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防疫生活】天台 | 人間福報

【防疫生活】天台

THE MERIT TIMES
文/夏夏
字級
收藏文章
26觀看次
作者簡介 夏夏 心理諮商師。 著有詩集《德布希小姐》、《小女兒》、《鬧彆扭》、《小孩遇見詩:有禮貌的鬼》,小說《末日前的啤酒》、《狗說》、《煮海》、《一千年動物園》,散文集《傍晚五點十五分》、《小物會》。編選《沉舟記──消逝的字典》、《一五一時》詩選集、《氣味詩》詩選集、《小孩遇見詩:想和你一起曬太陽》。 圖/Pexels
平時沒在使用的天台在疫情嚴峻期間,意外成為民眾可透氣或活動的空間。(示意圖)圖/Pexels
從高樓層望去,四周的建物、街道,世界恆常,好像不為所動。(示意圖) 圖/Pexels
文/夏夏

「要熟悉一座城市,也許最簡單的途徑是了解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如何工作,如何相愛和死亡。」(瘟疫/卡繆)



經常看著鄰近社區的天台,總是空蕩蕩的。包括我家的社區在內,因管理嚴格,中秋節不許上天台烤肉放煙火。除棉被外,衣物不能晒天台,盆栽雜物自然是不能有的,以免影響公共安全。經此嚴加管制,長年下來連人影也沒有。

天台像一口棄置的井,空洞地張著口與天空對望,彷彿是為了承接天上而來的訪客所設的平台,並不屬於我們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過單調,連鳥群都不願造訪,大部分的時間裡只有天光雲影在四四方方的地磚上挪移,切割出各類交錯的幾何,如現代圖騰般回應天空,成為名符其實的天台。

不過,從二○二一年五月分停課以來,天台上多了些騷動。那時新冠疫情已轉為社區感染,疫苗尚且數量不足,因此實施全台停班停課。雖然沒有如卡繆的小說《瘟疫》中般封城,但人人都長時間躲在家裡,不敢隨易外出。

那天早晨,見到一對男女牽著狗在對面的天台蹓著,這是住在這棟樓裡五年來,第一次見到天台上的變化。那之後是一個孩子,大概為了應付老師出的作業,上來跳繩。一個彩色的小點在視線遠方持續跳動,有幾次就要以為是那棟灰撲撲的大樓所隱藏的心臟,在這段非常時期裡賣力地鼓動著。

再後來,扶老攜幼上來抬抬腿伸伸懶腰的最多,背著手沿著牆面繞行,像在巡視的也有,不過看起來更有幾分困獸的神情。還有的傍晚時分上來抽支菸,如祭天,讓菸霧自由地攀升到最高處,然後飄散,便完成一場私人的儀式,又回到生活的隊伍裡去。

兩三周過去了,一個大晴天,視線裡闖入一串花花綠綠。長長的晒衣繩將形狀規矩的天台硬切出一條斜線,雜七雜八掛起花衣花褲,對著風飄盪。擺動的衫褲像一個個有機生物,在晒衣繩上此起彼落交談,讓人不禁回想起還是不久前,出門的路上總經過的那座公園,長椅上必定要坐著一排阿姨們。她們看起來都像,捲頭髮,頸上圈著小小的玉飾,身上一定有紅或紫的衣物,或是滿身通紅加紫花背包,聊天的時候不看對方,一律看著遠處,笑的時候也是。這類聚會多在買完菜後隨機開始,隨太陽逐漸升高至頂而隨興散去。怎麼如今想來,只警覺地聯想到「群聚」的風險?看來疫情帶來的病徵不只是生理上的反應,也包括心理層面。連家裡三歲的孩子都漸漸地把「等疫情過去後」這句話掛在嘴邊,談著他想念的溜滑梯和攀爬架。疫情過去後,還要再過多久,我們才敢無懼地坐在路邊聊天呢?想到這裡,又忍不住盯著天台上那串晾晒的衣物,見它們靠得如此緊密,不由得羨慕。

意想不到的生活空間

我們也上去了。

前幾次是為了活動筋骨,在上面跑跳,也把晒棉被的鐵架當作單槓玩,和其他人家沒什麼不同。在屋裡待久了,突然間沐浴在戶外空間,有些不放心的細小念頭冒出來,我真的可以大口呼吸這些空氣嗎?

這陣子念給孩子的故事中包括《吹笛人》。故事中的小鎮鼠滿為患,靠著吹笛人不可思議的笛聲才得以驅趕。鼠患在過去的社會裡曾帶來無數次的災難,引發大規模的傳染,昔日的人類所面對的生存難題被故事記錄下來。另一則孩子愛聽的故事《胡桃鉗》裡,老鼠王有七顆頭,更顯陰森恐怖,反映出當時的鼠疫給人們帶來的驚懼陰影。以後我們將會如何描述這段戴著口罩與面罩出門的日子呢?或者,這只是未來景象的開端?

然而從這麼高的樓層望去,四周的建物、街道,遠處的橋梁、高速公路,世界恆常,好像不為所動。好像,這些出自我們的手建設出來的城市才是世界的本體,而我們只是寄居在其中的微小生物。接二連三的騷動對我們的生活影響甚鉅,但世界卻安然無恙地躺臥、矗立、鋪展著。

又一天,我們帶著報紙、毛巾、板凳、梳子、掃具,還有前一晚充飽電力的電動剪髮器,趕在日光還不炙人的早上,上到天台去。因為疫情仍在肆虐,不敢上理髮店,但家裡的男士們頭髮已長得蓋臉,所以決定理髮。

高處的風,俐落直接地自四面八方撲來,引領我們望向遠方的山景。山頭上的小廟小墳都清晰,果然是好天氣。

鋪開報紙,擺上板凳,我依序替家人理髮。先生打頭陣,他的頭髮硬,唰啦唰啦剃起來很過癮,可惜被我剪壞了。公公是典型的地中海禿頭,平常也會坦然地開自己頭髮玩笑。但第一次替他理髮,我還是緊張得在前一天上網找教學影片,希望別把為數不多的頭髮剃壞了,結果也剪得差強人意。轉念一想,反正近期也不會出門見人。

最後是兩個兒子,他們新生的頭髮相當細軟,不過自出生來都由我剪,所以反而剪得最上手。四人剪畢,碎髮早被吹得不知何去。我們臉上滿是笑意,拍打著滿身髮渣,體驗從高處瞭望熟悉的地景,體驗渺小。

也就在此刻突然感覺到,原本以為疫情而暫停的生活,就滿滿地盛裝在天台裡。

(摘自《來日方糖》,時報出版)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