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善用 Gap Year 跨越界線 預備未來

文/Sunny 「Gap Year」,中文稱為空檔年、間隔年或休學年,雖然台灣這幾年才開始有人談論這個議題,也逐漸有年輕人給自己「放假一年」去各地闖蕩,但說實在的,這在歐美地區已經流行數十年了。 對於剛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選擇Gap Year是否明智?是不是人人都有條件實行Gap year?什麼時候去才是最恰當的時機呢? 探索自我以實現夢想 善用Gap Year對職涯成功有加分作用的故事,比較知名的有賈伯斯的例子。 賈伯斯在創立蘋果公司前,20歲的他於1974年前往印度進行了朝聖禪修,他在那裡度過了大約7個月的時間。這段經歷對他後來的生活和工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讓他明白了自己的願景是:想通過創造獨一無二的產品,期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所以Gap Year不僅是一段休息時間,更是一個探索自我、實現夢想的機會。許多人通過這段時間找到了自己的熱情所在,並在之後的學業或職業生涯中取得了更好的成就。 規畫一個有目標的Gap Year,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的過程,和事前的完善計畫。 在規畫這段特別的時間需要注意下列幾個重點。 1. 確定目標: 思考您最終想要從Gap Year中獲得什麼。是希望提升語言能力?探索職涯發展的方向,或是獲得不同的國際工作經驗?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幫助您做出更有針對性的計畫。 2. 財務規畫: 確保您有足夠的經濟準備來支持這段期間的生活所需。這包括了旅行的費用、當地的生活費,或是進修的課程費用等。當然如果是去Working Holiday,事前在台灣就找到工作的話,到了當地就不用擔心錢不夠用啦。 3. 想好關鍵重點: 選擇空檔年期間,確定要做的主要事情或活動。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希望達成的目標,選擇利用這段期間去志願服務、實習、學習新技能或參加特定的學程。 4. 提前申請: 無論是進修還是工作,都應提前進行聯繫和申請。許多進修計畫和工作機會都設有截止日期,因此提前申請至關重要,以免到達目的地後還需準備,增加不必要的等待時間。 5. 做好心理準備: Gap Year將伴隨著許多不確定性和挑戰。充分做好心理準備,保持開放和靈活的心態,以便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和經歷。 6. 堅定執行可行計畫: 制定可行計畫並堅定的執行,是Gap Year成功的最重要關鍵。設立明確的時間表和里程碑,定期跟蹤自己的完成進展與成長歷程。 7. 定期反思和評估: 在Gap Year期間,定期進行反思,評估已有的經歷。這將有助於從中學習並進行必要的調整。 8. 完整記錄這段經歷: 無論是透過寫日記、拍照或錄影,都要記錄下各種經歷。這些記錄將成為最寶貴的回憶,並在未來的學業或職業生涯中成為亮點。(本文作者為國際人資專家,現居於德比荷邊境) 找回學習力競爭力 「Gap Year」一開始指的是青少年在完成高中或同等學歷後,在正式進入下一階段的高等教育機構之前,騰出一年時間來進行旅行、實習、學習新語言、修讀課程、參與義工服務、工作假期計畫、或其他有益的活動。後來也延展到大學生,在大學畢業前的大二、大三,選擇暫時中斷學業,或畢業後不立即就業。 Gap Year期間,允許個人探索自己的興趣、發展技能、拓寬視野,增長履歷、重新找回學習熱情,並在學業或職業生涯前,在課堂或工作場所之外,獲得更多生活經驗,一般認為,年輕人歷經這段過程,將對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非常有益。 也因此,這股風氣逐漸延伸至職場,愈來愈多人選擇休職一年,利用這段時間出國進修,以增強職場競爭力。至於一些經濟條件有限的人,他們可能會選擇前往提供工作假期計畫(Working Holiday)的國家工作,這同樣能豐富個人履歷,並提高外語水平。 特別是當人們在工作中遇到瓶頸或失去熱情時,甚至出現近年來職場社群熱議的「安靜離職」現象──員工雖然沒有實際離職,但因為需要這份薪水維生,所以儘管工作熱情不再,不會(或不想)投入超出必要的時間、努力或熱情,只好維持著「外在安靜、內在離職」的工作心態。 在這種情況下,與其無意義地繼續下去,不如選擇離開尋找新的動力。這時,Gap Year便成了一個絕佳的選擇! Gap year 隨時可中斷 所謂的Gap Year,並不一定要持續整整一年,而應根據個人的計畫和目標來進行規畫。透過事前的規畫和準備,可以充分利用這段寶貴的時間,在進入下一階段學習或工作前,通過自我成長和探索來實現個人的發展目標。 全球簽訂雙邊協議提供工作假期計畫(Working Holiday),允許年輕人在一定的年齡範圍內(通常是18至30或35歲),以旅遊為主、工作為輔,在這些國家工作和旅行的國家如下。每個國家的具體申請條件,如停留期限和年齡限制及申請程序會有所不同,因此在申請之前,請務必查閱相關國家的官方資訊或聯絡相關領事館獲取最新的申請指南。 綜合各國情況,除了台灣青年熱中前往的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我認為歐洲也是適合青年人Gap Year的國家: ‧加拿大:18~30歲,最長停留期限12個月 ‧德國:18~30歲,最長停留期限12個月 ‧法國:18~30歲,最長停留期限12個月 ‧愛爾蘭:18~30歲,最長停留期限12個月 ‧匈牙利:18~30歲,最長停留期限12個月 ‧奧地利:18~30歲,部分地方上調至35歲,最長停留期限12個月 ‧瑞典:18~30歲,最長停留期限12個月 ‧荷蘭:18~ 30歲,最長停留期限12個月 ‧義大利:18~30歲,最長停留期限12個月

