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徐振傑 讓遠鄉孩子快門閃耀

文/胡雪綾 少子化加上位處偏鄉,台灣有許多成長於偏鄉的孩子,因為單親及隔代教養和教師流動頻繁,成長過程往往缺少智慧長者的長期啟發和真心陪伴…… 不捨計畫半途被喊卡 2017年,任職教會刊物編輯及攝影的徐振傑,在工作之餘加入嚴長壽先生於2011年在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發起的「捐出你的二手數位相機,為偏鄉孩童開啟另一扇眼睛」攝影教學計畫,沒想到隔年,就傳出基金會將暫停這個計畫的消息。 徐振傑相當不捨這個計畫喊停,正好當時他也想離開原本的工作,專心去到偏鄉陪伴當地孩子,於是便向公益平台表示願意繼續承接這項攝影教學專案,結果獲得基金會執行長蔡慈懿大力支持,並代為尋找資源,幸而獲得基金會董事之一的文曄教育基金會贊助,得以繼續深耕偏鄉攝影教學。 幸獲基金會全力贊助 小朋友口中的「阿傑老師」徐振傑表示,文曄教育基金會過去較多是直接捐助如:TFT(為台灣而教)、原聲合唱團等教育團體,「遠鄉閃閃──文曄校園深耕攝影計畫」 則是基金會第一個自己推動、執行的公益專案。 徐振傑原本單純想用自己擅長的攝影及編輯專長,單打獨鬥到偏鄉學校進行教學,也真的拿著教育部偏鄉學校名單,一校一校打電話徵詢意願……意外獲得專案贊助,加上原本公益平台攝影教學團隊,有30多位老師願意留下來,徐振傑決定擴大計畫,同時在新北市及宜蘭縣6所學校展開課程。 教師團隊呈3倍成長 2021年,從宜蘭一位牧師引介宜蘭縣士敏國小開始,3年多來,攝影老師團隊成員迅速成長超過90人,服務包括新北、宜蘭、桃園、花蓮等縣市的20多所編鄉小學,並和桃園市失親兒基金會、花蓮縣練習曲書店、宜蘭夢想之家、花東原家中心等單位合作,前進偏鄉小學教導孩子使用手機拍照及攝影。 徐振傑說,人手一支數位相機,隨手拍隨手修圖、上傳的時代,似乎人人都能成為「攝影師」,但就專業的角度考量,手機攝影──不論是拍照或拍影片,仍有很多專業的眉角,並懂得搭配各種應用軟體或工具使用,才能提升影像的專業度。 願真心陪伴才是重點 「更重要的,攝影只是一個敲門磚,我們真正想做的:是長期且真心的陪伴孩子!」徐振傑發現,偏鄉學校普遍有教師流動過於頻繁的問題,很多孩子成長於單親及隔代教養家庭,甚至也見過不少只有孩子自己獨自生活的家庭,所以孩子身邊很少有智慧長者可以引導及啟發他們健步前行。 課程展開前,徐振傑花了許多時間,確認學校及老師都有心支持並實際參與教學,為的就是不希望課程像「放煙火」一閃而過,而是能穩定持續進行下去,至少陪伴孩子1~2年。 雖然如此,當攝影團隊開始進入學校入班針對3~6年級生進行教學時,孩子們對於攝影教師群的熱情關懷,反應相當冷漠抗拒,完全不相信「有人會想長時間陪伴成長」,課程推動阻力重重,課堂上唱反調的、消極抵抗的、把老師氣哭的……所在多有。 學習帶來戲劇化改變 但隨著老師們用專業和耐心,陪伴孩子們邊遊戲邊學習,孩子們在學會拍照、攝影,甚至還學習以工藝手作,製作成瀑布卡、專刊、連續摺頁、家族盒子、攝影小冊、紙雕……等勞作品,孩子在過程中逐漸笑逐顏開,也愈學愈感興趣。 當他們發現課程進行2年後,畢業典禮舉行的當天,攝影老師們竟然願意開幾個小時的車上山為他們祝福,孩子們終於相信:「這些大人是真的想陪我們長大,他們不是隨口說說的。」 一個獨自生活於花蓮崙山部落的孩子,曾不確定的問老師:「你能在新年假期時上山來看我?」當他看到老師果真從台中出發,繞了半個台灣上山來看他,既有禮物還有紅包,孩子展開了笑顏,重拾對大人的信賴感,對學習也更有信心。 攝影為孩子找回信心 誠如文曄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楊明記所說的:「一開始,我以為攝影就是教孩子技術而已,後來才發現:攝影其實是一個載具,提供很多事物,帶來的影響力非常大!」 3年多來,徐振傑觀察發現,接觸過的數百位偏鄉孩子,不但能運用三棱鏡等工具炫技,拍出意境美好的作品,甚至因為美術、文字技巧的發揮,個個信心爆棚,同時更加了解故鄉的原鄉之美。 「也許這些孩子在學業上,無法展現亮眼的成績,但當他們發現可以在其他方面有所發揮時,終於找回久違了的信心。」徐振傑認為,這正是推動「遠鄉閃閃」最有意義的地方。 盼孩子未來照亮家鄉 阿傑老師說,「遠鄉閃閃──文曄校園攝影深耕計畫」,「遠鄉」意指台灣的偏鄉,明年計畫擴增新竹縣的學校,未來則希望推廣至全台各縣市需要的偏鄉學校。 至於「閃閃」,第一個「閃」是在班級導師和攝影老師合作下,透過閃動快門建立孩子信心,照亮孩子生命;第二個「閃」則是希望孩子未來能承接閃耀使命,再回過頭來照亮自己的家鄉。「閃閃」 有上下兩代傳承之意。 送走3屆畢業生,徐振傑常問孩子:「你今天在家鄉拍部落,6年後願意回來當學長教學弟妹嗎?」許多孩子都點頭說:「願意!」因為透過鏡頭,孩子拍下日常所見的部族圖騰、小花野草、雞鴨鵝鳥、山路、大樹、小溪、外婆……發現原鄉之美,也發現原鄉需要他們長大後能返鄉展現力量。 每學期開學前,徐振傑會召集攝影老師舉辦「大聚」活動, 分享上學期的感動和發生過哪些事,凝聚老師們的感情和共識,願意真心陪伴偏鄉孩子,藉由攝影課帶動其他領域的學習。 「這個專案之所以能夠成功,最主要的就是偏鄉仍有一群具有熱忱的老師共同參與,及我們團隊中的義工老師們,願意放棄自己的休假時光,長期到偏鄉進行服務。」想到孩子們的燦爛笑容,徐振傑完全忘記過程中的辛苦和疲憊。

