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一筆字佛光菜根譚】(60-1) | 人間福報

【星雲一筆字佛光菜根譚】(60-1)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76觀看次
明心見性(一)
文/星雲大師


明天更好給人希望
心安理得自覺無愧
見微知著洞若觀火
性海真如無有顛倒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心不在焉魂不守舍
見怪不怪其怪必敗
性直口快毫無遮攔
明白事理懂得做人
心慈面軟為人和善
見多識廣閱歷豐富
性命攸關事關重大
明辨是非善惡分明
心悅誠服由衷敬佩
見縫插針看準時機
性格柔軟待人以慈
明眸皓齒眉清目秀
心灰意冷意志消沉
見錢眼開財迷心竅
性情暴躁要能改過


觀心五法
文/星雲大師


世間上,多數人喜歡看外面,不喜歡看裡面,經常都在「心外」求法。例如,研究天文地理、山河大地、動物植物、社會政治、各種建築景觀等,大有人在;研究自己心理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其實,我們的「心」才是宇宙人生的根本,無論什麼,都通達於心,都源於一心。只是一般人都喜歡看你看他,看人的善惡好壞,卻不明白自己的「心」,所以佛教的禪門很講究「觀心」為本。
怎樣「觀心」呢?試提五法如下:
一、觀心正邪:我們的心,時而天堂,時而地獄,時而善美,時而邪惡,不易了解。尤其人喜歡「護短」,對自己心裡的善惡正邪,容易護短矇蔽,因此不易正確了知。其實,心中有因果、道德、慈悲,是心為正;心中充滿了邪惡謬執,是心為邪。如果能觀照自己的心是正是邪 ?就能知道自己的做人,是正或不正了。
二、觀心賢愚:我們的心是賢是愚,如何判別?所謂賢者,就是賢慧善良,所謂愚者,就是痴迷愚昧。有的人以反為正,以善為惡,虛妄錯誤,所謂「不按牌理出牌」,都是因為沒有觀照自己的心,沒有把心轉愚為賢之故。
三、觀心動靜:吾人之心,每天二十四小時幾乎都在妄動,一生數十年歲月,也總是不得停止,即便是睡眠,也會離開眼耳鼻舌身,單獨作種種夢境。心能上山下海,心中充滿人我是非,其實都不是真實的,只是說明心之好動。假如我們能觀照自己的心,能「制心一處」,讓心靜止不動,所謂「一念不生」,何愁萬事不辦呢?
四、觀心淨穢:我們的心是清淨心呢?是汙穢心呢?如果心中充滿貪欲、嫉妒、邪執、瞋恚,這就是心的汙穢;如果心中一直想要利益世間,照顧世間,與人為善,給人好緣,這就是清淨心了。一個人的心如果能清淨,就能時時觀照,不會迷失;把握住心,才能把握真正的自己。
五、觀心大小:吾人之心,實在說「心如虛空,量周沙界」,我們的心無處不遍,無所不在。但是有的人,心量之小,例如婆媳不能互相包容,夫妻不再相愛的時候,視如仇人, 總想去之而後快。有人說,我們的眼睛容不下一粒沙,如同我們的心,不能容下一個人、一件事,所以不能成其大。
人生,心量有多大,事業就會有多大,如經云:一心包容「十法界」,每一界有「十如是」,每一如是又有十法界,所以「百界千如」,宇宙就在我們的心裡。只是我們每個人雖然有心,心卻是很難明,所以「明心見性」,這是吾人最重要的功課。如果我們能放開胸懷,包容宇宙,包容天下,包容一切;讓人我一如、自他一體,豈不美哉。


──摘自《人間萬事》第十二冊 p.370


【趣聞典故】


一、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這段典故出自戰國時期的兵法。秦朝在西元前206年被推翻後,項羽以強大的兵力,逼迫先入秦都咸陽的劉邦退出,率兵進駐並自號為「西楚霸王」。項羽接著封劉邦為漢王,讓他統治漢中(今陜西南部)和巴蜀(今四川)地區。同時,為防止劉邦再入關中,項羽將富饒的關中讓秦軍的降將把守。
劉邦自知兵力不如項羽,只能忍氣吞聲。在去封地的路上,他採用張良的計策,將長達好幾百里的棧道全部燒掉,以示不再回關中的決心,同時也讓項羽對他疏於戒備。
同年八月,有人起兵反項羽。劉邦認為這是個出兵關中的好時機。大將韓信建議派人去修築棧道以迷惑敵方,劉邦接納他的建議,開始修復棧道。守衛關中的秦降將章邯認為劉邦修棧道要耗費很多時間,並不以為意。實際上,韓信暗地裡正為攻打陳倉積極作準備。
不久,韓信迅速出兵,攻下了陳倉。章邯獲知消息後非常恐慌,但為時已晚。借道於陳倉,劉邦的軍隊很快就占領了關中,為以後建立漢朝奠定基礎。
此後「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被用來比喻用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另有打算。


二、見微知著洞若觀火


見微知著,出自漢·袁康《越絕書·越絕德序外傳》:「故聖人見微知著,睹始知終。」
意思是:聖者善於觀照,他從一件事物的微小處,就可以得知它未來的發展趨勢。
洞若觀火,出自《尚書·盤庚》。這是商朝第十七代君主盤庚為了遷都,寫給臣民的告諭書。內容共分三篇,上篇主要說明遷都是上天的旨意,任何阻礙遷都的行為都是違背天意;中篇是對民眾的訓詞,要人民支持遷都,否則會被處死;下篇是遷都後,告誡百官諸侯,希望他們能把恩德廣施於民。
盤庚在上篇裡,警告一些專權弄政的百官諸侯:「我已洞察你們的計謀私心,就像看個火光一樣清楚……如果你們能去除私心,施恩澤於人民,才能說是積德行善的人呀。」盤庚遷殷之後,平息王室內部紛爭,促進經濟發展,因此被稱為中興之主,為後來的武丁盛世打下基礎。而「洞若觀火」這句成語,就是從原文中的「予若觀火」演變而出,比喻觀察事物非常透徹。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