MORE

勞基法修正三讀通過 合法延後退休年齡且不得減薪

【本報台北訊】立法院今(15)日三讀通過勞動基準法第54條修正草案,明定勞雇雙方得協商延後強制退休年齡;勞動部表示,本次之條文修正將高齡者勞動人力持續投入勞動市場的勞資協商明文列為法律,雇主也不得對逾65歲繼續工作勞工降低給薪,違反者最高依法論處雇主新台幣150萬元罰鍰。 勞動部說明,勞動基準法第54條第1項第1款規定勞工非年滿65歲,雇主不得強制其退休。 勞動部勞動福祉退休司科長李涓鳳表示,本次明文規範勞工持續受僱至年滿65歲前,雇主不得任意強制勞工退休,將勞資協商明文列為法律,一方面可以讓資方鼓勵高齡勞工續留職場,另一方面亦能讓有意願繼續留在職場的高齡勞工能有與資方協商的權益,對於勞雇雙方係為更進一步的退休保障的修正。 此外,依中高齡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第12條規定,雇主對求職或受僱之中高齡者及高齡者,不得以年齡為由予以差別待遇。 差別待遇包括薪資給付或各項福利措施等事項,若勞雇雙方已依勞動基準法第54條規定,經協商同意延後勞工的退休年齡後,雇主除有正當事由外不得對逾65歲繼續工作的勞工有降低薪資給付,以及其他勞動條件等不利對待。 否則地方勞動主管機關依法論處雇主新台幣30萬元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鍰,並公布其姓名或名稱、負責人姓名。 李涓鳳指出,勞基法是勞動條件的最低標準,勞動部鼓勵雇主及勞工可依事業單位的工作性質及人力需求等,於團體協約或勞動契約協商約定優於勞基法的勞動條件,未來勞動部也將持續透過各種管道加強宣導,鼓勵高齡者持續投入勞動市場。

MORE

培訓旅宿人才 觀光署辦理中階經理人課程

【中央社台北訊】為培訓觀光旅宿人才,觀光署表示,8月中旬起,將在北、中、南、東4地辦理8場中階經理人訓練課程,即日起開放報名。 交通部觀光署今(15)日天發布新聞稿表示,為持續提升台灣旅館產業中高階人員的技能與知識,8月中旬起,將辦理8場中階經理人訓練課程。 課程包含旅館環境與服務發展趨勢、人員管理與團隊溝通、友善服務品質及環境優化、旅館行銷及營運價值提升、顧客關係管理,以及旅館經營個案研討,即日起開放各梯次報名, 報名網址可參考觀光署官網 。 觀光署表示,這次培訓課程重點在於協助旅館創造價值感體驗,特別邀請產、學界資深人員,規畫2天(14小時)跨領域的學習課程,期望產業領導階層能透過課程交流產業發展趨勢及成功經驗,讓旅館不再只是睡覺的地方,而是可經由入住過程豐富旅遊經驗的場域。 觀光署表示,訓練課程首度與台灣旅遊交流協會合作,除了安排講師課堂授課之外,亦規畫實地參訪旅館經營管理,人才與顧客忠誠度無疑是產業重要的資產之一。 在面臨跨世代溝通的市場環境,也特別加入顧客關係到團隊溝通課程,幫助產業育才、攬才及留才,讓中階幹部能從各角度了解新世代員工的想法和管理方式。 除了提升留職率、強化旅宿業者的軟實力,也讓更多人願意投入旅宿業,提升顧客回流率。

