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環保 | 人間福報

生活

環部查獲多起金屬表面處理業汙染 籲業者提升減汙技術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環境部近年來查獲多起重大環境汙染案件,5月28日召開說明會,呼籲業者從源頭減少汙染物排放,環境部指出,金屬表面處理業所排廢水含有害重金屬,業者應提升各項汙染處理技術水準,實現生產與環境的和諧共榮。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表示,金屬表面處理業是我國重要的製造業之一,然而隨著產業的發展,其所產生廢水含有害重金屬及強酸、強鹼等特性,雖然廢水的處理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然而處理後產生的有害汙泥,處理費用相當高昂,導致部分業者為節省成本,有違法偷排行為。 環管署為推動產業自主汙染管理新理念,於5月28日召開「金屬表面處理汙染自主管理宣導說明會」,邀請台灣區表面處理工業同業公會、北部地區表面處理業者、工業技術研究院、北部地區縣(市)環保局及環境部政風處、水質保護司及大氣環境司等相關單位,宣導產業自主遵法觀念。 環管署提到,如果能夠從源頭將含不同重金屬種類的廢水分流,處理後的汙泥就有回收價值,處理成本也就可以大幅降低,業者可以放心處理,不用擔心成本問題,會中邀請工研院分享廢水分流新技術,但分流技術不僅工研院研發,還有其他技術顧問公司也有新技術,呼籲業者採用適合自己的技術。 環管署表示,近年來積極推動環檢警結盟,更廣泛運用科技稽查,近年來查獲多起重大環境汙染案件,業者除了被科以刑責外,還要被追究可能達千萬以上的不法利得,但強調罰款不是目的,呼籲業者不斷提升各項汙染處理技術水準,從源頭減少汙染物排放,實現生產與環境的和諧共榮。 環管署也強調,企業要永續經營,必須突破技術與觀念,不應該還存在環保是花錢不產出的觀念,例如台積電就利用含銅廢水提煉出銅片,將有害廢棄物變成有價的產品,創造企業與環境永續,更不用擔心環保單位的稽查處分。

MORE

超商環保素養調查 逾6成民眾仍索取一次性餐具

【本報台北訊】環團RE-THINK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今年首次與全家便利超商合作進行「環保素養調查」,發現成9成7民眾願意響應回收與減塑措施,但逾6成會索取一次性餐具。RE-THINK與全家共同推動「全民回收新運動-全家一起學回收」3年零錢捐計畫及推出回收大百科便利超商版,盼透過全齡環境教育,促進垃圾減量。 RE-THINK與全家便利商店、台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葉欣誠今共同發布「環保素養調查-便利商店篇」。RE-THINK表示,協會自2019年起進行「環境素養調查」,今年首次與便利商店合作,聚焦民眾在超商消費過程能進行的環保行為。 根據調查結果發現,有4成民眾誤以為便利超商常見垃圾如電子發票、包子紙、口香糖夾鏈袋可回收;56歲以上民眾環保知識正確率最低;6成3民眾習慣在便利超商索取一次性用品;超過7成民眾會在住家垃圾桶處理商店購買的商品垃圾;有9成7民眾願意響應便利商店回收與減塑措施。 葉欣誠表示,調查結果發現,民眾對於環保回收知識充足,且有97%願意響應回收及減塑措施,但仍有逾6成民眾會在便利超商索取一次性餐具,顯示行為與知識上有落差,盼套過引導減少塑膠使用量;環保最大的2大挑戰就是「便宜、方便」,便利超商作為服務業,民眾索取仍會盡力滿足需求,盼透過好的設計如圖像指引、誘導作法等,促進民眾從事綠色行為。 全家公共事務暨品牌溝通室部長吳采樺說,全家可借用循環杯店家從去年的500家分店,擴增至今年的1000家,顯示愈來愈多人關注減廢減塑議題;全家各分店每年有高達300萬人次消費者,去年減塑重量達到400公噸,未來盼透過影響力推動綠色消費行為,包含容器上標示是否回收、店內設置資源回收垃圾桶,達到回收最後一哩路的指引。 RE-THINK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黃之揚說,這次以People、Place、Planet的「3P策略」,也就是「與民眾溝通」、「設計典範場域」、環保行動「電子發票愛心捐活動」;將便利商店重新定義為「創新環境教育場域」,合作推出「回收大百科」便利超商版,針對大眾的行為現況、認知誤區溝通,盼提升回收意願、回收正確率。 黃之揚表示,RE-THINK也與全家便利商店共同發起「全民回收新運動」3年零錢捐計畫,運用零錢捐資源推動多元管道環境教育,也包含設計開源校園教材包,讓環境教育透過3年計畫長期深入全台各地校園與便利商店。 2024環保素養調查便利商店篇,為全家便利商店與RE-THINK重新思考於2024年3月17日至2024年3月31日,於社群平台發佈的問卷調查,共蒐集有效樣本1萬1943 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1.5%。

