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樓天台免費讓民眾一覽巴黎天際線,成為拍照聖地。圖/曾婷瑄
20公尺的聖誕樹,懸掛在穹頂正下方。圖/曾婷瑄
文/曾婷瑄
1893年,來自亞爾薩斯猶太裔的表兄弟巴達(Théophile Bader)和坎恩(Alphonse Kahn),跟上新式百貨商家的風潮,在拉法葉路轉角處開了一間70平方公尺販售服飾等新品的百貨商店,名為「les Galeries Lafayette」,galeries一字原意涵蓋了長廊、藝廊或陳列館。
1896年,商店因地點佳而表現亮眼,兩人趁勝追擊,買下了整棟拉法葉1號建築;1903年,又再增購了奧斯曼大道38、40和42號連3棟建築,採用「石頭戰略」(stratégie de la pierre),真的在巴黎市中心堆砌出一條美麗的時尚長廊。4年後,巴達委託知名法國建築師希旦(Georges Chedanne)進行百貨商場的內外部整修。
1912年起,巴達決定將百貨商場定位為「奢侈品市集」,並聘請藝術家打造內部設計。希旦的弟子夏諾(Ferdinand Chanut)請來設計師,以當時巴黎最流行的「新藝術」(Art Nouveau)風格,建造充滿活力流動線條銅梯。
接著,夏諾在玻璃藝術大師古柏(Jacques Gruber)的協助下,完成新拜占庭式、高43公尺的玻璃穹頂(la Coupole),自此成為拉法葉百貨的經典象徵,也是今日全球頂尖百貨公司的時尚指標。
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勢力入侵期間,巴達與多位員工因猶太身分被迫離職、財產充公,整間百貨交由德國人代管。巴達沒有等到大戰結束,便與世長辭;所幸二戰後,經營權再度回到家族後代手中。拉法葉百貨也成為法國僅存唯一一間由創始者後代直接經營的百貨公司。
自創立之初,拉法葉百貨便以時尚與創新為座右銘,不斷與當代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合作,攜手展現獨特的時尚風格、引領潮流。每年聖誕節裝飾也是拉法葉百貨的重頭戲,燈飾、巨型聖誕樹,以及時尚創意的百貨外櫥窗,都令人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