MORE

助育成憨寶貝就業圓夢 胡宇威籲認購中秋禮盒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隨著中秋佳節將至,送禮也成為個人和企業關注的焦點。 由育成社福憨寶貝們參與製作及包裝的中秋禮盒,用心呈現每一份的溫暖祝福,長期支持育成的藝人胡宇威,今年再次擔任「憨寶貝就業能力培訓計畫」愛心大使,希望藉此提高社會對憨寶貝就業問題的重視。 儘管近年面對通膨及經濟波動,捐款收入和訂單量大幅銳減,但在中秋佳節送禮時刻,育成社福基金會的憨寶貝們依然不缺席,一口氣推出13款精心製作的「花好月圓 暖心時刻」中秋系列禮盒。 今年,育成社福特別推出的「仲月饗茶」中秋禮盒,外盒設計採用憨寶貝的手繪畫風,充滿溫馨和童趣。胡宇威呼籲社會大眾攜手發揮愛心,透過認購禮盒,支持憨寶貝的就業訓練和成長。 胡宇威說,這些禮盒不僅展示了他們的專業技能和自信,也減輕了社會及家庭負擔,希望透過這次活動,各界能更深入了解和關注他們的需求,提供更多實質性的幫助與支持,讓他們的生命展現光芒。 育成社福總經理吳幸芳表示,30年來基金會致力於為有特殊需求的憨寶貝們提供學習與成長的平台,幫助他們實現自我價值,融入社會。全台總共有2100名庇護員工,其中育成社福就提供了180名的就業支持;換句話說,「一家育成社福,就撐起照顧全台11%庇護員工的責任。」 近年來,庇護工場面臨收入銳減和訂單減少的挑戰,雖然憨寶貝的特殊性無法大量提升產能,但基金會仍堅持為他們提供學習和訓練,讓他們能靠自己的雙手,獲得社會的支持和認同。

