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我們都要為自己打分數下 | 人間福報

我們都要為自己打分數下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71觀看次
圖/資料照片
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中華民族有很多優秀的文化,這固然很好,但是嫉妒人好、嫉妒人有,這種人的劣根性也不能不正視。如果能把這種劣根性淨化、改良,中華民族必然是會更偉大了。

在這個世界上,不但公平正義有時不容易找到,無妄之禍還時常降臨在我們的身上。好比省籍情結就是一例,他或者以地域作為衡量的標準:你和我同不同鄉?你是本省人或外省人?乃至性別歧視,以你是比丘或比丘尼來做分別,而不是依據你對社會的付出多少來做評鑑。甚至以宗教信仰的不同,給予排擠,或者以貧富貴賤來論定你的人格道德;在這種「笑貧不笑娼」的社會,仁義道德在哪裡呢?其實,一旦人有了這樣的歧見,哪裡還能有公平正義呢?

更甚者,也有的人對事實並不了解,只靠憑空想像,就武斷地給你一個負面評價。例如電視上那許多所謂的「名嘴」,他們講說的言論,有什麼標準嗎?有什麼事實嗎?所以,過去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教授曾經表示,這個社會應該要發行一份「更正報」,在每天電台、報紙的報導之後,為它重新做一次解釋、說明。你說,一個到了要有「更正報」來作標準的社會,如何能清淨、平等呢?在偏頗的觀念之下,即使社會有一些好人好事,也難免不會受到無妄之災了。

褊狹評鑑

難獲單位青睞

這不禁讓人想到,社會上在進行的世界各大學評比裡,有所謂「一百大」的評選。誰能進入這「一百大」呢?舉凡大學裡的設備、圖書、師資、課程、學生就業、學術成就等等,都是評選的條件,社會總要給學校一個公平的交代。

但是,在這百大當中,大家耳熟能詳的,往往就是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柏克萊大學、香港大學等等;在台灣,即使像台灣大學、成功大學那樣的名校,也難以擠進世界一百大之內。有時候我們也會感到不平,為它們叫屈,尤其,政府對台灣大學曾經撥款五百億補助,給予特別提攜,希望它辦得更有起色,在國際上獲得重視,但至今卻還是難以進入百大之內。或許是因為評鑑的人、評鑑的標準不同,台灣大學就是再好,也難以獲得主管單位的青睞。

記得陳水扁先生主政的時候,曾經頒發「國家貢獻獎」給某些人,但是我們的社會還有好多對國家有貢獻的人士卻不能得獎,為什麼?因為他們不是台灣人。當然,他也有他的一套評鑑標準,但在這種地域觀念的前提下所做的評鑑,應該稱為「台灣人獎」就好了,怎麼能稱為「國家獎」呢?難道中華民國就只有台灣人?住在台灣的,不也都是台灣人嗎?從政人員這種褊狹的心理,如何把國家帶上大有為的境地呢?

又例如世界上的各種獎勵,像世界小姐、亞洲小姐的競選賽事,甚至奧林匹克運動會,裁判評分也有不公平的時候,我們不都看到許多球員為了評判不公而打架,或者運動員領隊宣布中途退出的情形嗎?那不就是在向不公不義抗爭嗎?像聞名於世的「諾貝爾獎」、新聞界的「普立茲獎」等,他們在各方面的評選真的都公平嗎?當然,有的人是實至名歸,但也有的人是靠自我運作,幸運的,就能獲獎;否則再怎麼有成就,缺少了其中某些因緣,也就不容易得獎了。

再者,像是行之有年的「世界華文文學獎」,那許多被甄選出來、得到獎金的人,真的就是最優秀的作家嗎?其實,除了他們,世界上還有更優秀的作家,會沒有遺珠之憾嗎?所以,由我們公益信託教育基金舉辦的「真善美新聞傳播獎」,每次頒獎的時候,除了要對那許多實至名歸的獲獎者表示獎勵,也都要為那許多沒有獲獎的優秀作者感到抱歉。

