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社論--巴黎奧運新啟示

隔了整整一百年,巴黎再度成為夏季奧運的主辦城市,參加本屆奧運的台灣選手正陸續前往花都,我們在祝福他們都能拿到好成績的同時,也要藉此機會提醒,對於體育重視程度的提升,不只是對贏得獎牌者給予豐厚的獎勵,而要提供運動員在就業、財務運用與未來生活上給予更多的協助。本屆賽事相當重視開放、平等的概念,不能輕忽其對於世界主流運動和台灣的影響。 台灣選手能夠在本屆奧運取得多少的獎牌,一直是國人關心的話題,但包括美國運動畫刊等專業媒體評估,比起東京奧運,我們的獎牌數將明顯下滑。 現實的情況是,多位在上屆奧運表現搶眼的選手,或因年紀已大、或因傷病在身,此次的賽事列為選手生涯最後一舞的意義,更重於最後的結果能否爭金奪銀。 在感謝這些長年和國人一起分享榮耀的選手之餘,不容諱言,對國際比賽上取得好成績的運動員獎勵,現行的制度具有濃厚「一次性」的色彩,有多位曾於國際賽事上拿下金牌的選手曾坦言,很難抗拒把巨額獎金一次領好領滿,但因缺乏理財知識和經驗,沒幾年大筆獎金就全部花光。而此時選手生涯多已結束,不再是鎂光燈的焦點,生活常常陷於困頓。 確實有不少台灣的運動選手,出身於清寒家庭,是他們走上這一條格外刻苦道路的原因之一,而長期專注於訓練,導致對運動之外的其他專業甚少接觸,功成名就之後,來自外界的壓力和誘惑接踵而至,才會常出現獎金耗費快速,甚至發生債務糾紛等情況。 政府想要好好發展體育,首先應做好的是對選手的關懷,不論工作安排、財務運用、生活輔導各面向都要提供協助,這比起給予巨額的獎金來得更顯重要。 本屆奧運另一值得注意的是,主辦國法國政府非常強調「開放」在運動上的意義。開幕式捨棄了傳統的運動場,改於塞納河上舉行,這裡也將舉辦多項游泳賽事;而凡爾賽宮、巴黎鐵塔等巴黎的知名景點,也都將與不同的賽事場所融和一起,讓運動走出各式各樣的制式場館,重新返回到開放空間進行。 巴黎試圖讓運動與自然結合的作法,對當前的世界主流運動造成的衝擊,會否由此發展出來新的運動項目,頗值得我們注意,而追求「天人合一」運動境界的過程,此種開放非封閉的新趨勢,從維安限制、競賽規則到場域規範等都是問題,勢必對於已定型的既有運動體系造成改變。 「平等」的概念是本屆奧運訴求的另一重點,巴黎將其與運動巧妙的融和,頗有引領運動新潮流的用意。舉例來說,在和奧運有關的設計和活動上,接著於八月間舉行的帕運,首度與夏季奧運使用同樣的徽章;選手們都想要贏得的金牌獎牌,設計成可以拆開分享給教練和家人。更重要的是,對於女性運動地位的提升,巴黎奧運相當強調男女平等的原則,以各式各樣的方法,讓男女選手參加人數達到一致。  在這樣的構想之下,美國、日本和台灣相當風行的棒球運動,遭到了割愛,而新增加的霹靂舞、攀岩、衝浪和滑板四項比賽,均著重其可不分性別的平等參與,台灣如果重視大型國際賽事的參加機會,甚至希望可以贏得獎牌,決不要輕忽運動場上出現的「新平等主義」,逐漸成為主流的現實。