MORE

淨零轉型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最期待中研院藍綠氫技術

【中央社台北訊】總統賴清德就職演說宣示將推動二次能源轉型,國發會主委劉鏡清今天表示,台灣淨零轉型的過程中,他最看好、期待的是綠氫,現在中研院已經有新技術可將天然氣轉成藍綠氫,預計6月6日會再與中研院詳談計畫細節。 劉鏡清表示,2050淨零排放的路徑一定是滾動調整。至於對核能的看法,他與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經濟部長郭智輝都是理性出發、從產業角度思考;對他而言,最優先關注議題是電夠不夠,第二是低碳的電夠不夠、如何減碳,第三才是淨零。 劉鏡清表示,核能本身是低碳能源,會不會變成綠能,端看有無良好儲存,而他最看好是綠氫。 劉鏡清表示,現在較多的是灰氫、藍氫,不過中研院已經有新技術,可以把天然氣轉成藍綠氫,如果成功的話,應可進入商轉,預估成本跟現在綠電差不多;根據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說法,實驗室出來的效果非常好,「現在就等實驗結果」。 劉鏡清預計6月6日要再與中研院談一次細節,他說,如果此計畫成功會不得了,因為是台灣的技術,長期來看,期待3、5年後的藍綠氫商轉發展機會。 中研院的「去碳燃氫」技術將天然氣裂解為固態碳及氫氣,再燃燒氫氣發電,可以視為一種「藍綠氫」。 對於核能議題,他說,能源政策由經濟部主導,核能牽涉很多法令問題,須待立法院決議,行政部門將依法做該做的事情。 劉鏡清說,「核能如果朝野有共識,我本身沒有排斥」,但政府還是會努力減碳,藍綠氫發展是一塊,另一部分考慮廠商有外銷需求,綠電憑證要更積極。 但他也對能源議題提出兩大不確定性,一是地球暖化帶來的變數,二是人工智慧(AI)商機爆發,可能增加至少30%電力,甚至會更高。

MORE

未推動付費取得塑膠袋 環境部擬市場減塑政策6月公布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環境部長彭啟明日前曾透漏,下半年針對部份市場、環保夜市試辦禁限用塑膠袋,而寧夏夜市擬成首個示範區,今再傳全台將有40處夜市、市場7月起試辦減塑,民眾若需購物用塑膠袋需付1元。環境部澄清,減塑市場並無要求付費取得塑膠袋,詳細推動內容將於6月提出。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表示,減塑市場的推動並無要求購物用塑膠袋付費取得,而是以鼓勵的方式來改變民眾的生活習慣,由各縣市政府考量當地市場的特性,透過宣導、獎勵等措施規畫推廣,詳細推動內容將於6月提出。目的是要減少使用購物用的塑膠提袋,但不包括直接與食物接觸的包裝袋。 循環署指出,我國2002年開始推動購物用塑膠袋減量,透過法令強制及自願性的方式以減少垃圾產生量。2007年為呼應國際海洋塑膠垃圾汙染議題,將管制業別由原本7類擴大至14類,並未包含傳統菜市場。 循環署提到,管制措施推動後,國內購物用塑膠袋使用量減少50%,且依據今年度進行之問卷調查結果,9成以上民眾均曾自備環保袋,顯見政策已有一定成效。 循環署指出,聯合國刻正研訂「全球塑膠公約」,朝向逐漸減少使用塑膠,以零廢棄且落實重複使用來達到減塑目的,市場、夜市攤販購物用塑膠袋使用量大,成為民間團體呼籲加強減量的對象,為此,環境部自2022年起補助各縣市環保局,累計在42處傳統市場推動塑膠袋減塑措施。 循環署表示,今年將持續請各縣市提出辦理1處示範點,減塑措施包括鼓勵民眾自備環保袋或容器、不主動提供塑膠袋,以及設置二手袋回收循環點等,並未要求付費取得,期望透過宣導引導民眾消費者改變,創造市場的減塑氛圍,促使民眾養成自備及重複使用習慣。

