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縱橫古今 | 人間福報

閱讀

【遇見光影——洪建煉生活攝影展】 杯光水珠

文/佛光緣美術館彰化館提供 攝影就是在光影間書寫,有日夜變化、有季節交替,光影刻畫著歲月的痕跡,記錄下時間與生命的嬗移。而攝影有趣之處,就是能不斷在生活中發現新事物,也許是大自然的景致,也或許只是一抹小小的光影,不同時間、變換一個角度,都可能會有觸動心靈的驚喜畫面。 人生也像攝影,多一層觀察,加一些好奇心,再加上一點想像力,就能用自己獨特的表現方式,找到近乎無限的可能。拍照如此,生活也是如此,只要找到自己的風格與模式,就能自在、優雅地享受人生。 展期:即日起~5月14日時間:10:00~18:00(免費參觀,周一休館) 地點:佛光緣美術館彰化館/佛光山福山寺

MORE

【寰宇采風】火山灰下的赫庫蘭尼姆古城

文/林堯 很多人知道龐貝古城(Pompeii),也有不少人去過考古遺址旅遊。 位於維蘇威(Vesuvius)火山山腳,在西元七十九年火山爆發時被火山灰埋沒的龐貝古城,因挖掘順利,目前已有三分之二出土,發現了超過一千三百具人類遺骸;加上義大利政府把挖掘出來的古物送往那不勒斯國立博物館陳列展覽,受到世人矚目,讓龐貝古城成為該國參觀遊客第二多的考古遺址,僅次於羅馬競技場。 可是談到比龐貝更早被發現,當時一起被摧毀、同樣在一九九七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赫庫蘭尼姆古城(Herculaneum),一般人的了解就比較有限了。 赫庫蘭尼姆位於那不勒斯東南八公里處,坐落在維蘇威火山西麓,是古羅馬時代的重要港口。雖然是個只有四、五千居民的小城鎮,不過卻比龐貝更為富裕,也是熱門的海濱度假勝地,不少富人和貴族在那裡擁有華麗的別墅。 一七○九年,工人在挖井時偶然發現了這座古城,當時,一度以為這裡是唯一被維蘇威火山掩埋的城鎮(龐貝直到一七四八年才被發現,一七六三年正式獲得確認)。在前二、三十年的挖井過程中,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堵牆,確認是當地劇院舞台的一部分,然而盜寶者很快在現場挖掘隧道,偷走劇院區許多文物。 一七三八年,在那不勒斯國王贊助下,開始定期挖掘赫庫蘭尼姆古城,並從一座古代大教堂的建築中挖掘出華麗的畫作和一些肖像雕塑。截至目前為止,已發現的公共古蹟包括保存完好的運動場、浴場,而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一棟廣達兩萬平方公尺的郊區別墅。 這棟別墅俯瞰大海,有花園、大型泳池和一條寬闊的圍廊,上面布滿雕塑,包括兩名精美的青銅運動員,其姿態就像正在賽道上準備起跑。而別墅裡最令人感興趣的,是一座希臘羅馬時代唯一倖存的圖書館,藏有一千多捲紙莎草捲軸,因此又被稱為「紙莎草別墅」。 由於早期挖掘過程中幾乎沒有發現人類遺骸,考古學家因此推測,大多數居民應該已成功逃往那不勒斯。然而,一九八○年在挖掘一條溝渠時,陸續在那不勒斯灣的古老海岸發現了一百二十多具一千九百年前的人類遺骸(目前已找到一百四十多具)。 專家認為,該鎮居民一定相當有警覺,在西元七十九年八月二十五日火山爆發當晚,不少人可能認為寬敞的海邊比較安全而往那邊逃難;甚至很多遺骸身上都帶著鑰匙,說明他們一定盼著能逃過一劫,重返家園。 由於赫庫蘭尼姆被埋在十五至十八公尺深的緻密凝灰質物質下,使得挖掘工作非常困難,不過也因此讓相當多的古物保存了下來。在地面溼度等特殊條件下,包括房屋的木製框架、木製家具、大船船體、布片和食物(留在烤箱中的碳化麵包)等,都得以存留存至今。由於古城遺址留下了古代人們生活的各種樣貌,也成了考古和歷史學者的研究寶庫。 挖掘赫庫蘭尼姆的工作,因諸多因素斷斷續續進行。進入二十一世紀,義大利政府甚至拆除了位於古城遺址上方的埃爾科拉諾市鎮(Ercolano)部分地區,以持續古城廣場和古海岸線的挖掘工作,只希望這個被時間凝結的古城,能像龐貝一樣重現在世人面前。