待人處事

要能公平正義

我想,世界上任何一個團體、任何一個個人,都會感覺到這個世間難有公平正義,恐怕所受的委屈也是不少。其實,能獲獎與否,並不是什麼大事,不必去計較,但世間上的是與非、公平與正義,卻不能不給它一個合理、公平的評價。

話說回來,自我檢討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因為人都有自我護短的習性、自我好惡的偏見,也都有自我高估的個性。總之一句,就是喜歡把別人貶低,把自己提升。在佛世時代,佛陀批評具有這種劣習的人是「不知苦惱」、「不知慚愧」。只是,如《大乘起信論》所說的「一心開二門」,所謂「心真如門」、「心生滅門」,真心與妄心是一體兩面的,所以每個人的福德、罪業或者善業、惡業,究竟能獲得多少公平的評鑑,也就很難說了。

在徒眾的評鑑之外,我想我也應該為自己打分數,做個評量。只是說,如果我把分數打得太低,惟恐徒弟們會失望,認為自己的師父怎麼如此低能、沒有品德?如果打得太高,或許一些具有公平正義的徒眾,又會認為師父太過自吹自擂。因此,在高也不是、低也不是的情況下,我必然不能以自己的作為來評鑑個人的功過。為了顧及徒眾之間的看法,我只有平衡地做個自我評鑑,打個六十分吧!我想,能有個六十分,做一個師父也算是及格的,如果再有人說我的表現連六十分都不到,那也只有讓他去評鑑了。

我自幼起有個性格,總希望待人處事要能公平正義。記得有一次,在我們小小的律學院裡舉辦了一場演講比賽,我自知表現應該只會在及格邊緣,但是成績一經發表,我竟然名列第一。這要是換作別人,可能會非常歡喜,但是我那一天卻鬱鬱寡歡,心裡感到非常慚愧,因為以這樣的分數獲得第一名,實在不公不義。

究竟原因是什麼呢?原來,那一位主辦演講比賽的老師,是我家師的好朋友。大概因為這一層關係,他就把我的分數提高,讓我成了第一名。所以往後多少年,我都對這位老師沒有好感,認為他心不均平,沒有公平正義。

公是公非

公道自在人心

不過,在這個世間上,心不均平的人,可以說為數是很多的,大部分的人要想做到公平正義並不容易。像有很多的夫妻,另一半犯罪了,他要護短;兒女不肖了,父母也要幫他說話,所謂「牽親帶眷」,在中國社會裡是很平常的事。

說實在,像這種好或壞都以人我關係作標準,不以是非善惡來評鑑的情況,對社會必然是會造成許多傷害。如果我們中華民族能有外國人士讚許的人情味及公德心,對於世間任何事情,都能用公平正義的眼光去看待,以公平正義的態度去處理,那就更好了,至於能得幾分?公道自在人心。

我個人並不會因為人家對我好,我就認為他好,對我不好,我就認為他不好,即便是對我好的徒眾,我也不一定欣賞,我總認為大家不必對我個人好,要對常住、對大眾好;你能讓人接受、受人尊重,才是我所歡喜的。佛教講「因果業報」、「自作自受」,凡事都要自我承當,對我一個人好,我也幫不了你什麼忙,就像佛陀,他不是神明,不能為人主持賞罰,不能定人的功過,他只是為你開示法要,奉行還是得要由自己來。

不過,說到對自己的評量,我有一些與生俱來的惡業,這也是不能否認的。如童年時的頑皮、青少年時的狂妄、耿直等等,一直到了中老年以後,慢慢地,自己才懂得分析、反省,才開始承認自己的過失罪業;這大概也就是所謂人生的進步吧!

假如說我這一生有少許的成就,應該不能作為我個人的標榜,公平地說,我的父母、師長、信徒,都要與我共同分享這些成果。怎麼說呢?