MORE

捕碳 杜拜將種1億棵紅樹林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世界約15%海岸被紅樹林覆蓋,面積達15萬平方公里,但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對36個不同地區進行評估後發現,由於氣候變遷、森林砍伐和環境汙染,全球約一半紅樹林生態系統面臨崩潰風險,其中20%處於嚴重崩潰風險。國際自然保育聯盟表示,以目前速度估計,未來50年預計全球有4分之1的紅樹林被淹沒。 紅樹林功能多,可以捕碳、防止海岸被侵蝕,還能提供海洋生物食物、庇護所;為此,永續城市開發公司URB今年發起「杜拜紅樹林」計畫,預計在超過70公里的海岸線,種植1億棵紅樹林,URB表示,這些紅樹林每年可吸收超過120萬噸二氧化碳,相當於減少道路上的26萬輛油車的碳排。 6海灘實施 盼成為典範 URB創辦人巴哈什.巴蓋里安(Baharash Bagherian)表示:「紅樹林是大自然抵禦海岸侵蝕,以及海平面上升的防禦系統,這對任何沿海城市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問題。」目前這個計畫已研擬在傑貝阿里海灘、杜拜碼頭海灘、朱美拉公共海灘、烏姆蘇奎姆海灘、梅爾卡託海灘和杜拜群島海灘實施,是全球最大的海岸再生計畫,預計今年啟動。 除了種紅樹林,URB還規畫建立長達1000公里的生態自行車道、保育中心及植物博物館等,希望在提升生物多樣性的同時,也能促進觀光,並成為當地人休閒、散步的好去處,希望藉此證明,城市發展和環境責任是可以並行的,巴蓋里安說:「這個計畫不只是守護海岸,也證明城市與環境創新可以和諧相處,成為全球城市的典範。」 URB計畫投入人工智慧(AI)、無人機、衛星影響等科技,無人機會把種子播在最有利的生長環境,衛星影像追蹤紅樹林的擴張工作,並確定是否有需要關注或採取保護措施的區域,同時,AI負責處理大量數據,預測結果、指導復育工作,確保計畫可有效、持續的進行。 埃及  紅海擴種紅樹林 根據統計,全球50%紅樹林生態系統面臨崩潰風險。圖/美聯社 其實2022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就開始推動紅樹林保育,當局運用無人機,播下100萬顆紅樹林種子,阿布達比環境署海洋生物多樣性評估與保護科長邁莎.阿爾.哈梅利(Maitha Al Hameli)表示,「無人機的好處之一是可以擴大復育規模」,它能抵達人難以觸及的地點,同時避免人工作業對紅樹林根系造成的壓力,還能降低樹苗往返的運輸成本。 目前,阿聯共有13個紅樹林復育場址,拜勒紅樹林公園自然保護區是主要區域,園區占地近5000公頃,開發約3公里的步道,並提供導覽服務,遊客還能駕小型獨木舟遊覽河道。 印尼生態旅遊 改划橡皮艇 除了杜拜,印尼也有復育紅樹林的措施,印尼擁有410萬公頃紅樹林,全球有6分之1的紅樹林都在此,近年卻因氣候變遷而大幅縮減,2022年更是損失約70萬公頃;為此,印尼政府開始推廣生態旅遊,希望提升大眾對紅樹林的關注,並提倡划橡皮艇、種幼苗等。 紅樹林保育區副主任達囊普特拉指出,「遊客來這裡,會了解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地區、背後有什麼故事,我們可以做什麼來保護和培育森林,讓子孫後代享受庇蔭,而不是讓森林變成鋼鐵叢林。」   印尼   目前面積最大紅樹林 根據統計,全球50%紅樹林生態系統面臨崩潰風險。圖/法新社

