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趨勢人物63】 環保作家 蒙貝特: 創新食物生產模式 吃飽又環保 | 人間福報

【趨勢人物63】 環保作家 蒙貝特: 創新食物生產模式 吃飽又環保

THE MERIT TIMES
文/楊慧莉
字級
收藏文章
24觀看次
蒙貝特與近作《再生:不耗竭地球也能餵飽全世界》合影。圖/推特、Pexels
如果食物生產從農場移至工廠,就可讓地球慢慢恢復原貌。圖/推特、Pexels
「陽光食物」公司,採用「精釀」科技,從某種吃食氫氣的土壤細菌製造出一種富含蛋白質的麵粉。圖/Food Navigator
糧食系統很脆弱,負責運送食物的咽喉要道只要發生阻塞,如前年蘇伊士運河擱淺事件,可能就會有人挨餓。圖/推特、Pexels
蒙貝特與帶動罷課抗爭行動的環保少女童貝里合作,所拍攝的氣候危機短片《現在就回歸大自然》點閱率超過六千萬次。圖/Gripping Films
蒙貝特認為農業對環境最傷。圖/推特、Pexels
文/楊慧莉

不可不知 糧食生產與供應問題

喬治‧蒙貝特(George Monbiot)是調查記者。他自稱為「專業找碴者」,揭露過世界許多最棘手問題背後複雜的真相。多年來,他關注環境議題,投入大量心力於環境保育上。去年,他的努力獲得肯定,成為英國最負盛名政治寫作獎「歐威爾獎」(Orwell prize)新聞報導獎的得主。

曾歷經大風大浪

年輕時,蒙貝特曾因調查記者職務所需,有六年時間待在西巴布亞省、巴西和東非。期間,他命運乖舛,曾遭槍擊、船難、鞭打,還被大黃蜂螫咬後陷入昏迷,或在雨林中迷路多日,靠啃食老鼠和昆蟲止飢。一度,有人誤傳他在肯亞北方一間醫院病故。

今天,蒙貝特的人生沒有那麼多的冒險,而是持續以一個作者、《衛報》專欄作家和環保鬥士的身分,守護地球和正義,除了偶爾會因抗爭行動而被警察逮捕。

他寫過多本跟環境和政治有關的暢銷書,如《野性:重新野放土地、海洋和人類生活》(Feral: Rewilding the Land, Sea and Human Life)、《走出廢墟:危機世代的新政治》(Out of the Wreckage: A New Politics for an Age of Crisis)等。

除了寫書,蒙貝特還製作多部網路爆紅影片。其中,所執導、配音的紀錄片《狼群如何改變河流》(How Wolves Change Rivers)點閱率超過四千萬次;與帶動罷課抗爭行動的環保少女童貝里(Greta Thunberg)合作,所拍攝的氣候危機短片《現在就回歸大自然》(Nature Now)點閱率則超過了六千萬次。

農業是最大威脅

目前,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重。當大家紛紛將矛頭指向燃燒的化石燃料、房屋建造所釋放的二氧化碳、汙染環境的塑料時,蒙貝特卻獨排眾議,認為這些都不是最傷害地球的「罪魁禍首」,而是大家做夢都想不到的「農業」。此看法與多數人所珍視的農業價值信念不符。

蒙貝特表示,為了生產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人類採取的方式需要大量的環境資源、大片土地,特別是生產放牧的肉品──這是所有農產品中最傷害環境的品項。他進一步指出,人類食物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還用到一堆殺蟲劑、除草劑、肥料等,這些都超出地球系統運作的極限。他認為,我們的食物系統是人類至今行為中,最傷害生存環境的,其不良影響遠超過化石燃料、塑膠製品,舉凡動植物棲息地遭摧毀、野生物種喪失、土地弱化、清水大量使用都要拜它之賜,也是氣候崩潰、水源汙染和空氣汙染的最大原因之一。

根據蒙貝特的調查,農業是本世紀近八成森林遭砍伐的原因。目前,地球所有鳥類中野生物種只占百分之二十九,其餘都是家禽;哺乳類,按照重量計算,野生種只有百分之四,人類占百分之三十六,剩下的百分之六十都是養殖動物。

他表示,大家都反對城市擴張,但住宅、商業區、基礎建設也只占全球土地的百分之一,農業擴張才是最大的生態威脅,因為農業占據的土地高達百分之三十八,其中百分之十二用來生產農作物,百分之二十六用來生產放牧肉品。

許多人抱怨集約農業,覺得那樣很傷土地。蒙貝特指出,粗放農業也不遑多讓,這兩種農業一起促成了環境危機。

糧食系統很脆弱

農業對環境很傷。不過,根據蒙貝特的研究和觀察,其本身也面臨環境傷害的威脅,如氣候崩潰、土地貧瘠和供水枯竭。此外,供應上也面對了一個更大的威脅。他表示,沒多久前,大家以為饑荒不再了,但二○一五年又捲土重來,營養不良的人漸增,卻發生在糧食降價時,這讓整個情況顯得很不合理。

原來,世界糧食系統,就跟全球金融系統一樣,很複雜,運作方式常與預期相反。蒙貝特表示,這些系統在某種狀況下可保持彈性,因為有個自我組織的量能在穩固系統,但如果遭遇極大壓力,系統網絡就會產生震盪,震盪一旦超出臨界值,系統就以突然及無法挽回的態勢崩解。