MORE

社論--稍見和平曙光的中國行事

美國總統拜登宣布退出下屆總統大選不到一周時間,國際間發生了兩件事,一是巴勒斯坦各派別代表簽署關於結束分裂、加強巴勒斯坦團結的《北京宣言》;一是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訪華,並會晤中國大陸外事辦主任王毅。這兩件攸關國際和平的事件都與中國大陸有關。 拜登七月二十日在社群媒體X刊出了聲明指出,他退出大選並專注於履行剩餘的總統任期,最符合民主黨和國家的利益。多項民調顯示,拜登做此決定後,共和黨候選人、前美國總統川普勝選的可能性也隨著提高,而川普以及他的副總統候選人、俄亥俄州參議員范斯,對俄烏戰爭的態度一致且明確,就是他們都反對金援或軍援烏克蘭,並希望盡快結束戰爭。 前此曾對北京在二○二三年二月提出「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十二點中國立場」,不以為然的烏克蘭,如今態度丕變。庫列巴在七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訪問中國大陸,多家西方媒體直指,庫列巴此次訪問,目的是「討論如何結束基輔和莫斯科之間的戰爭」;而根據大陸外交部的消息,庫列巴在會談時表示,烏方願意並準備與俄方進行對話談判,而在這個過程中,「烏方很重視中方的意見」。外界預期,纏鬥逾兩年的俄烏戰爭,正顯露出停戰的跡象。 另一方面,為結束分裂並進一步尋求與以色列之間衝突的解決之道,包括法塔赫與哈瑪斯在內的巴勒斯坦十四個派別,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在北京舉行內部和解對話,並共同簽署了內容為加強巴勒斯坦團結,並組成民族團結政府的《北京宣言》。 對決裂甚至內戰已超過十七年的巴勒斯坦而言,要簽署這樣的宣言,實屬不易,尤其是要哈瑪斯同意讓法塔赫政府成為巴勒斯坦的代表,更是不可能的任務,如今卻在北京的撮合下,達成共識,總算讓巴勒斯坦可以團結,並且為戰爭結束後巴勒斯坦各派別的共同治理奠定基礎。中國大陸外交部欣慰表示,「這為巴勒斯坦人帶來了希望!」法塔赫則感激的說道,中國是一道光,他們「為巴勒斯坦和解所做的努力,國際罕見」。 事實上,為尋求在衝突中扮演調解角色,中國大陸今年四月間就曾邀請法塔赫和哈瑪斯在北京舉行會談,但當時並未達成實質成果。長期以來,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卡達、瑞士甚至聯合國,都曾試圖促成哈瑪斯和法塔赫的和解,也簽署了一些協議,然而,自二○○七年兩派爆發了暴力衝突、哈瑪斯將法塔赫趕出加薩地帶以來,和解希望愈來愈渺茫。這次北京花費了極大的努力,促成巴勒斯坦十四個派別對話並簽署宣言,可說是為和解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一位哈瑪斯的官員說,《北京宣言》來得正是時候,因為加薩地帶的人民正面臨著種族滅絕的戰爭。 當然,這並不表示中東和平已無懸念,以色列外長卡茲就直白表示,這項協議不會實現,因為以色列會徹底摧毀哈瑪斯的統治,法塔赫沒有機會進入加薩。但巴勒斯坦的內部和解至少是一項進展,也為更大區域的和平帶來了希望。 正如美國學者傑佛瑞.薩克斯所說的,「中國開會都是在為世界和平尋求解決之道,美國開會則是為繼續擴大世界的衝突」。拜登才宣布退選,烏克蘭與巴勒斯坦就奔赴中國,其中所透露的訊息,值得美國深思;而台灣更應好好想想,在美中兩強競爭中該如何平衡自處以求安全發展。

