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木耳不但可吃 還可抗暖化

王淑芬 |2023.02.03
632觀看次
字級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研究團隊測試,發現台灣海木耳固碳率每公頃每年可達三十噸,固碳具有高效能。圖/中山大學提供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海藻固碳有助於對抗氣候暖化,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測試發現,台灣海木耳固碳率每公頃每年可達30噸,是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的2倍;如藉由綠能降溫克服夏天水溫過高、不利海藻生長的瓶頸,可全年於戶外大體積養殖海木耳。這項成果獲國際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刊登,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院長洪慶章指出,若能實現大規模海上養殖,將是台灣推動淨零減碳重要策略之一。

洪慶章表示,海藻經濟價值高,過去台灣水試所和漁民養殖海木耳和海洋龍鬚菜、海葡萄等大型海藻多做為食品、健康飲料等,大體積固碳研究甚少。團隊成功以數個6噸至17噸的大體積海水養殖,每周可採集50至80公斤的海木耳,既能投入食品市場,也可投入海洋減碳,力抗全球暖化。

團隊指出,海木耳像多數藻類,偏好攝氏25度以下低溫海水,但台灣海域4月底至9月初海溫過高,不利海木耳發揮固碳功能,團隊透過太陽能綠電供應電能設置冷卻系統,經由冷氣傳導至冷凝棒,克服高水溫瓶頸,使海木耳在炎熱的夏天可持續生長並固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