MORE

支持口腔癌病友 疼惜做工養家的癌爸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陽光基金會服務經驗顯示 ,七成以上口腔癌病友,過去從事體力繁重的工作,一旦罹癌,家庭便搖搖欲墜。父親節來臨前,基金會呼籲大眾「疼惜做工養家的癌爸」,捐款支持病友服務防治計畫。 據衛福部2021年癌登報告顯示,台灣每年有逾8千人罹患口腔癌,並已連續四年逾3千人因口腔癌死亡。口腔癌好發於45歲以上中壯年男性,這階段的男性,往往是家中經濟支柱的三明治世代。 48歲達哥,原本在資源回收場工作,薪水不到3萬元。兩年前,為了讓孩子擁有更好的生活,努力報考錄取率不到2成的清潔隊工作,憑著自身努力順利錄取。原本想著可以給孩子更好生活,同年卻因嘴內長白斑、無法張口問題就醫,確診為口腔癌第四期。 身為家中唯一經濟支柱,且又是低收入戶,上有年邁母親,下有三名就學中孩子,達哥心想:「我倒了,家人、孩子怎麼辦?」為了家人,達哥選擇積極面對手術、化療及放射線療程。期間,體重驟降15公斤,透過醫院社工轉介至陽光基金會,陽光社工訪視了解達哥生活困境後,安排治療師協助復健指導,解決張口不易、肩頸僵硬問題,並提供營養品補充營養、連結經濟補助,舒緩其無法工作期間的經濟壓力。 為能早日康復賺錢養家,達哥在復健過程中從不喊苦,總是三倍努力完成治療師的功課,他相信:「再難的關卡,總是可以撐過去的!」孩子也很爭氣地年年獲陽光獎學金;復健半年後,達哥重回清潔隊工作,持續為給家人安穩的生活,努力打拚。 陽光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表示,陽光基金會每年提供逾1100位口腔癌病友身心重建服務、營養品、經濟補助及家庭支持等服務,現正發起「口腔癌病友服務暨防治計畫」籌募服務經費,盼大眾伸出援手,即日起至8/31止踴躍捐款,幫助口腔癌病友度過難關。

MORE

外科醫學會終身成就獎 張金堅秉行醫初衷 守護乳癌病友40年

文/李樹人 張金堅是乳癌基金會董事長,更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咖啡達人,但他也曾經是台大醫院最年輕的外科主任,他的外科醫學人生不只在手術台上刀起刀落,他在近30年前即預測個人化精準治療世代的到來,成立國內第一個乳癌病友協會和台灣乳房醫學會,集結病友的力量彼此扶持,跨科別共同治療癌症,見解獨到,先知先行。日前外科醫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給張金堅,表彰他40年來在乳癌等醫學領域的貢獻。 張金堅出生於1946年,行醫多年,目前繼續看診,從事公益,工作忙碌,仍不斷吸收基因檢測、免疫療法、AI大數據應用等醫學新知。他是台灣社會家貧苦讀、力爭上游的模範案例,在家裡排行老五,父親只有小學畢業,謀職不易,格外重視孩子教育,鼓勵6個孩子念書,堅信只要考上大學,才有機會翻身,脫離貧困。 張父在台灣鐵路局擔任「司爐」,主要工作是將煤塊鏟進鍋爐,透過高溫燒煤,讓蒸氣火車往前行駛,因工作環境惡劣,身處封閉空間,空氣裡盡是煤灰,埋下罹患肺結核的因子。張金堅就讀台中一中時,父親確診開放性肺結核,經常大量咳血,被強制隔離在八卦山療養所,家人只能在假日至彰化探望,交談時必須隔著玻璃。 病父一句話 棄電機系讀醫 當時父親一句「如果你當醫師,或許就能治好我的病。」讓張金堅萌生了執醫意念,第一年他考取台大電機系,隔年重考,如願考上台大醫學系。就讀期間,父親因病離世,當時考慮畢業後專攻胸腔內科,拯救更多肺結核患者,以告慰父親在天之靈。 但選科前夕,張金堅體悟到「刀到病除」是外科醫師職人精神,對於患者的幫助更為直接,例如切除惡性腫瘤,就能救人無數,因而換至一般外科,師承當時全台外科權威、被尊稱「雷公」的台大外科主任陳楷模,在恩師引領下,鑽研當時仍屬冷門的乳房外科。 1965年考取台大醫科,至1996年晉升台大外科部主任,張金堅是當時台大醫院最年輕的主任。1997年3月8日婦女節當天,張金堅與現任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師徒兩人,攜手創立「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期許癌友在基金會的陪伴和扶持下,面對衝擊、接受全人照顧,迎向飛躍重生,陪伴數萬名乳癌姊妹走過人生低潮。 重視互動溝通 科技為輔助  同年12月,張金堅創立跨科別整合的「台灣乳房醫學會」。他表示,乳癌治療層面甚廣,舉凡外科手術、化療、放療、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相關科別眾多。乳房醫學會是台灣第一個針對單項疾病而成立的跨科別學會,隨著治療藥物及技術的精進,招募會員也愈來愈廣,照護團隊也擴及護理師、營養師、個案管理師、心理諮商師等。 在外科醫學年會上,張金堅以「刀起刀落的外科醫學人生──刀上救病人、刀下救地球」為題發表演說。他表示,數位、虛擬、AI大數據等科技確實能讓醫學跨出驚人的成長步伐,但只能將醫療科技視為輔助角色,科技離不開人性,在醫療上,仍須重視人與人之間互動溝通。 外科醫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的同時,也頒發獎金20萬元給張金堅,他把獎金全數捐出,其中10萬元捐給長期關注氣候變遷的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另10萬元捐給長期關注動保及友善動物的「貓咪也瘋狂公益協會」。保有熱情與善良、有同理心,還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是張金堅始終不忘的執醫初衷。

