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

【中醫專欄】肩頸痠痛、手也麻 您有富貴嗎?

文/吳建東中醫師 「醫師啊,我手會麻,是不是氣血不順?」「我早上起來肩頸特別痠痛,動一動就比較好,但是隔天又會再來」「我常常覺得很累,脖子後面還有一塊腫包」,是的,那個包俗稱富貴包,或叫烏龜頸、水牛肩,這是在中年人群,特別是婦女,很容易出現的症狀。 由於早先很容易出現在年長的貴婦身上,又稱為貴婦的腫包。在古早年代,貴婦不需要下田工作,多半是在念書、寫字,或是做家事這種低頭的工作,因此容易發生,現代則廣見於中年婦女,可能與年紀漸長,骨質疏鬆有關,或者長期伏案工作,或是低頭做家事,但更有可能是手機用過久,或看電視看太多。 這樣的問題會出現,除了先天體質較差、年老骨質疏鬆以外,最常見到的就是因為上述原因導致姿勢不良,駝背過久,使背部的肌肉過於緊繃,進而衍生出肩頸痠痛的問題。較嚴重的,可能會因為肌肉僵硬導致頭暈、胸悶、呼吸不順,再嚴重一些,可能就會壓迫到神經,導致手臂痠痛,甚至手指麻了。神經的壓迫,有可能來自頸椎的退化所致,也有可能是來自肌肉僵硬的壓迫,甚至是姿勢不良導致神經的緊繃,這時我們首要的任務就是減輕頸部的壓迫。 說到減輕頸部壓迫,當然大家想到的是拉脖子,在醫師的指示下當然是沒問題,但我卻看過有人在公園用器材吊脖子的,這可是萬萬不可,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受傷,或是窒息了。我們真正該做的是,改善我們的姿勢,首先要避免駝背,不需要做到抬頭挺胸,而是避免長久彎曲就行。最該注意的是兩手肘盡量靠近身體,使手臂的力矩減小,就無需駝背了。另外就是避免低頭,把手機或電腦的位置移到接近眼睛的高度,可有效避免彎腰低頭。 中醫則有許多治療方法可以考慮,比如說屬於年老的骨質疏鬆,就考慮要補養肝腎,如使用地黃、山藥、骨碎補等等;或是氣血循環不良,那就要使用桂皮、當歸、狗脊等等;或是壓力大引起的肌肉緊繃,那就該考慮鉤藤、百合、夏枯草等等。我們也會直接針灸在附近的穴位上,常用的有百會、風池、夾脊穴等等。這樣的治療,如果症狀不嚴重的,有時也會馬上就見效喔。 至於要以養生導引來改善的話,首先就建議使用太極拳的「虛靈頂勁」,也就是頭往上頂的動作,無須用力,但要有頸部肌肉有拉伸的感覺,如果不容易體會的話,也可以找面牆,背靠著做,讓頭部沿著牆壁往上拉提,以減少頸部的壓力。如果是招式的話,那就考慮練習八段錦的第四式「五勞七傷向後瞧」,轉身回頭看看自己的後腳跟,同時適當的動動肩膀,也可有效解除肩頸肌肉的僵硬。