MORE

中高齡就業 機會多

文/彌生 因應少子化嚴重,近年不僅政府職訓及求職體系有針對中高齡者提供就業機會的「台灣就業通」網站,民間的人力網站也各自推出中高齡及二度就業專區,如「104高年級」、各大人力銀行的「中高齡職缺」區塊,皆可提供有意工作的中高齡勞工進入就業市場。 目前幾乎每個網站提供的工作機會都多達數萬個,但從工作項目的產業來看,適合白領的工作偏少,最為普遍的是清潔、保全、舉牌或發傳單等傳統定義的勞務工作,也有不少業務或行政助理、餐飲或售貨等服務業、廚師助理、兼職護理人員、職業大客車駕駛員、倉庫主管等熱門工作,更有不少電子/製造業、事業輔導員等專業工作,適合具備各類專長的中高齡勞工應徵。 為鼓勵企業聘用中高齡勞工,政府並配合推出中高齡(45~65歲及65歲以上)勞工就業促進方案,凡是勞工參與進修及企業僱用中高齡勞工,均可獲得多項補貼,凡進修新技能者,可補貼個人及企業進修費用,企業進用中高齡勞工可獲僱用津貼補助,最多每人每月1萬3000~1萬5000元。 104職場力也提醒中高齡者把握3大求職要領:1.請專人檢視履歷表;2.善用管道找到伯樂;3.備妥中高齡面試必考題。

MORE

中高齡白領的終極挑戰

文/Sandy Chiu(Life Designer) 日前到新竹總工會講課,課堂上稍微做了個統計,將近80位來上課的失業民眾,共有60位填寫回餽表,其中71.7%是40歲以上的中高齡白領,目前求職上遇到的困難,最多人勾選「感覺因年紀關係不好找工作」,共有34人。 專業能打破年齡門檻 多年來,我第一次遇到中高齡學員占多數(7成以上)的場合,過程中,其實有很多想與他們說的話,但礙於課程主題是「用AI自我探索,加速打造理想生活與工作」,加上我內容準備得太豐富,3個小時的課程,直到下課前一分鐘,才把所有準備的投影內容講完,完全沒留QA時間。所以,我想藉用這篇文章,來說說當天沒能說出的心裡話。 從事獵頭工作時期,我就接觸過許多中高齡求職者,為了幫助這些人選,能適才適所的進入想去的公司並站上想要的職位,總是很賣力推銷;但也因此發現,除非是企業真的很急需找到這方面的專業人才,或完全沒有其他人選可資考慮,否則中高齡求職者,往往連面試都沒機會,即便高階職缺也不例外。 成功推薦50+人才入職 我成交過的案子中,最高年齡是53歲,外商科技公司的約聘資深工程師,那也是我推薦超過50歲的人選,唯一成功的一次經驗。 那次的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中高齡失業者的無助與無奈。 特別是在反覆談判的過程中,因為客戶始終找不到其他有經驗的人接受約聘,只有我的人選足以勝任,企業才被說動願意展開面試,最終順利成交,也議定出一個雙方都滿意的待遇(雖然是約聘,但月薪超高,達十多萬)。 我一直到現在都忘不了,當求職者後來見面簽約時,感動地握住我的手的畫面。 隱性歧視不利中高齡 這也讓我忍不住思考:「年紀」真的是職場上「不能說的祕密」嗎? 法律上有規範不得年齡歧視,但歧視從來都不是可以用規範禁止的。或可說,法律上的明文規定,始終無法消除或終止人們內心或群體中的隱性歧視。這從某些國家的職場,面對有色人種的態度,可玩味一二。 在職場中,年齡歧視可能是對年長員工的偏見,或對年輕員工的歧視。對於年長員工來說,他們可能被認為缺乏靈活性、學習能力較差,或者無法適應新技術和環境,或被認為倚老賣老卻觀念過時,因而在職場發展過程中被忽視或排擠。 人脈更能為專業加分 在招募時,用人主管常會對人資或獵頭,口頭表達對年齡的偏好,例如:45歲以上的不要,或希望是30~35歲間的最好……儘管法律禁止以年齡做為條件進行員工評選,但實際上要消除年齡歧視並不容易。這需要更多的教育和意識提升,才能改變人們的觀念和價值觀。 儘管因少子化缺工問題嚴重,加上年輕人不再像以往那麼熱中成為朝九晚午的上班族,迫使部分用人單位不得不改變想法與做法,但習慣與偏見不可能突然消失,中高齡族群面對失業或轉職,除了隨時更新專業能力,最關鍵的,便是年輕人無法取代是「業界人脈」。 畢竟,中年後能轉職順暢,多數是靠人脈引薦,而非透過人力銀行。能成功往往靠的是這些資深工作者在業界累積的口碑與人脈。且愈來愈多企業樂見員工內部推薦,不只多一層把關,還可以節省徵才廣告費。 視為第2次職業探索 再者,如果可以,請不要排斥任何可能性,我指的是「任何」有興趣的機會,都應該去試試。 中高齡白領失業後找不到工作,一部分主因,是沒辦法接受熟悉領域以外的工作,尤其高度領域專業的人,當無法維持或延續過往經歷時,常會陷入失去社會地位的恐懼。但與虛幻的社會地位相比,停滯的人生對身心的傷害更大,所以不妨把這段時期,視為是第2次探索職業的機會。 年輕時曾想過,但當時沒機會行動的,像是去民宿或咖啡廳打工;或想學但沒去學的,例如木工、烘焙、導覽員、拍影片……等。世界上一定還有許多值得中高齡者體驗的事情,只要在體力許可的情況下,就不要放棄嘗試,先讓自己過上一段精采的人生,很可能因此讓後來的人生變得更精采。 學習新事物開創人生 「拿掉名片」並不可怕,反而是開創人生與自我價值的契機。更何況,世界一直在往前走,也一直在變,一直有最新、更新的事物產生,找一條新領域、新趣味出發,就不必擔心沒能延續過去的光環,反而有機會以原本會的專業為基礎,結合新接觸的事物,走出一條跨域創新的路。 無論幾歲,我們都擁有無限的可能性和潛力,這時代,連70多歲的阿嬤都可以去當DJ、模特兒、網紅了,只要去探索、去挑戰,未來就一定可期。所以,走出去吧!不走出去,就只能守著眼前的小世界,若能走出去,全世界就會呈現在你眼前。 (作者現職為「生涯設計師」,工作重點在幫助人們找到自己熱愛的生活與工作。)

