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走出孤寂】開另一扇窗

文/陳文榮 國小初中九年同窗的一位同學,耳聾失去聽覺後,他的太太成為他的傳聲筒,負責幫忙接聽親友電話接收訊息,再將他的意見轉達給對方。 他太太去年往生後,他便無法接聽電話。年前寄給我一封信,要我把五位仍健在同學的情況告訴他,我回信說,其中一位同學已因病往生,也告知其餘四人的現況。我們的小學老師莊老師今年九十五高齡,他非常關心老師卻沒辦法打電話請安。 自太太離世後,他的生活失去了重心,幸好兒子住處就在附近,兒子下班後一定會回去看他,白天則無人陪伴,寂寞孤寂可想而知。 過完年後,又收到他的信,把他兒子的手機號碼告訴我,告知若有事情可請他兒子轉達。我打電話跟他兒子聯絡,得到同學手機號碼後,立刻邀他加入Line群組,可即時以文字互通信息。之後,每天我都會傳送文字或者影片跟他分享。 他們夫妻伉儷情深,他目前還未走出喪妻的悲痛,我就盡量傳送精采且具正能量的內容,與他分享,為他開啟另一扇窗,助他早日遠離傷痛,恢復正常快樂的生活。

MORE

【生活快門】教室植栽

文/楊雯茜 我生長在中部鄉間,對植物莫名情有獨鍾,除了自家擺放親手栽種的盆栽外,也和學生分享植株在教室靠窗一角。近日擺放的分別是愈長愈茂盛的山蘇、舍妹提供粉嫩嫣紅的胭脂雲、好照顧學生愛玩的蘆薈,有了這些植物,教室瞬間充滿療癒氣息且生機盎然。 重要的是,朝夕相處下,無形中孩子也關照起這些綠色朋友,無異是另一種寶貴的生命教育課程。甚至有孩子自願擔負起澆水、照顧的工作,這又是一種主動積極的負責表現,真好!

MORE

【幸福滋味】飽含母愛的水煮蛋

文/李基福 深夜,躺在床上將睡未睡之際,突然想起廚房流理台上的那幾顆水煮蛋,似乎尚未收入冰箱冷藏,便起身往廚房查看。水煮蛋是老婆料理晚餐時,另外準備的,通常起鍋後就靜置在流理台上,待其冷卻後,睡前再收入冰箱,當成兩個孩子早餐的蛋白質來源。 隔日,天還矇矇亮,兩個孩子也尚未起床,我會將蛋自冰箱裡取出,倒上一小盤熱水將蛋放入,再準備其他的餐點及飲品。十餘分鐘後,待一切妥當,喚孩子起床時,水煮蛋也已經變得溫熱,蛋殼剝起來便不會太費力,入口時也不會覺得冰冷或燙嘴。 前一晚事先備妥水煮蛋,是因為我及老婆工作都得極早出門;而一定要準備水煮蛋,則是老婆對兩個還在成長中孩子的「愛的堅持」。雖然,兩個孩子偶爾會抱怨水煮蛋吃起來沒有味道,但口頭抗議之餘,仍會默默吃完。 這一晚,讓我掛心,起身查看的水煮蛋;相信,十數年後孩子離家了,也將成為他們心裡的一部分。到時,那記憶裡的水煮蛋,或許就會變得有滋有味了,因為那時的他們應該懂得,水煮蛋裡頭,飽含著母親滿滿的愛!