MORE

社論--政治膨風症

在現代化的公民社會,政治有它的定位。那是為公眾進行服務的公共事務,也就是孫中山先生說的「管理眾人之事」。它和一般的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的活動,共同構成為現代社會的諸種面向。政治的局限是:不能跨領域去管理私人之事,例如非關公眾的家務、情緒、喜好、教養育兒等。 政治不能跨越它應有的界限,更不能無所不在,變成一種對社會生活的宰制,否則必將引起民眾的反感。而過度的政治力干預也扭曲公民社會所應有的多元開放與言論自由的表達。它會阻塞社會的創造力與活力。 明顯可見的例子即是基隆市有一些團體發動罷免市長謝國樑,相關活動演變為朝野攻防大戰之後,即出現一種政治霸凌的現象。基隆夜市攤商在路口的電子看板打出「相信社會自有公論,反對為罷免而罷免」,立即招來綠營網軍發動攻擊,宣告發動「拒吃基隆廟口夜市」。有趣的是這些號稱公民團體的發動罷免單位,隨即有前市長林右昌的妹妹出面聲援,儼然是前市長與現任市長的較勁。 然而細究看板文字,其實並無指向支持任何人,而只是指出民間對那種不斷發動罷免,不斷動員群眾,浪費國家資源,浪費納稅人的血汗錢,只為了鬥爭舉國對抗的罷免戲碼,真的是厭惡透頂了。 如果真是執政有問題,以致弊案叢生,那罷免還有正當性,現在是利用罷免的低門檻,利用執政者的文宣與組織優勢,運用國家機器,反覆動員,彷彿群眾與選票是免費的提款機,這如何不教人民厭惡! 更荒唐的是綠營網軍的傲慢,已經到目中無人、橫行天下的地步。他們有國家機器為後盾,有國家資源當財力,養了一大批人馬,在網路上舉凡稍有不同政見,就群起圍攻,任意霸凌民眾。最鮮明的例子即是另一個夜市的活動──科目三舞蹈比賽。 那是由台北市圓環的寧夏夜市所發起的。原意是招來人氣,為夜市「鬥鬧熱」。卻不料意識形態的狂熱分子即刻跳起來,指稱科目三是中國大陸開始風行起來的舞蹈,有被大陸統戰之嫌,所以要發動抵制,甚至要求台北市政府禁止。 此事涉及兩個層次的大原則。一是藝術創作的自由。民間團體辦文化娛樂活動,只要無虞安全,文化活動的形式與內容,是政治勢力不應該干預的。否則即是破壞言論自由、藝術創作自由。年輕人跳舞可以被戴上「這麼大,這麼紅」的帽子,簡直瘋狂。二是民間團體辦的活動,屬於私領域的範圍,政府只能就公共的安全法規加以規範,不能干預私人的活動性質與表達的內容。公私之間,要有明確分際。這是一個公民社會應有的基本修養。 可惜的是,台灣畢竟在民主的修養與公民社會的認知上,仍在幼稚的學習階段。而執政者對權力所應有的分際,也沒有掌握清楚。因此免不了以為握有執政權力便無所不能,而其下屬的側翼團體、網軍更是橫行無忌,狐假虎威,動不動就要發動罷免,發動拒吃、拒看。 坦然言之,這種霸道橫行的政治膨風行徑如果繼續下去,將引致更多沉默的多數民眾的憤怒,他們沒有國家機器當後盾,不能出來梟叫狼嚎,但早晚有一天,會在選票上好好顯現出「沉默的力量」,那才是展現出真民意。

MORE

社論--拜登退選與台灣押寶

美國總統大選果然是高潮迭起,從川拜辯論之後,拜登退選之聲就不絕於耳,及至川普遇刺,聲勢大漲,「換拜」之聲更是甚囂塵上,近因拜登染患新冠,更是雪上加霜,終於在民調低迷、勝選無望之下,宣布退選;支持現任副總統賀錦麗接棒。民主黨臨陣換將,推高了川普的當選門檻,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不過台灣可別急著表態,先保持戰略定力,無需押寶。 美國這場兩個老人的戰爭,各界都十分不看好,一則勝負已定,二則就算川普當選已是回鍋,玩不出新把戲,有的只是面對川普交易式的政策,只會讓世局更加趨向於保守主義,而川普式的外交政策,更是只要顧好美國,其他國家不能吃免費的午餐。在美國優先的政策下,對外課徵高關稅已是可以預期的發展,各界對明年經濟的衝擊已經惴惴不安。 拜登退選後雖指名賀錦麗接棒,但仍需要經過黨內的程序,賀錦麗也積極向黨代表爭取支持,目前看來黨內還沒有實力強人出現角逐的態勢,她的挑戰者包括加州州長、賓州州長也都表態挺她,黨內大老柯林頓夫婦也支持她,儘管裴洛西和歐巴馬語帶保留,但由賀錦麗出馬的態勢似已成局。根據民調,賀錦麗和川普對陣,支持度要比拜登好一些,也和川普逐漸拉近,美國會不會首次出現女總統已成為話題。 近月餘以來,拜登慘敗的陰影籠罩,民主黨甚至連參眾兩院的席次都跟著慘輸,未來川普又沒有連任壓力,其施政勢必如脫韁野馬,政策走向將更為激化,不僅美國的經濟、社會、移民制度將大幅換軌,對國際外交的衝擊面更大。俄烏戰爭、以哈戰爭都會以交易式的方式結束,結果可能不如各方預期。拜登退選之後,至少讓美國人不再感到茫然,世人也暫時舒緩一口氣。 在上次大選拜登與川普對陣時刻,民進黨人全押寶川普,畢竟川普可說是反中急先鋒,在上任之初就掀起中美貿易戰,同時對台灣展現了友好態度,他的重要幕僚包括波頓、龐培歐都曾經表達過對台灣的強力支持,甚至有台美建交之議。不過美國的兩岸政策畢竟受制於「中美三公報」、《台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的節制,美國的「一中原則」不會改變,台灣當然不能對川普有過多的期望。 川普在遭槍擊前接受媒體訪問提及台灣議題時表示,台灣距離美國太遠,距離中國大陸太近,要保衛相距半個地球之遙的台灣有實際困難,台灣要繳交保護費。他說,「我們跟保險公司沒什麼兩樣,台灣非常富有,他們什麼也沒給我們」,「他們搶走了我們百分之百的晶片事業」,並點名台積電搶走了美國的工作。這樣的觀點和心態,對台灣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在他的商人思惟盤算中,台灣是可以交易的,台灣的價值不在於它的民主同盟或是台海戰略地位,而是在於它和美國之間具有多少交易價格,這樣的思惟下,要和美國維持良好關係只有多繳一點保護費,其他搶走晶片的部分則照價計算如何回饋。試想,這樣的「朋友」還能交嗎?更何況川普視台灣為「筆尖」而已。 中美之間因為「修昔底德陷阱」,雙方競合激烈,既競爭又鬥爭,台灣沒有押寶的空間。在美中台互為犄角的態勢下,只有力求平衡,誠如前國安會祕書長蘇起所說,兩岸對話是台灣唯一自救之道。

