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醫藥 | 人間福報

醫藥

太小無法接種疫苗 男嬰染COVID-19呼吸困難住院

【本報綜合報導】衛福部疾管署今(5/21)日表示,國內COVID-19疫情處低點上下波動,新增一例嬰兒重症,住在中部5個月大有先天性疾病男嬰,因年紀太小還無法接種疫苗,併發肺炎、呼吸困難,在加護病房治療中。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在疫報記者會表示,國內14到20日新增238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與前周相當;另新增20例死亡病例,較前週上升,疫情處於相對低點、上下起伏。 近4周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85%及63%,另JN.1衍生變異株KP.2之本土與境外占比分別為6%及11%,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新增重症個案中有一例未滿周歲才5個月大男嬰,有先天染色體、心臟方面疾病,年齡太小無法接種COVID-19疫苗。 男嬰在5月中發燒、躁動不安、咳嗽有痰症狀,呼吸困難就醫,檢驗COVID-19陽性;經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目前住院1周病況穩定,還在加護病房持續治療中。 疾管署說明,國內新冠XBB疫苗迄今已累計接種271.6萬人次,全國接種率11.22%,65歲以上第1劑及第2劑接種率分別為20.36%、1.18%。由於疫情持續且仍具傳播風險,目前所提供接種之XBB疫苗對於目前正流行的JN.1系列變異株能產生有效之抗體,民眾應儘速接種,減少重症或死亡風險。

MORE

腸病毒月底達高峰 嗜睡抽搐嘔吐是重症前兆

【本報綜合報導】衛福部疾管署今(5/21)日指出,上周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與前1周大致持平,今年國內疫情預計5月底、6月初會達高峰。醫師提醒,若有嗜睡叫不醒、抽搐及嘔吐等重症前兆,務必送醫。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言人曾淑慧在疫報記者會上指出,5月12日至18日門急診就診計1萬7585人次,與10年同期比,僅次於2016年,且與前1周1萬8238人次持平,且有稍微下降;但停班課方面,從256增加到279班,疫情是否已經到高峰,仍要持續觀察,目前預估5月底、6月初會是高峰期。 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指出,實驗室監測顯示,今年流行以克沙奇A型為主;易引起嚴重症狀的腸病毒A71型及D68型,整體仍呈零星檢出且感染個案均為輕症。今年累計2例重症,與去年同期相當,皆為感染克沙奇A型,年齡都未滿1歲。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指出,腸病毒疫情多在每年4月增加、6月達高峰,現在正在即將進入高峰期的階段,今年目前疫情算平穩、沒有很多重症,且易發生重症的A71型和D68型目前個案不多,民眾要保持警覺,但不用過度恐慌。 呂俊毅提醒,小朋友染腸病毒多會自行康復,但若感染中樞神經系統,恐併發腦幹腦炎造成重症。他提醒,包含小朋友若昏睡叫不醒、手腳無力、持續嘔吐,或有類似突然被嚇到的抽搐狀況,及呼吸心跳超過合理範圍、飆上每分鐘180到200下等,都要趕快送急診。 呂俊毅說,民眾常以為小朋友退燒就沒有傳染力,但是只要皮疹、水泡還在,病毒量就還很高,且腸病毒在口水和糞便中可存在長達2到3個月,就算症狀恢復,還是可能傳染。提醒疾病急性期傳染力最強的時候,應請假不要去學校。 孩子罹患腸病毒時,醫生常會建議可以吃冰冰涼涼的東西,那是因為孩子嘴巴破、喉嚨痛有時會吃不下,因此利用冰涼食物讓孩子可以補充能量,避免脫水。

