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一筆字佛光菜根譚】(58-1) | 人間福報

【星雲一筆字佛光菜根譚】(58-1)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106觀看次
苦集滅道(一)
文/星雲大師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集體創作同心協力
滅己威風長人志氣
道在日用隨手可得
苦口婆心用心良苦
集思廣益廣開言路
滅絕人性極端殘忍
道古論今談天說地
苦盡甘來雨過天晴
集中精神全神貫注
滅頂之災何其不幸
道義之交生死與共
苦心經營煞費精力
集腋成裘積少成多
滅德行事違背天理
道情法愛同參之誼
苦惱不堪要懂懺悔
集螢映雪勤學苦讀
滅跡消聲隱藏遁世
道源不遠但向己求


人生四諦
文/星雲大師


佛教的真理之一「四聖諦」,即「苦、集、滅、道」,說明生命生死流轉以及解脫之道的緣起道理,目的就是要激發眾生「知苦、斷集、慕滅、修道」的決心。而在我們日常的生活裡,也有四句真理,可以幫助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安然、自在。「人生四諦」有四點看法:
第一、良藥苦口利於病:有病,必定要吃藥,在《本草備用》一書中統計,味道苦的藥,在所有的藥裡占的比例最多;攻毒治病的藥物中,最具療效的,往往也是最苦而難以下嚥的,所以說「良藥苦口」。可是一般人總是要吃甜的、吃自己歡喜的,明知「良藥苦口利於病」,卻是百般推辭,敬謝不敏,這就是凡夫的愚痴、執著。
第二、忠言逆耳利於行:有時候別人跟我們說話,明知是善意的忠告,可是我們卻不喜歡聽,因為覺得自己顏面掃地、有損尊嚴,甚至有時還會惱羞成怒,甩頭而去。例如,別人叫我改過,我不歡喜;別人叫我向善,我也不歡喜;一聽到別人說我哪裡不健全、哪裡有毛病,第一個反應大多是排斥。這許多忠言雖然逆耳,假如能虛心接受,必定有利於行。它會讓你增加人緣,會讓你做事順利,會讓你往來方便。所以,正直深刻的批評,雖然使人難堪,卻最能讓人反省改過而受益。
第三、澹泊明志利於心:三國時代,諸葛亮教誡孩子:「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在我們的生活裡,做人處世、修身養性也是如此。所謂「大廈千間,夜眠不過八尺;良田萬頃,日食幾何?」生活不必追求奢華、享受,也不貪求擁有多少,只要簡單、夠用就好,應該把多餘的與人共享、共有,心能澹泊,自能安穩。
第四、清淨無求利於修:所謂:「人到無求品自高,人到無念便安閒。」要修清淨的道,就是不傷害人,不汙染自心;心中無求,自然坦坦朗朗。在《八大人覺經》裡提到:「多欲為生死的根本。」人所以有生死疲勞,都是從貪欲而起;如果能清淨少欲,無求、無為,必定有益於身心行為的修正,而離自在解脫的生活,也就為期不遠了。
《三國志》說:「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戰國策》齊策裡也說:「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淨貞正以自虞。」能以這四種真理在生活裡實踐,行走在這個人生的道路上,必能「去處盡通」。因此,「人生四諦」有四點:
第一、良藥苦口利於病。 
第二、忠言逆耳利於行。
第三、澹泊明志利於心。
第四、清淨無求利於修。


──摘自《星雲法語》第六冊 p.297


【生活佛法】
●佛陀設教,就是倡導「心」的管理,所謂:「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修學「心的管理」這門學科,不能完全依靠別人,必得依靠自己,把自己的真心、慧心、慈心、信心、定心、忠心等,呈現出來,並且以這些善心、好心,來管理自己、管理環境、管理事物、管理團體。平日我們參禪念佛、早晚反省、喜捨行善、克己利他,都是為了把心管好,也是為了修滿「心的管理」這門學科的學分呀!


●佛教的「五停心觀」,就是五個治心的方法:貪心重的人,可以用「不淨觀」來對治,觀想身體是個不清淨的臭皮囊,貪求就會少一點;瞋心重,喜歡發脾氣、罵人、怪人、冤枉人的,用「慈悲觀」來對治;對世間的道理,常常顛倒妄想,不能明白來龍去脈,凡事一知半解,愚痴無明的,用「緣起觀」來對治;自覺業障深重,又執著、計較,有諸多煩惱者,可用「念佛觀」對治;平常容易散亂、妄想,心意不能集中,精神容易恍惚的人,可以採取「數息觀」,數自己的呼吸,一進一出,從一數到十,再從十數到一, 如此心意集中,就容易專注,不會散亂,煩惱妄想也會慢慢的像水一樣平靜下來,心一平靜,自然就容易看清自己、認識自己。能如此,則任外面的世界如何紛亂,自己的心都能如如不動了。


●有鑑於「人和為貴」,我一向主張「集體創作」。我覺得最上乘的管理方式,應該是讓大家自動自發,肯定彼此所扮演的角色,互相合作,共同奮發突破。我也大力提倡「同體共生」的精神,我覺得最高明的管理原則,應該是讓整個團體能夠產生共識,而上下一條心。


●會運用時間的人,他的時間是心靈的時間,因為能夠縱心自由,達古通今,所以他的生命展現了泱泱宇宙的全體大用。不會運用時間的人,他的時間只是鐘表刻度的時間,由於受到鐘表指針的支配,一小時不會多,一分鐘不會少,因此他的生命渾渾噩噩而渺小有限。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人間佛教語錄(中)》〈生活應用〉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