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醮」若與當代科技藝術融和會是什麼模樣?「拚場藝術撞擊──起醮」將於十一月二日在台北市剝皮寮歷史街區,以「起醮(Khí-tsiò)」為核心概念,結合音樂、機械裝置、燈光與裝置藝術、舞台美術,重新詮釋廟宇文化(圖/拚場藝術撞擊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起醮」若與當代科技藝術融和會是什麼模樣?「拚場藝術撞擊──起醮」將於十一月二日在台北市剝皮寮歷史街區,以「起醮(Khí-tsiò)」為核心概念,結合音樂、機械裝置、燈光與裝置藝術、舞台美術,重新詮釋廟宇文化(圖/拚場藝術撞擊提供),並紀念為台灣爭取民主自由的前人們,展期將持續至十一月十七日。
國美館表示,「起醮」展結合台灣民間祭祀活動,將道教傳統在各種祭祀活動中出現的「醮」,轉化為文化符碼,合作建構出大型裝置,製作臨時醮壇,除了可以當作跨界競演的移動舞台之外,在無表演時也是完整藝術作品。展演邀請藝術家李文政、李育昇、柯智豪、廖苡晴、柯淳介、三牲獻藝等多組創作者參與,融合出跨界創作表演。
「拚場藝術撞擊」是今年國美館辦理「數位科技與視覺藝術跨界創作補助計畫」中獲補助團隊,由李文政帶領,以台語發音的「拚場(Piànn-tiûnn)」,意為兩方或多方互相較勁拚搏,以此概念召集當代藝術家、台語搖滾樂團等創作者,藉由不同領域的藝術創作者彼此較勁,融接出新的文化美學。
這次獲補助計畫是「拚場」團隊思索台灣共同體的形塑過程,進行深入的田野調查後,以創作敘說並紀念前人為爭取台灣民主自由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