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胸懷大善的聖僧(節錄)──關於星雲大師的幾個記憶片段 | 人間福報

胸懷大善的聖僧(節錄)──關於星雲大師的幾個記憶片段

THE MERIT TIMES
文/黃書元(中國大陸人民出版社原書記、社長)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2015年4月15日,《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與佛教寶典》簡體字版出版座談會於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 圖/資料照片
文/黃書元(中國大陸人民出版社原書記、社長)

星雲大師駕鶴西去,消息一度衝上了熱搜,很多人、很多文,都在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紀念他、緬懷他。這也使我想起與他相聞、相識、相交的幾段往事。



星雲大師的名字,是我第一次去台灣知道的。那是1997年夏,我還在安徽教育出版社任職,為了出版《胡適全集》,我與安教社的編輯室主任萬直純,專程去台灣胡適紀念館商談版權等有關事宜,當時台海兩岸尚未實行「三通」,往返需轉道香港辦理有關手續。

到台灣後,住在飯店,晚上沒事,打開電視看看新聞,轉台時看到一個頻道,專門講經說法。本來我對此也無興趣,但那位長老慈祥的面目,像一位很面熟的菩薩,加上一口濃重的皖江方言,聽起來特別親切,我以為是我們家鄉的鄉賢在此講課,所以就關注了一些。他每天都在電視上講經說法一次,上午說,下午重複播出,時間很長,他的話語很親切,像一個慈祥的老爺子在與晚輩嘮家常,不緊不慢,細緻周詳,把很深奧的佛法,講得明白如話。

我聽過幾次,但很慚愧,現在想來只記得其中一個小細節,我記得他說:「有的人把家中所有的珍寶,全部拿來做了布施,這好不好,當然很好,會得到很多福報。但是,如果你認真學習佛教經典,哪怕你只記得四句偈,並且去實踐它、傳播它,那麼你所得到的福報,甚至可能超過把所有珍寶都做了布施的人。」大體是這個意思,因為我當時不明白「四句偈」是哪四句,想查一查,心裡惦記著,但至今也未查,估計以我對佛教一知半解的水準,也未必能查到,所以其餘的內容,都還給了長老,只有這段話還依稀記得。

那次我專程去彰化市看望舅父,他曾是國民黨老兵,後去了台灣,現在也是兒孫滿堂。他們家裡供了佛,全家都信佛教,彰化市離佛光山不遠,所以很自然地談到星雲大師。舅父滔滔不絕地給我說了星雲大師在弘揚佛法方面的很多事,說他們全家經常一起去佛光山朝山拜佛,和參加各種慈善活動。談到有幾次重大活動,參加人員之多、規模之大、場面之宏闊,舅父臉上泛起紅光,因為他們也參加了那些活動,發自內心感到自豪。同時我能聽出,他由衷感謝佛教使自己的心靈有了歸依處、全家有了信仰。

他說,在當今這樣一個充滿誘惑的時代,如果我們這個家族沒有信仰,後輩們就有可能失去方向,就有可能學壞;現在全家上下都很努力,個個事業都很成功,是因為有了信仰,就有敬畏、有做人的底線,所以都想著做好人、做好事。絕對不會亂來,也不敢亂來,這樣家族才會愈來愈興旺發達。

這使我對星雲大師產生了興趣,我問舅父:星雲大師為什麼影響這麼大呢?舅父說,以前他也聽過很多名僧大德講課,有時聽得雲山霧罩,半天也不明白,但星雲大師講的經,他們全家老少都能聽懂,大師每句話都說到他們的心坎裡;大師一句「把歡喜布滿人間」,就把他們全家都征服了。因為有的地方,講經都是談慈悲談苦難,所以他們有話不敢講,也不敢談笑,怕大不敬,而星雲大師卻要「為人間帶來歡愉喜樂,為社會帶來幸福祥和」,所以每次他們全家,連孩子都高高興興地去參加活動。

大師把佛教辦在世俗人間,讓所有人都可以親近、接受佛教,以前有句話叫「天下名山僧占多」,寺廟遠離人間,你朝山拜佛,要到深山老林的古剎裡去,有的還要一路磕頭過去,去一次廟很不容易。星雲大師提出佛教就在我們身邊,他自己帶著一批人,在高雄郊區披荊斬棘、從無到有,開創了台灣地區最大的佛教道場佛光山,其規模已經發展到可以與大陸的四大佛教名山相媲美。舅父最後感嘆說:「我和他幾乎是同時來台灣的,也就這幾十年時間吧,人家做了那麼大的事業,真讓人不得不佩服!」

