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團隊溝通】是被什麼 卡住了呢? | 人間福報

【團隊溝通】是被什麼 卡住了呢?

THE MERIT TIMES
文/原田將嗣
字級
收藏文章
33觀看次
作者簡介 原田將嗣 專業指導者、ZENTech資深顧問。曾於STARTS集團歷任業務、人事、法令遵循等部門,累積經驗後,於2020年自行創業,成為專業指導者。目前作為ZENTech資深顧問,著眼於從心理安全感之角度來融入法遵意識及多樣性的養成,協助數位化轉型基礎的組織建設。舉辦以「在組織團隊裡使用的語詞」為主題的進修活動。
發現業務或計畫的進度不如預期時,請把「為什麼」換成「什麼」,不責備個人,而是討論解決方法或如何能夠推進工作。圖/Pexels
文/原田將嗣

譯/林曜霆

當你發現業務或計畫的進度不如預期時,都是怎麼做的呢?

在此時,能夠維持住團隊的心理安全感、冷靜地了解實情、整理狀況、進一步改善及實行的一句話,就是:「被什麼卡住了呢?」

「究竟是被什麼卡住了呢?」或是「停在了哪裡呢?」用英語來說,相當於疑問詞「What/Where」,請以此讓事實變得清晰起來吧!

「○○先生/小姐,關於那個計畫,是被什麼卡住了呢?」

「啊,其實是已經請宣傳部那邊做確認了,可是他們還沒回覆……。」

「原來是這樣啊。那等待的這段時間裡,我也來催催宣傳部長那邊吧!」

此處需要留意的是,「好像沒什麼進展的樣子,為什麼呢?」這樣的詢問方式。

事實上,「為什麼?」(Why)有著歸咎於對方的語感,會讓人退縮,對於促進工作進展的效果絕對不會太高。

你應該也曾經看過,被你詢問「為什麼」的人,實際上並沒有講出任何原因,只是嘴上說著「不好意思」、「很抱歉」等謝罪話語的模樣吧?

先弄清楚狀況再說

「What / Where」與「Why」同樣都是疑問詞,但其中有著很大的不同。當我們詢問「為什麼」時,對方接收到的訊息不會僅是字面意義上的「詢問原因」,而容易被解釋成「在指責、追究做得不好、沒做到位的地方」,最後就容易導致自行謝罪或反省的情況。

之所以會出現這情況,或許原因出在於孩童時期的學習上。不知你是否有在表現得不太好時,被詢問「為什麼?怎麼會這樣?」的記憶呢?它可能是「為什麼會忘記帶東西?」「為什麼沒有做功課?」之類的。

然而另一方面,當我們表現良好的時候,卻不太會像「為什麼會考滿分?」「為什麼能夠贏呢?」這般地被追問「為什麼」。

因此,「Why」成為了讓聽到的人感覺不出用意,只像是在責備、追究對方的語詞。請放棄這樣的語詞,冷靜地運用「什麼?哪裡?」、也就是「What / Where」,來把事實給弄清楚吧!

若發話的一方採用「What / Where」的說法,就能夠不帶情緒地進行詢問,進而迅速發現問題並做出應對,可說是一舉兩得。

如果想要更客氣地詢問容易膽怯的成員,也可以參考以下的例子。

「○○先生/小姐,這是為了一起改進、想要了解狀況而做的詢問。現在這個案子,卡住的點是什麼呢?」

「我接到A前輩的指示後,開始查找過去的案例。只不過先前從B先生那邊分配來的任務還沒有結束。所以事實上,還沒能開始進行。」

「原來如此啊,謝謝你告訴我!這樣我就了解狀況了。在明天的固定會議上,我想跟A先生和B先生談談關於優先次序的分配,你覺得如何?」

請像這樣,盡可能淡化掉究責對方的語氣,以有助於推進團隊整體工作的發話方式為目標吧!還有一個希望你知道的重點,那就是——即便對方有錯,但向對方究責、讓對方承認錯誤,對於解決問題、推展工作進度而言,可說是毫無幫助。

請把「為什麼」換成「什麼」,不責備個人,而是討論解決方法或如何能夠推進工作,以成為「敢言」、「互助」要素含量高的團隊為目標吧!

(摘自《全球最強團隊都在用的「心理安全感」溝通用語55》,方舟文化出版)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