MORE

北市推社宅育兒加碼租金補助 估500組家庭受益

【本報台北訊】高房價、租金是當今社會面臨重要問題,有不少夫妻因此不敢生養小孩。為減輕育兒家庭負擔、鼓勵生育,北市今年6月推出社宅育兒加碼租金補助減輕負擔,都發局表示,9月起再加碼針對市內管轄國宅,承租戶若有0-12歲家庭成員,可向都發局申請租金補助,一個月最高可省下3千元,預估最高可有500組家庭受益。 都發局表示,民眾需「設籍」於北市都發局經營管理出租國宅,且育有12歲以下家庭成員承租人,戶籍內每育有一名12歲以下家庭成員,每月總租金可直接折抵1000元,最多3000元,每月折抵後總租金不得低於5,000元。 都發局說,出租國宅育兒加碼補助採申請制,欲申請加碼的家庭可檢具申請書、申請日前1個月內的全戶戶籍謄本,以掛號郵寄或親自遞件之方式,提出申請,受領補助期間,申請人及其12歲以下家庭成員皆應設籍於所承租出租國宅,將隨時向戶政單位查核,如有資格條件變動,應重新提出申請。

MORE

蔡宛芸 讓更多人理解外送場景

文/彤彤 烈日下停等紅燈的路口,一排機車清一色排開,後面的置物箱竟有90%是各家美食平台的企業識別,當綠燈還差幾秒才轉亮,外送員已經開始加油,等著下一秒立即催動引擎,分秒必爭的將置物箱中的美食,趁熱騰騰或冰塊未化前,使命必達送到買家手中…… 由於網路上有外送員秀出單據,證實當月靠外送收入10萬餘元,於是民眾開始腦補各種情況:難怪年輕人都不喜歡找固定的工作,接單外送這麼好賺呀;一天只要接跑幾單,清晨、黑夜機會更多,其他時間都自由自在,還可以發展自己的專業和興趣,又沒有老闆或主管在一旁囉嗦,實在是個夢幻工作…… 為寫論文深入情境中 然而,2019年雙十連假期間,發生了兩起平台外送員死亡車禍事件,喚起不少人對於平台工作的關注。該年年底疫情爆發,餐飲業被迫改採外賣,民眾逐漸習慣使用外送平台,同時間,媒體上也冒出許多外送平台的「徵才」廣告。 正好此時,抱著「想用自己的力量關心社會」想法且正在就讀碩士班的蔡宛芸,正在考慮選什麼題目做為論文研究方向。 她原想以故鄉彰化和美的紡織產業為題發想,後來因常在路上看到勤奮穿梭的外送員,便和老師討論:能否以研究「外送員和平台間的相互關係」做為論文研究題目,意外得到老師支持後,論文題目最終訂為《省時戰:數位中介食物配送勞動的移動政治》。 親身體驗個中甘與苦 原本蔡宛芸想運用田野調查,訪談多位外送員在勞動現場的工作場景。期間由於外送平台一再更改機制,甚至從平台「聘雇制」改為個人「承攬制」,迫使外送員必須獨自承擔各種風險,又因種種因素導致外送員抗爭無效…… 在指導教授建議下,蔡宛芸決定親自上陣體驗個中三昧。她利用寒暑假成為Foodpanda與UberEats的外送員,深入真實的場景,蒐集第一手資料,沒想到因此歷經了平台以各種手法「下修報酬」,外送員被系統各種規定「五花大綁」,不得不冒險騎快車,才能避免被客訴的心酸、無奈…… 時間壓縮的非戰之罪 蔡宛芸驚訝發現,原來看似自由的外送員,在平台的變相減薪機制下,可能連基本時薪都賺不到,所以它其實是一份低薪勞苦的工作,4口之家想靠它養家活口,每天至少要工作10~12小時,而且得全年無休。 