舅父的話,使我從一個側面初步認識到,星雲大師是一個深通佛理,並用人間佛教思想改良社會、促進人類進步、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和奮鬥,取得了極大成功的高僧大德。



2015年,人民出版社資深編審娜拉,與星雲大師的弟子覺培法師取得了聯繫,談到了合作,他們希望我們出版星雲大師的一本新著:《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佛教寶典》,星雲大師是總編修、總策畫人,這使我有了第四次見到大師的機會。

這本書的出版實現了星雲大師年輕時的一個願望。書的內容主要是每天用一個小故事,一段名人哲言,說明一個道理,講述中國傳統文化、道德以及人生的修養等等,勸人從善,勸人做好事,勸人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他希望這本書出版後,能放到所有的旅館飯店,讓旅行者在休息的時候,都能讀到它,所以取名為「獻給旅行者」。正如西方的很多飯店裡,會放一本《聖經》,他希望旅行者能在這本書裡得到一些東方智慧的啟迪,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滋養。所以他拿出一筆款項,要我們印一百萬冊,並說明他把這些書,全部無償地捐贈到全國各地的飯店和旅館裡去,讓每一個旅行者都能自由閱讀。這是真正的公益文化事業,與宣傳人間佛教沒有關係。

經過主管部門和多家相關部門的批准,2015年4月15日,我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新書發布會,那天來了很多人,有十七位部級領導等重要嘉賓參加會議,這說明星雲大師與大陸有關部門相交甚廣,很多是星雲大師的朋友,也有很多是他的信眾或者是慕名而來;因為地方限制,大會堂外擠滿了人。

已經八十九歲高齡的星雲大師,專程趕到北京,坐著輪椅進入人民大會堂,進入會場時,全體與會人員起立向他致敬。

星雲大師那天是主角,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他很從容,沒有講稿,一口鄉音仍然很濃,緩緩道來,那些話清泉般從他心底汩汩流淌而出,他動情地說:「我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五十年前,我曾經有一個想法:把中華文化中自古以來的精采詩詞歌句、座右銘整理出來,為漂泊的中國人,那些遇到挫折、心理苦悶的人,激勵鼓舞精神。但當時我的力量有限。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的人生時光也更加有限,我的內心深切地希望,這個願望能夠早點實現。」

會後有很多人爭著要與大師合影留念,還有拿著新書讓大師簽名的。大師都耐心地與之一一拍照,認真地為每一位讀者簽名,可是我們不知道,在一片歡樂祥和的氛圍中,只有星雲大師一人是忍著病痛,打起精神,堅持著不露絲毫不舒服,從始至終一直微笑著回答問題,與大家交談,讓每一個人如願以償,使舉座如沐春風,大會堂裡充滿了歡樂之聲。



會後我們到星雲大師住的地方拜訪,星雲大師看到我們,掙扎著要從輪椅上站起來與我們合影,我看到他站起來很吃力,他的弟子露出關切的眼光,問他:都忙一天了,要不要稍微休息一下?他總是說,沒關係。還笑著對我們解釋,說是年紀大了,正常現象。

那次他說了一段發自內心的話:「我希望兩岸和平,千萬不要武力相向,我們都是骨肉同胞,一家兄弟,什麼話不能說呢?什麼事不可以商量呢?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要為兩岸和平盡一分力。」這話說得很平和,很自然,發自肺腑,應該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心聲。大師愛國、愛家鄉、愛民眾愛得如此深沉,他已經把兩岸和平視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作為一種神聖的使命,並為之努力奮鬥。

當時我想:這樣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他從十幾歲就出家,常人生活中的吃喝玩樂、名利得失、光宗耀祖、蔭及子孫等等一切俗世紅塵中的追求,都與他無關,可是他一輩子都在忙碌、在奮鬥。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他之所以值得崇敬,是因為他的心裡從來沒有自己,只有信仰,只為團體、為社會、為蒼生,他不僅在佛教這個領域把人間佛教理念推廣至世界,以一己之力使佛光山的事業,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崇高境界,他在教育文化等諸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成就,度人無數、救人無數、成就人無數。其功德智慧之深廣無出其右,所以說他不僅是一個得道高僧,不僅是一個教育家,還是一個真正關心眾生、心在兩岸人民的福祉、為了和平事業的胸懷大善之人。

《道德經》云:「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星雲大師應該就是這樣一個以「以百姓之心為心」的人,中國古代把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稱為聖人,對在某一方面作出了別人難以企及的成就,即被封聖,所以就有詩聖、酒聖、茶聖、醫聖、書聖、畫聖等各種聖人,就此而言,稱星雲大師為「胸懷大善的聖僧」應不為過吧!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