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37】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18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37】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18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4觀看次
佛光山總本山(高雄.大樹)。圖/資料照片

佛教對「應用管理」的看法 3
文/星雲大師

「心」的管理

【問】懂得管理學,甚至善於管理別人,並不必然就懂得管理自己。有的人可以管理數家公司,可以統領數千員工,但不見得能管理好自己的「心」。請問大師,如何做好「心」的管理?

【答】前面說「人難管,自己更難管」,其實比人、比自己更難管的,就是我們這顆「心」!如《五苦章句經》所云:「心取地獄,心取餓鬼,心取畜牲,心取天人。」每天早上醒來,我們的心就這裡、那裡的到處走來走去,忽而歡天喜地,忽而痛哭流涕,在十法界裡流轉不停。
《華嚴經》說:「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當我們的心希聖求賢,自然浮現聖賢的面貌;心如兇神惡煞,便表現出如魔鬼羅剎一般的猙獰模樣。在佛經裡,有許多對心的譬喻,像心如猿猴難控制、心如電光剎那間、心如野鹿逐聲色、心如盜賊劫功德……此外,佛陀也說我們的身體好比一個村莊,村莊裡面住了六個盜賊,他們的首領就是「心」。心是身體這個村莊的主人,所以我們要想治理身體,先要治心;把心管理好,身體就能聽我們的話。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心之不正,何能作為眼耳鼻舌身的領導呢?何能讓眼耳鼻舌身成為善良之輩呢?當一個人連自己的身心都無法管好,又怎能管理他人呢?
「心」是萬物之本,沒有把根本管理好,只管理枝末,人生當然不會圓滿。能把自己的心管好,心正則一切皆正,心淨則一切皆淨,心善則一切皆善,這才是最重要的管理學。因此,佛陀設教,就是倡導「心」的管理,所謂:「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人都有自私心,如果沒有把自私的心管理好,怎麼有「天下為公」的觀念呢?人都有疑嫉心,如果沒有把疑嫉心管理好,怎麼能以誠信待人呢?此外,諸如成見、執著、愚痴、諂曲、慳吝、我慢等,都是心中的鬼怪,如果不好好管理,讓心中藏汙納垢、百病叢生,又怎能調和人際,服務大眾,擔負起濟世的重任呢?
如此看來,我們每一個人都很可憐,也很偉大。因為每個人都離不開「心」而生活,這顆心給我們製造很多的妄想、煩惱,讓我們不得安寧。因此,儒家提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來規範我們的心。
佛教更有許多對治法門,如「五停心觀」就是五個治心的方法:貪心重的人,可以用「不淨觀」來對治,觀想身體是個不清淨的臭皮囊,貪求就會少一點;瞋心重,喜歡發脾氣、罵人、怪人、冤枉人的,用「慈悲觀」來對治;對世間的道理,常常顛倒妄想,不能明白來龍去脈,凡事一知半解,愚痴無明的,用「緣起觀」來對治;自覺業障深重,又執著、計較,有諸多煩惱者,可用「念佛觀」對治;平常容易散亂、妄想,心意不能集中,精神容易恍惚的人,可以採取「數息觀」,數自己的呼吸,一進一出,從一數到十,再從十數到一,如此心意集中,就容易專注,不會散亂,煩惱妄想也會慢慢的像水一樣平靜下來,心一平靜,自然就容易看清自己、認識自己;能如此,則任外面的世界如何紛亂,自己的心都能如如不動了。
《佛遺教經》說,只要我們「制心一處」,就能「無事不辦」。修學「心的管理」這門學科,不能完全依靠別人,必得依靠自己,把自己的真心、慧心、慈心、信心、定心、忠心等,呈現出來,並且以這些善心、好心,來管理自己、管理環境、管理事物、管理團體。平日我們參禪念佛、早晚反省、喜捨行善、克己利他,都是為了把心管好,也是為了修滿「心的管理」這門學科的學分呀!
(待續)

【延伸閱讀】
最高的管理

管理學是一門學問,所謂人事管理、財務管理、企業管理等,這些管理都還容易,但心的管理就困難了。因為心有太多種,善心、惡心,好心、壞心,信心、疑心,貪心、瞋心、痴心等等,能夠把自己的心管理好,這才是最重要的管理。如何管理,以下四點提供:
第一、用捨心來管理貪心:貪得無厭、自私自利之人,不但障礙修行,也不得人緣。如果能轉貪心為喜捨心,廣結善緣,捨掉自己的分別執著、貪愛束縛,將歡喜、方便、希望布施予人,自然無所罣礙,獲得自在。所以,人的貪取心能減少一分,喜捨心便能增長一分,則福報就會不求自生,因此「有捨必有得」。
第二、用慈心來管理瞋心:有的人瞋心一起,則口出惡言,大動干戈,甚至殘殺生命,如此一來,智慧沒了,理性被蒙蔽,不僅惱害眾生,也障蔽本自清淨的佛性。
所謂「瞋心能燒諸善根」,為人處事,要能但從柔處不從剛,但從慈心不瞋恨。調伏瞋惱,以慈心來管理,不但能對治自己的瞋心,也能化解他人的瞋心,達到冤親平等,問題也才能解決。
第三、用智心來管理痴心:愚痴乃人生大病,是對世間認識錯誤,對因果顛倒看法,沒有通達事理的智慧,使人縱欲逐世,聞善生厭,是吾人起惑造業、輪迴生死之本。因此,佛教以般若智慧來引導愚痴,懂得觀察因緣,痴心則減少,頭腦自然冷靜理智,條理清楚,處理事情才能圓滿順利。
第四、用虛心來管理慢心:與人相處,自恃聰明而驕傲自滿,這是我慢心;自己事事不如人,卻不願向他人請益、學習,甚而暗地毀謗對方,這是卑劣慢。有位哲人說:「宇宙只有五尺高,六尺之軀的人要生活其中,必須低頭才能順利。」我慢的高牆不僅隔絕自己的視野,也交不到朋友。若以虛懷若谷之心待人,反而更顯高貴,別人也會更肯定我們的成就,與我們來往接觸。
其實,最好的管理就是自我管理,所謂「心治則身治,身治則一切皆治。」將自己的心先管理好,讓自己心中有時間觀念,空間層次,做事原則,情緒管理以及大眾的利益,心地才能夠慈悲柔和,將自己的心管理得人我一如,才是最高的管理。
──摘錄自星雲大師著《星雲法語》〈心的管理〉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