MORE

社論--有那麼嚴重嗎?

立委陳雪生、陳玉珍等二十二名委員,提案修改《離島建設條例》,開放中國大陸廠商參與政府在離島主辦的重大建設計畫。民進黨立委群起反對,陸委會也不同意提案內容,行政院長卓榮泰則請委員應以國家安全為重。此案未列入重大民生法案,遭延審。 陳雪生、陳玉珍是馬祖、金門選出的立委,他們認為政府應優化公共服務。金馬島群每到冬季風高浪急,需要跨海橋梁方便通行,急難才能送醫;島群所需糧油物資,賴安全的港口裝卸;發展觀光更需要現代化的空港。 自金馬、福建開放小三通以來,政府發包公共工程屢屢流標,完工日程一延再延;原因是施工人員、機具、材料,需從台灣海運近兩百公里才能送達,有很多不可預測的風險,使台灣具規模的廠商怯於投標。 金門連接烈嶼的跨海橋長五點四公里,倡議近二十年,於二○一二年開工,二○二二年才通車;其間歷經四次工程延期、重新發包、與兩家營造廠解約、第三家營造廠才撐到完工。政府投入九十六億餘元,還被譏為選舉浮橋,意指到了選舉才想起橋還沒完工。 金馬同屬中華民國治理,金馬人民一體納稅,同樣入營服役盡公民義務;可是眼看政府在台灣南北蓋巨蛋、修捷運、建音樂中心,金馬人民欲得一安全的橋梁、海港、空港都不可得,能不奮起自救嗎? 七年前即有過修訂《離島建設條例》動議,陳雪生等立委今再提案,自已考慮過時空環境等條件。 其一,金馬的戰術地位已遠不及上世紀八二三砲戰年代,當下台海交鋒是靠遠程火箭、導彈、太空軍、電磁戰等,能直接鎖定主要目標的武備;金馬不再是前線,多年前民進黨就主張金馬撤軍了。 其次,當金馬的戰術地位褪色,戰略和政略角色益顯突出。金馬本就是福建省領海內的島嶼,相隔海域是國際海洋法定義的內水;民進黨既堅守治理權,就難否定閩台兩地本就一家。現在的金馬,已質化成和平之島,是兩岸和諧好合的試驗田。 福州市旅遊協會觀光踩線團六月底訪馬祖,參觀了馬祖酒廠、天后宮、媽祖巨像雕塑、民宿,和上世紀建設的對陸心戰播音站及廣播稿。踩線團稱讚馬祖旅遊品質佳,將設計遊程產品,推動福馬同城生活圈,合作發展觀光產業。 其三,開放大陸廠商參與金馬公共建設,能堆疊兩岸善心。台商早就爭取赴大陸參與陸方政府的工程標案,二○○九年湖北、寧夏兩省率先公布,台商可參與重要橋梁、高速公路和機場物流中心等公共建設項目。 二○一七年大陸國台辦宣布開放台商投資重大工程與基礎建設,台灣技師刊物隨即分析兩岸工程界的優勢。大陸自製機具,創新工法,海洋工程技術先進,有許多驚艷世界的作品;台灣重視管理與依合約行事,如能入境問俗,市場空間很寬廣。 民進黨常強調兩岸應對等交流,卻對金馬引進陸商,改善工程效率並節約成本,這類既利民又無損台澎安全的好事,仍拒絕對等開放。還牽拖指謫國民黨在打造中國版特洛伊木馬、台版一帶一路會留下爛尾建設、引中資搶馬祖人工作、比服貿還可怕。 這些話術讓很多人想起前總統陳水扁的草根提問:有那麼嚴重嗎?阿扁錯了嗎?建議陳雪生委員也可以大聲問:有那麼嚴重嗎?難道雪生錯了嗎?