MORE

電漿技術減碳 廢氣變能源

編譯/韋士塔 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一種使用電漿(等離子體)的化學工藝,可把垃圾掩埋場排放的甲烷氣體轉化為永續的航空燃料;研究團隊宣稱,這項技術領先全球,有望幫助航空業邁向低碳未來。 甲烷俗稱沼氣,這種氣體與二氧化碳會傷害地球環境,但甲烷的破壞性更強;甲烷造成暖化的效應若以100年來看,比二氧化碳強28倍,若是20年則更高達80倍。 據國際能源總署(IEA)資料,目前大氣中甲烷的濃度,已達工業化前水準的2.5倍;科學家警告,儘管甲烷在大氣中存在約9年後會消散,但這種溫室氣體的數量、濃度正持續增加。 甲烷最容易在厭氧環境下產生。生物性甲烷來源是微生物在厭氣環境下分解有機物,因此在含水的環境如沼澤、水田、湖泊及海洋等皆可產生甲烷。人為排放的甲烷,主要來自垃圾掩埋場與化石燃料的燃燒;垃圾掩埋場有大量被丟棄的食物等有機廢棄物,腐化分解後會產生大量溫室氣體。 為了緩解地球暖化,美國、歐盟、日本及南韓已達成甲烷減量協議,澳洲也在2023年加入這項《加速液化天然氣價值鏈甲烷減排聯合聲明》(Joint Statement on Accelerating Methane Mitigation from the LNG Value Chain)。 雪梨大學的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庫連(PJ Cullen)表示,垃圾掩埋場是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來源,這些溫室氣體是二氧化碳、甲烷的混合物。研究團隊開發的電漿工藝,能夠把這種氣體轉化為航空燃料的基本化合物「烴」,應用於不容易電力化的產業,例如航空業,藉此逐漸取代由化石燃料提煉的航空燃油,達到減低溫室氣體排放的目的。 專家指出,目前航空燃油分為航空汽油與航空柴油,基本上都是從化石燃料提煉;飛機引擎與煉油廠產生大量溫室氣體,世界各國也正致力推動航空產業減少排放。 庫連教授在發表於《美國化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的報告說明,把甲烷轉化為燃料的過程,是在垃圾掩埋場設置甲烷井,使用類似豎井的機制來提取氣體,並使用在食品、醫藥等產業普遍應用的電漿技術,這是一種電力驅動技術,以高能量的電子射入甲烷與二氧化碳等氣體,產生碳氫化合物,不需要熱量或壓力即可提取氣體。 庫連教授指出,全球垃圾掩埋場每年排放2000萬噸溫室氣體,與全球能源產業的排放量相當。若能讓甲烷轉換為燃料的程序具成本效益且廣泛推廣,世界上所有的垃圾掩埋場都可能成為能源供應來源。他說:「這項技術重新定義了化學工業,也將帶來許多好處。」 電漿技術除了可生產永續燃料,連帶產生讓廢棄物變為再生能源的好處;據統計,澳洲每年產生2800萬噸垃圾,這些廢棄物將從環境的負擔變成環保助力。

