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佛法真義2 佛學思想70】一半一半 | 人間福報

【佛法真義2 佛學思想70】一半一半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3觀看次
一半的世界看似不圓滿,卻也充滿了希望,擴大心胸包容不完美、不完善,就能隨境自在、隨喜生活。 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自古以來,人們喜歡圓滿,凡事總想求得百分之百的圓滿,但這似乎並不容易;甚至有的人想要統一這個世界,也不可能。因為宇宙萬有,早就形成「一半一半」的世界:白天一半,黑夜一半;陸地一半,河海一半;好人一半,壞人一半;貧窮一半,富有一半;佛一半,魔一半……雖然在時間的推移中,「一半一半」互有消長,卻也無法使一半完全替代另一半;不過,一半的世界看似不圓滿,卻也充滿了希望。

過去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時間的長河裡,分合也是一半一半;任誰想消滅或統一另一半,都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以好的一半去影響壞的一半。

有一位禪師收了一名徒弟,但他常在寺院裡偷東西,屢勸無效。有一天,大家忍無可忍,一起向禪師請願,令他遷單,否則全體離開這座道場。禪師看了看大家,就說:「你們統統離開,這個小偷留下來。」

「為什麼?」大家不解的問。

禪師說:「你們都是很健全的人,到哪裡都有人要;這個小偷身心不健全,若叫他走,能到哪裡去呢?」大家聽了心生慚愧,決定一起用慈悲感化他,最後這名劣徒在眾人的循循善誘之下,逐漸改過向善。

《大乘起信論》將一心分為二門,即心的「真如門」與「生滅門」,也就是真心與妄心。真心和妄心並不是兩顆不同的心,它是一體兩面,當妄心漸漸去除,真心就會慢慢顯現。所以,儘管世間上,善惡參半,只要善人肯用耐心去引導勸誘,善惡也不是絕對的。

老子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是一個禍福相依、佛魔共存的世間,生活在這一半一半的世界裡,善與惡、好與壞、佛與魔,不過是人們的一念之間。一念仁慈當下能超凡入聖,一念邪念也可能墮入萬丈深淵;心念一改就可以轉迷為悟、轉邪歸正。好壞各半的世間,我們無須過於計較,只要心存真、善、美,就可能會影響另一半。

過去藥山禪師曾經指著庭院的兩棵樹,問徒眾:「榮的好?還是枯的好?」結果有了三種答案:道吾說:「榮的好。」雲巖說:「枯的好。」最後,高沙彌說:「榮的由它榮,枯的由它枯。」其實,這個世間,只要我們懂得互相尊重、包容,彼此調和、平衡,就會發現,「一半一半」的世界也有無限的妙意。

例如,人的一生,有時歡喜,有時憂愁;歡喜、憂愁就如白天與夜晚,相互交替,你能調適、轉化,就能善用明暗與憂喜。我們也常看到有些人的一生,大起大落,錢財總是來來去去,一下子平地起高樓,家財萬貫;轉瞬間,卻是傾家蕩產,窮苦潦倒。所以世間的榮辱貴賤無常,一時失意,只要努力不懈,不放棄希望,還是會有成功的一日。

總之,在一半一半的世界裡,你喜歡月圓的明亮,就要接受它有黑暗不圓滿的時候;你喜歡水果的甜美,也要容許它通過苦澀成長的過程。一個好人,不管他做得怎麼好,一半的人讚美,總有另一半的人會毀謗;一個壞人,不管他做得怎麼壞,一半的人不屑理睬,另一半的人仍會同情的為他辯解。因此,在人生的苦樂、得失、毀譽之中,擴大心胸去包容不完美、不完善,就能隨境自在、隨喜生活。



心中有人

一九八九年,我的母親到美國洛杉磯小住,讓我有機會晨昏定省,早晚侍奉,聊盡兒女之情。

有一天,我在西來寺舉行佛經講座,講《金剛經》。我不知道九十多歲的母親,竟然也坐在後面聽經。那時候是有收門票的,每一個聽眾是六十塊美金,我不知道他有繳門票沒有。

我講過經以後,按照平日慣例,在晚上睡覺之前,我都會去向他問安。他一見到我就說:「你啊,出家到今天,都不會講經。」我一聽,嚇了一跳,我在佛教裡講經弘法數十年了,怎麼母親在我即將七十歲的時候,竟然批評我不會講經?