MORE

社論--驚奇的美國大選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賓州造勢時遇刺受傷,對十一月的總統大選造成重大衝擊,宛如「十月驚奇」提前出現,被稱為「七月驚奇」。 美國總統大選有一個政治術語,叫「十月驚奇」(October Surprise),顧名思義就是在投票前一個月內出現對大選結果影響顯著的事件,其中媒體左右中間選民的力量尤為關鍵。 川普十三日遭槍擊後,一張他臉上沾有血跡、在國旗下方高舉右臂握拳的照片,成為可能改變美國歷史的畫面。這張由美聯社記者拍攝的照片,經過無數媒體的轉載,創造出比真實還巨大的力量,使川普中槍後的一片混亂,轉變為他兼具勇氣、決心及英雄主義的非凡象徵。 曾被暗殺過的雷根總統女兒佩蒂(Patti Davis),在川普被槍擊後投書《紐約時報》,講述川普死裡逃生後的心情轉折時,提到雷根經歷槍擊後,認為這是神的安排不讓他當時死去,於是才有了盡力終結冷戰、限制核武的使命,否則可能根本不會和蘇聯破冰,並最終導致蘇聯垮台。 現在的川普或許難與雷根相比,但他面對生命威脅的那一刻,展現出的冷靜、自信和勇氣,確實為他贏得民心,並促使他改變之前的思惟。在十八日的提名演說上,川普除了感謝全能上帝的恩典,讓他還站在這裡,同時大幅修改講稿,呼籲全國團結,表示他競選總統是為了全美國,而不是半個美國,「因為,為半個美國贏得勝利不算勝利」。 根據槍擊後的最新民調,川普在全國和七個決戰州的支持率,都領先現任總統拜登。在此同時,自上月辯論失利後民調直直落的拜登總統,卻因為第三度確診新冠病毒而暫停選舉行程。 消息人士說,黨內高層、好友及重量級金主都對拜登開天窗說亮話,直指這場選舉已無勝算,無法改變他衰老虛弱的觀感,也無法率領民主黨拿下國會多數席次;拜登如果執意選下去,川普將取得壓倒性勝利,拜登則一敗塗地。 前總統歐巴馬近日對盟友透露,拜登連任機會愈來愈渺茫,應該嚴肅考慮執意參選的可行性。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近日也私下對拜登直言,「你贏不了川普」,選到底恐使該黨奪回眾院多數的希望亦破滅。 綜合各方消息顯示,此前堅稱參選到底的拜登,似已接受必須退選、十一月無法勝選的事實,可能在未來幾天宣布退選。 根據民主黨黨章規定,如果拜登自動退選,近四千名黨代表將開會並舉行第一輪投票,拿下絕大多數票的人選將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如果無人取得絕大多數票,則將由七百多名超級代表表決選擇候選人,四千六百多名黨代表將持續投票直到某位人選取得絕大多數票。 跡象顯示,如果拜登退選,最可能的繼任者應是現任副總統賀錦麗。至於賀錦麗對上川普的勝算如何,在經歷「七月驚奇」的震撼之後,也只有天知道了。