MORE

網購減碳 從包裝循環利用做起

文/派翠西亞 台灣有86%的人習慣上網購物,因大量配送而產生的包裝垃圾,以令人驚心的速度成長。2019年,台灣第一個推廣循環包裝的社會企業成立,串連各大電商平台、廠商、科技供應鏈,跟進採用可循環利用50~80次的包材,至今已有效運作出一套配送包材循環新機制…… 疫情期間,主打宅配到家、不時有降價或活動促銷的電商與網路購物,逐漸成為國人的消費日常,但也因此,各種一次性使用的塑膠袋、破壞袋、紙袋、泡棉、氣泡紙(布)、膠帶(條)、夾鏈袋、複寫紙、打包帶、紙盒、紙箱、保麗龍……迅速堆積,而且幾乎都是拆封後就被丟棄。 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22年7月發布的《歷年個人上網行為趨勢分析》報告指出,台灣使用網路人口接近85%,疫情初期更高達89 %,其中18~55歲的人中,有6~7成會進行網購,半數會透過網路外送飲料及食物,而且愈年輕比例愈高。 台灣網購數量驚人 另根據國際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亞太電商概覽》報告指出,台灣網購人口比例高達86.1%,網購商品總金額逐年上漲,高居亞洲之冠、排全球第17名,包材消耗量的成長幅度驚人…… 環保署統計指出,2021年台灣網購總數量到達2.2億件,合計產生5.7萬噸廢棄物,以及7.8萬噸的碳排放,隨著電商服務範圍愈來愈廣泛,預估到2030年,網購數量將成長至每年4.9億件,屆時將產生12.6萬噸廢棄物,及17.3萬噸碳排放。 諸此種種數字,對原本碳排已居高不下的台灣來說,不但造成難以承受的負擔,更埋下長遠隱憂。 包材垃圾危害環境 2019年成立的社會企業「PackAge+(配客嘉)」,創辦人葉德偉曾是網購賣家,過去從越南、中國進貨3C配件,賣給Yahoo!或PChome的買家,每天經手貨量大約300件到1000件。長期與大量的網購包裝垃圾共處,讓他意識到電商產業所製造的一次性包裝,對環境危害甚大。 「如果有一種包裝可以重複循環利用,不必製造一次性垃圾,對環境和消費者豈不是更好的選擇?」因緣際會之下,葉德偉參加社企流iLab育成計畫,決定成立「PackAge+(配客嘉)」解決網購包裝浪費問題。 成立5年多來,這個台灣第一個推廣循環包裝的先鋒,初期在網購平台推動,便迅速集結上百家電商平台、店家夥伴,也發展出成熟的循環運作機制。 耗材包裝達10倍量 2022年,配客嘉以「網購循環包裝」提案獲得「綠色創新獎」,並在綠獎獎金支持與專家建議指導下,在既有的商業模式下,從網購包材擴大到供應商包材的循環應用,將影響力擴大到氣候變遷及循環經濟議題。 配客嘉積極切入科技業供應商體系,讓循環包裝的應用呈10倍成長。「供應鏈上的包裝,每年有20億件物流規模,製造1070萬噸廢棄物及560萬噸碳排放,是網路購物數量的10倍。」 也就是說,多數科技大廠生產線,需要使用如:口罩、手套、防塵衣、護目鏡……等類必備人工耗材,出貨量每月至少數十萬件,若能以可在廠區間循環50次以上的循環箱,代替一次性紙箱,不但可以減少森林砍伐,更大大減少碳排量。 回收清洗委由弱勢 此外,個人消費購物時,若能選擇循環包裝出貨,不僅能減少包材浪費,相比一次性包裝更能減少50%的碳排放。 