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佛法真義1佛法義理㊽】關於靈魂 | 人間福報

【佛法真義1佛法義理㊽】關於靈魂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圖/資料照片
圖/資料照片
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人在世間活動,必然得有個身體,身體裡住著一個「靈魂」,在佛教裡就稱為「第八識」。第八識並非單獨活動的個體,它與眼、耳、鼻、舌、身、第六識及第七識合起來,就是我們平常所謂的「心識」。當中的第八識,最為深層細微,影響著前面的七個識,所以稱為「根本識」;前七識,則經常隨著第八識而轉,就被稱為「七轉識」。

人一生中,受前七識影響,嘗盡各種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一期生命結束了,前七識都沒有了作用,但第八識還是在的,它是生命的根源,是我們投胎轉世的依據。一般社會上,或其他的學說,就稱它作「靈魂」;只是佛教不講靈魂,佛教講「神識」。

不過,稱為神識的這個第八識,要宣揚到世界讓人了解,恐怕還要相當的努力。尤其,第八識無形無相、高深莫測,而「靈魂」一詞,普世皆知、普世皆用,通俗易懂。

如果「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為什麼不隨順世間,讓第八識也稱作「靈魂」,方便大家理解,這有什麼不可以呢?

佛教裡本來就有很多的方便善巧,所謂「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為了讓大眾能夠認識佛教、理解佛教,要想讓佛教在全世界傳播,勢必要運用很多的世間法,所以不必去排斥它;對於一些難解的現象,有時候解釋它、承認它,但不是崇拜它、迷信它。只要尺度拿捏得宜,任何世法都可以拿來為佛法所用。

比方說,現在科學界發現宇宙虛空,所謂「天外有天」,有多少的星球;佛教在解釋時,也不一定要說有多少世界,也可以跟他說有多少星球,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另外,關於外星人的存在與否,大家也議論紛紛,事實上,佛陀說法時,很多菩薩都是來自他方佛國,阿彌陀佛和十方諸佛都可以說是外星人,這不是一下子就讓大家會意了嗎?

所以,我覺得佛法的弘傳,要講究契理契機,除了契合眾生的根機,還要契合時代的發展,更要與當時的文化、思想、潮流配合,不必分歧,不必另唱其他的調門;等於是歌曲,調門太多不容易學習,簡單易懂的、與人民生活接觸的,都可以運用。因此,我們講說「靈魂」,又有何不可呢?



佛陀在哪裡?

佛陀在哪裡?我十二歲出家之後,每日早晚禮拜,總希望佛陀能現身給我看一下。我也常常講說佛陀的事蹟,甚至寫《釋迦牟尼佛傳》,我也很用心去體會佛陀住世時,他的語言、行動、教化、心理、生活;寫作過程,想到佛陀的慈悲、苦心,自己也很感動,多次一面寫一面流淚。

後來有機會到世界各地去弘揚佛法,在飛機上瞭望藍天白雲,就想:「佛陀!您在空中現身給我看一下吧!」有時候坐船,在海洋上飄,就想:「佛陀!您在海上應化給我看一下吧!」近四十年來,我八次到印度,總在佛陀證悟的菩提樹下,在佛陀入涅槃的拘尸那城,在靈鷲山上佛陀的說法台邊徘徊、沉思。為什麼?我希望找尋佛陀的聖跡,了解佛陀是什麼樣子。當我第一次到菩提迦耶菩提道場正覺大塔時,有一個感覺:「就讓我死在這裡吧!」好像死在這裡,我就能陪伴佛陀了。到了拘尸那城,看見緬甸寺廟裡供奉一尊丈六金身的佛陀涅槃像,我巡繞、禮拜,捨不得離開。

但我始終沒有看過佛陀,他也沒有跟我講過話。直到最近二十年來,我不再去尋找佛陀,也不問佛陀在哪裡了。為什麼?我感覺到佛陀就在我的身邊,我走路,他跟著我走路;我吃飯,他跟著我一起吃飯。佛陀一直都在陪伴著我。原來,當我心中有佛時,佛陀就與我同在;而我自己更直下承擔:「我是佛!」

當心中存有「我是佛」,在待人處事上就會產生很大的提示作用。例如:與人說話,想到是佛陀在說話,我就要講慈悲的愛語;看到怯弱的眾生,想到是佛陀在面對他們,我就要站在他們的立場著想,給予信心、希望。

我到各地主持皈依典禮,也都會問信徒:「你們敢說『我是佛』嗎?」當大眾回答「我是佛」時,我就會告訴他們:「回到家裡,夫妻不可以吵架。吵架的時候,心想:『我現在是佛祖了,怎麼可以吵架罵人?』假如你喜歡抽菸、喝酒,當菸癮來了,或是想要喝酒的時候,就想:『我是佛了,佛有抽菸、喝酒嗎?』如此一想,自然就不能抽菸、喝酒。所以,只要肯承擔『我是佛』,人生就會不一樣。」

因為一個人心中有佛,所謂「朝朝共佛起,夜夜伴佛眠」,日日夜夜有佛伴隨左右,眼睛所見是佛的世界,耳朵聽聞是佛的聲音,鼻子所嗅的是佛的清淨戒香,舌頭所觸及的是禪悅妙食,心意所感的皆是佛國淨土的喜樂;身口意所展現的,都如佛心的慈悲柔軟。把佛融入我們的身心,久而久之,我們也被雕塑成一尊佛了。

終日尋春不見春,我數十年尋佛不見佛,在萬尺的雲端之上,在無窮的時空裡,苦苦尋佛的蹤跡,驀然回首,原來佛在我的心中。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