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緬懷星雲大師──記大師與先祖父謝潤德的殊勝因緣 | 人間福報

緬懷星雲大師──記大師與先祖父謝潤德的殊勝因緣

THE MERIT TIMES
文/謝智光(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字級
收藏文章
36觀看次
佛光山大雄寶殿計畫圖。 圖/謝潤德建築師事務所
嘉義佛光山圓福寺重建計畫圖。圖/謝潤德建築師事務所
星雲大師與謝潤德老居士攝於嘉義吳鳳廟。 圖/謝嘉峰提供
文/謝智光(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星雲大師是一位備受尊敬的人物。大師對世人的貢獻不限於台灣,而是深深影響整個地球;從佛法的觀點來看,應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今年二月初傳來大師圓寂的消息,感謝大師曾提及先祖父謝潤德老居士。我想如今有必要將大師與謝潤德的因緣重新梳理,以懷念先賢的恩德。

先祖父謝潤德中壯年時期很幸運地認識了大師。當時大師對佛光山未來的發展有清晰的想法,且深知需要一位能夠協助實現理想的建築師;幾經輾轉,大師認識了身為建築師、任職於中國石油公司嘉義溶劑廠的謝潤德。因緣際會之下,謝潤德聽從大師的設計,將佛光山建設計畫圖繪出,並為其上色,對當時仍為麻竹園的佛光山本山,有了初步的構想。

一張建設圖 開啟佛光因緣

這張規畫圖將大師的願景轉化成實際的目標和可行的計畫,最後大師也讓佛光山的建設一步步地實現。(作者按:此張建設計畫圖,首次刊登於1968年12月1日《覺世旬刊》,大師並於〈一張建設計畫圖〉一文中詳述此段因緣。)筆者整理謝潤德留存的文獻資料,發現了大師曾到訪嘉義弘化的足跡。謝潤德在溶劑廠工作時,常使用當時較為先進的攝影、播音設備,為當時的緇素大德留下珍貴紀錄。配合大師的文字記錄,遙想大師與謝潤德討論佛光山的願景和設計的情景;謝潤德為台寺廟設計建築圖,是為了報佛恩,以專業的建築師能力協助大師完成規畫圖,應當是非常歡喜的!謝潤德曾受訪於《聯合報》提及,若不是佛菩薩的加被,並不容易完成一座寺廟的建築設計。或許是佛菩薩的牽成,使大師與謝潤德在因緣和合下開啟了佛光山的建設。

謝潤德保存了許多大師早期在嘉義地區弘法、參訪的珍貴照片。老照片記錄大師在嘉義弘法的點點滴滴:大師在嘉義佛教會宣講《佛說阿彌陀經》,由大師主講、慈惠法師閩南語翻譯,大師的法緣很盛,經筵是座無虛席;大師到嘉義天龍寺參訪,當時接待大師的是天龍寺住持心一法師,大師並為大眾介紹壽山佛學院的課程規畫,從課程中看出大師的教育理念是動靜皆宜、內外兼具;此外,在嘉義工作的謝潤德也歡喜招待大師一行人到名勝古蹟參訪,大師與謝潤德的合影是在嘉義吳鳳廟。

謝潤德與佛光山的因緣,除了繪製佛光山整體規畫圖之外,還設計了「佛光山大雄寶殿計畫圖」(1968年);並擔任「嘉義佛光山圓福寺」和「澎湖慧海寺(今海天佛剎)」(1982年)等多座佛教現代建築的建築設計師,參與重建工程。

提攜後輩 感念慈悲心量

1995年謝潤德往生,大師雖身在澳洲,仍通過傳真稿表達了對謝潤德的感念。大師特別請當時佛光山的住持心定和尚前來拈香,並請慈莊法師到家中慰問,大師真情的對待,使謝潤德的子孫們感念至今。

2019年農曆過年期間,筆者長姐帶著父母前往佛光山參加圍爐,有個機會可以供養大師;家人們在紅包上署名為謝潤德的子孫。年後,意外收到佛光山惠中寺住持覺居法師來電,告知我們至惠中寺領取大師的回贈禮─佛光山整體規畫圖裱框紀念,回贈給謝潤德子孫,這讓筆者深刻感受到大師的慈悲與念舊。

以此因緣,筆者的博士論文遂而以謝潤德為研究對象,過程中得到嘉義佛光山圓福寺住持覺禹法師的協助,查找到珍貴的文獻─將佛光山整體規畫圖公諸於世的《覺世旬刊》,這就是大師所云,首次讓信徒知道佛光山未來樣貌,並陸續得到護法支持的刊物。

當時一版報導云,這是佛光山「未來計畫與逐步建設,有兩大目標:一是信仰部分的,將是台第一個十方叢林;二是教育部分的,將是一所未來的佛教大專院校。」,二、三版則彩色發表「佛光山建設計畫圖」,說明是由「名建築師謝潤德居士所繪,這張計畫圖,另用銅版紙和模造紙印了一萬張,讀者歡喜,函索即贈」。

50年後的今天回顧佛光山,的確是依照此計畫圖逐步完成,佛光山所建設的大學院校,還不只一所,可見大師當時的遠見及實踐力,令人讚歎。

2020年7月筆者完成學位,請覺禹法師協助轉呈大師。大約一個月後收到法師來電,轉知大師收到論文後非常高興,更將剛收到、他人供養的紅包旋即當作獎學金,轉贈給筆者,這是筆者始料未及的驚喜。在筆者父親謝嘉峰、外子林庭億的陪同下,前往圓福寺領取大師的鼓勵。大師提攜後輩不遺餘力的慈悲心,深深感動著筆者。

飲水思源 緬懷先人德澤

筆者2021年2月開始在逢甲大學兼課,開設通識課程「台寺廟說故事」,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台灣寺廟的美好,並透過這堂課邀請各寺院的法師們前來演講。2021年5月,禮請楠西萬佛寺住持法藏法師蒞臨演講,為宗教基本法的創立做基礎解說;同年11月,禮請依空法師蒞臨演講,為同學們闡述了佛陀、玄奘大師、星雲大師的斜槓人生,並解答同學生命的困頓問題。

2022年,筆者再次與家人前往佛光山圍爐,拜見依空法師並聆聽開示。法師分享如何與青年學子互動及教學經驗,給予筆者極大的幫助。之後筆者持續邀請法師們蒞臨學校演講,同學們大多表示從未有機會接觸到真正的出家師父,對於師父們的學識與涵養更是非常敬佩。

飲水思源,身為謝潤德的子孫,筆者思考,都是因為大師的善因緣,吾等才能持續親近善知識。謹以此文緬懷星雲大師的恩德及先祖父謝潤德的慈愛。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