至於使用過的包裝,配客嘉會委由弱勢團體承攬的小作所與庇護工場清潔,同時達成聰明消費、永續環保與社會公益3大價值。「期望透過這樣的方式,除了能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減碳解方,也能讓弱勢群體有穩定的收入。」 葉德偉說,一般循環袋可重覆使用80次,紙箱50次,消費者及工廠只要肯多一個動作,拆封後將包材送到回收點,家庭及生產線上的出貨、耗材,便能完全導入循環包材使用,更有感的讓減碳、減塑行動帶來效益。 採用循環箱立大功 根據台科大永續科技管理研究室的減碳計算,相對於一次性包裝,若供應鏈採循環包裝,能在第1年降低50.6%碳排放;繼續使用循環箱,第2年大約能節省68%的碳排放,顯示長期使用循環箱,確能逐年提高減碳的效益。 此外,由於配客嘉的循環箱,使用來自科技業回收塑料,如PP或PE等廢棄物再製而成 ,在減少廢棄物及減碳上,也能有所貢獻。 今年4月地球月,配客嘉更聯合上百家電商品牌,推出「地球人減碳生活筆記」系列活動,邀請社會大眾一同關心環保、採取行動,民眾響應熱烈。 小改變就能有貢獻 配客嘉循環包裝目前在全台灣擁有4700個合作歸還點(含多家超商),合作品牌涵蓋美妝保養、服飾配件、食品飲料、生活用品、綜合百貨、親子居家等品類。 葉德偉說,配客嘉希望集合每個人的小小努力,對地球產生巨大影響力。「只要養成購物時選擇更環保的方式寄送,環保與公益不需要刻意而為,只要人人做一點小改變,就能為地球永續盡一分心力。」 電商減塑 積極行動 台灣環保署公告自2023年7月起,電商網購包材禁止使用聚氯乙烯(PVC)材質,包裝也須使用一定比例的回收紙、再生料,且大型業者要達成包材減重率、循環包材使用率規定。 因此,環保減塑成為電商平台、品牌賣家與供應商當前所需正視的議題。台灣蝦皮購物也提出電商網購產業環保減塑的3大策略方向建議: 1.綠包裝 包裝減量與再利用 亞馬遜自2015年開始改善包裝的材料、工藝和技術,使每批貨物的包裝重量減少了近4成,共減少了超過150萬噸的包裝。蝦皮購物2022年起,也運用800家店到店深入鄰里的優勢,建立循環包裝機制,讓包裝盒回收再利用,計畫啟動至今已減少使用超過10萬個紙箱,換算減碳量約60萬公斤,相當於兩個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面積。 2.綠合作 品牌合作回收再生 iPhone每年在台灣銷售超過150萬支,蝦皮購物瞄準果粉市場,在2019年與iPhone 回收商合作,提供iPhone 線上舊機回收服務,以舊機回收補助金為誘因,鼓勵用戶創造手機的第二個生命,結果有近7000台iPhone申請回收,蝦皮購物也同時將回收延伸到各品牌手機、平板、筆電、穿戴裝置、相機等各種3C產品,讓原本將被淘汰的商品發揮最大價值。 3.綠產品 電商帶動綠色消費 鼓勵平台上合作品牌或供應商加入環保再生,樂天、阿里巴巴、蝦皮購物等平台,都有類似的「綠色推薦貨架」, 鼓勵品牌或供應商用更減塑環保的方式製作產品,帶動綠色消費。 以日本樂天市場推出的永續購物Earth Mall,整合自家的永續服裝品牌、樂天旅遊的認證旅館,以及樂天農場直送餐桌的有機農產品,直接將購物者與日本各地的農民聯繫起來。截至2022年,樂天市場的產品清單已突破12萬種,導入流量增長了數倍。