MORE

社論--明確解讀歪曲塑造的民意

民主政治就是民意政治,民意的形成必須奠立在正確的事實基礎上,否則選舉和罷免所呈現的民意是扭曲的民意,甚至是被操控的民意。對於選舉結果蘊含的民意趨勢,必須正確解讀,不被表象蒙蔽,避免造成認知上的扭曲。  台灣的民主政治品質見仁見智,不無檢討餘地。其中一個面向是民眾對於公共事務的認知,有些經由立場各異的政黨及候選人形塑,有些從立場鮮明的傳統媒體、網路媒體或具有關鍵性影響力的人禍之,多半帶有偏見及政治意圖,所以民眾所認知的真相通常是假象,由此而形成的立場往往欠缺正確事實的支撐。  台灣大選剛結束半年,現在又掀起罷免風潮,選舉是宣揚自己而詆毀對手的競爭,罷免更是仇恨動員的極致表現。無論是選舉還是罷免,都是在傳播有利於己的事實,激化選民情緒,並且加劇選民的分化。掌握較多資源的政黨及候選人比較容易得逞,因為他們操控民意的動能較強。 另一方面,許多民主國家中不同陣營選民之間政治認知的歧異日益擴大,社會撕裂程度也更加嚴重;由於內部分化愈來愈顯明,因此民意板塊不是趨於兩極化就是多極碎片化。  進行中的美國總統大選兩黨極端對立,近幾次大選的對峙與分化程度更是變本加厲,兩黨幾乎已到不共戴天地步,雙方支持者對於國政的認知也是南轅北轍,沒有共同語言。歐洲幾個大國的選舉則呈現多極碎片化的走向,選民認知與期望毫無共識。如何從選舉結果精確解讀民意趨向,也必須掌握事實的全面性真相,否則產生誤解與誤判。 拿最近的英國眾議院選舉結果來說,表面上是從右翼的保守黨轉向左翼的工黨,深入探究卻可以發現另有蹊蹺。 事實上,工黨只獲得百分之三十四的選票,卻獲得百分之六十四的席次,哪能說是英國民意大幅向左轉?左傾的第三大黨自由民主黨雖然獲得七十二席,但得票率只有百分之十二,反而是極右的改革黨雖然只獲得五席,但得票率高達百分之十四,排第三。這足以反映英國民意不但沒有向左轉,反而是向右轉。  法國也是表面上左翼坐大,其實是極右翼繼續擴大民意版圖。法國國民議會選舉,第一輪極右翼的國民聯盟大勝,左翼與中間政黨在第二輪通力合作,使得兩個陣營席次都超過極右翼。一般解讀是極右翼挫敗,其實,極右翼席次翻了一番,得票率還獨占鰲頭。國民聯盟得票率百分之三十七點一,左翼聯盟獲得最多席位,但得票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六點三,中間立場的聯盟得票率僅有百分之二十四點七,顯示法國極右翼的基本盤堅固不移。 台灣今年初總統與立法院選舉結果,執政的民進黨從全面執政淪為「雙少數」,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只獲四成選票,民進黨立法院席次也居少數。這樣的選舉結果所顯示的民意趨向,無疑是對執政黨不信賴,但因為選舉制度特殊,所以執政權歸屬不變。如果我們的總統選舉採取法國式的兩輪投票,則藍白一合就可取得執政權;如果我國是內閣制國家,而藍白席次過半,大可組成聯合內閣,取得執政權。 所以,民進黨「雙少數」還可執政,完全是憲政制度使然,而非民意認可其繼續執政;如果考量目前媒體受操控的情況,更可看清台灣政治臉譜的扭曲情狀。

MORE

社論--美國保台論的夢醒時分

美國總統選舉要到十一月才揭曉,氣勢如虹的川普只是用大白話說出了台灣在他心中的地位。但如果翻過來看看現任總統拜登怎麼說,恐怕沒有更好。拜登今年六月接受《時代雜誌》訪問時一改過去明確會保衛台灣的說法,而是改稱若中共攻台,美國不會不保衛台灣,但不會直接派兵。由「戰略清晰」回到「戰略模糊」,這恐怕也是深信美國保台論的政客另外一擊。 大難不死的川普,六月底接受《彭博》商業新聞專訪時拋出震撼彈,記者問他如果中共侵台,美國會不會保衛台灣? 川普提出兩點,一是經濟論,他說台灣很富有,而且台灣搶了美國百分之百的半導體產業,要美國保衛台灣,對美國來說會不會太愚蠢?就像買保險,台灣要付錢。二是地理論,美國距台灣九千五百英里,中國大陸距離台灣只有六十八英里,中共可以轟炸台灣,言下之意指美國遠水難救近火。 川普很得意的說,這就像買保險。他把同樣概念用在俄烏戰爭上,要美國保衛歐洲,同樣得先付錢。 在川普心中,維繫一個自由民主的世界並非他的核心價值,外交專家形容川普主義是「交易式的外交政策」,川普是生意人,所以位於地緣政治的利害關係國家,都對未來若川普當選後美國重新回到孤立主義,開始提心吊膽。 先不論軍事衝突的假設,光憑川普一席話就讓台積電股價連跌,美國七大科技公司股價也跟跌。 沒想到拜登政府隨之加碼,揚言對中國大陸輸出高科技設備的各盟國公司祭出最嚴厲的制裁,讓荷蘭和日本被點名的公司膽戰心驚,擔心下一季的財報前景。 拜登自二○二一年就任總統以來,雖然四度在接受提問時,表示會以軍事捍衛遭受北京侵略的台灣,有時甚至以簡短的「會」來回答。 可是在今年六月接受《時代雜誌》專訪,他改變了說法,說美國不尋求台灣獨立,如果中國大陸試圖片面改變現狀,「美國也不會不防衛台灣」;不排除要動用美國的軍事力量,這和派遣陸、海、空軍力到台灣有「明顯差別」。 這個明顯差別就是美國不會派出自己的子弟兵到台灣戰場,只會提供台灣武器,命還是要台灣人出,這也是為什麼美國一直要台灣增加國防支出到百分之五,把台灣打造成美國在東亞第一島鏈的軍火庫。 大家記憶猶新,川普曾狂言形容中國是「超硬辦公桌」,台灣只是個筆尖,他也主張對台灣實施關稅,尤其他向來反對雙邊貿易協定,如此台美正在談判的二十一世紀經貿協定框架,隨時都有可能飛進來一隻黑天鵝。 民進黨政府向來「親美反中」,把賭注全押在美國身上,不願去經營改善兩岸關係。現下不論是共和黨或民主黨掌權,都得認真面對美國選民以「美國優先」的思惟,要不用更高的價錢繼續買更多的美國武器,要不就把台灣人命賭在人人一支掃把之上,跟對岸拚到你死我活。 川普任內的國安顧問歐布萊恩說的更坦白,他不會派兩個擔任軍職的女兒去保衛台灣,台灣必須自己增加國防支出。 共和黨現在已成了川普的一人黨,他欽點《絕望者之歌》的作者參議員范斯擔任副手,范斯轉向支持川普早就是個民粹主義者,這對台灣來說,恐怕也不會是個勵志故事。