MORE

【長期徵文】

來稿請寄mtnart14@merit-times.com.tw,或郵寄:221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369號2樓「人間福報縱橫古今版」。凡獲刊登之文章照片,同時刊載於本報電子報與合作網站。

MORE

【長期徵文】

來稿請寄mtnart14@merit-times.com.tw,或郵寄:221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369號2樓「人間福報縱橫古今版」。凡獲刊登之文章照片,同時刊載於本報電子報與合作網站。

MORE

【寺廟就是一座工藝博物館特展】寺廟是人與人的社會網絡

文/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寺廟主殿旁的集會所,從過去的休閒宴會、鑼鼓排演、資訊交流,到今日的社區日照據點,呈現寺廟當代之遞衍。寺廟是常民生活的聚集地以及社會關係建立的所在,交織成綿密的社會網絡。以廟埕營造常民生活的情境及濃郁的人情味,觀者可自在沉浸其中並與工藝近距離接觸。 展覽亦透過「元工藝」的前衛性技術應用,試圖以虛實、宏微、仰俯、點線網絡與多視角的延伸,呈現台灣人敬天惜物、關懷人文的集體精神與常民生命力。 展期:即日起~5月21日 時間:09:00~18:00 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二展覽廳 佛館官網:www.fgsbmc.org.tw

MORE

【護生畫集】龜填床足

文/林少雯 南方老人年八十,日夜臥床上。床一足不平,拾磚填之,誤拾一龜。老人年百歲而死。其子拆床,龜徐步而去。負重二十年,不飲食,不死也。 ──諸子,朱幼蘭書 這幅〈龜填床足〉的護生漫畫,敘述一位老人和一隻龜的神奇遭遇,這一人一龜的緣分何其深,龜來報恩,此恩情竟用了長達二十年的時間來還。 故事出自《文心雕龍‧諸子》。提到「諸子」,讓人想到「百家」。諸子,指的是中國先秦時期老子、孔子、莊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學術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學術流派的各家代表。諸子百家是後世對先秦學術思想人物和派別的總稱。春秋後期已出現頗有社會影響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學派,而至戰國中期,學派紛陳,眾多學說豐富多彩,為中國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寬廣厚實的基礎,學術上把這一時期稱為諸子百家或百家爭鳴時期。 故事內容說的是南方有一座城市,住著一位八十歲的老人,已老邁不堪,行動不便,必須終日臥床。但是,他睡覺的那張床,有一隻床腳不平,他躺在床上一翻身,床就會搖晃,讓他躺得很不舒服。於是老人撿了一塊磚填在床腳下,床的四隻腳平穩了,不再搖晃,他躺在床上也舒服了。 老人壽命長,在床上躺了二十年,一直到他一百歲時往生。他的兒子,悲傷地辦完了喪事,開始清理老人家房間裡的物品。最後拆除老人睡覺的床鋪時,抬起了床腳,一隻烏龜竟緩緩爬了出來,慢慢走了出去。 老人的家人一定很難相信這樣的事。他們記得二十年前,老父親提起過找了塊磚填床腳的事,沒想到老父親找來的不是磚,而是一隻烏龜。這隻烏龜,被當成磚用來塞床腳,二十年時間,不吭不叫,不吃不喝,竟能不死! 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啊!這龜簡直是神龜來著。龜雖是長壽的動物,新陳代謝慢,需要食物和能量不多,但二十年不吃不喝,也太神了!龜被床重壓在身上,負重已不容易,還要餓著肚子工作,又失去自由,實在命苦!就算床下偶有蚊蟲飛過,落在烏龜嘴邊,讓他一口吞下,那也真有限,要填飽肚子是不可能的,只能說烏龜每吃一隻蚊子或飛蟲,就得要支持他半年一年的熱量。 這隻神奇的龜,必是前世欠了老人什麼債吧。錢債也好,感情債也好,總之今生可以還清了。讀了烏龜的神奇故事,有甚麼啟發嗎?可以好好想一想喔。