MORE

勞團籲取消強制65歲退休 發動權還給勞工

【中央社台北訊】立法院今(12)日擬二、三讀勞基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明定雇主經勞雇雙方協商後得延後強制勞工退休年齡。勞團認為,應取消強制勞工退休的規定,讓勞工自己決定何時要退休。 目前勞基法規定,勞工非年滿65歲,雇主不得強制其退休,但在台灣社會高齡化、少子化情況下,只要雇主願意,勞雇雙方也可以協商退休年紀。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日前初審通過勞基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文字寫得更明確,修正草案也排上今日院會議事日程,準備二、三讀。 多個勞工團體今日到立法院前召開記者會,要求立法院各黨團、委員能夠取消雇主強制勞工退休的年齡規定,讓勞工自行決定何時退休。 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祕書林莊周表示,這次的修法象徵意義遠高於實質意義,對於勞工的幫助實在不大,連前勞動部長許銘春都公開承認這樣的修法與現行規範和實務相同,只是把規定寫更清楚,讓勞雇雙方清楚可以透過勞資協商延後退休年齡,也可以在退休後重新回聘。 中華電信工會罷工小組召集人莊福凱指出,年滿65歲的勞工想要繼續工作,無非是因為經濟壓力,在美國、日本、南韓也有許多長者因經濟因素而繼續工作。 在台灣整體勞資關係中,勞工無論在經濟或議價能力上都非常弱勢,如果這次修法只是增加勞資協商得延後退休年齡,等同勞工退休的發動權仍在雇主身上,對勞工工作權保障不利。 台灣食品加工業產業工會聯合會顧問吳崇宇表示,修法應取消勞基法第54條雇主可強制勞工退休的年齡上限,讓勞工自行決定何時退休,而非將現行可以勞資協商延後強制退休年齡的現況條文化,這無助於弱勢勞工面對雇主手握強制退休權時的繼續就業或協商議價。 吳崇宇表示,若無法讓勞工在強制退休年齡上有更多的選擇空間,至少這次勞基法第54條修法應明文禁止雇主以較低的勞動條件續聘,並且應明訂禁止雇主因勞工不願接受較低勞動條件,而有不利益對待的條文,這樣才能讓勞工有較為對等的協商空間。 林莊周提到,今年是勞動基準法實施40周年,勞基法有非常多該修得更好、更保障勞工的條文,包括提高加班費率、將加班補休時數計算方式改成照加班費率計算、恢復勞工7天國定假日以及提高舊制退休金的計算基數和新制退休金的提撥比率等,這些都是勞工非常關心,且更迫切希望立法院能通過的條文。 林莊周表示,希望各主要政黨與立法委員,能夠聽到並回應基層勞工的心聲,不要只是把現況象徵性法制化,而是要通過能確實提升勞工權益的修法。

