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氣候韌性之城 無畏颶風強襲 | 人間福報

氣候韌性之城 無畏颶風強襲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37觀看次
去年9月伊恩颶風襲擊時,佛州的「巴布科克牧場」沒有一戶家庭斷電或斷水。圖/取自巴布科克牧場官網
荷蘭阿姆斯特丹打造能蓄水應對乾旱,也能及時排水避免淹水的智慧屋頂系統。圖/取自RESILIO官網
海綿城市是一種在都市中建設防洪防澇,並兼有生態環保功能的新型都市概念。圖/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全球氣候變遷加劇,各地天災頻傳,城市防災也成為一道難題。如今,美國眾多城市開始注重「氣候韌性」,例如:佛羅里達州的巴布科克牧場(Babcock Ranch)就興建能阻擋強風的住宅,並強化都市滯洪能力,使得該城市在去年颶風伊恩(Hurricane Ian)的襲擊中,幾乎毫髮無傷。

颶風伊恩去年在佛州登陸時,帶來狂風暴雨,造成佛州逾1120億美元(約新台幣3.5兆元)的損失,並導致至少150人死亡。今年橫掃美國東南部的颶風伊達利亞(Idalia)波及到佛州。美國大氣科學家預計,美國2023年面臨到颶風季節的狀況,更會比過去來得嚴重。

然而,佛州的「巴布科克牧場」在這幾次颶風天災中幾乎是毫髮無傷,不僅沒有房屋斷電,網路與用水也都沒有中斷,其中一項關鍵因素是「地理位置」,該城市位於內陸地區,四周有緩衝風暴的地理屏障,避免被暴風吹倒。

且該城市經過建築團隊多年規畫,找出該土地自然的水流動向,確保溼地、湖泊可成為巴布科克牧場雨水管理系統的組成部分,並發揮防止澇災的作用。在這個城市,所有房屋都須經過佛州綠色建築聯盟的綠色居家標準認證,因此每個住家的屋頂,在強風中的承受力都非常高。

荷蘭智慧屋頂 暴雨成為水源

除了防範颶風,美國各州也都因天氣災害不同,興起氣候適應性良好的城市,例如:猶他州就有避免乾旱的村莊;南加州有城市改建建築物,避免建物受到野火的侵犯;路易斯安那州則有民眾搬遷至內陸,減緩海平面上升的衝擊。

此外,荷蘭也正在打造能抗氣候變遷的城市,該國逾半數國土低於海平面,對洪水氾濫司空見慣,也擁有傳續數百年的防洪、抗災寶貴經驗;在氣候變遷引發極端氣候事件日益頻繁之際,荷蘭正嘗試以創新方式保護城市,打造能蓄水應對乾旱,也能及時排水避免淹水的智慧屋頂系統。

據Tribune Wired網站報導,阿姆斯特丹市政府與合作夥伴推出「氣候調適型智慧創新屋頂韌性網路」(RESILIO)計畫,因應都市化及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

截至2022年,RESILIO在阿姆斯特丹安裝的智慧藍綠屋頂系統,總面積已逾1萬平方公尺。智慧藍綠屋頂系統採多層結構,包括保水層;這個保水層有雙重功能,在降下暴雨時會收集雨水,避免街道淹沒,乾旱時期則能為屋頂花園提供用水。

海綿城市概念 減緩淹水風險

極端氣候造成降雨頻繁,為了減少水患的發生,各國學者專家們紛紛提出「海綿城市」的概念。日本在2014年制定《水循環基本法》,將保護水資源,提升到重要公共建設的層次,「海綿城市」即是此法重要基本策略之一。

日本常見的海綿城市方法,包含在停車場與廣場廣設透水鋪面或碎石路面,增加入滲;利用操場、綠地、公園、花園、建築物間滯留蓄水;廣泛設置雨水貯集系統,如日本最高塔──東京晴空塔,就設置了7000噸的雨水貯集系統,可有效減緩淹水風險。

我國方面,因應極端氣候造成降雨頻繁,為了減少水患的發生,透過滯洪池及透水鋪面等海綿設施,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目前台北市就有4座大型滯洪池,其中一座位在文山區辛亥路的憲兵營區滯洪池,是台北最大的地下滯洪池,蓄滿水時可達4.6萬立方公尺,相當於20座奧運泳池的水量,就像一座地下小水庫。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