我出生在貧窮之家,父母沒有留給我什麼財產,可是他們生養我,給了我一些好的觀念,給了我一些做人的基本態度。比方,他們給我忍耐的力量,給我慈悲的心地,給我勤奮的精神,這些比錢財都來得更重要啊!

嚴厲教育

受益心存感念

年幼時,我和幾個兄長姐弟,彼此之間也會比較評分,甚至父母也會為我們的表現做評鑑。總體來說,不論在觀念上、在性格上,我都是比較優等的,很得父母的歡喜。

出家以後,比我年長的一些老參也都非常喜歡我;其實,我很笨拙、很調皮,也有好勝心,甚至給老師多次評為頑皮搗蛋分子。所幸,我的信心、道念堅定,在出家修道路上,從未退轉;尤其,家師志開上人對我的那種刻苦、嚴厲的教育,讓我這一生受益無窮,我始終心存感念。

我也曾被遷單、開除,被責備、處罰,但你說那許多事都公平嗎?也很難說。例如,在參學的時候,老師問話,你答「有」,他要打你;你說「無」,他也要打你,到最後不知道如何說話,只好說:「老師,你要打就打吧!」這麼一回答,非但沒有博得同情,還換來一頓打罵,說:「你太滑頭了!」我也只有服氣的份了。

不過,在我想,這是在受教育,一切想當然爾,「有過則改,無過加勉」,內心不必有什麼不平,不必有什麼牢騷,即使是誤會,那也只不過是世間法,世間的遊戲規則總不會是盡善盡美的,只要我們自己心裡能公平正直,心裡有真善美,就是最圓滿。好比世間上,糞便雖然汙穢,但是可以作為稻穀、花草的營養;汙泥雖然骯髒,但是可以生長出清淨的蓮花,人生又何必把一些委屈看得那麼重要呢?

及至後來走入社會,做了一些佛教弘化工作,雖然受到信徒的讚美,也自覺那並不是我一個人的能力所能完成,都是靠大家共同護持才得以成就的。

因果公平

一生信受奉行

回想在叢林受教育時,讀到《禪林寶訓》裡的一段話:「姁之嫗之,春夏所以生育也;霜之雪之,秋冬所以成熟也。」春風夏雨能給予我們成長,秋冬霜雪能給予我們成熟。我想,今天個人所有的一切功過,並不是決定於喜愛我的人所給予的過度讚美,或者某一些偏頗的人所給予的評判,畢竟緣分不夠的人,或者由於他的程度不足,或者因為他的嫉妒、瞋恨,本身修養不夠,對我加以批評、踐踏,那也是很正常的。

總說一句,一個人的一生,不是單獨能夠成長的,必須依靠很多的因緣聚合來影響,當然,在許多的緣分當中,會有善因緣,也會有惡因緣。所幸,我把善因緣都列為感恩圖報的目標,把惡因緣都當作汙泥廢土而捨棄在園子裡。所以,在面對批評、毀謗時,也就不覺得那是什麼嚴重的事了。

現在,我到了老邁之年,對世間上的榮辱毀譽、好好壞壞,已不放在心上。之所以寫這一篇文章,就是要把我經歷人間的一些過程,做一個分析,讓佛光山的弟子都能知道,即使是他們的師父,也只是讓別人來為他打分數,自己並沒有什麼標準,他不在意外界人士對他的看法。

總而言之,我的人生究竟能得幾分呢?就讓歷史、社會大眾在分數裡找公道吧。希望我的徒弟們不要計較一時的得失,就算現在的人不能給你公平正義,歷史也會給你公平正義;在社會上,不也是有許多人死了以後,受到很多人稱讚嗎?假如說歷史也不能給你公平,因果總會給你一個公平的交代;我們既然信仰佛教,對公平的因果法則,還能不信受奉行嗎?(本文完)

◆下周六、日刊登星雲大師〈職業〉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