MORE

【親子時光】一起騎車看夕陽

文/黃美綺 坐了一會兒,兒子問:「要走了嗎?」我說:「再等一下吧!你看,天空變晴朗,等等就可以看到夕陽了。」 很久以前就一直想騎車到大稻埕看夕陽,雖然想了很久卻一直沒機會這麼做。春天來了,天氣漸漸暖和,所以早在幾天前就先跟兒子預約周末騎車的行程,開心沒被兒子拒絕的我,期待著周末的到來。 到了周末,早上的天氣並不美麗,差點要打消出門的念頭。兒子說:「要是出門下雨不就麻煩了。」我說:「趁還沒下雨,我們趕緊準備出門吧!也不一定真的會下雨。兒子笑了笑,然後一起著手備車。我知道要是今天沒去,之後不知道又要等到什麼時候了。孩子大了,假日有自己的活動,加上天氣很快就轉熱,到時候更不會想去騎車的。 記得剛買腳踏車時,兒子期待著假日騎新車出遊,當天很早就起床,興奮地等待著。而新玩意的新鮮期總是持續不了多久,騎了幾次之後,車子就擺著很少出門亮相了。要不是我提議,應該還是會繼續擺在那裡長灰塵吧! 兒子騎得快,不時回頭看我有沒有跟上,我則是被周圍的花花草草、蟲鳴鳥叫分散了注意力。春天真是個美麗季節,不冷不熱的天氣讓人心曠神怡,尤其望著前方陪行的兒子,心頭洋溢著滿滿幸福滋味。 年輕時,不太懂得所謂的幸福是什麼樣子,以為「得到的多」才是幸福。想要的總比需要的多,這樣自尋煩惱、為愛糾結的浪費了許多個秋。後來生命經過許多的轉折起伏,中年之後,才慢慢懂得幸福原來不是向外求,而是內心自我的滿足,就像現在兒子陪我一起騎車、一起看夕陽,一起吃吃喝喝,就是大大的幸福了。

MORE

【平等對待】善意接納 新住民

文/以薰 我對新住民議題特別關注,這也是我撰寫論文的主題,因此和不少姐妹們結緣。 每次和小君的聚會都讓我很期待。我與她相識於論文撰寫訪談,我們互相支援受訪對象,交換很多資訊與心得。即使畢業十多年,聚會時新住民的故事總是不間斷。 小君是大學講師,訪談班上幾位新二代同學家長的生命故事,今日餐敘,她分享學生俊宏母親阿香的經歷。阿香自大陸嫁來嘉義大地主家做媳婦,初聞會以為她從此可過著幸福快樂的貴婦生活,豈料竟是惡夢的開端。 大地主個性節儉近乎鐵公雞,阿香有忙不完的家務勞動,阿媽、阿公及家人生病,她就是現成的免費看護。除了統包大小瑣事之外,就連家用也大部分是由她負擔。大地主偏心長子生的長孫,她的夫婿是二兒子,阿香兩個兒子在家中被視為「次等」孫子,更甚者,二兒子長得像阿香,長期被「忽略」。 孩子年幼時,阿香只能忍氣吞聲,盡力扮演好媳婦的角色,夫婿也全然不顧她的感受。當孩子長大了,她再也無法忍受在這樣的家庭裡被無情的對待,於是,取得身分證後未久就離婚,帶著兩個孩子另覓住所,日子艱難卻海闊天空。大兒子俊宏大學時身兼三份工讀,減輕阿香的重擔,現在母子三人過著清歡自在的日子。 我很心疼被歧視的新住民,她們如此努力想要融入這個社會。台灣有不少有志之士,透過各種管道與方法,希望讓在台異鄉人的聲音能夠被聽見,同時,也有發聲的機會。他們以行動致力於讓台灣成為公平、多元、開放的社會,修正偏見才能看見完整的世界。這是一條很漫長的路,需要大家開放胸襟,包容文化差異。期盼台灣人擁有更多的善意,讓新住民能在台灣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每一段關係都如同道場,我們在彼此間修行。想要證得善果,就必須恭敬一切,人生才會更和諧。祈願每位新住民在台灣都能有善緣!