MORE

【文學賞析】文情並茂的辭呈 李密〈陳情表〉

文/簡天忻 李密為三國時代蜀國人,幼年喪父,母親改嫁,由祖母一手扶養長大,早年擔任蜀國尚書郎、大將軍主簿及太子洗馬等職。後來司馬炎篡魏,建立西晉,李密淪為亡國之臣。晉武帝司馬炎為鞏固政權剷除異己,殺了何晏、丁謐、嵇康等人,此外亦極力籠絡蜀漢舊臣,多次徵召李密出仕。 然而此時,正逢李密祖母大病。祖母昊天罔極的養育之恩,李密始終謹記在心,若出仕,將難以照顧;拒不出仕,則恐遭晉武帝懷疑他有心謀反,步上嵇康後塵。因此,如何書寫「既達辭謝目的,又能免於殺身之禍」的章表,至關重要。 首先,李密以孝道作為包裝。首句「臣以險釁,夙遭閔凶」,向晉武帝坦言自己童年悲慘;且「少多疾病,九歲不行」,祖母卻「躬親撫養」,足證祖母對己豈止養育之恩,甚至有救命之恩。並以「慈父見背」、「舅奪母志」、「既無叔伯」、「終鮮兄弟」,一句句扣緊「零丁孤苦」,說明除了自己確實無他人能照顧祖母。 接著,以「逮奉聖朝」、「少事偽朝」作為政治表態。其中「聖朝」指晉朝,「偽朝」則指蜀國,彰明自己認可晉朝統治的正當性,絕無心謀反。此外,又以「本圖宦達,不矜名節」,說明自己只是個圖功名利祿的淺薄之士,同時暗指自己沒有一統天下之雄心抱負,使晉武帝卸下防備之心。 最後,更以「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生當隕首,死當結草」作為承諾,表明自己的忠誠。終於斬除晉武帝的疑慮,准許他在家鄉奉養祖母,成功達到辭謝徵召的目的。 李密布局縝密滴水不漏,使晉武帝毫無反駁餘地。表面上是欲盡孝道之抒情,實際上是有策略地先賣慘、後賣乖,一步步消弭晉武帝的疑心,已達到自己的目的。因此,〈陳情表〉其實是一篇不折不扣的應用文,有其背後目的──婉拒徵召;抒情僅是作為包裝手段,促使晉武帝慨允其請求罷了。

MORE

【優游藝林】 去聖母大教堂觀賞祭壇畫

文/陳雲和 比利時安特衛普的聖母大教堂位於舊城區,始建於西元一三五一年,直到一五二一年才完工。裡面收藏了巴洛克巨匠彼得‧保羅‧魯本斯的作品:〈基督上十字架〉和〈基督下十字架〉兩幅祭壇畫,被尊為比利時的珍寶。 這座教堂占地約二‧五英畝,歷時將近兩世紀、經過許多位建築師監造,整體結構卻相當和諧一致,呈現高聳宏偉的哥德式建築風格,是比利時最大的教堂。有「中世紀的摩天大樓」之稱譽,也是船隻進入安特衛普港灣的最佳指引。 聖母大教堂大石柱拱型結構、一百二十多公尺的高塔上,有四十七個鐘組合成的排鐘。教堂完工時,正值西班牙統治時期,又遇到宗教改革,接著是法國大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遭受嚴重毀損,幾經修復,如今依舊巍然聳立 。 魯本斯出生於德國一個小鎮,九歲時隨父母移居法蘭德斯的比利時安特衛普。他曾前往義大利文藝復興重鎮習畫,一六○八年回安特衛普結婚,妻子是一名律師兼人文主義者。同年,被法蘭德斯執政當局聘為宮廷畫師。 魯本斯將文藝復興的高超技法、人文主義思惟,和法蘭德斯古老的民族美術融合一起,創作出色彩豐富、動感強烈的獨特風格,被尊為巴洛克藝術的傑出代表。一六○九至一六一四年間,他完成了聖母大教堂委託的兩幅祭壇畫:〈基督上十字架〉及〈基督下十字架〉。 今年春天我旅遊到安特衛普,特來前去觀賞這兩幅畫。前者以巴洛克典型的對角線構圖,畫面上的人物和風景呈現極大的張力動感,跟耶穌安詳的面容形成強烈對比;後者的構思則相反,光聚焦在耶穌身上,其他人物隱在較暗處,少了激情,只有深沉的哀傷。魯本斯因這兩幅畫,確立了傑出畫家的地位。 步出教堂轉往旁邊的廣場,魯本斯雕像高聳在藍天下。盤桓幾圈,我將大師身影深深烙印在腦海裡。