MORE

讓身體動起來 跟病痛說掰掰

文/梁恆彰(身新醫學診所院長)等 許多現代人喪失了脊椎的自然反射與律動,無形中影響日常行動的協調能力。脊慢跑是以全脊椎律動為目標,不會有過度衝擊、有助於放鬆身心、緩解慢性疼痛,對於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效果更好,堪稱是全方位輔助解痛速效而極簡的運動法。 在長年接觸慢性疼痛與行動不便患者的經驗中,我們發現這類病患絕大部分要脫離病痛的折磨,除了治療之外,最關鍵的保養就是要讓身體動起來。俗話說,要活就要動是很有道理的。 多年來我們幫助許多患者,從行動不便的狀態,經過逐步治療與調整,最後甩開疼痛並蛻變為跑步的愛好者。所以,我們治療的目標也是以患者的活動能力作為指導,這有兩層意義,一則是患者治療後感覺好一些,自然就會活躍起來;另一則是愈活躍,患者擺脫病痛的信心與能力就愈強。 我們發現大部分的患者經過治療與一般的慢跑訓練,就可以恢復相當的運動能力,從而緩解疼痛。 有很多患者反應,經過一段時間自我訓練,雖然在跑步流汗的時候感覺很暢快,但是休息之後覺得有些部位還是有點不舒服。經過深入的觀察與探討,我們認為,患者要恢復行動力並大幅度甩開慢性疼痛,要克服的關鍵要素,就在如何恢復整條脊椎的律動能力。 雖然,我們可以藉由介入性的治療增加脊椎的活動能力,但是,終究需要適當的運動以增進患者的健康狀態。大多數的慢性疼痛雖然來自周邊神經受刺激,但是,他們的根源往往來自脊神經系統的不健康。通常是因為脊椎核心肌群的律動能力不好而僵化、纖維化、甚至鈣化,進一步影響脊椎與周邊神經血管與肌肉的功能,而產生各種疼痛與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脊椎律動跑法最能改善疼痛 我們指導患者,從站起來、走出去,到跑起來的過程當中,我們的訓練重點,就是喚醒患者的脊椎的自然反射,引導他們恢復正常的活動能力。在我們的經驗中,有很多運動確實都可以幫助患者,但是,沒有一種運動能夠像跑步一樣,同時具有容易學習、調整與執行的優點。 開始的時候,很多患者心裡的疑問是,我應該怎麼跑呢?大部分的時候,如果你已經有跑步的經驗,那麼,只要去跑一跑,慢慢地,你的身體自然就會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最舒服。 最需要關注的是慢性疼痛與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他們絕大多數已經失去跑跳甚至走動的能力。這時候,他們問題的關鍵並不是肌少症,或者哪幾塊肌肉太少的關係;真正的問題是,他們失去了脊椎的正常反射與自然律動,進而影響到他們走路或跑動的協調能力。剛開始訓練的時候,他們會顯得同手同腳或者不知所措。這時候,我們會指引他們如何利用自然的反射能力去帶動行走,或者跑動的能力。 因此,我們指導患者的走動或跑動時,跟一般人的運動有本質上的不同,我們的指引是以脊椎的自然反射與律動為重點。我們將運動命名為脊椎律動跑步(簡稱脊慢跑或脊跑)或脊椎律動走步(簡稱脊健走或脊走),所以,在動作上與一般人的習慣會有明顯的差異。 一般的走路與跑步雖然對我們的健康很有助益,但是,強調脊椎的律動幫助會更大。多數患者需要我們針對個別脊椎的運用狀況逐步調整,所以希望我們能夠將這些動作的細節寫出來、畫出來、或者拍攝出來,讓他們比較容易學習,因此,我們會把脊跑與脊走做細部分析。 脊椎律動跑步要怎麼跑? 脊慢跑或脊健走是以脊椎的律動與反射為標的,所以這樣的跑步減少了向前推動的肢體動作,而增加整個脊椎的律動擺動能力。訓練脊椎律動可以用走路、跑步,或原地走、原地跑來執行。 以脊慢跑為例,並不求快。本質上,這樣的運動就是一種熱身運動,目的是使得你的心肺與脊椎都活絡起來。所以,原則上並不需要做額外的熱身運動。我們特別反對在脊椎還沒有活絡以前就做一些靜態拉筋的動作,這樣反而會增加脊椎受傷的機會。 我們的目標是脊椎的律動,所以跑步的姿勢會跟平常跑步的姿勢不太一樣。脊慢跑的時候要抬頭挺胸略收小腹,腰臀部收緊,身體略向前傾。我們特別要求抬高下巴到水平面或者再高一點,以避免頭的重量給頸椎帶來太多負擔,進而影響頸椎的自然律動造成僵硬。 在增進脊椎律動的前提下,手的擺動要最小化,而肩膀圍繞脊椎的擺動要最大化。所以,手肘彎曲夾角10~90度置於身邊,手肘貼近身體,掌心向內或向上以利於抬頭挺胸。運動時要減少手的前後擺動,甚至可以讓兩手貼近前胸,或者用彈力帶來固定手臂減少手臂的前後揮動(見圖1)。 肩膀對著骨盆 放鬆擺動交叉 依我們的經驗,脊椎律動有障礙的患者特別需要彈力帶的幫忙,藉此學習肩膀、脊椎、臀部與下肢的協調與律動。在理想的訓練狀態下,肩膀的活動是由脊椎律動來帶動,而手臂是跟著肩膀律動而完全放鬆。整體上來看,肩膀對著骨盆交叉活動,配合脊椎的擺動(見圖2)。 我們知道,脊椎的自然律動與擺動的力量來源是下肢的活動,為了最大化脊椎律動的動力,我們特別注重腳部的動作。首先,腳跟靠近,兩腳腳尖要打開約20度到60度,至少維持一些外八的角度(見圖3),讓我們落腳的時候產生內側分力,向上傳導對骨盆與脊椎產生扭力,至於應該開幾度才好,取決於個人體型的差異與前進的速度。 所以,走動和原地跑的時候角度可以開大一點;快跑或前進速度快的時候可以小一點,因為只要些許角度,快速前進的側向分力足以帶動脊椎的律動。此外,原地跑或踏步時,兩腳膝關節也可以稍微張開,以增加臀部與脊柱核心肌群的律動,進而產生脊椎的扭力。 (摘自《脊慢跑:快樂跑出身心療癒(附示範影片QR碼):律動脊椎,緩解各種疼痛,終結自律神經失調!》,新自然主義出版)