MORE

社論--川普主義後繼有人?

前美國總統、共和黨二○二四年總統候選人川普,日前宣布副總統人選為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范斯。一時間讓還算政治新手的范斯引發全美甚至全球的高度關注。 輿論認為,以川普遭槍擊後大難不死的高人氣,無論他選擇什麼人擔任副手,應該都會勝選,那麼,他選擇范斯顯然有更長遠的想法。如《華盛頓郵報》、《國家利益》雜誌、《紐約客》等多家主流媒體都提到了「川普主義」(Trumpism),法國《世界報》甚至稱范斯就是川普主義的繼承人,這樣描述或許可以讓人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川普的決定。 來自俄亥俄州的范斯,多年前以自傳《絕望者之歌》一書聞名,書中敘述美國鐵鏽帶白人的困境,也是他從小的生活景況,而范斯本人突破環境的限制,最終取得耶魯大學法學博士。他自己的故事就充滿勵志性,深深打動了底層白人,更何況從過去總統大選的經驗來看,俄亥俄州一直被視為最具影響力的搖擺州,范斯的出生背景,應該可以為川普加分不少。 尤其范斯現年只有三十九歲,從政經驗有限、政治前景無限。對川普來說,范斯不像老牌政客那麼難掌控,讓他有更多機會照自己的意思好好栽培范斯,一方面延續自己的政治理念,另一方面還可以為卸任後的官司「買」保險。 所謂的川普主義是指二○一六年川普競選美國總統以及他當選後,所推動並帶起的政治理念,在「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MAGA)的目標下,經貿上實施保護主義、外交上主張孤立主義,手段上則採取民粹主義的政治策略。具體的政策是反移民、反高社會福利、提高關稅、要求製造業回流美國,以及在國際軍事外交上的戰略收縮。 川普認為美國應該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如果要美國管,那就要收錢。他日前接受彭博社訪問時稱,台灣應該付保護費給美國,就是基於這樣的理念;而范斯之前曾表示,他一點也不在乎烏克蘭發生什麼事,這與川普屢次表示反對俄烏戰爭的立場一致,外界並預期川普一旦當選,美國將很可能會大幅減少對烏克蘭的軍援和金援。 川普甚至還說,如果北約盟國不提高軍費支出,就會鼓勵俄羅斯對這些「欠費」的北約會員國「為所欲為」,被外界解讀為放任俄羅斯的擴張主義。川普所說的欠費是指國防預算未達該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百分之二;北約的三十一個會員國中,只有十一國達標。同時在反中和集中全力對付中國大陸這件事情上,范斯的態度跟川普如出一轍。因此,有人稱范斯根本就是小號的川普。 據美國憲法第二十二條修正案,美國總統最多只能擔任四年兩屆、共八年的任期;已經擔任過兩屆總統的人,也不可隔屆再選,因此,即使川普這次能夠當選,他也只能做一屆四年,所以安排合適的接班人,就非常重要,儘管日前佛州聯邦地區法官駁回司法部特別檢察官對川普不當處理機密文件案的起訴,但一般預期司法部會提上訴,且川普身背四項刑事訴訟、九十一項指控,仍如影隨形纏著他,即使當選,也只有四年的防護罩,如果後繼有人,就可以擁有更長的保險期,甚至有機會在自己人的執政下,化解諸多官司壓力。 由此可見,於公於私,范斯都是川普副手的理想人選。只不過,一旦「川范」這個組合當選,MAGA黨的勢力更大,美國恐將變得更民粹、更排外、更自我中心,國際局勢也將更為動盪、充滿更多難以預期的變數;對此,台灣更要提高警覺、預為因應。  

