品》有大功德利益,這是普賢菩薩的大願,也是受持者的修行法門。

「或復有人,以深信心,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消除。」如果有人對普賢行願有大信心,受持讀誦甚至書寫一個段落,就能除去五無間罪。透過懺悔及修持普賢法門,就能逐漸消除罪障。受持普賢十大行願,在人世間的身心疾病,或各種痛苦煩惱,以及一切惡業都可獲得消除。

「是故若人誦此願者,行於世間,無有障礙。圓滿普賢所有功德。不久當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處,常居勝族,悉能破壞一切惡趣,悉能遠離一切惡友,悉能制服一切外道,悉能解脫一切煩惱。」誦持《普賢行願品》,行走於人世間,任何障礙皆可化解。

若能圓滿《普賢行願品》所有功德,就會如普賢菩薩一樣,得到三十二莊嚴相。受持《普賢行願品》,不論在人間或天上,隨處都是福德之地,得以破壞一切惡道,更可遠離所有惡友、邪見,制服一切邪佞外道,解脫一切煩惱。

「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受持《普賢行願品》的人臨終時,當身體衰竭、器官敗壞,親友逐一離棄,所有威嚴氣勢都退散,一件財寶也帶不走,唯獨普賢菩薩不會捨離。因此,不要心生懷疑,應當信受,這一念之善,所有行願皆可成就,所獲功德更是無量無邊。

 若能圓滿《普賢行願品》所有功德,就會如普賢菩薩一樣,得到三十二莊嚴相。圖/世界佛教美術大辭典提供

寒山、拾得 文殊、普賢化身

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經常並稱,文殊騎金毛獅子,普賢乘六牙白象;文殊代表智、慧、證三德,而普賢則顯示理、定、行三德,合為解行並重。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圓滿,表示從行而證悟,故有所謂:「文殊般若自在,普賢三昧自在。」即為定慧合一之義。

據史書記載:佛教古德拾得大士是普賢菩薩的化身。天台山國清寺的豐干禪師,一日行經赤城道旁,聽到草叢中有兒童的啼哭聲,趨前一看,見一小孩約十來歲,問其姓名,回答:「我無家、無姓、亦無名。」豐干禪師愍念他無依無靠,帶回國清寺,取名拾得。

寒山樂觀豁達,雅好遊歷,喜愛逍遙的生活。出家後,來到天台山,隱居於寒岩,垂跡於國清寺。拾得與寒山時相往來,常對人說法,但人不信,反譏誚怒罵,甚至打之。寒山對拾得說:「世間人穢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我該如何對他?」拾得答:「只有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後來,拾得執掌牧牛的職事,有一天,正值寺中半月布薩,律師在堂中為僧眾說戒。拾得驅牛群到法堂前倚門而立,並拍掌笑說:「悠悠哉,聚得作相,這個如何?」說戒和尚怪其不敬,怒斥說:「下人瘋狂,破我說戒。」拾得見他起了瞋心,即說:「無瞋即是戒,心淨即出家;我性與汝合,一切法無差。」

自此,僧眾才恍然大悟,拾得並非凡間俗子,不再當他是瘋言瘋語。據說阿彌陀佛化身的豐干禪師,曾對丘太守說:「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的化身。」由於聖跡顯露,拾得便與寒山同離國清寺,後不知去向。

 普賢十大願不僅是對聖賢,也是對自己、對一切眾生而發,是無盡的悲切願心,成就自我,奉獻大眾。圖/世界佛教美術大辭典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