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14八大人覺經十講】八大人覺經十講1 第一講 《八大人覺經》的概述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14八大人覺經十講】八大人覺經十講1 第一講 《八大人覺經》的概述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2觀看次
繪圖/王卉娟作品〈誰〉。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自序

在《八大人覺經十講》裡,我要講說的都已講過了,這裡就略述出版的因緣吧!

一九五五年冬十月,我在宜蘭講說《八大人覺經》,每天皆會發講義給聽講者參考,大家對此經都聽得頗有興趣,記得那次還有很多人參加心得考試。

一九五六年五、六月間,我在高雄市立圖書館也講過此經,由宜蘭慈莊負責油印講義,高雄慈華用打字印刷分送給聽講者。講說《八大人覺經》的錄音,在宜蘭民本電台、正聲廣播公司雲林電台,都播出過。

一九五九年十月,我在台北第三次講說本經,時間是十天,由就讀台灣大學醫學院的吳慈郁小姐,一邊聽講,一邊參考我昔日的講義,記錄成書。雲林電台節目組組長李慈雯來信說,有些聽眾集合了印資,要我把此經的講解印行流通,剛好,慈郁的記錄交來,我就交給佛教文化服務處印行,這就是《八大人覺經十講》出版的經過和因緣。

《八大人覺經》是佛教入世的聖典,雖然只有三百七十二字的經文,但對人生的啟示很大,正如本經所說︰「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一九六○年六月於宜蘭



第一講《八大人覺經》的概述



我很歡喜把這一本佛教入世應用的聖經──《佛說八大人覺經》,介紹給諸位大眾。

在講說本經之前,我先對本經做一個概述。

我想用十次講話的時間,講完此經,本經名「八大人覺」,每一覺悟,作為我一次講話的課題,正宗分有八大人覺,就要講八次。本經的經題、譯者、序分,我在概述裡講,作為第一講,經文最後的流通分是總結,也作為一講,前後加起來共十講,所以我就將此次演講的題目定為「佛說八大人覺經十講」。

佛說本經的因緣

一件事情,總有它的因緣,佛陀為什麼要講說本經?自然也有一段因緣。

佛陀住在祇園精舍的時候,有一天在法會中,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請問佛陀道︰

「佛陀!在六和敬的僧團中,忘記自私,忘記小我,這是我們應該做到的;對眾生要絕對慈悲,絕對仁愛,這也是我們知道的,但是,佛陀!在家學道的信徒很多,出家而接近社會做弘法利生的弟子也很多,關於他們如何求得覺悟,進入涅槃,懇求佛陀指導開示!」

佛陀慈祥的微笑著,很歡喜的回答道︰

「阿那律!你所說的是實在的話,你所問的是學大人(菩薩)的問題,我為你說八大人覺,可於晝夜,至心誦念,……」

這就是佛陀講說本經的因緣。

經文的組織

一切經典開始都有「如是我聞」等的六成就,唯有本經沒有,因為本經不是佛陀一會所說,乃是片斷的緣故,所以經前序分沒有「如是我聞」,經後流通分沒有「信受奉行」。

本經經文的組織,雖然和其他的經不一樣,但本經仍是有首有尾,條目分明,學者極易把握經文的本意。

內容與價值

在佛教裡,很多大德都認為本經是最適合在家信眾受持的經典,常聽人喊「人間佛教」、「在家佛教」的口號,究竟如何建立人間佛教?如何才是在家佛教?一定要提出聖言量來作為依據,在我想,本經就是建立人間佛教、修學在家佛教的一本最好的寶典!

佛教,雖然是分在家的與出家的,但在家的信徒在比例上是占多數;佛教,又分入世的與出世的,但其精神仍然是著重入世;佛教,又再分現實人生的與來世受生的,但重點也仍是在現實人生。經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太虛大師也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在佛教,人間佛教與在家佛教,是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因此,這本入世應用的人生寶典──《佛說八大人覺經》,雖然經文只有短短的數百字,但其價值是非常重要!

所以,我們可以明白指出︰

本經的內容,像航海的指南針,指示人生的前程!

本經的內容,像午夜的鐘聲,驚醒人生的迷夢!

