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尼班達亞齊市,一名男子戴上口罩防疫。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新冠病毒疫情延燒,亞洲國家民眾紛紛戴口罩防疫,但西方仍有許多國家民眾不戴口罩。BBC指出,戴口罩的習慣和各國文化歷史有關。早在疫情爆發前,亞洲民眾多有戴口罩的習慣,他們會在花粉季來臨、生病或空氣汙染嚴重時戴口罩。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後,多數亞洲人不理會世界衛生組織(WHO)說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的建議,反而更嚴格遵守戴口罩的習慣。專家指出,戴口罩也帶來一種儀式感,讓人們有更好的衛生習慣。
西方國家社會
接受不戴口罩
民眾在亞洲一些地區出門如果不戴口罩,可能會受到一些不滿的目光。然而,世界上仍有許多國家或地區,包括英國、美國、澳洲雪梨和新加坡,社會接受民眾不戴口罩。
在中國大陸、香港、日本、泰國和台灣,廣泛的假設是,即使是健康的人,所有人都可能是病毒帶原者,因此必須保護別人免被自己傳染。有些亞洲國家政府敦促全民戴口罩。在大陸某些地區,人們可能會因不戴口罩而被逮捕或處罰。
同時,印尼和菲律賓疑似有許多未通報病例,許多大城市市民開始戴口罩保護自己。
在東亞,許多人生病或在花粉季習慣戴口罩,認為不戴口罩打噴嚏或咳嗽是無禮的。在東南亞國家,尤其是人口稠密的城市,許多人僅因為空氣汙染就開始戴口罩。
二○○三的SARS疫情也影響許多亞洲國家,使人們意識到戴口罩的重要性,尤其是香港,因為該地當年許多人感染SARS死亡。
這些國家地區和西方社會的主要區別是,它們經歷傳染病疫情的記憶,仍十分鮮明且痛苦。對一些亞洲國家地區而言,在新冠病毒爆發之後,戴口罩已是一種文化規範。
但是,戴口罩並非在亞洲所有地方都風行。新加坡政府敦促健康民眾不要戴口罩,確保醫護人員物資充足。
戴口罩像儀式
提醒注意衛生
一些人認為,普遍配戴口罩是在視覺上提醒人們新冠病毒的危害,可在「行為上推動」人們有更好的衛生習慣。香港科技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劉浩典表示:「每天出門前戴口罩就像一種儀式。好比穿上制服,人們在儀式中會認為自己須遵守制服代表的要求,也就是更好的衛生習慣。」
戴口罩當然也有缺點。日本、印尼和泰國等正面臨口罩短缺。人們也擔心重複使用口罩的衛生問題。或者,人們會在黑市購買口罩,甚至戴上自製口罩,而這些口罩實際上可能沒用。
不戴口罩的人在習慣戴口罩的國家也被汙名化,民眾刻意避開這些人,或禁止他們進入商店或大樓。在香港,一些媒體發表西方人聚集的照片,批評遊客防疫措施不足。而在西方不常戴口罩的國家中,有些民眾會避開甚至襲擊戴口罩的人,而戴口罩的大多是亞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