MORE

以為是疲勞胸悶 29歲男子送醫是心肌梗塞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29歲的陳男一陣忙碌後和友人酒後感到胸悶,原以為只是疲勞,但2小時後持續胸痛未改善,送醫後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左冠狀動脈血栓抽吸、氣球擴張和置放血管支架後,胸悶才有改善。 阮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葉家宏今(5/21)日指出,陳男住院數日後,醫生發現他膽固醇指數偏高,而且還是癮君子。 葉家宏表示,冠狀動脈疾病主要的危險因子來自於年齡,通常男性45歲以上、女性55歲以上或是停經後、家族有心臟病或猝死病史、糖尿病、高血壓等,醫生提醒控制好血壓、血脂及血糖且不抽菸、多運動是避免冠狀動脈疾病的方法。 但是隨著國人飲食習慣改變與緊張的工作步調,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率升高,且心肌梗塞發生年齡更是逐漸年輕化。以29歲的陳男為例就是年輕化的案例。 醫生指出,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狀動脈阻塞造成心臟肌肉壞死的嚴重疾病。疾病來自於患者血管狹窄或斑塊阻塞造成心肌缺血,進而心肌壞死,其中,冠狀動脈疾病機轉包括:冠狀動脈粥狀硬化、血小板凝集、血栓等。 他表示,冠狀動脈發生粥狀硬化最常見於動脈的內皮細胞受損,使得膽固醇在內皮細胞堆積,血小板堆積,平滑肌增生,形成粥狀斑塊,而使冠狀動脈狹窄。而其典型症狀為心臟肌肉缺氧,產生壓迫性胸痛或胸悶的現象。 一般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小於50%時,通常不會產生胸痛或胸悶的症狀,但是當病人在運動或情緒緊張激動時,可能產生胸痛或胸悶,如果能即時休息或舌下救心丸服用,症狀可以改善。 醫生說,當冠狀動脈狹窄大於50%或動脈粥狀硬化斑塊破裂時,則會進展至不穩定型心絞痛,即使休息或輕微活動時也會引發胸痛或胸悶。此時冠狀動脈可能惡化至完全阻塞,心臟細胞缺少供應的血液和氧氣,造成急性心肌梗塞。 典型的症狀劇烈且持續超過20分鐘的胸悶痛,也無法藉由休息或舌下救心丸硝化甘油緩解,症狀包括冒冷汗、呼吸困難、左上肢或頸部痠痛等。 一旦有上述症狀或胸悶痛等情形,醫生提醒務必緊急送醫。如果已有冠狀動脈疾病或已置放支架的病患,切記按時服藥,才能不重蹈血管阻塞的覆轍。

MORE

故宮牌卡桌遊 藝術融入失智照護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嘉義縣老年人口占22.36%,高居全台之冠,為了協助長輩、失智民眾整合感官及提升表達能力,嘉義縣衛生局與故宮南院合作,推出以故宮典藏文物設計的「今牌人生」認知牌卡,並安排長輩參觀故宮南院,將藝術文化融入醫療照護。 「今牌人生」認知牌卡共有60張,精選故宮經典文物,包括植物花卉、飛禽走獸、神話人物、生活用品、節慶四季等10大主題,以牌卡作為藝術輔療工具,適用於一般民眾、家族、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極輕度失智症患者及其照護者。 嘉義縣衛生局表示,因應長者需求,卡面文字加大,選用色彩鮮豔,便於長者閱讀、分辨與操作,透過個管師帶領長輩參與,引導長輩將藝術帶入日常經驗與生命故事,回顧生命中無數難忘而美好的時刻,開啟自我對話、自我療癒的練習。 故宮南院與衛生局也結合地方風物、節氣特色,將採茶、端午節元素融入教材中,推出「清宮龍船遊諸羅」、「粽子沙包投擲遊戲」及「採茶動動操」等教材,引領長輩用五感認識茶文化,包含看茶具、聽茶水聲、聞茶香、品茶湯、刷抹茶等。 衛生局指出,除了以「今牌人生」牌卡桌遊進行藝術療育認知之外,衛生局也規劃帶領全縣29個失智據點長輩參訪故宮南院,透過一連串的課程及教案,讓長輩都能健康快樂學習,也讓失智課程更加豐富。