MORE

父親重病換跑道 電子業主管投身長照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人生的旅程,總有意想不到的轉折」,曾是電子新貴的陳介王,過去在中國大陸曾管理過上萬名員工,卻因身體不堪負荷而返台創業,不料遇到新冠疫情攪局,加上父親病重,於是回家專心照顧老父,待父親病況好轉之後,他投身長照,開啟職涯第二春。 現年54歲的陳介王說,他從雲林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畢業後,就投入電子業,20多年來待過華碩等知名科技大廠,也曾被派駐中國大陸管理過上萬人,由於工作壓力大,經常忙到三更半夜,加上與家人分隔兩地,「外表看似風光,但箇中滋味冷暖自知」。 隨著年紀增長,4年多前,陳介王開始感到身體吃不消,於是毅然揮別待了大半輩子的電子業回到台灣,在高雄開了一家快餐店,與妻子攜手打拚,然而萬萬沒想到爆發新冠疫情,生意慘澹,此時住在雲林老家的父親重病,需要專人照料,他考量母親年邁,於是決定收店,與妻子一同返鄉照顧老父。 在陳介王悉心的照顧下,父親病況逐漸好轉,家人建議他不妨嘗試擔任照服工作,他起初很猶豫,後來想通了,參加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開設的「照顧服務員訓練課程」,並取得專業證照後,順利在長照機構擔任居家照服員。 「做中學、學中做」,陳介王說,為案主洗澡、餵飯、清潔、陪散步是基本,但他認為更重要是「陪伴」,讓被照顧者不再覺得孤單,由於經常被稱讚「比自己的孩子還親」,因此最大成就感就是「被需要的感覺」。 陳介王表示,雖然目前薪水不比從前,卻「賺到」健康與家庭,何樂而不為?且隨著社會人口老化,長照產業是未來趨勢,他自從投身長照以來,至今已穩定就業15個月,因資格符合還能請領「照顧服務就業獎勵」,預計可領取10.8萬元,「就像替自己加薪一樣,讓我工作充滿動力」。

MORE

放颱風假 上班族竟優先做這3件事

【本報台北訊】每逢颱風來襲,各地方政府首長對於要不要放颱風假,都面臨天人交戰,yes123求職網「颱風天出勤與勞資防災計畫調查」結果顯示,首長宣布該縣市是否放颱風假,85.6%希望前一天晚上十時前能宣布。如果意外得到颱風假,上班族會拿來做這三件事,補眠、上網及看電視新聞。 對於台灣常面臨颱風地震等天災,調查發現,六成(60.1%)的企業指出,每年會有定期的「防災演練」;而且其中53%的公司表示,「有」明確的防災編組。也有28.2%的資方坦言,曾經因為天災關係,造成公司的損失。 當公部門宣布該縣市是否放「颱風假」,上班族立場比較支持的宣布時間點,85.6%認為「前一天的晚上十點(含)前」;也有14.4%認為「前一天的晚上十時過後」。 每逢颱風來臨前的下班日,有84.4%的勞工表示,會到賣場提前準備「食物、水」;還有64.1%指出,也會提前準備「防災用品」。 另外在可複選狀況下,假如颱風天不用上班,「在家或室內活動」主要依序有:「睡覺補眠」(83.1%)、「用電腦或手機上網」(75.1%)、「看電視新聞」(60.2%),以及「忙家事」(47.5%)、「看電視節目」(46.5%)。 其他颱風天停班時的活動,又分別為:「和朋友、情人聊天」(38.9%)、「聽音樂」(30.5%)、「打電動或玩桌遊」(29.6%),以及「看書」(28.5%)、「運動、健身」(17.7%)。 對於天災來臨或過後,必須工作的戶外工作者,如果資方願意提供「危險加給」,勞工方面希望平均每月「至少」為2585元。雖然有84.1%的企業表示,願意提供危險加給,不過每月金額「上限」是1632元,僅為勞方期望值的「六三折」。