MORE

【教育現場】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文/林彥佑 我是在傳統教育環境下長大,因此,或多或少,我們這一輩的想像力,都曾被侷限過。現今,時代發展快速,講究創意發想,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成了當今很重要的課題。 常常有人說:「想像力就是超能力。」那麼,我們可以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合適地發想自己的想像力呢?有一次上課,我透過「聯想」的方式,帶著孩子一起激發想像力,創造出不一樣的圓形、圖像。 那次課堂,我先在黑板上示範「三角形」,讓孩子對此課程有初步的認識。我讓孩子想想看,三角形可以變出什麼花樣來?孩子們踴躍發言:「老師,我知道,三角形可以畫成像魚的頭」、「老師,三角形可以畫成三角龍」、「老師,三角形還有音樂課學過的三角鐵」、「還有甜筒脆餅、風箏也都類似三角形。」孩子的童心果然充滿想像力,比我原先所設定的答案還豐富。 那一次的課程之後,我陸續又讓孩子嘗試用不同的形狀,來發揮想像力。以圓形為例,再輔以簡單的語文修辭,孩子表現出來的,包括「一副亮晶晶的眼鏡」、「一張可愛的笑臉」、「一顆紅通通的太陽」、「一串圓滾滾的珠子」……就這樣,聯想力、語文力、美感力,三者齊發,這些都是想像力很重要的元素。 有時候,我會透過生活中的事例,讓他們想像。例如,一枝筆,可聯想到什麼?孩子的想法包括:「筆可以聯想到考試,因為考試需要用到筆」、「筆可以聯想到數字1,因為它的形狀像1」、「筆可以聯想到青蛙,因為我的筆上面有一隻青蛙。」聯想沒有標準答案,縱使孩子所說的答案,在我們聽來是無法當下馬上聯想到的,但只要我們再多加詢問就可以了;畢竟,聯想本身就是出自於自己的生活經驗,而非我們接收者的經驗。 有時候,我們可以透過動手操作的方式,培養孩子的想像力。例如,讓孩子想想看,一把尺和兩個橡皮擦,可以變出什麼花樣來?孩子曾經跟我說:「可以變出天平,只要調整好角度,就可以左右平衡了。」也有孩子說:「可以想像成兩個人在爬樹,兩個橡皮擦代表兩個人,而尺就像一棵樹。」生活中,有很多的物件,都可以讓孩子思考,發揮想像力。像是「立可帶+長尾夾」、「筷子+磁鐵」、「瓶蓋+橡皮筋+電線」等等,如果,一時想不出來,不代表無法生成,而是代表靈感還沒有來。 我曾看過有些學校的入學考試,測試的是學生的「想像力」。例如,告訴孩子,過去的手機是傳統式、按鍵式、無法上網的;如今的手機則是智慧型,可以看影片、可以查資料等,那麼請想像一樣,十年後的手機,可能會是怎樣的? 這是極有趣又極具考驗的想像力測驗,孩子須先了解手機的功能、歷史、發展脈絡,還需要了解未來時代的趨勢。因此,讓孩子想想看,十年後的汽車會多出什麼功能?十年後的教室會增加什麼設備?十年後的鞋子,會有什麼別出心裁的設計? 在一○八課綱落實的當下,師長們都已不可否認「想像力」的重要,而在未來即將面對的一一八新課綱,想像力、創造力、實作力,更是影響孩子成長、生涯、就學、就業很重要的環節。很多時候,未必需要用大理論去支持、培養孩子的想像力,生活中,處處是素養,處處是啟發孩子想像力的好素材。

MORE

【生活快門】喜見台灣本土櫻

文/中玄 春天,是賞櫻熱季。台灣從平地到高山都有櫻花可賞,從河津櫻、緋寒櫻、吉野櫻、八重櫻、山櫻花……幾乎不間斷地盛開。但是,這些都是日本移來的品種,台灣難道沒有本土櫻嗎? 有的,我去內溝溪看櫻花,便看到名叫福爾摩沙櫻的台灣本土櫻。它是二○○八年,農委會在中部東埔山區發現的白色原生種櫻花,特徵是花形雖然與常見的山櫻花一樣,但不同的是開出的花是純白色的。 雖然福爾摩沙櫻以南投山區較常見,但因它低溫需求不高,故也漸漸推廣到台灣其他地方了。 我在內溝溪所見的幾株「福爾摩沙櫻」,在一片粉紅、深紅的其他櫻花中,倒顯得更潔白好看。