本經是認識迷途回歸覺路的羅盤!

本經是在家弟子改善生活的聖典!

經題的解釋

●佛說八大人覺經

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本為印度迦毗羅衛國的王子,因要了脫生死,救度眾生,於十九歲時,毅然捨棄人間不實的王子虛榮,出家學道;三十一歲時,終於在菩提樹下成就無上正覺,說法度生四十九年;八十歲時,於娑羅雙樹下進入涅槃。一切佛經經題均有「佛說」二字,即一切佛經均為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說,此經當然也不例外。

在講說此經經題的時候,我們先要對「大人」這個名詞有所了解,因為這裡所講的大人,不是「大人」、「小人」的大人,也不是指做大官的,或是經營大買賣的才叫做大人。本經不是告訴人升官發財的方法,本經所講的大人,是指辦了生死及廣度眾生大事業的人,亦即「菩薩」之意。

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翻譯成我國的文字,是「覺有情」,或「大道心眾生」的意思。我們一說到菩薩,有人就會想起供在寺院殿堂中的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等。不錯,觀世音、地藏都是菩薩,但這裡所講的菩薩大人,指的是進入佛門已經發心學道的菩薩。

你們或許要問︰「人,怎麼可以稱做菩薩?」其實,菩薩不是畫像,不是光供在三寶殿給人供養禮拜的,菩薩是象徵著活潑潑的人生,有無限的熱情,有無量的悲願,能夠自利利他的才是真正的活菩薩。

世間上只要多一個人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心,就多一個菩薩。菩薩分很多的階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等五十二階位菩薩。觀世音、地藏、文殊、普賢固然是菩薩,是十地以上的妙覺菩薩。但若是發心辦了生死、度眾生大事業的人,也可稱做菩薩,不過,這只能稱做初發心的菩薩,或是對佛教才剛有了信心的菩薩。

此經有「八」條修行成佛的方法,是辦了生死、度眾生的「大」事業的「人」所應該「覺」悟的「經」典,所以叫做「八大人覺經」 。

說起菩薩的覺悟,這就要講到佛教的心要。佛教,就是要使眾生覺悟之教。佛陀為一大事因緣降誕於世,無非要令眾生入佛知見,無非要開導眾生覺悟之路。覺是迷的反面,眾生流浪生死,輪迴六道,迷失了自己本來面目,所以曰迷;現在若能知道輪迴是苦,生死可畏,覺悟到要照此經八條大人修學的法門去實踐,此謂之覺。

把佛陀說的這八條欲令眾生覺悟的道理集合起來,名曰「經」。經就是徑的意思,徑就是路的意思,照著佛陀指示的路徑去走,就能達到了脫生死、自在安樂的境界。凡是道理之所以能被稱做經︰在上要契合歷萬劫而不磨滅的真理,在下要契合千萬變化的眾生根機。本經是佛講說的,而且也是發心的眾生所能修學的,所以經名為「佛說八大人覺經」。

譯人的考證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佛所說的一切經典,本是印度的梵文,把梵文譯為漢文,一定要有譯者,翻譯本經的譯者,就是後漢沙門安世高法師。

後漢是朝代名,就是我國光武中興的後漢;安息國即是現在的波斯;沙門通指學道的人,華言「勤息」,意即「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之謂。後漢是指安世高出生的時間,安息國是指安世高出生的地方,沙門是指安世高的身分,安世高就是翻譯本經的譯者。

法師安世高,亦名安清,本為安息國的王子,繼位以後,終日勞煩的政治生活,使他極不自由,同時更感到富貴榮華的不實,於是讓王位給他的叔叔,他就披著袈裟,出家學道。法師生有語言天才,通曉三十餘國的語言,尤其精通漢文,博覽群經,而且能聽懂鳥獸的語言,一生神異的事跡很多。在漢桓帝的時候,他從安息國來到洛陽,翻譯的經典共有一百餘部,今日所流傳的大概只有三十多部。法師所譯的經論,義理明晰,文字允正,辭而不華,質而不野,在我國初期翻譯經論的歷史上,安世高法師被譽為諸師之冠,可見他在翻譯史上的地位。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