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9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法華經觀世音菩薩 普門品講話 23╱第十章 ╱ 流通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9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法華經觀世音菩薩 普門品講話 23╱第十章 ╱ 流通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47觀看次
雙林寺水月觀音菩薩像╱ 明代╱山西平遙
文/星雲大師

第十章

一、持地歎德

偈頌是本經的眼目,今已講完,再有散文體,可以看作是這〈普門品〉的流通分。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

「爾時」,是佛陀回答了無盡意菩薩的問話,說觀世音應該頂禮終了之時,其時,持地菩薩從所聽聞說法的大眾之中起座,走向佛前,而說:「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

這位持地菩薩,一般皆解說是地藏菩薩的異名,如果說是地藏菩薩,則誰也都會知道他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一位發大勇猛誓願的菩薩。在《地藏十輪經》中說:「持戒堅固,如妙高山;精進難壞,如金剛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這是說如由地上生成萬物,而又能藏諸萬物之義。在《延命地藏經》的〈直談鈔〉也說:「地藏,乃是一切眾生本心之異名。」

在《延命地藏經》中,佛陀回答帝釋的問話,說:「心圓明故,名如意輪;心無罣礙故,名觀自在;心無邊際故,名大菩薩;心無色相故,名摩訶薩。」觀自在即是觀世音同體,有時地藏讚歎觀音,有時觀音讚歎地藏,可以看作是同一法身的應現。但這裡是以觀音為中心的,所以,只是持地菩薩出來進問:「世尊!若有眾生讚歎此觀世音身口意的三業,能救七難三毒等的冥益,而得解脫自在;若有眾生見觀世音現三十三身的變化,聽觀世音示十九說法神通的顯益,其功德實在不少!」

在這〈普門品〉中所現的菩薩,由無盡意起問,而廣談觀音的功德,再由持地讚歎流通,這就是所標示的智慧、慈悲、勇猛的三德。無盡意標示智慧,觀世音標示慈悲,持地標示勇猛;以此宣揚流通。

二、開品得益

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持地菩薩說聞此〈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功德不少,果然,佛說此〈普門品〉時,八萬四千大眾聽了以後,皆發無等等心。佛是無上之尊,無可比擬,這無等等的心,即是指與佛相同之義。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為無上正等正覺,或無上遍知,即是沒有比這再上的正覺。正覺是不同於凡夫的不覺,不同於外道的邪覺。正等是不同於二乘的偏真,二乘的不能真俗平等的圓融無礙。無上是不同於菩薩的分證。菩薩雖然能真俗等觀,不偏空有二邊,然因分證未圓,如十四夜月,尚稱有上之士,唯佛方堪稱為無上正等正覺。故此心略稱菩提心,又叫覺心、慈心,即是佛的心。現在八萬四千大眾聞此〈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生起沒有比這再上的菩提心,此即顯現大智慧、大慈悲、大勇猛之謂。

佛說此〈普門品〉時,是指遠在二千多年前,佛陀在靈山會上說這〈普門品〉的時候。

八萬四千眾生,是我們心中八萬四千煩惱妄想,在我們的心裡,不知道有和觀音同樣的真心存在,徒任煩惱妄想的跳梁跋扈,現在聽了這微妙的法門,如果將貪欲的心,一轉而為慈悲;瞋恚的心,一轉而為勇猛;愚痴的心,一轉而為智慧;接著這八萬四千煩惱妄想也可一轉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佛心。

以上,關於〈普門品〉已經講完,希望不要徒被定義所囚,須心讀眼警為要。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吾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哀憫護念!

譯後的話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原著者是日人森下大圓。他有些地方是適應他本國國情與民性而解釋的,因為要便於我國國人閱讀,所以略微刪改了一點。

本書由日文翻譯成中文,應該先謝謝關凱圖老居士,因為我於佛曆二五一五年在台灣佛教講習會教了一年書,其時關老居士也在該會任理化和歷史教師,授課之暇,他教了我和演培法師六個月的日文文法。

現在這本書翻譯流通,都是大家的功德,比如:智道法師贈送原文本書,王法蓮居士贈送稿紙,聖瑞法師代為出款刊印,聖印、聖學二位學友代為謄清,心悟老兄允為校對,演培、心然、煮雲、廣慈諸法師指正和幫忙,竺摩法師題書封面,這都是觀世音菩薩慈悲,感動他們,我都該致最誠懇的謝意。

關於刊印本書的意義,心悟法師在他的〈校後感言〉裡都說了,希望讀者留意。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佛曆二五一六年

(一九五三)於青草湖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