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佛法真義2佛學思想90】割肉餵鷹 捨身飼虎 | 人間福報

【佛法真義2佛學思想90】割肉餵鷹 捨身飼虎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40觀看次
圖/Pexels
佛陀是我們三界的導師、四生的慈父,為了救度六道輪迴的眾生,佛陀化身千百億。圖/Pexels
文/星雲大師

有一些佛教徒,經常喜歡舉例,說佛陀在因地修行時,曾經「割肉餵鷹、捨身飼虎」,以此來宣揚、歌頌佛陀實踐菩薩道的偉大。其實這是不智的行為,不可以把這種話加之於佛陀。

因為「割肉餵鷹」,老鷹是肉食的動物,你割下自己身上的一塊肉來餵牠,難道就能解決問題嗎?「捨身飼虎」,你度化眾生,本來可以化度萬千,你也可以化度老虎,何必捨身去飼老虎?你只是讓牠飽餐一頓,這樣就能解決問題嗎?這是不究竟的,也是非常愚昧的作為。

但是,佛經裡確實有「割肉餵鷹,捨身飼虎」的說法。這其實是在強調佛陀的慈悲、願力,說明佛陀有這種犧牲的精神,可是我們不可以把它當作真的是佛陀在「割肉餵鷹、捨身飼虎」,做這樣愚蠢的事。

我們對於佛法的了解,有的時候要從「理」上去會,從它的意義上去探究,有的時候是從「相」上去看,從它的現象去認識。我們都要把它分清楚,不可以把意義上、願力上的比喻說法,當為是真的,讓人覺得佛陀非常不智,這是不對的。

例如,《金剛經》也說,佛陀過去生為忍辱仙人,當他在修行「忍辱波羅蜜」的時候,即使被歌利王割截身體,也沒有絲毫的怨恨;像這樣的事實,是指佛陀的願力,對於眾生在任何環境之下加之的屈辱,都不會生起瞋恨心。今天,我們宣揚佛法,情、理都要相互吻合,不可以把佛陀太過神化,顯得不近人情,反而有損於佛陀的聖德,讓他成為不是人間的佛陀,甚為可惜。



不逆人意

在《金剛經》裡的當機眾──須菩提尊者,有很多的事蹟可以讓我們討論。例如,他每次外出托鉢乞食,都是「乞富不乞貧」,因為他覺得窮人自己三餐都難以溫飽,何忍再去增添他們的負擔?

但是「頭陀第一」的大迦葉尊者正好相反,他認為富貴乃過去世懂得布施的果報,今生既已富有,何必再去錦上添花?因此他是「乞貧不乞富」,從來不到富有人家家裡去乞食受供。

兩人極端的行徑被佛陀知道了,佛陀於是集眾開示說:「乞貧乞富,都是心不均平,佛法應該建立在平等法上;儘管世間充滿了差別對待,但是我們的心要安住在平等法上,才能自受用、他受用。」

另外,須菩提還有一個「不逆人意」的性格,我們覺得這個也有需要檢討的地方。

大意是說,須菩提修學「不逆人意」的法門,你叫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如果有人叫他站著,他不會坐下來;有人叫他坐下來,他也不會站在那裡;有人叫他蹲著,他就蹲著;有人叫他睡下來,他就臥倒。總之,他不違背你的意思,你要他怎麼樣,他就怎麼樣。

以此類推,假如人家要你去偷盜,你去偷盜嗎?假如有人叫你去殺人,你殺人嗎?如果只是一味的「不逆人意」,而不去分辨是非、善惡、好壞,這樣的修行,可以嗎?這種行為有值得鼓勵嗎?

須菩提固然是「解空第一」,但是在事相上講,「空」,不能沒有是非;「空」,不是沒有尊嚴;「空」,不是糊塗;「空」,還是有善惡、有因果、有法則的。

修行,一定先要辨別善惡是非、因果好壞。因此,對於須菩提這種「不逆人意」的修行法,需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否則不講是非,不問邪正,不分善惡好壞,這是糊塗。這樣的冬烘,不講究真假,不能成為修行。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