MORE

暑期網路找打工藏風險 刑事局供辨識方法

【中央社台北訊】刑事局今(6)日表示,暑假開跑,年輕人尋求短期打工機會,網路求職詐騙關鍵字包含繳保證金、金融卡及證件,且提到在家賺錢、網路行銷等社團,暗藏詐騙風險。 刑事局發布新聞資料指出,年輕人會在暑假尋找短期打工,臉書充斥各類求職資訊,如以家庭代工、打字工、可抽佣金等低門檻工作為號召,吸引學生應徵。 詐騙集團成員會要被害人私下加LINE,並提供金融帳戶提款卡及密碼,騙取被害人帳戶當成人頭戶或略施小惠取信被害人,再誘騙匯款,衍生求職詐騙案。 刑事局表示,中部1名女大學生6月底在臉書搜尋暑假打工、可領現金等關鍵字,事後加入徵求家庭打工社團,並與其中1名網友私加LINE聯繫,對方稱可代購材料且只要提供1個帳戶,可補助材料費新台幣1萬元。 女大學生為想賺外快,不疑有他,依指示將數張提款卡以超商交貨便寄出,且提供提款密碼,對方提醒別向超商店員提及寄送物是金融卡。 女大學生事隔多日發現無法轉帳給朋友,驚覺被銀行列警示帳戶,才知遇詐騙。 刑事局指出,住中部的吳姓男子5月初在臉書發現徵求打字員工作,點訊息後加入1名不明女子LINE,對方稱打字達標準就可領工資,之後被拉入約500多人群組。 吳男發現有人在群組提到可透過虛擬資產賺錢,對方稱若太多人知道會稀釋報酬,隨即有暗樁貼出收益截圖。 吳男未求證轉出虛擬貨幣,但被要求繳保證金、手續費,經匯出約140萬元,想贖回賺取金額,對方先拖後消失,才知遭遇詐騙。 刑事局表示,民眾求職時應查證公司及應徵資訊,並提供求職詐騙關鍵字,如交保證金、金融卡及證件、在家賺錢、兼職打工、網路行銷等社團都暗藏詐騙風險,有疑問可撥110報案或165專線諮詢。

MORE

八成四上班族抗暑愛喝手搖飲 最愛這三種

【本報台北訊】炎炎夏日,想要降溫的上班族,將增加多少消費在抗暑上,預計能帶來多大的商機?yes123求職網「夏日上工與消暑商機調查」,指出上班族每逢天氣炎熱時的「小確幸」就是來杯手搖飲,調查發現,高達八成四上班族「有」喝手搖飲習慣,估計每月約至少增加2894元的花費,夏季共有三個月,預估上班族所創造的「消暑商機」,將上看806億元。 而上班族最愛前三大手搖飲:原味茶、珍奶、拿鐵。 上班族「抗暑大作戰」開打,更將帶動龐大商機。從yes123求職網的調查發現,預計在今年夏天(6-8月),為了工作消暑而增加的消費,在可複選狀況下,主要依序有:「買冷飲」(75.9%)、「買瓶裝水」(56.6%)、「買短袖衣物或短裙(褲)」(44.1%),以及「買冰品」(43.2%)、「買防曬油」(40%)。 因此為了今年夏天工作時消暑,估計每月約至少增加2894元的花費。若以「全體受僱就業者」928.6萬人計算,一個月消費多2894元,夏季共有三個月,預估上班族所創造的消暑商機,上看806億元。 本次調查發現,高達八成四(84.2%)透露,「有」喝手搖飲習慣。假如有購買習慣,預估「每個月」的消費金額,平均落在1080元。若以「全體受僱就業者」928.6萬人推估,上班族所創造的「手搖飲商機」,一個月有望從84.4億元起跳,更代表一年上看1013億元。 在可複選狀況下,若有喝手搖飲習慣,上班族「最偏好」的產品,主要依序有:「原味茶類」(61.1%)、「(黑糖)珍珠、波霸奶茶(鮮奶)類」(40.4%)、「拿鐵類(指茶奶混合)」(30.3%),以及「純果汁或果汁牛奶類」(26%)、「加檸檬汁類」(24.9%)。 其他喜好的手搖飲品項,又分別是:「水果調味茶類」(18.9%)、「其他加料類(椰果、仙草、紅豆、布丁、芋頭等等)」(17.9%)、「冰沙、豆沙類」(15.5%),以及「加多多類」(14.4%)、「抹茶類」(12.5%)。  

MORE
/7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