MORE

擠檸檬汁不浪費 專家教你掌握「多汁三部曲」

【本報台北訊】夏天來杯檸檬水消暑解渴,不過,一般人擠檸檬汁多是先將檸檬切半,「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表示,想要擠出更多檸檬汁,可以掌握「多汁三部曲」。 何謂「多汁三部曲」?農糧署表示,首先「切4刀」,從3分之1處切下4個邊;接著「對折擠」,切下來的4個邊,對折擠出檸檬汁;第3步驟是「扭轉心」,中心以擰毛巾方式扭轉。 農糧署表示,檸檬以屏東、高雄為主要產地,其中屏東有來自大武山的好水,加上日照充足、溫度穩定等特色,適合檸檬生長,產量約占全台7成以上。檸檬水可用檸檬1顆以水1300cc的比例稀釋調整;或可做薑汁檸檬氣泡飲,以檸檬2顆搭配氣泡飲1000cc 比例調整,加入生薑泥可增添風味。

MORE

豆花消暑補蛋白質 檸檬愛玉解熱補水

【本報台北訊】最近網路上流行一句話:「現在看到別人晒房、晒名牌、晒恩愛……我都不覺得厲害了,有本事中午出來晒太陽啊。」的確,氣溫頻頻飆高,動輒38、39℃,除了頻喝水外,可以吃哪些食物,幫助消除體內的熱氣?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推薦6道夏季消暑甜品,讓大家補水之餘,也能吃進好營養。 1.豆花 豆花是豆漿加入特定凝固劑,例如石膏或是鹽滷做成的,作法相當簡單,就能吃到一碗軟嫩的夏日甜品。 建議可以舀2湯匙豆花,加豆漿、牛奶或是現打果汁進去,配料可以選擇天然的紅豆、綠豆、芋頭塊、地瓜塊、薏仁等主食,尤其中午太熱,吃不下飯時,來碗豆花可以消消暑,也能補充好的醣類,以及優質的蛋白質。 2.檸檬愛玉 愛玉是由愛玉籽加水搓洗凝結成凍而成,含水量很高,且熱量非常低,每100公克只有2大卡,很適合作為夏日 補水消暑的食材。如果擔心愛玉沒有味道,建議可以擠檸檬汁或百香果果肉進去,利用水果本身的酸甜口感,減少糖分的攝取量,還能順便補充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一舉數得。 水果切丁 搭配西米露 3.水果西米露 西谷米加水煮熟,就會變成一顆顆空心飽滿的西米露。建議可以取2湯匙西米露,加入300㏄的牛奶、椰奶或豆漿,再丟點水果丁進去,例如西瓜、鳳梨、火龍果、蘋果丁,更有飽足感,一來可以幫助蛋白質的補充,二來還能幫助補充水果植化素、礦物質及維生素。 4.銀耳甜湯 銀耳俗稱白木耳,富含多醣體、水溶性膳食纖維及礦物質,吃進我們的體內,可以幫助腸胃蠕動、強化免疫力。中醫則認為,白木耳可以潤肺、生津,也就是可以幫助身體保水,有助緩解口渴,以及緩和腸胃燥熱的問題。對於手腳容易冰冷的女性,還可以加點紅棗、枸杞一起燉煮,效果更好。 酸梅湯生津 改善水腫 5.綠豆薏仁湯 綠豆與薏仁搭配食用,是最好的除溼食材,可以幫助帶走體內多餘的熱氣,尤其對經常吃不下飯、水腫、手腳容易長溼疹的人來說,最適合吃。不過,薏仁及綠豆在中醫來看,都是屬於比較寒涼的食材,有過敏體質的人,例如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手腳容易冰冷、腸胃功能較差的人,適量吃就好。 6.酸梅湯 酸梅、山楂、洛神花都是夏天盛產的水果,具有清熱解暑作用,尤其是酸梅湯,可以幫助生津,解渴、改善水腫的問題,如果有消化不良的狀況,可以加點山楂一起熬煮,還可以促進食欲。