MORE

【幸福路上】孩子會自己找出口

文/接輿 月琴算是我的忘年之交,第一次見到她是在一場歲末祝福晚會,我對她的熱心和爽朗,印象深刻,沒想到很快的,我們又在一場義賣會碰面,相談甚歡。雖然她大我十歲,但感覺我們之間沒有隔閡,總有聊不完的話題,深談之後,才知外表開朗的她,其實也有煩惱。 月琴育有一子一女,女兒已嫁為人婦,並且生兒育女了,兒子年近四十仍與月琴夫妻同住。月琴說兒子因患有先天性疾病,無法勝任體力活也不能太勞心,為保險起見,月琴和老公商量,兒子學業告一段落後,就在家裡休養不用外出工作,而兒子這一待就是十二年。 在家十二年之後,兒子竟要求月琴夫妻讓他出去找工作。月琴原本有很多的擔心,遲遲不答應,但是兒子懇切說明要外出工作的理由,除了要應付左鄰右舍異樣眼光外,他整日無所事事,只會「飯來張口,茶來伸手」,深覺自己的人生不應該這樣,他不喜歡這樣的自己,想到外面世界去看看。拗不過兒子的再三請求,月琴夫婦只能勉強答應。 月琴說,其實兒子這十幾年來即便沒有工作,但絕非他自己所說的只會「飯來張口,茶來伸手」,而是把能做的家事都做了,也會上網研究食譜、料理三餐,讓他們夫妻倆吃得既健康又營養。兒子也從不會做讓他們操心的事,她原本認為這樣的日子可以一直過下去,現在兒子突然要求要外出工作,她實在沒有辦法放心,但看到兒子殷切的表情,她只能成全。 完全沒有工作經驗的兒子,求職並不順利,只能找兼差性質的,但是兒子並不氣餒,去考了很多執照,就是要讓自己的求職路能夠更順遂些。月琴細數兒子做過的職業,包括賣場售貨員、飲料店工讀生、便當店外送員,還當過禮儀師。她很佩服兒子有這樣的勇氣,兒子跟她說,就是抱持一顆尊重的心,沒有什麼好害怕的。聽兒子這麼說,她忽然覺得在兒子面前,自己顯得很渺小。 現在月琴的兒子已有了正職的工作,雖然收入不多,但看兒子每天都開開心心的出門,也交了許多新朋友,生活圈不斷在擴大,人也比以前開朗許多,讓她覺得之前的擔心和顧慮都是多餘的。 我拍拍月琴的肩膀,說孩子比我們想像的要堅強,會自己找出口的,過多的擔心和束縛,反而會成為他們向前的絆腳石,我們只要做好他們的後盾就好了。而我也相信月琴的兒子會漸入佳境,一個不會放棄自己的人,老天爺怎麼會不拉他一把,給他機會呢?