而大家直觀以為「為了搶錢所以搶快」,則更多是因為店家為了食物口感和保鮮,往往等外送員前往取餐時,才開始烹煮煎炸或動手沖泡……迫使外送員在時間壓縮下,不得不在一條隱形之線綑綁下,拉緊油門分秒必爭。 即便如此,蔡宛芸指出,全台超過15萬名外送員,以2021年的交通事故統計為例,共有1萬1799件事故案件涉及外送員,其中57%的肇事者並非外送員,而往往為了完成手中的送餐使命,外送員連留在事故現場為自己爭取權利的機會都放棄了。 透過暸解才能更尊重 碩士論文於2021年完成後,蔡宛芸以此論文榮獲台灣社會學會頒發「田野工作獎」,在游擊文化編輯李晏甄的鼓勵及協助下,蔡宛芸決定以敘事手法,將論文中訪談到的外送員故事,以及種種內行人才知道的細節,改寫成面向大眾的易讀作品,讓一般民眾真切暸解:外送員之所以衝鋒陷陣「搏命演出」,其中有多少無奈、心酸和條約綑綁…… 去年8月底,蔡宛芸《超級外送員:使命必達的省時戰》一書終於出版了,超寫實的內容,讓讀者看了都好奇,也才終於揭開神祕面紗,了解諸多現象的背後成因和內部樣貌。 「也許以我目前的能力,尚無法為外送員爭取更好的工作條件或環境,但若透過書籍能讓更多人直面外送員的真實工作場景,對這份工作有多一分理解和尊重,我也算是用自己的力量,為社會做了一些事吧!」蔡宛芸說。 不甘成為企業小螺絲釘 從小出生於彰化縣和美鎮的蔡宛芸,自認是被「自由放養」長大的,憑著對塗鴉的喜愛,考上國立藝術大學,畢業後又面試上台北信義區的工作。求學及工作看似一路順遂,但蔡宛芸內心卻充滿「大企業裡小螺絲釘」的挫折敗。 為了找回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力,蔡宛芸決定給自己一年Gap Year。她辭掉工作,來到一般人較為陌生的北市萬華區,參與當地的非營利組織,跟經濟弱勢者一起做木工、四處聽各類講座,也認識了許多台大城鄉所畢業、以實際行動參與社會的優秀前輩,嚮往之餘,心有所感:「我也好想要變成像他們那樣,用自己的能力關心這個社會。」 如願成為台大城鄉所研究生後,蔡宛芸並非如魚得水,反而有「砍掉重練」的感覺。她發現,藝術科系學到鑑賞美感,及各種類型的創作,但一般大學生熟悉的閱讀、寫作、提問、思辨、討論等「基本能力」,她反而很缺乏。 在過程中,蔡宛芸刻意鍛鍊自己「按部就班」的學習,也試著在每一堂課都「練習發問」,並思考各種解答的合理性及可行性,甚至就像老師提醒的:要實際去做做看,再從中找出答案。 這也讓蔡宛芸從過程中,漸漸培養出對社會現象的敏感度,能問出有意義的「問題」,並透過實踐或深入踏查,暸解問題核心和解決之道。當初那個不甘於當一個「大企業裡的小螺絲釘」的女孩,現在不僅透過行動與書寫找回自己的動能,也希望和讀者一起關注外送勞動環境能否有機會變得更好。