MORE

揮別掉髮困擾 多吃這些食物

【本報台北訊】台灣夏季炎熱高溫,小心頭皮問題找上門,據統計,落髮是最常見的頭皮困擾之一,恩主公醫院皮膚科主任王綺嫻提醒,頭皮跟身體一樣需要定期健檢,先了解自己的頭皮類型並搭配正確護理方式,日常飲食也要多攝取特定營養,修護頭皮健康。 夏季是頭皮問題警報期,包括頭皮出油、搔癢、異味及落髮等,除了造成生理不適,也容易導致自信心低落,影響人際關係。 根據統計,台灣高達9成民眾有頭皮問題,每10人就有4人落髮困擾,因此日常定期檢視頭皮狀況,使用合適的洗護產品清潔頭皮相當重要。 王綺嫻表示,針對頭皮問題,民眾病識感普遍低落,往往出現落髮、發炎等明顯症狀後,才就診求醫。 她說明,在知道頭皮類型前,要先了解毛髮的生長周期,正常毛囊都會歷經生長期85%、退化期1%及休止期占14%的生命周期後,重新進入生髮循環,其中落髮患者有較多毛囊處於休止期。 正常毛囊在歷經生長期、退化期及休止期的生命周期後,會重新進入生髮循環。 圖/王綺嫻醫師 王綺嫻說明,臨床上觀察出現落髮困擾的病患,有年輕化趨勢。而想了解落髮症狀,不能只靠肉眼檢視,可至皮膚科門診初步了解自己的頭皮,檢視是否有異常脫屑、發炎、紅腫症狀。 醫師會分析頭頂的落髮區和枕部髮區,確認頭髮粗細落差及單一毛囊中的毛髮數量,如頭頂落髮區細髮比例明顯較高,或是個別毛囊僅1根毛髮的比例顯著,即使現階段沒有明顯髮量降低或是頭皮外露,也要小心未來禿頭會找上門。 圖/FREEPIK 她表示,如果及早發現落髮徵兆並積極治療,仍有機會逆轉落髮狀況,曾有1名25歲男性患者,覺得自己額頭髮際線後移,檢查後確診為雄性禿第3期,搭配口服藥物及外用生髮藥水治療後,髮量明顯增加。 她建議,民眾定期安排頭皮檢測、及早治療,若拖到雄性禿第5期,出現明顯地中海型落髮後,即使搭配藥物治療也難挽救。 維護頭皮與髮絲健康,良好的日常飲食作息不可少,王綺嫻建議,民眾可依個人頭皮狀況,充足攝取頭皮護理營養素。 促進毛髮生長的營養素 足夠蛋白質、維生素C和維生素B群等食物,如芭樂、奇異果、木瓜及彩椒等。 造血必需的營養素 鐵、維生素B6、B9、B12等,可多吃紫菜、黑芝麻、紅莧菜等食材。 圖/FREEPIK 足夠的生物素 維生素B7,可多吃腰果、花生、馬鈴薯、牛奶、豆類及蛋黄。 天然抗氧化食物 藍莓、胡蘿蔔、南瓜、菠菜、葵花籽。 另外,王綺嫻也提醒,日常充足睡眠與正確頭皮清潔,以及每年定期頭皮健檢,才能讓頭皮與頭髮時刻保持健康,揮別擾人困擾。 資料來源:掉頭髮要吃什麼?醫揭4大「護髮營養」多吃維生素C、B群有助生髮 圖/FREEPIK

MORE

汽水是酸性食物?