MORE

理專看盤「壓力山大」慢性偏頭痛悄上身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38歲張小姐為理財專員,長年專注看盤追蹤飆股,每天承受龐大身心壓力,自20出頭開始的偏頭痛症狀,於10年前開始惡化,發作次數變多、發作時噁心嘔吐、畏光症狀也漸趨明顯。經醫師診斷為「慢性偏頭痛」。 起初,張小姐購買整箱止痛藥在家備用,但隨著服藥次數愈來愈頻繁,效果卻愈來愈差,且頭痛竟逐漸轉變為幾乎每天都發作,就醫檢查後醫師診斷為「慢性偏頭痛合併藥物過度使用頭痛」,經建議採取口服預防藥物合併注射肉毒桿菌素後,症狀大幅改善,讓她笑說「感覺換了一顆頭」! 亞洲大學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敖瑀表示,偏頭痛初次發作通常在15至24歲之間,在35至45歲時發作頻率最高,女性患者又比男性患者多二至三倍;據統計,國內約有兩百萬名偏頭痛患者,其中不少嚴重的患者每個月頭痛達15天以上,合併出現單側、博動性、噁心嘔吐、畏光、怕吵等症狀,符合「慢性偏頭痛」的診斷條件。 由於止痛藥物取得方便,在這些患者當中,也有許多人有過度使用止痛藥物的情況,使得偏頭痛症狀更趨惡化,出現「止痛藥不吃不行,愈吃愈痛」的惡性循環。 敖瑀指出,由於患者都會買整箱止痛藥在家備用,但她止痛藥吃得愈多,感覺頭痛變得更頻繁,且止痛效果愈來愈差,幾乎天天都發作,只好來到神經內科門診求助,經過詳細問診及神經學檢查後,診斷為慢性偏頭痛。 於是,先開立口服預防藥物使用,並建議紀錄頭痛日誌,一個月後頭痛天數明顯改善,但每個月還是超過15天,三個月後因符合健保使用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條件,便協助申請健保給付注射。 敖瑀指出,外界以為肉毒桿菌素功能僅用於醫美,事實上肉毒桿菌素具有抑制神經傳導物質釋放的效果,能藉由降低偏頭痛相關之神經傳導物質釋放,抑制頭痛訊號傳遞,國內外臨床研究,皆已證實其療效及安全性。

MORE

臉部劇痛有口難言 三叉神經痛作祟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54歲林先生,近五年來因三叉神經痛長期仰賴藥物治療,近半年因臉部右側與牙齦區域的間歇性疼痛加劇,且出現如電擊般的麻木感,讓他無法自行飲食、刷牙,甚至連「說話」都感到劇烈疼痛,前往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徐賢達主任門診。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其小腦內脊椎動脈嚴重壓迫三叉神經,因此執行「顯微血管減壓手術」,在二者之間置入墊片,阻絕血管壓迫,術後恢復狀況良好,生活品質得到顯著改善。 徐賢達說,人體總共有十二對腦神經,三叉神經是其中的一對混和神經,既含有能夠控制咀嚼肌的運動神經,同時也有收集小腦及面部資訊的感覺神經。三叉神經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經,有三條分支,分別為分布在前額區塊的眼神經支、臉頰區塊的上顎神經支以及下巴區塊的下顎神經支。 導致三叉神經痛的主要原因為年齡增長造成的血管硬化壓迫,腫瘤增生、病毒感染也有可能導致,其中以第二、三分支疼痛最為常見,好發於40歲以上的中年族群。 三叉神經痛通常只會出現於單側,輕觸、冷風吹拂或臉部運動都會使臉頰、上下顎出現如針刺、刀割等突然劇痛。而由於人類口腔的感覺也是由三叉神經來傳導,所以常常會被誤認為是牙痛,進而被誤拔牙齒;因此,需要專業牙科醫師或神經科醫師進行詳細診斷,制定治療方針。 三叉神經痛初期症狀與牙痛痛感相同,徐賢達提醒,民眾若自覺疼痛範圍擴及臉頰、上下顎等區域,或是經牙醫治療仍未改善,建議至神經科做進一步檢查。