MORE

弘道攜手邱凱偉關注獨老 支持二手精品義賣會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台北服務處,每年辦理「打『包』愛心『衣』起助老 二手精品義賣會」今年邁入第十年。首次擔任二手精品義賣會響應大使Darren 邱凱偉,長期關注獨居弱勢長輩的議題,對於二手精品義賣會的理念相當認同,參與弘道助老活動不落人後,過去幾年除了捐贈私服,也捐出多雙自己繪畫創作的球鞋,作為二手衣義賣會的拍賣商品。 喜歡和長輩相處的Darren邱凱偉表示,自己演戲多年,常常和資深的前輩一起演出,所以也能學習到和不同長輩的相處模式,特別是近幾年,自己演的角色會和老人、失智症有關係,所以也深知長輩年紀漸大,生心理都會有變化,特別是獨居弱勢的長輩,需要有更多的照顧與關心,「所以,我想藉由這個機會,邀請民眾、粉絲與我共同關注獨老議題。」 為了籌措年底「寒冬助老 刻不容緩」獨居弱勢長輩關懷計畫,募集全年的獨居弱勢長輩的服務需求,弘道基金會將從10月開始進行5場二手精品義賣會活動,昨(18)日也辦理募集記者會,邀請民眾將衣櫃中穿不到或八成新的二手衣包捐出,以衣物循環再利用的概念,既不造成環境的負擔,更能為獨老盡一份心力,募集期間即日起至8/16止。 弘道基金會台北服務處處長鐘智馨表示,每次辦理二手衣義賣會的募集活動,總是能收到1、2千件熱心民眾捐贈的衣物,但在整理時也會篩選出近5成的NG二手衣,如有破損、泛黃、穿過的貼身衣物等,不適合再次使用或義賣的二手衣。 因此,也呼籲民眾在整理衣櫃時,可以先檢查衣物狀況,再決定是否適合捐贈,減低在運送時產生的碳成本,讓二手衣包能有效再利用,發揮最大的永續效益,也能從日常生活中就能做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實踐循環經濟的關鍵。

MORE

銀行協理退休轉學園藝服務利他 獲選終身學習楷模

【本報嘉義訊】74歲嘉義市社區大學學員龔金山,11年前從銀行協理退休,回嘉義老家,參加社大自然農法分享班,從無農耕園藝零技術經驗開始,跟隨老師學習,做中學,逾10年未間斷,推行小農市集做公益,走進校園推廣食農教育,服務利他,獲選教育部選拔的全國終身學習楷模,他說,「做園藝身體健康、很療癒、晚上很好睡!」 社大說,龔金山榮獲全國終身學習學員組特優全國第一名。自然農法分享班長龔金山獲獎事蹟:成功經營班級,凝聚團隊向心力,以身作則帶動團隊奉獻公益。成立好自然農業社及社區服務團,將所學農業知識與技能充分運用。推行周二社大小農市集,倡導從農田到餐桌的安全無毒有機。每年辦理學員自家農產品競賽,展現學習成就與效能。 龔金山說,10多年種植農產園藝作物五花八門,從易種到進階,從網外到簡易搭網,再到溫室,4年前,他向長竹里長江振章租用「長竹市民農園」5、60坪土地,搭建3個簡易小網室及10坪大的溫室。 前2次選錯小黃瓜苗品種,幾乎全掛掉,現在成功種出小黃瓜、杭菊、玫瑰花、茄子、甜美人瓜等作物,用自然農法班學習技術方法。他說,「經營農耕園藝身體健康、很療癒、晚上很好睡!我只是代表社大自然農法分享班獲獎,榮譽歸大家所有。」 社大說,社大學員老師參加教育部113年度全國終身學習楷模選拔,除龔金山榮獲學習者組特優獎,還有榮獲教學者組優等獎的老師林育伶;榮獲教學者組優等獎的老師查士民,共3人獲獎。