文/囡仔 當二氧化碳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碳酸時,它的pH值成為3~4,表示汽水本身是呈現弱酸性,研究證明,汽水可以像芥末一樣刺激口腔中的神經受體。所以,汽水喝到口中,會引發一種灼熱、刺痛的感覺,不過它們喝起來並不酸,因為裡面含有許多糖與糖精,喝起來還是令人愉悅的。 喝下可樂 身體變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飲食指引,成人一天攝取糖分不應超過30c.c.,但是一瓶355c.c.的罐裝可樂就包含了50c.c.的糖,遠高於WHO的建議,讓我們來看看,喝一瓶可樂後,專家怎麼描述身體的變化。 英國著名健康專欄作家Wade Meredith曾研究報導過,可樂下肚後的狀況:喝完可樂10分鐘,原本應有噁心嘔吐感受,卻會因為可樂內的「磷酸」削弱了這種感受。20分鐘後「血糖」即快速上升,導致「胰島素」大量分泌,造成身體來不及代謝的糖,被轉化成脂肪,堆積在肝臟中。到了40分鐘左右,身體吸收了可樂內的咖啡因,使得瞳孔放大、血壓升高,此時腦內線甘酸受體無法正常運作,所以喝完可樂的人一點也不覺得疲倦,接著體內「多巴胺」分泌增加,令人感到愉悅,還想躍躍欲試喝下一瓶,其實這個過程跟吸食毒品的反應極其相似。 酸性食物 影響腸胃 到了一小時後,咖啡因讓利尿發揮功能,將可樂中所含的磷酸,攜帶著人體中的鈣、鎂、鋅以及一些身體裡的營養物質,一起隨著尿液排出體外了,但是隨著血糖的驟升與驟降,情緒會暴躁、身體會特別想睡覺。看到這裡,喝汽水、可樂與你想像有多少差異?事實上喝許多氣泡飲料都有類似的身體反應,你也可以自我覺察一下。 總之別忘記這些汽水飲料屬於酸性食物,光看坊間教授的小偏方,說清潔劑添加可樂可幫助馬桶去除尿垢、鏽蝕,或是除去衣物的油脂……等神技,不禁令人擔心,人體如攝取過多酸性飲料,對身體的腸胃又會有怎樣的影響?