但我心裡也想,你也是一個不認識字的老太太,也不懂佛法,怎麼知道我會講經、不會講經呢?那我也就好奇的問:「您怎麼知道我不會講經?」

「剛才你講經,我聽到你對那麼多的信眾講『無我相、無人相』。你講『無我相』可以,你不計較、不執著、不自私;但你不能『無人相』啊!對人我們要尊重、要示好、要表揚、要幫助,你怎麼講『無人相』呢?心中無人,你目空一切,這樣的傲慢、不謙虛,還會講經嗎?」

我聽了以後才知道,原來剛才我講《金剛經》的時候,他聽到我的這一段話,有所誤解。佛教裡面,教人要「離四相」,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絕百非」,斷絕一切不好、非法的。這是一般佛法裡,經常提到的道理,假如我和人有對立,我心中有人和我,就有分別,就會執著,就會對立。所以佛教教我們要「人我雙亡」,當然就要「無我相、無人相」了。

但是我後來一想,母親說得也不錯,按照我們今天在社會上立身處世,不能天天在那裡唱高調,把佛法的義理拿出來「無我相、無人相」。我們對自我,當然是要謙虛,對自我的執著要去除,對自我的煩惱要消除,這是必然的;但是對別人的尊重、包容、敬愛、服務、幫助,也是必然的。所以,「無我相」容易懂,「無人相」這需要做說明。

這個社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重,以人為我們的助緣,假如沒有人,我一個人怎麼能獨自生活在世界上呢?我們的衣食住行,都要靠士農工商供應;我對做人處世的知識,也要靠師長、朋友給我的指導;我在社會上能可以活動,也都要靠各界的朋友幫助,我應該心中要有人,我才能活得很安然,活得很自在。

我覺得母親的話,是站在人間來講,不要談玄說妙,不要太過抽象,把佛法變成哲學;在現實的人生,也要以人為主:我要關心人的苦樂、貧富、有無,我要關心人的事業、生活,他們的難易都與我有關,我應該要能為人服務。

過去說,我心中有佛,佛能在我的心中嗎?心中有人,人也有佛性!假如心中有聖賢,我的心裡不是能和聖賢靠近嗎?假如我心中有慈悲喜捨,我心裡不是有慈悲喜捨嗎?假如我心中有觀音、文殊、地藏、普賢,這許多大菩薩的悲智願行,我不是也能學到他們的精神,效法他們的特長嗎?

理和法是我們的信仰,我們的信仰不是一步登天,不是天天喊口號要「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實際上卻還是天天在那裡自私、執著、貪瞋、愚昧;天天我的家人、我的親戚、我的兒女、我的錢財、我的房屋、我的所有,這樣的執著,光是說「無我」,怎麼「無」得了呢?「無人」更加的不當。

所以在佛法的信仰裡,先把我執淡化,我的貪瞋愚痴消除了,慢慢對於別人的一些傲慢、批評、排擠、嫉妒,也慢慢能消除。不要覺得人家都是來障礙我的,其實別人都能成就我;只是人家給我的因緣,我也應該給人家好因好緣,這也未嘗不好? 

人間佛教就是從人做起,從人到佛,這個信仰的歷程,不是在理論上談「我就是佛」;理雖如是,但在事相上,還是要修持。

所以對於人我的關係,還是要講究能可以和諧,能可以和好,能可以和平。

我心中有佛,那是最高的境界,因為我與佛,彼此如一,這就是神聖性;我與人,也沒有分別,我視人如己,我心中有人,這不也是人間佛教初階的學道者,應該要具有的道德、倫理觀嗎?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