MORE

【光譜──黃光男水墨藝術 返鄉特展】森森水波湧浪頭

文/黃光男策展團隊、廖新田教授、陳美靜博士、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黃光男以花鳥、山水視覺語彙所構成的水墨縱橫座標軸,發展出一甲子的四大創作「光」譜:傳統、本土、心象、現代。 在「傳統轉化」的象限中,他以堅實的筆墨功夫和富含哲理的文字語言,構築出文人水墨的當代範式;追憶兒時原鄉風景與親炙土地風情的景觀再現,融匯出自然與人文共生的「鄉土況味」座標;在「得意忘象」象限中,他則意圖透過「形式」捕捉、展現個人創作思惟與態度,以水墨作為賦形現代城市生活的方法,再現具有當代性內涵的藝術創作;在「墨海抽象」象限中,他具體展現個人對水墨藝術前衛、抽象意象的整體性思考,以「以物徵象」、「以詩言志」的情意表達,繪製出具有台灣內在特質的水墨藝術。 展期:即日起~8月6日 時間:9:00~18:00 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二樓第二展廳 官網:www.fgsbmc.org.tw

MORE

【西夏檔案】普普藝術觀音

文/赫連擁 普普藝術 (Pop Art,又稱波普藝術),是英語「大眾藝術」(popular art)的簡稱,是一個以通俗主題成功挑戰主流藝術的流派。發源於上世紀五○年代,普普藝術針對大眾喜好與熟悉的日常,透過符號標誌的表現形式、極其生活化地貼近民眾——簡單抽象、用色大膽醒目、主題直白易懂接地氣、價格低廉親民,並且容許惡搞批判,不畏懼潮流汰換及消費,被視為將藝術商業化與平民化的一場革命。至今,時尚界與廣告設計界很難不從普普藝術中擷取創作靈感。 美國最知名的普普藝術家要數安迪‧沃荷。他將工藝氣息濃厚的絹印融入創作,大量複製及連續重複的概念,在他的玩轉下,「商業藝術」被帶入一個新高度——香蕉、罐頭和可樂,都可以讓他印在紙上作為藝術品賣錢。沃荷更把美國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的大頭照轉化作搶眼的色塊,如是創意成了他此生的招牌,以夢露肖像為主題的代表作於二○二二年在紐約佳士得拍賣出近兩億美元的天價。 現今數位世界的P圖軟體中,就有一款功能,可將照片或圖畫轉換成類似版畫或絹印的「安迪‧沃荷式普普風格」圖案。一鍵秒變,「普普」變得更平民,幾乎人人得以嚮往並且唾手可得。 從一塊年代可追溯到十二、十三世紀的西夏唐卡殘片,驚見普普藝術的身影竟附身其中。不存在P圖軟體助攻的條件下,完全是世間僅此一件的虔誠手繪,色塊猶如絹印的效果和質感,年代賦予的斑駁剝裂,照映出背景本為墨綠的重色絲綢。一切看起來是那麼的渾然天成。今人所熟悉不過的「現代感」,在古人眼裡一樣曾經是他們的「現代」,更是「當下」。 亙古捎來的感動開示,不因法相殘缺而減弱失效。慈悲垂目,是菩薩在大千世界中既溫柔也最醒腦的招牌符號。普度眾生與教化,原來始終就與「普普」概念靠攏。

MORE
/120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