MORE

法國「藍色能源」零碳且再生 邁向產業化

【中央社/巴黎專電】法國科學家最新的透膜專利技術帶領有「藍色能源」之稱的海水鹽差能向產業化發展邁進一大步。利用沿海河口鹽水濃度不同的化學電位差能發電,不僅零碳永續,也不用看老天爺臉色。 法國兩位科學家利用淡水與鹽水鹽濃度不同水流間化學電位差能發電的理論,向產業應用大步推進。 作為新興領域先鋒,材料表面理化性質工程師莫特(Bruno Mottet)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銀獎得主物理學家波奎(Lydéric Bocquet)於2015年成立新創公司Sweetch Energy,致力在淡水和海水交會口的河口灣開發海水鹽差能(或滲透壓發電,Osmotic power)。 這是種新型自然電力能源,零碳且再生,有望與太陽能和風力發電一起,成為取代化石燃料的混合能源。 兩人的發明入圍歐洲專利局(EPO)2024年「歐洲發明人獎」中小企業類別最終提名人選。共有來自10國的12個團隊與個人入圍這項知名獎項各大類別,結果將於7月揭曉。 莫特16日接受重點週刊(Le Point)專訪,談及鹽差能的發電原理與發明突破。 海水鹽差能又被稱為「藍色能源」,莫特指出,世人對其認識很少,其實相關研究從1950年代就已開始。簡單來說,發電原理是當鹽水碰上淡水,濃溶液中的鹽類離子就會向稀溶液中擴散,釋放化學電位差能,可將其轉換為有效電能。 莫特說,海水有鹽,帶有離子,離子又包含可以產生電力的電子。「我們因此研發了一種能夠挑選離子以形成離子流的薄膜,並透過電極系統將其轉換成電流」。 所有流動的沿海河口都有可利用這種零碳、永續且藏量巨大的能源,每年可生產3萬太瓦小時(Terawatt-Hour, TWh)的電。 據莫特表示,「革命」的緣起來自於夥伴波奎2013年在知名期刊「自然」上發表的科學研究。他讀後立即與對方聯繫,希望將理論化為可應用的現實。兩人因此創辦公司,開發鹽差能發電裝置,在以生物材料製成的薄膜兩端引進淡水與海水,進而發電。 莫特告訴法媒,目前仍沒有能大規模開發海水鹽差能的系統,「現在就如太陽能開發初期,剛製造出第一個太陽能板一樣。我們開發出了第一個鹽差能發電廠」。 他指出,之前有團隊研發出不同技術,但效益極低,且運作過程太過繁複。 2009年,挪威國家電力公司(Statkraft)開設了第一個利用壓力阻滯滲透技術發電的藍色能源電廠。儘管發電過程沒有問題,但發電量不足,不具成本效益,因此於2013年關閉了電廠。 莫特說:「我們的技術是前所未有的,也多虧了波奎的技術發現,效率提高很多。」兩人的發明已擁有10多項專利,眼下目標是打造產業化的系統。 他講到近年進程,表示3年前他們只能做出幾平方公分的透膜;如今已可以不間斷地製造出幾百,甚至幾千平方公尺,如同紙質捲筒一樣。 莫特表示,正在隆河地中海入海口設置第一座海水鹽差能示範發電廠,電廠將座落於大自然中,驗證技術的發電效率,預計將於年底完工。一開始發電量不會太多,僅有幾十千瓦小時,再逐步擴大規模。若正式運行,發電量將與核能發電廠同級。 鹽差能的優勢在於有別於風力及太陽能,鹽差能發電不需「看老天爺臉色」;雖然流率可能有所差異,但淡水總會流進海洋,因此也可以根據供電網需求在上游調節發電量。 且兩人研發出的透膜裝置大小有如資訊伺服器,是可以堆疊的箱子,和風力發電廠相比占地非常小。 目前研發的最大挑戰,在於打造還不存在的產業圈。他們過去努力在法國與歐洲遊說,歐盟終在2022年將鹽差能發電列入再生能源綱領中,「這是很大的進展」。 莫特指出,現階段Sweetch Energy所需一切都須自行製造,亟待建構產業鏈,製造專利薄膜、組裝電池的機械裝置等,並盼望2050年前,海水鹽差能發電能占總能源組合的15%。 電動車快速發展,帶動全球電力需求,根據國際能源總署,2025年需求將達3萬太瓦小時。面對零碳政策,開發太陽能和風力發電之外的再生能源不僅迫切,也似乎指日可待。

