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15】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69 如何發心受戒 5-1

星雲大師 |2023.02.06
9316觀看次
字級
圖/Pixabay
要除去心中的泥沙、雜物,恢復本來清淨的本質,才能領受戒法。圖/Pixabay

文/星雲大師

佛光山萬佛三壇大戒戒會 時間:1977年12月4日 地點:佛光山



各位新戒: 

當你們大家發心出家的時候,心裡就想要好好發心受戒,今天我就要告訴你們如何發心受戒?

佛法中主要講發心,彌勒菩薩依發心修學的深淺,將眾生分為上、中、下三士;下士發的是增上生心,中士發的是出離心,上士發的是菩提心。

你們大家都已經發了出離心出家了,現在更要發心求受淨戒。發心對求道的人非常重要,發心則無事不辦,不發心則一事無成。即使你們的日常生活也要發心,比如發心吃飯,飯才能吃得飽。

在佛陀的教誡中,出家人即使三十里路遠,有施主供養,也要前去受供,否則就是懶惰僧。所以,做為一個出家人要常常發心,走路要發心,才能走得遠;睡覺要發心,才能睡得熟;修行度眾要發心,弘法佈教也要發心,更何況現在要求受上品大戒,怎能不發心呢?那麼,要發什麼心來求受戒法呢?

一、發清淨心

戒的意義很深,內容功德也很廣,但是主要的精神是清淨。過去你們沒有受戒的時候,煩惱、染汙很多,人生的道德不完整,佛道也無法完成,而現在你們來受戒,就要發清淨心,才能得到清淨戒。

何謂清淨心呢?譬如水本來清淨無染,如果摻雜了泥沙、雜物,就失去清淨。你們來受戒,也要除去心中的泥沙、雜物,恢復本來清淨的本質,才能領受戒法。

當初羅睺羅因為年紀小,說話喜歡開玩笑,比方有人問他:「佛陀在哪裡呢?」本來明明在東邊,他卻故意騙人,誑言在西邊。那人果真走向西邊,羅?羅心中很高興,他的惡作劇終於成功了。這件事被佛陀知道了,慈悲的佛陀觀機逗教,及時給予教導。



佛陀慈悲 機會教育

有一天,羅睺羅端水給佛陀洗腳,佛陀洗過腳後就叫羅睺羅把水喝下去,羅睺羅說:「佛陀,洗腳的水很髒,不能喝的。」佛陀於是當機訓誡說:「你不持清淨戒,說話不誠實,好比髒水一樣,沒有人想食用。」羅睺羅聽了,默默地把髒水倒了。佛陀又說:「羅睺羅,拿這盆子去盛飯。」「佛陀,盆子是洗腳用的,很汙穢,不能盛飯的!」佛陀又說:「你的心和嘴充滿誑妄,和這個盆子一樣的髒,清淨的妙法,不能裝進你的心中。」佛陀說過之後,用腳把盆子踢開。又說:「你認為我把盆子踢壞可惜嗎?」「盆子不值錢,佛陀您踢壞了也不要緊。」佛陀說:「你就像這個不值錢的盆子,不清淨的東西就沒有價值。」



洗滌身心 持清淨戒

羅睺羅經過這次嚴厲的教訓,一改惡習,從此,不敢再妄語,嚴持清淨戒法,後來成為佛陀十大弟子中密行第一的弟子。

以清淨心來受持清淨戒,就是身要不犯殺盜淫,口不要說妄言、惡口、綺語,心要不起貪瞋痴慢疑,能夠如此,就是發清淨心持清淨戒。能夠這樣,清淨的戒法才能進入你們的身心。

我看到你們每天清晨一起床,忙著刷牙洗臉,晚間又爭先恐後急著沐浴盥洗,那種匆忙的樣子,大家為什麼如此?因為身體骯髒不沐浴很難受。同樣地,染汙的心,不用清淨的戒心洗滌也很難受。我希望各位要發清淨心來受清淨戒,就好像你們平日需要沐浴那樣迫切,使你們的身心獲得真正的清淨。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