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13談淨土法門11 】 第三講⑥ 喜無量悲無量 把歡喜布滿人間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13談淨土法門11 】 第三講⑥ 喜無量悲無量 把歡喜布滿人間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6觀看次
藥師佛及十二神將像/鎌倉時代/日本和歌山伊都櫻池院藏
文/星雲大師

(三)慈悲喜捨是我們的淨土

我們平時所依據奉行的道理是什麼?一天當中,我們的心念又安住在生活的哪一個層面上?《華嚴經》說︰「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即是告訴我們應常常歡喜、柔和、忍辱,並安住在慈悲喜捨上。

信奉佛教的人很多,心中真正有佛法的人卻很少,具有慈悲喜捨、柔和忍辱的人更不多見。一般人的信仰大多建立在「貪」的上面,向菩薩、一切神明要求貪取,要平安、要富貴、要家庭美滿、要長壽、要中獎……這種以貪婪為出發點的宗教層次,並不高尚。我們應該把信仰建立在「捨」的上面,信仰宗教是奉獻的,是犧牲的,是利眾的。

我們以慈悲喜捨作淨土,透過修持,期許能夠「願將佛手雙垂下,撫得人心一樣平」,將雙手化作慈悲的手,給人服務,給人幫忙;讓我們的眼睛,成為慈悲的眼睛,給人親切、和善與慈祥。

所謂:「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許多人在家中最好的正廳裡供奉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因為觀世音菩薩有慈悲的功德。慈悲,才能走進每個人的家庭;慈悲,才能受到每個人的尊重;慈悲,才能真正降伏人心,讓大家心悅誠服,恭敬供養。佛教有喜樂的性格,有歡喜的精神,所謂喜無量、悲無量,要把歡喜布滿人間。

讓我們學習觀世音菩薩,以慈悲的口、慈悲的眼、慈悲的語言、慈悲的聲音、慈悲的歡笑、慈悲的眼淚、慈悲的心對待他人。然後,用這種清淨溫柔的心,來轉山河大地。水,可以成為慈悲解渴的水;路,可以成為慈悲行走的路;山,可以成為慈悲深重的山;樹,可以成為慈悲蔭涼的樹。一切都由心轉,整個宇宙人生會變得更加慈悲可愛。

慈悲的花草,給人欣賞;慈悲的樹木,給人乘涼;慈悲的大地,覆載眾生。甚至因為慈悲的指引、慈悲的開導、慈悲的手段,進一步做到每一個人都是慈悲的人,我的家是一個慈悲喜捨的家,我的團體是一個慈悲喜捨的團體,乃至我們的國家,也是一個慈悲喜捨的國家。

有一次,佛陀與阿難入舍衛城乞食,途中看到一群小孩正在道路上玩耍嬉戲,他們用沙土堆積成宮殿、倉庫、財寶以及五穀。其中有一個小孩遠遠的見到身放光明的佛陀走來,內心自然流露出恭敬,他很歡喜踴躍,便從倉庫中取了一把穀物,想供養佛陀。可是他的身材矮小,沒有辦法拿給佛陀,就拜託另一個小孩:「讓我站在你的肩上,以穀物供養佛陀吧。」

小孩歡喜地說:「好啊!」

於是他踏上這小孩的肩上,以沙土做的穀物供養佛陀。佛陀慈悲的放下鉢,低頭接受沙土的供養。

佛陀接受供養後,吩咐阿難道:「你就用這些泥土來塗抹我的房舍吧!」

回到祇園精舍後,阿難以托鉢得來的泥土塗抹佛陀房屋的地面,可是只塗抹一邊,沙土就用完了。阿難向佛陀稟告。

佛陀說:「剛才那個小孩,以歡喜心布施泥土,雖然這些泥土只能塗抹我房屋地面的一邊,不過由於這個功德,在我涅槃後一百年,這個孩子當作國王,名叫阿輸迦(即是阿育王)。另一個成就他的小孩,當作大臣,他們共同統領閻浮提一切國土。又護持三寶,廣設供養,將我的舍利分布遍滿閻浮提,並且為我興建八萬四千塔。」

阿難聽了,非常歡喜,他請示佛陀:「佛陀!您過去世造了什麼功德,而能有這樣多塔的果報?」

佛陀於是為阿難講述其過去世為波塞奇國王時,彩畫八萬四千幅莊嚴的佛像,布施給各國供養,以這樣的功德而得八萬四千塔的因緣。

心田事不同,功德有差別。小孩子以虔誠心、恭敬心、歡喜心供養宇宙間第一大福田的佛陀,而感得成為國王的福報。

其他,如梁武帝「曾施一笠管山河」、「貧女點燈」得以出家並蒙佛授記等,都是我們熟知的喜捨之例。

慈能予樂,悲能拔苦,能歡歡喜喜幫助人,沒有目的,沒有企圖,也沒有邪惡的貪心,才是最可貴。要做到慈悲喜捨,必須有三種觀念︰

1.自他互易

把自己和他人的立場換一換,就能產生慈悲心。我對你之所以不能慈悲,是因為你不是我,假如把你的痛苦當作是我自己的痛苦,就會生起慈悲了。

2.怨親平等

沒有敵我之分、怨親之別,一切平等對待。有時,怨家也會成為我們的逆增上緣,親人反而破壞我們的好事。假如怨親平等對待,就會避免許多不必要的差別。

3.自他同體

能不分你我,才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你和我,不是兩個,原來是一體,例如︰自己身上長了垢穢的膿瘡,因為在自己身上,所以會細心愛護,為它治療。如果能把別人身上的膿瘡,當作是長在自己身上,就會同樣細心地為他治療了。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