MORE

規律運動其實不難 3招有助養好習慣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WHO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身體活動不足,已成為全球死亡率第四大危險因子,每年有6%的死亡率與其相關。因此,如何建立對於運動正確的認知與行動,以維持長久的運動習慣,確實有其必要。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112年運動現況調查結案報告書」顯示,國人不運動,最主要是因為「工作太累」,其次為「懶得運動」、「沒有時間」。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家醫科醫師陳采汎表示,醫學研究發現,有三個方法,可以協助改變既有生活習慣,提高「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的成功率。 規律運動5大好處 陳采汎說,已有大量醫學研究證明,規律的運動的好處,包括「減少疾病發生」:可降低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風險,減少腸胃相關癌症和女性乳癌的發生率,並減少關節炎、髖關節骨折及長者跌倒的機率。此外,也能預防憂鬱症和失智症。 「改善慢性病症狀」:運動可以減緩關節炎患者的疼痛與僵硬;還能控制氣喘發作的頻率與嚴重程度。運動亦能改變癌症患者的生活品質,並降低患乳癌、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的死亡率。 「益於正向情緒」:運動所刺激的腦內激素,讓我們擁有更多正向感受,使我們感到較為放鬆、較少焦慮,甚至能深化自信與自尊。此外,運動也有助於腦部認知能力,提高專注力及創意發想。 此外,還有「強化體能、肺部、心血管功能」,以及「體驗社交樂趣」的好處。 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 每周運動150分鐘 WHO給成年人的運動建議,為「每周從事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中度身體活動」是指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運動後,略感疲累,呼吸及心跳較平常快,並有稍微流汗情形,如健走、慢跑、登山、持續游泳、上下樓梯、有氧舞蹈、騎腳踏車、跳繩、水中走路等,都是中度身體活動。 根據醫學研究發現,有三個方法,可以協助提高改變既有生活習慣的機會: 一、設立實際的計畫與期待 當安排的運動計畫較有可行性時,除了成功行動的機會大幅上升,我們也能夠從計畫到實際實行的過程之中,感受安排生活的主控權與自由感,擺脫困難重重、反覆失敗的負向惡性循環。 陳采汎說,我們可以透過彈性安排時間、可近性地點、可觀察或量化的目標三面向,來強化運動計畫的可行性。 二、觀照自身的感受 跳脫以往對於運動的成見,詢問內心真正想法:「我喜歡戶外還是室內活動?」「我享受團體,還是個人運動?」「我渴望嘗試什麼新的運動?」「我偏好獨自運動還是結伴運動?」藉此確認貼合此時自己的行動意願與方向。 三、建立內在動機 「規律運動的生活習慣,能夠帶來各種神奇又強大的健康益處,那我自己究竟想透過規律的運動,得到什麼好處呢?」透過自我探問,找到屬於自己的內在動機。 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 超乎預期運動收穫 陳采汎說,當能擁有自己的「內在」動機,會比起顯而易見的外在動機,如體重下降、體態改變或是他人肯定等,更能夠支持我們「維持」生活習慣的改變。 例如「我想要健康並長久地與摯愛的家人們共同生活下去」,或者「我想要健康而能夠完成我生命中的夢想」,我們對於規律運動的想法,可以從「我應該」、「我必須」的角度,轉換為「我願意」、「我想要」。 規律運動的人生,除能降低疾病風險與不適,經由規律運動,自身會有哪些不同以往的感受與體會?對於「身而為我」來說,運動常常會帶來超乎預期的收穫,同時也能支持我們透過持續運動,活出健康、美好、有意義的人生。

MORE

【養眼專欄】人工水晶體可再換新的嗎?

文/陳瑩山(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 門診時,會遇到很多開過白內障的病患覺得視力又變模糊了,或不滿意以前換的人工水晶體,想更換最先進、更高規格的人工水晶體。到底人工水晶體可以用多久?不滿意可以置換嗎?這是患者常常詢問的問題。 一般來說,人工水晶體置入後是不能再換的。因此,手術前選擇哪種水晶體相對重要。而現今人工水晶體的選擇很多,例如球面、非球面、單焦、多焦、延焦……,建議病患以自己的生活型態來選擇。手術前先了解自己眼睛有沒有一些視力的缺失,是否有糖尿病等疾病造成視網膜黃斑部病變、青光眼、散光過深,產生光學干擾的缺點。透過植入的人工水晶體,可以將一些眼睛的問題一併改善,如高度近視、老花、散光等。藉著置換的人工水晶體矯正,可產生更好的視力,但是一旦換了之後,是不行取出再改變的。換句話說,所有人工水晶體都可以使用一輩子,毋需再度更換。 開過白內障的病患,後來有模糊的問題,大部分是因為水晶體的囊袋長出一層膜,這是後發性白內障變混濁了。因為白內障手術時我們把人工水晶體植入眼球的後囊袋,但是有些患者存留在後囊袋中的上皮細胞再度分裂增生,長出來的一層膜狀混濁物,讓可透光的囊袋纖維化,細胞增生導致漸漸失去透明度,視力再度變差。醫學上,我們稱「續發性或是二次性白內障」,這樣的名詞常常讓病患誤以為手術沒開好,或是自己體質不好造成的。雖然對視覺清晰度造成很大影響,但是在門診使用錏鉻雷射將模糊的後囊袋打散,術後很快視力會恢復。 還有一些病患植入人工水晶體時因沒加入防藍光處理,術後也長期沒有好好保護眼睛,如過度使用電子3C產品、追劇、長時間玩線上遊戲,讓光線長期直接照射黃斑,引發黃斑部病變,造成眼睛視力退化。這時,需要醫師檢查其原因,給予適當的治療,改善現況。 此外,開過白內障的病患,醫師會建議出門時戴太陽眼鏡,因為混濁的水晶體變清澈時,術後病患會畏光,太陽眼鏡也可以防光線的照射,給予防護作用。 白內障術後保護眼睛更加重要,充足的飲食、規律的生活、不熬夜、固定運動,不要過度使用3C用品,一切都正常,才能享受視力再重建的美好人生。