MORE

社論--雙標世界,價值危機

學術研究講究論述邏輯的客觀性,價值標準的一致性,及判斷分析的一貫性。做為新聞媒體,也理當如此,才得以建立公信力。而政治人物尤當謹守一致的標準,才能讓支持者得以建立信任。而長期的信任,是政治的必要,無論是政權還是政治人物。「民無信不立」是古老的守則。 而這些年來,政治上的雙標與媒體的雙標,卻多到讓人難以置信,根本不知道什麼才是媒體與政客的標準所在。失去了信念與價值的政治,到最後只剩下赤裸裸的權力鬥爭,政治人物的多重人格更瀕於破產邊緣。 最明顯的是歐美的媒體與評論,對於中國大陸、俄羅斯、印度、白俄羅斯等世界局勢的說法,充滿了自相矛盾。北約峰會時,發表了華盛頓宣言,明確把中國列為利益威脅,敦促中國立刻停止對俄羅斯的戰爭支持。但與此同時,印度總理莫迪正在莫斯科訪問,與普亭會談。北約的說法又是什麼呢?他們說這是「印度的多面向外交,印度利用兩邊的矛盾討好取利」。為什麼印度和俄羅斯擴大交往、領導人會談,乃至於增加經貿關係,卻不被列為對俄羅斯的「戰爭支持」呢?如此自相矛盾,讓人忍俊不禁。 再如普亭訪問的北韓和越南。不斷批評中國援助俄羅斯的歐美政客媒體,此時開始分析:這是俄中之間內部矛盾的顯現,普亭和習近平鬧矛盾,所以普亭訪北韓、拉攏越南,中俄矛盾將更加激化。但如果中俄如此矛盾,又憑什麼指控中國是支持俄羅斯對付烏克蘭呢?為什麼中國不是像印度,只是單純的貿易行為? 在歐美制裁下,中國所能出售的已限定在「非戰爭物質」,通過歐亞大陸橋運輸往俄羅斯,那麼它與印度的差別何在?這中間有沒有一個客觀一致的判斷標準?如果沒有,難道這樣的指控可以變成實質性的制裁嗎? 這其中所顯現的,讓講究客觀公平的學界難免感覺不公。所有的一切,最後都指向北約和美國要建立一個新的冷戰圍堵體制,把俄、中、伊朗、北韓、白俄羅斯等,切割開來,而不被劃入這個冷戰對抗系統的,例如印度、越南,就裝做視而不見,用另一套標準來評斷。 這種自相矛盾的話術,顯示出它只是依照自己的利益和需要,說東道西,完全沒有一定的標準。這種雙標的說法,在國際上愈來愈明顯。而過去歐美最喜歡強調人權、民主、平等、自由等普世價值,在以哈戰爭中,面對以色列對平民與醫院的狂轟濫炸,死亡的孩童與婦女已達數萬人,而歐美國家一無作為,對死亡視而不見,如此冷血,如此偽善,如此難堪。 在整個國際社會的雙標下,這個世界原有的普世價值幾乎完全破滅、崩潰了。說起來真的很悲哀,過去受敬重的國際媒體,無論是英美的大報或電視台,至少在傳播學界還被視為比較客觀公正的,這幾年來已漸漸失去了應有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更失去應有尊嚴,變成歐美政權的傳聲筒。在這個過程中,更難以挽回的是:愈來愈多的普世價值正在不斷解體。在全球霸權的語言操弄下,政治鬥爭、冷戰圍堵取代了應有的價值判準,這恐怕才是當今世界最應該擔心的。 那些過去堅持的人性、人道、公平、正義的價值,正在不斷崩毀,這才是這個世界未來真正危機的所在。

MORE
/16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