MORE

【和氣生財】商場如道場

文/郎英 每逢周日,我都起得特別早,簡單收拾家務後就前往傳統市場。因為是假日,太晚來人會塞爆,除了寸步難行,結帳得等很久,有些限量漂亮的生鮮蔬果也會向隅,所以我專挑商家剛擺好攤的時刻,客人不多可以從容採買。 但最近我發現,有個攤位一出攤就擠滿人,老闆忙結帳、夥計忙補貨,忙得不可開交,與旁邊攤位門可羅雀的景況簡直是天壤之別。湊近探看,原來是麵包攤,逛了一下,各種中西式麵包、糕點和堅果,應有盡有,種類多到讓人看得眼花撩亂,個個飽滿,令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動,而且價格非常親民,品質又不輸給店面商品,難怪還沒開市就能吸引大批人潮前來光顧。 仔細一瞧,托餐盤夾麵包的多是些長者,老人淺眠,趁早外出運動順便採買,一兼二顧。雖然我也即將奔六,鬢毛催白,但在這群銀髮族裡,我還只能算是「妹妹」。 「妹妹,妳可以幫我夾那個麵包嗎?放太遠了,我拿不到。」臨時充當起攤邊服務員,一會兒幫這位阿公,一會兒再幫那位阿媽,其他婆婆媽媽還以為我是攤位小妹,一直問我這麵包是什麼口味,某某麵包還有沒有,我知道的能幫忙的,也盡力協助……哈!真是一趟奇幻之旅,我竟瞎忙得這般開心,是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魔力吧! 因為老伴喜歡他們家的堅果麵包,料實在、口感佳,故周日必造訪。一如往昔,長長人龍水洩不通,這倒激起我的好奇心,為何他家生意這麼好?排在前面的兩位嬸婆恰巧也正評論著,說是老闆很有商業道德,不添加防腐劑,不販售隔日商品,對待客人親切有禮,即使再忙也不會面露慍色或口氣不佳,反而是更客氣招呼動作慢或不耐久候的老人家:「不好意思讓你久等;托盤先放這裡,手才不會痠;阿媽拍謝,要排隊喔,還是你要自己裝袋也可以喔……」聽了,就讓人覺得很窩心。 有位知名的營銷師曾說過:「顧客消費的不僅僅是商品,更重要的是服務態度。」這態度,包括品質給人的信賴度,以及賓至如歸的溫度,以和為貴、和氣生財,生意自然能做得紅紅火火。都說「商場如戰場」,麵包老闆卻有「商場如道場」修為,讓我打從心底十分敬佩。

MORE

【溫馨互動】祖孫般的情誼

文/李玲茹 住家附近的公園,只要天氣晴朗,黃昏時刻就會有許多外籍看護用輪椅推著老人家前來透氣,其中有位看護與老奶奶的相處,最吸引我的注意,因為她並沒有低頭滑手機或與其他人聚在一起聊天,而是盡責地守護在老奶奶身旁,讓見者心生一股暖流。 原本老奶奶的身體還頗為硬朗,只因一場車禍,導致行動不太方便。雖不良於行,老奶奶仍把自己打扮得相當時尚、有品味,展現銀髮族女性獨特的韻味,尤其手上的書籍和摺扇,更增添優雅與智慧的氣質。 老奶奶有時坐輪椅,有時由看護協助她推著輪椅慢慢走來公園。她們固定坐在一棵大樹下的長椅上,當老人家閱讀時,看護會一邊幫她按摩雙腳,一邊興味盎然地聽老奶奶分享書裡的內容。兩人也會唱歌互相取樂,若是由看護唱印尼歌謠,老奶奶會打開摺扇輕輕地幫她搧風;換老奶奶清唱時,看護便隨著曲調打拍子。有次,我還看到她們各戴一個耳機,跟著手機裡的歌曲一起哼唱,開懷笑聲在風中迴盪。 偶爾,她們亦會帶些小點心或水果來享用,老奶奶總是以寵愛的口吻問身旁的看護:「喜歡吃嗎?多吃一些。」我喜歡靜賞她們兩人之間的互動,因為那不是勞雇關係,而是溫馨愉悅的祖孫情誼。 近年,台灣已逐漸邁入超高齡社會,外籍看護成為幫忙照顧家裡年長者的重要人力。換句話說,看護是二十四小時貼身陪伴、照顧長輩的家庭新成員,在相處與互動的過程,往往會因語言、文化、信仰的不同而產生隔閡,但若雇主能以善待人,給予離鄉背井者關懷與尊重,看護亦能視雇主為親友,本著細心、耐心、用心來從事照顧的工作,雙方才有機會結下善緣、好緣,讓長輩得以享有安心、幸福的晚年,而遠渡重洋到他鄉謀生的看護,亦可感受到家的溫暖。

MORE
/194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