MORE

環團籲加嚴空品標準 PM2.5年均值應下修至9微克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環境部今年4月29日預告修訂加嚴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值至12微克/立方公尺,但各界呼籲環部再加嚴標準,環團今日表示,目前的空品標準及修正草案內容都過於寬鬆,美國基於人體健康研究證據已將其年均標準下修為9微克/立方公尺,台灣應比照加嚴。 新任環境部長彭啟明上工首日召開記者會,並於會中指出,已陸續也收到各界要求空氣品質標準再加嚴的意見,未來會跟大氣環境司持續討論,著手再檢討如何分階段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所訂空品標準,同時綜合各項影響因子納入後續修訂參考逐步邁進。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等環團今天舉辦記者會,並肯定彭啟明在首次新聞發布中積極回應的態度。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王敏玲表示,目前PM2.5 15微克/立方公尺顯示良好,早已不符合公衛等學界研究的科學事實,錯誤的良好燈號將使民眾誤判,所致的健康防護缺漏已經不容再拖延。美國基於人體健康研究證據已將其年均標準下修為9微克/立方公尺,PM2.5對台灣人的健康傷害不會比較輕,應比照加嚴。 台南市家醫科醫師潘致遠指出,新內閣上任前幾天,環境部竟根據國衛院的研究成果並「考量防制成本與經濟效益」,預定修為12微克/立方公尺,PM2.5 24小時平均值竟然原封不動為35微克/立方公尺,其實國衛院早在2018年便根據多年實證研究結果建議PM2.5標準值訂為年平均10微克/立方公尺、24小時平均25微克/立方公尺。 潘致遠表示,依美國國家環保局(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說法,此次調整預計可望於2032年前增進460億美金的淨健康效益,包括防止4500人過早死亡、避免29萬個工作天損失。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會長耿明誼表示,這次環境部四年一次的空氣品質標準修法,對於下修的部分,強度不足,實際上就是一種「無感修法」。 關於 PM2.5 的年均值,她表示,雖然已經下修,但是24小時平均值卻沒有同步調降。一年有 365 天,每天的空氣品質都會影響民眾健康。不從24小時平均值開始要求,難道年均值會憑空改善嗎?因此希望PM2.5的24小時平均值可以調降至25微克/立方公尺,也希望環境部盡快修正連動空氣品質指標(AQI)。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表示,520後新政府上台,環境部不僅要面對該如何讓台灣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同時也要持續改善空汙,升格後的環境部大氣司也提及其業務亮點,包含減空汙及減碳共利成效,期待在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減空汙與減碳的力道能同步加強。  

MORE

廢棄物源頭減量 業者籲提供自願採用環保餐具實質獎勵

【記者吳亭頤綜合報導】環團今日至行政院外陳情,呼籲新政府正視垃圾源頭減量,現場有循環餐杯具業者表示,政府當前的循環杯補助計畫時有時無,缺乏長期性的獎勵措施,即使有業者樂意配合也難以做得長久,呼籲政府應加強部會合作,共同推動重複使用產業鏈、提供實質獎助措施。 綠色和平今日與垃圾暫置場周邊居民及相關團體至行政院門外陳情,並提到政府在「末端處理」工作,平均每年得花新台幣17.7億元,反觀「源頭減量」的經費每年平均僅有新台幣 0.8 億元,兩者相差22倍之多,呼籲新政府正視源頭減量。 uCup 永續杯平台創辦人丁啟詔指出,從去年與 20 間店家合作推動循環杯的經驗來看,短短半年就減少超過1萬個一次性免洗杯,證實循環杯有助於減廢。政府的循環杯補助計畫時有時無,缺乏長期性的獎勵措施,造成即使有飲料業者樂意配合,卻因沒有實質獎助而難以做得長久的情況。 他提到,除了循環容器的獎助之外,也希望經濟部能盡快輔導或協助清洗場升級設備,作為促進相關產業轉型與推進的措施。 環保活動餐具租借商「青瓢」共同創辦人鄭文普則稱,大型活動只要有導入循環容器,都能達到非常好的源頭減量效果,環境部雖有「行政機關、學校減少使用免洗餐具及包裝飲用水作業指引」,但還是有很多由公部門出資或補助之活動,尚未改用循環餐具。 鄭文普期望新政府能以公帶私,加強執行禁止使用免洗餐具與瓶裝水於所有政府出資或提供補助之活動,並給予民間自願性採用環保餐具的活動業者實質獎勵。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指出,儘管近年來政府針對塑膠袋、免洗杯、免洗餐盒、吸管、蔬果裸賣、網購包裝、旅宿用品等提出諸多減量措施,但前進步伐都很小,遠不及於廢棄物整體增加速度,殷切期盼中央能增列源頭減量經費。

MORE
/9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