MORE

家有顱顏缺陷兒 用愛建立自信心

文/記者陳玲芳 「你可以別再說我醜了嗎?」因先天顱顏缺陷而曾經遭受不友善對待的9歲女孩小雨,和爸爸媽媽現身記者會分享經歷,呼籲社會給予他們同理的對待。 二○二四年六月二十七日下午,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於台北市大安區「生生空間」舉辦「故事小苗行動─別再刺傷小學生的心!給孩子一堂丟掉外貌成見的遊戲體驗課」募款記者會。七月下旬即將在台北小巨蛋舉辦回歸演唱會的唱跳天團Energy主唱阿弟蕭景鴻,也在百忙之中特別撥空與太太Mei(邱馨葦)擔任愛心大使,挺身為顱顏患童發聲。 「你可以別再說我醜了嗎?」因先天顱顏缺陷曾經遭遇不友善對待的九歲小雨,罹患崔契爾柯林斯症候群(Treacher Collins Syndrome),因為基因異常導致先天性臉頰骨及下頷骨發育不全,外表明顯與眾不同,從小就活在他人的異樣目光下。 求子多年的小雨媽媽,儘管生下的第一時間難以接受,但是她並沒有傷心太久,透過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開始蒐集資料、參加活動、聽取專家意見,她說:「因為我知道,唯有自己夠強大,孩子才能健康長大。」 小雨媽媽分享,當初受到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中部分會古秋容主任跟她說的一句話而改變觀念:「用滿滿的愛建立孩子的自信,讓孩子擁有面對不友善的能力。」十年來,小雨媽媽不僅以此為座右銘,更努力實踐。 打造友善校園環境 在小雨媽媽積極與正向的陪伴下小雨逐漸長大,不僅在校功課優異,個性開朗的她有很多好朋友,當同學好奇問她:「為什麼耳朵始終掛著東西?」小雨會不吝嗇的回答:「因為我天生聽不清楚,所以配戴助聽器。」 雖然喜歡交朋友,曾經在公園玩時,有小朋友盯著她久久,小雨發現後主動上前問他:「你是不是想和我一起玩?」勇敢化解「尷尬」。 當然,也有小朋友會不禮貌的用「長得好奇怪」或「好醜」批評小雨的外表,媽媽當下會心疼安慰小雨,小雨卻不以為意並坦然面對的說:「他們不是我的朋友,我不會把他們的話放在心上。」 看著如今成熟懂事的小雨,小雨媽媽說:「未來仍會有許多挑戰,但有基金會的陪伴,我們不孤單,孩子一定可以健康快樂的長大!期盼《動物狂歡節事件》議題式遊戲教案可以走入更多的校園,影響更多學子,為我們這群顱顏兒,打造更友善的校園環境。」 外表缺陷無損智力 彤彤媽媽懷孕二十周時,從醫生口中知道肚子裡的寶寶罹患唇腭裂,「當時腦袋一片空白,忍到回家之後才大哭。」彤彤媽媽說:「二十周的寶寶已經可以讓我感受到她的跳動,我該如何做?之後會遇到什麼狀況?」 還好,彤彤爸爸很冷靜,第一時間上網搜尋資料後告訴焦慮的妻子,唇腭裂寶寶除了外表小小的缺損,百分之九十智力正常。醫生也要彤彤媽媽放心,因為現在台灣整形外科技術十分純熟進步,以後透過手術就能解決外表的問題。 丈夫和醫生的話,讓彤彤媽媽放下心中的焦慮,「在決定把孩子生下來那一刻,便下定決心要盡全力保護她長大。」於是彤彤出生後,媽媽積極參加基金會的活動,透過一場場內容豐富的活動,得到滋養與力量。 為了讓孩子與自己「先天的不完美」共處,媽媽會帶著彤彤看她還沒手術前的照片,讓她知道唇腭裂並不可怕。也因此,讓七歲剛進入校園的彤彤,遇到鄰座男同學好奇的詢問嘴角的小疤痕時,可以很自然的向同學介紹自己:「因為我出生的時候左側嘴唇裂開,經過手術縫起來就沒事了,就像現在這樣,這個疾病叫做唇腭裂。」男同學理解後也自然的回覆:「原來如此,我知道了。」 「我最不喜歡英文課了!」讀小學以前,彤彤曾到補習班學習英文,因為先天唇腭裂的關係發音無法像一般小孩精準正確,造成英文老師一直糾正彤彤的發音,讓彤彤產生挫敗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因為老師對顱顏病症的不認識而產生的誤會,彤彤媽媽親自到補習班向老師說明孩子的狀況後,彤彤不再因為發音不標準而被糾正,也不再那麼害怕英文課了。 因為這一次的經驗,在彤彤進入小學前,媽媽就先向老師介紹顱顏病症,至今彤彤在校學習狀況良好,沒有再發生因為不理解而產生的不友善。「時至今日,還有許多人不認識唇腭裂,期盼基金會可以透過《動物狂歡節事件》議題式遊戲教案,引導孩子們換位思考,培養同理能力,讓校園更加友善。」摟著七歲的彤彤,媽媽堅定的說! 尊重不一樣生命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自一九九五年出版第一本兒童繪本,透過故事讓孩子潛移默化學習「尊重差異」的理念。二十九年來以兒童繪本創作徵件、校園說故事等方式走入全台灣的國小校園,期盼能使國小校園師生都可以「喜歡自己,也尊重不一樣的生命」。 近年基金會針對顱顏家庭進行環境友善的調查,從結果中發現先天顱顏缺陷孩子的家長高達八成以上擔憂孩子無法面對外界眼光,近五成的顱顏家長說:「孩子在學校曾經遭受異樣眼光或是發生被排擠的狀況,承受了許多心理壓力。」而幾乎所有的受訪家長均表示,若社會環境能更加友善及尊重差異的話,將能協助他們對教養顱顏孩童成長更為放心! 為讓顱顏患童在更友善的環境下成長,基金會與台灣創新教育團隊「玩轉學校」合作,花了將近一年時間,推出《動物狂歡節事件》議題式遊戲教案,藉由遊戲中各種動物的「角色扮演」,啟發孩子換位思考的同理能力,體驗顱顏患者遇到的困境,更在不同特質的角色中,談及自我認同、容貌焦慮等議題。 《動物狂歡節事件》議題式遊戲教案,於今年初於北、中、南舉辦多場教師培訓,累計至今有一百零七位教師學習此套教案,並將教案帶回校園,已舉辦一百一十堂遊戲體驗課,三千一百三十二位學生受益。