MORE

席地下棋 撫慰難民童心靈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幾十年來,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一直飽受暴力蹂躪,武裝團體衝突不斷。軍隊與M23組織叛亂分子之間的2年戰鬥,迫使數十萬人逃離家園,前往各地難民營等避難所。剛果難民營的孩子們除了戰爭一無所知,但當一項名為「城市裡的西洋棋(chess in the city)」計畫誕生時,情況正逐漸改變;這些難民營的兒童正透過「席地下棋」的民間運動,緩解暴力「地獄循環」的壓力,並從中思考和平的可貴。 「城市裡的西洋棋」倡議的創始人阿基利.巴希格.盧文達(Akili Bashige Lwenda)表示,在難民營長大意味著孩子們的思想會受到衝突的影響,「西洋棋是一項幫助人們消除壓力、提供尋找辦法解決問題的運動。透過下棋,孩子們可以發現自我,鍛鍊邏輯思惟能力,逐漸忘記戰爭的記憶」。 國際棋手助陣 每周教1次 這項計畫開始後,每周1次會有青年西洋棋團體的成員,包含來自哥馬(Goma)的國際西洋棋棋手加布里埃爾.恩扎吉 (Gabriel Nzaji),來到營地教授孩子們遊戲規則。 盧文達說:「當我向俱樂部提出這個想法時,很多人都認為這很瘋狂。他們說怎麼能教導生活在難民營的孩子呢? 」那裡很多人自認不夠聰明,無法學習西洋棋,「正是這些偏見,讓我們下定決心要展開這項計畫」。 戶外西洋棋課程沒有桌椅,僅是大家坐在廢墟、土壤上,使用防水棋盤開始對弈;教練會輪流指導孩子如何移動棋子,並透過實戰練習。即便設備簡約,每個孩子們都很興奮,期待能夠快點上課。 新聞媒體「焦點剛果」網站經理倫納德(Muzo Leonard)分享:「我來這裡觀察孩子們下棋,因為我意識到這個遊戲對他們的重要性。西洋棋可以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變得更有創造力及忙碌,而不是浪費時間在街上閒晃。」 在衝突地區的難民營中,國際西洋棋棋盤成為孩子們的和平避難所,並為他們提供有一天能夠運用西洋棋並克服暴力的技能。盧文達表示,最終目標是培養年輕選手參加重大賽事,有能力代表剛果走上國際舞台,讓他們能在暴力世界之外,探索和平的世界。 學習管理壓力 探索和平 在西洋棋教練來到這裡前,孩子們經常玩危險的遊戲。但自從展開西洋棋活動後,棋盤戰場讓孩子們變得非常專注。 盧文達指出,「我們想打破這個地獄般的循環。首先,西洋棋可以讓人學習管理壓力,因此能讓孩童逐漸遠離暴力,這項遊戲讓人們有機會找到和平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對它感興趣,我們深信西洋棋可以帶來和平,讓孩子們重新發現自己、發現邏輯。」 數十年來,剛果東部地區一直飽受暴力蹂躪,武裝團體為民族認同、種族及資源而戰。經營營地的協會主席布文格 (Claude Bwenge)表示:「西洋棋計畫改變孩子們的日常,這些遭受暴力創傷的青少年學習這項智力遊戲後,除了獲得樂趣,還培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MORE

幼園童細心照顧 義賣400盆變葉木助南投弱勢兒少

【中央社南投訊】南投家扶中心扶助1652戶、2781名弱勢兒少,民眾黨南投縣議員簡千翔與幼兒園孩童細心照顧並義賣400多盆變葉木,所得約3萬元善款今天捐南投家扶,並盼拋磚引玉邀更多人響應。 簡千翔今年4月獲支持者贈送500多株變葉木,他認為可用來做公益,結合私立愛心幼兒園辦義賣,吸引民眾隨喜樂捐新台幣百元至2000元不等,並依所需數量自取,最後義賣400多盆獲約3萬元善款,今天捐給家扶基金會南投家扶中心,由南投家扶中心主任李雅婷受贈。 簡千翔接受媒體聯訪說,帶回這一大批變葉木盆栽後,幼兒園孩童知道要用作義賣,每天都很認真照顧、澆水,這些善款可說是幼兒園孩子與他一起捐出,除幫助家扶中心有需要的孩子,也讓幼兒園孩子知道「隨手可得的幸福」並非每個人都有,盼孩子更知福、惜福。 李雅婷說,南投家扶中心扶助1652戶、2781名兒少,長期透過認養制度協助兒少安穩就學,除兒少及家庭關懷訪視,也承接南投縣政府寄養家庭及家庭處遇方案服務,協助分擔及協力縣內兒童保護業務,這些服務有賴經費支持,感謝縣議員簡千翔及大眾相挺。

MORE
/20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