MORE

跌倒檢查意外揪肺癌 達文西手術助早日返職場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癌症是國內十大死因的榜首,而肺癌患者早期無明顯病徵,但隨著病情惡化有咳嗽、血痰及吞嚥困難等。60餘歲的溫男於一次意外跌倒就醫檢查時發現肺部腫瘤,經追蹤已有2.5公分的病兆,經以低風險的達文西手術治療,手術3、5天便能出院。 高雄長庚醫院今(5/21)日於記者會中提醒老菸槍或是有久咳、血痰的民眾不要輕忽肺部健康的問題,凡是符合條件的高風險族群即可接受2年1次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這項檢查可在臨床症狀出現前即有效地偵測早期肺結節與肺腫瘤。 高長醫師陳聿指出,收治一名60歲溫姓男子,跌倒接受照X光檢查,意外發現肺部疑似有腫瘤,經電腦斷層追蹤有2.5公分的病兆。不過當時的溫男完全沒有任何身體的異常不適,如果不是因為跌倒檢查,根本無法相信身體已經出問題。 陳聿和病患研議傳統胸腔鏡微創手術與達文西手術的優缺點之後,決定以達文西肺葉切除合併局部淋巴結廓清手術。特別是患者的診斷期別為第一期肺癌,所幸因為跌倒檢查發現得早,溫男手術順利且只要維持固定時間追蹤即可。 長庚指出,臨床顯示,第1期肺癌5年存活率9成,第4期肺癌5年存活率只剩下1成;特別是早、中期肺癌無特定症狀,患者多在健檢或其他原因才發現罹癌,往往已是晚期,成為肺癌病人的困境。 高長外科部副部長呂宏益表示,肺癌篩檢列為第5癌篩檢之列,符合條件的高風險族群可接受2年1次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此檢查可在臨床症狀出現前有效地偵測早期肺結節與肺腫瘤,有利於病灶的發現和追蹤。 他同時指出,許多罹癌病人並無抽菸,但以溫男為例,他有逾40年的菸齡,已是肺癌的高危險族群,提醒癮君子盡快戒菸 ,「早期篩檢、及時治療」是現階段肺癌防治的重要目標。

MORE

花蓮門諾醫院設麻疹檢驗機構 提升花東防疫效率

【中央社花蓮訊】根據疾管署統計,花東目前通報4例麻疹病例,其中1確診;為加速檢體檢驗,花蓮門諾醫院設麻疹病原體分生檢驗機構通過申請,為病患提供最即時、準確診斷,這也是花東首家獲資格醫院。 門諾醫院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隨著國際間麻疹疫情升溫,台灣今年2月也開始出現麻疹病例;根據疾管署統計,台灣今年到目前為止,全國共通報257例麻疹病例,其中11例確診,花東地區則共通報4例(台東1例;花蓮3例,其中1例確診)。 由於花東地區檢驗能力有限,過去通報病例檢體須寄送台北昆陽實驗室,檢驗結果往往須等到第2天或第3天才能出爐,若遇周末假日或天災、交通受阻等因素,則須等到上班日或交通恢復順暢才能送達台北昆陽實驗室,這對即時診斷與防疫控制又是一項挑戰。 門諾醫院表示,為提升花東地區檢驗能力,在疾管署邀請及協助下,門諾醫院於16日正式通過申請,成為麻疹病原體分生檢驗機構,也是花東地區首家獲此資格的醫院;今後門諾醫院將能夠為麻疹病患提供最即時準確診斷,顯著縮短檢驗時間,提升防疫效率。 門諾醫院感染科主任繆偉傑表示,在傳染病防治中,即時準確的診斷至關重要,能夠成為花東地區首家麻疹檢驗機構,這不僅是對門諾醫療能力的肯定,也大大提升花東地區對麻疹疫情應對能力;未來,門諾醫院將繼續與疾管署緊密合作,不斷提升醫療技術,落實檢驗在地化,為保障花東地區人民健康及防疫安全而努力。