MORE

冬病夏治好時機 今起連40天可做三伏貼

【本報台北訊】中醫主張「冬病夏治」,炎炎夏日正是調理身體的好時機,19日起一連3至4次,每次間隔10天進行「三伏貼」,在背部相關穴位敷貼溫熱中藥材製成的藥膏,有機會改善呼吸道疾病、過敏性鼻炎等陳年痼疾。 員林市常春醫院中醫師高鈞亮表示,冬病夏治是在一年之中陽氣最旺盛的時段,使用細辛、甘遂、白芥子、生薑等溫熱性藥材製成藥粉或藥膏,敷貼在背部很多的俞(讀音「書」)穴,藉由溫熱讓藥效進入身體臟器,秋冬時就有較具足的陽氣應付過敏等病症,因此三伏貼具有冬病夏治的概念,古稱「天灸法」。 三伏日從每年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今年算出約是7月19日前後,主要是圍繞著肺俞、脾俞、腎俞等背部俞穴,搭配風門穴、膏肓穴、大椎穴、定喘穴等常見治療咳嗽感冒呼吸道穴位,以每10日為一次敷貼治療,療程3至4次,每次敷貼4至6小時。 常春醫院中醫師張惟凱建議,三伏貼敷貼後皮膚、毛細孔張開,撕掉敷貼後的1小時後再洗澡,以免溼氣、寒氣容易進入身體,對療程沒幫助,也要避免飲用冷水、冰品、生冷食物,才不會讓療效打折扣。 張惟凱表示,三伏貼的藥性溫和,目前很常運用在過敏性鼻炎等症狀,醫學實證,連續貼3年8成患者可獲得改善控制,常見的適用症狀還包括腹瀉等腸胃道過敏症狀、手腳冰冷,以及反覆性感冒。 圖/資料照片

MORE
/27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