蒙貝特進一步說明糧食系統近年來所發生的狀況。首先,過去幾年來保持糧食系統彈性的關鍵要素:冗餘、模組、保險機制和備分系統,現在已從企業策略中移除。再來是,全球百分之九十的穀物交易僅掌控在四家公司手裡,而農民所生產的卡路里當中,小麥、稻米、玉米和大豆就占了百分之六十;生產外銷這些作物又高度集中於幾個國家,包括俄國和烏克蘭;世界各國已兩極化,變成超級出超國或超級入超國, 而多數貿易都得經過土耳其海峽、蘇伊士及巴拿馬運河等脆弱的咽喉要道。

只要以上環節稍有狀況,就會引發危機。蒙貝特舉二○二一年的蘇伊士運河擱淺事件為例,「那艘大貨櫃船(即四百公尺長的長榮海運貨櫃船)如果擱淺是發生在烏俄戰爭開打、土耳其海峽關閉之際,供應全球數億人口的糧食供給鏈很可能就此斷裂了。

由此可見,糧食系統只要失去彈性,讓更多震盪互相傳導,就會有愈來愈多人挨餓。此外,富裕國家比較不會感受到這種糧食供應上的衝擊,除了新冠期間才讓人稍稍有感。但貧窮國家因貨幣很弱,多年來始終飽受衝擊。即便世界糧食價格維持低點,當地糧食價格仍飆升。而今,隨著系統愈來愈不穩定,糧食問題將每況愈下。



解決之道 農地野放與工廠精釀

蒙貝特在人類飲食上所發現的兩大問題,其實都可歸結於有缺陷的全球糧食系統:一方面造成環境危害,另一方面本身有崩解之虞。好消息是,他不只發現問題,也找出答案。在近作《再生:不耗竭地球也能餵飽全世界》(Regenesis: Feeding the World without Devouring the Planet)中,他不僅指證歷歷當今工業化農業的問題,也提出創新的食物生產模式。

尋找營養替代品

目前,農人和科學家已合作研發出種植農作物的新科技,如開發出多年生穀物,只要栽種一次,就能一年年收割,減少土壤破壞;或是提高作物產量,也無需化肥的新方法。不過,對蒙貝特而言,這些作法只是杯水車薪,並未改變土地遭農業大量使用的問題,「或許最迫切任務是找尋其他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替代品,取代動物、大豆、棕櫚油等來源,而解決環境問題的最好方案可能是將糧食生產從土地移轉到工廠」。

蒙貝特所言並非天方夜譚,他曾參觀過芬蘭一家稱為「陽光食物」(Solar Foods)的公司,那裡採用「精釀」科技,從某種吃食氫氣的土壤細菌製造出一種富含蛋白質的麵粉,過程中沒有用到任何農作物。結果,他還成了第一個試吃以此麵粉做成鬆餅的人。神奇的是,「這個鬆餅吃起來就像鬆餅,香濃、鬆軟又給人飽足感」。

精釀科技很環保

蒙貝特表示,重點不在做出鬆餅,而是蛋白質含量約百分之六十五的麵粉能成為更好的替代品,比起我們現在食用的主要蛋白質來源更便宜、更健康,還能開創全新美食,最重要的是這種精釀科技只用到極少的土地、水和肥料,可能會是至今所研發最環保的科技。

蒙貝特進一步說明,在「陽光食物」公司繁殖的細菌與氫結合的方式類似植物行光合作用,但遠比光合作用有效能;唯一的顧慮,可能是大家聽到未來關鍵營養來自細菌,有點可怕。他提醒,那可能是偏見,因為我們的食物中早有細菌參與,如優格和起司,都是藉助活菌製成。

蒙貝特認為精釀科技潛力無窮,有眾多好處:除了改用單細胞生物製造蛋白質,能將人類占用的大片土地歸還給地球,讓森林、鹽沼、淡水沼澤、紅樹林、草原、熱帶草原、海帶森林和海底恢復原貌,藉此拯救地球生態,從大氣中抽取大量二氧化碳之外,也可能是某些國家不再倚賴從遙遠地方進口食物的唯一機會。許多國家因沒有足夠的沃土和灌溉用水去栽種食物,而可能遭受大規模饑荒,不過它們卻有很多其他資源,如陽光──這是倚靠氫氣的糧食生產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同策略解決兩難

目前,相關的創新食物生產技術尚未完全商業化,但有類似「陽光食物」的公司已申請將他們的產品上市。蒙貝特期許:這些產品一旦上市,還能觸發有創意的廚師設計新餐點,研發科技性的新美食。

此外,他也樂見這種微生物精釀廠出現在每個城鎮,由當地公司依據當地市場量身訂做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此一來,就能阻止食物生產鏈遭少數企業把持的災難性現象。因此,他也主張智慧財產權應被削弱,壟斷法應被加強。

蒙貝特相信,用同一個策略就能同時解決兩大生存危機。意即,藉由把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生產從農場移到工廠,就能協助解決人類吃不飽和物種遭滅絕的兩大困境。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