MORE

科學家發現APOE4基因 帶有者可能提早10年失智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研究人員首度發現,具兩個載脂蛋白ε4等位基因(APOE4)的人(擁有此基因為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年過65歲後不只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較高,而且症狀可能比其他同齡患者早7到10年出現。 西班牙巴塞隆納聖保羅研究所(Sant Pau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員佛替亞(Juan Fortea)等人6日發表研究報告說,APOE4基因是失智風險因素,科學界已有論斷,但對天生具有不只一個,而是兩個這種基因的人,就不只是風險因素,而是「病因」。 他說,約15%阿茲海默患者有兩個APOE4基因,這表示,基因本身就是病因。 過去,醫學界認為基因問題,是很年輕就失智的患者才有的狀況,占所有阿茲海默病例不到1%。如今。關於APOE4基因的新發現,醫學界必須要盡快研究出治療方法。 本報告的共同作者、波士頓布瑞格翰與女性醫院的史柏林(Reisa Sperling)教授說,醫師不能光給帶有APOE4基因的患者服用Leqembi;雖然Leqembi是目前為止唯一能夠稍微延緩阿茲海默症狀惡化的藥物,但對APOE4基因患者卻有危險的副作用。 西班牙巴塞隆納聖保羅研究所研究員佛替亞醫師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具兩個APOE4基因的人,年過65歲後不只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較高,而且症狀可能比其他同齡患者早7到10年出現。(Sant Pau Research Institute) 然而史柏林並不建議有阿茲海默症家族病史的人,急著去檢驗自己是否帶有APOE4基因,畢竟大多數病例不是由這種基因所引起。 全美有600多萬阿茲海默症患者,少數經過家族遺傳的基因,已知是50歲之前發病的原因。唐氏症(Down syndrome)也可能導致阿茲海默症。 APOE基因會影響人體處理脂肪的效率,65歲以後罹患阿茲海默症者,多少和這基因有關。它主要有三型:APOE2能保護人體,不受阿茲海默症襲擊;APOE3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罹患的風險;APOE4則是晚年罹患的一大風險因素。全球約2%人口會從父母其中一方遺傳到一個APOE4基因。具有兩個APOE4基因,風險更大。

MORE

長期下背疼痛 僵直性脊椎炎警訊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長期下背痛,可能不僅是普通的痠痛或疲勞,也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的警示,民眾不應忽視,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期。」亞東醫院復健科黃昭竣醫師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好發於20至40歲年輕人,男女比約四比一,且常有家族病史。雖然目前尚無法治癒,但透過適當治療,可有效控制症狀,並減緩疾病進展。 每年5月20日為「世界僵直性脊椎炎日」,為響應這個日子及支持受此疾病困擾的病友,亞東醫院特於昨(20)日起,舉辦為期一周的僵直性脊椎炎衛教活動,期望提高大眾對僵直性脊椎炎的認識。 「僵直性脊椎炎與一般背痛有何不同?」過敏免疫風溼科陳遊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的下背痛通常與一般因受傷導致的下背痛不同。患者在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後會感到疼痛,但稍微活動後疼痛會有所緩解;症狀持續三個月以上,尤其在半夜和晨間會特別僵硬。若置之不理,不僅疼痛會持續,還可能惡化,導致脊椎關節骨質永久性沾黏,造成骨骼畸形,甚至失能,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陳遊表示,僵直性脊椎炎的藥物治療包括三種類型,首先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其次是免疫調節劑;最後是生物製劑和小分子口服藥物,適用於對其他藥物治療無效患者。建議患者與醫師討論,制定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黃昭竣提醒,規律的運動和體育活動,對維持關節靈活性和減少僵硬至關重要,也推薦可以脊椎伸展為主的運動,如輕柔的伸展運動、游泳、步行、慢跑、瑜伽和太極拳,這些都是僵直性脊椎炎患者不錯的復健與運動選擇。 睡眠姿勢方面,建議患者平躺或趴睡,枕頭不要太高,床鋪應選擇能分散脊椎重量的類型,以減少脊椎負擔。此外,戒菸和維持均衡飲食,也對控制病情有幫助。

MORE
/170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