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深情記事】等著安享老年

文/鍾敏蓉 深夜,整理已久未使用的電子信箱。信箱的寄件備份匣裡,不是公務往返的檔案郵件,就是自己投稿被留用或被退稿的信件,以及與遠方友人的彼此問候。這些,曾經都是自己刻印下的心血,如今,全已深埋在記憶的灰燼裡。 刪著刪著,睏意漸濃。其中一封,突看見自己如此記錄自己:「今天,天空的臉,很冷很陰很灰,像個沒了爹娘的小孩……整個人坐電梯般,直墜最底層,整顆心,被自己的煩惱與短視困守著。」 接著我寫道:「下班後,到安親班接讀小學六年級的兒子,他一上車,向我問聲好,春天的和風立即吹進心底……我邊開車邊跟他說:『我一看到你,就很快樂。可是,我這樣就沒辦法進步了。』當時心裡想的是,如果如此容易就找到快樂,那我何需再追求什麼更高的成就呢?這些話我沒跟兒子說,哪知道,他立刻不疾不徐的給我一個答案:『你還需要什麼進步呢?你就等著安享老年啊!』我,差點流出眼淚……」 信末,我寫了「與你分享」四個字,做為結語。 這個「你」,這個友人,雖然已似鴻鵠,不知飛向何處,但感謝這封電子郵件,喚回了我與已研究所畢業北上工作的小兒,看似也如飛鳥漸去漸遠,但彼此曾經深情對話的珍貴瞬間。

MORE

【激勵人心】人生如梅芬芳

文/黃振裕 老伯有個孝順的女兒,帶著他賞花,宣揚老伯的好學精神;輪椅上樂觀自信的女士,儘管行動不便,卻走得比別人遠,活出精采的人生…… 寒流南下,鄰近的梅山公園梅花已盛開,趁著平日以為可以避開賞梅人潮,孰料,遊客才不分平常或假日,賞梅人潮絡繹不絕。 園間小道上,揀了捱近路邊的梅枝,當我湊近嗅聞濃郁的花香時,身後適巧傳來兩方的問候。 「爸爸,您看,她也跟您一樣是坐輪椅的喔!」 這話聽得叫人尷尬,轉身才看明白原來是位年歲看似古稀的女士,推著老父親正和迎面的輪椅上的女士打招呼。瞧老先生表情平淡沒搭話,那女兒親切地解釋:「我爸今天背不舒服,要不,平常他最愛笑,最會鼓勵人家的。」然後低下身邀請老父親:「爸爸,您跟她握個手,她跟您一樣坐輪椅,給她加油打氣一下!」 瞧老先生安靜依舊,對面的女士緩了氣氛說:「我從小就坐輪椅,不像阿伯是年紀大才坐的。」「我爸平日活動力很好的,最近背痛,又出來看梅,坐輪椅方便。」那女兒歡喜地看著爸爸說:「我爸很勵志喔,他八十歲考上大學,九十歲取得碩士學位,自己很努力,也鼓舞了很多人,你看,他已經九十七歲了!」 我眼睛一亮,靜靜杵在一旁端詳裹著大衣毛帽的老伯,此時一臉福相的老伯終於露出淺淺的笑意。和我同樣驚訝的女士為我說出了讚嘆:「阿伯,您好厲害喔!」然後主動伸手輕輕握了老伯的手。 「我姐也很勵志!」推著女士的男士搭話:「二十歲時還出國留學。」 「哇!這麼厲害!」老伯的女兒露出驚訝的神情,約莫六十歲出頭的女士卻自嘲說:「左鄰右舍都笑說『我這沒腳的卻最會跑,還跑出國去哩!』」推爸爸出遊的女兒:「這樣不會很不方便嗎?妳一個人要怎麼過活?」女士用自信口吻道:「加拿大是天堂,當時無障礙設施就很普遍,我靠輪椅一樣通行無阻。」「我姐不僅出國留學,還是博士;現在台灣也很方便,所以就和加拿大籍的先生搬回台灣居住,目前在大學教英語。」女士弟弟得意地補充,老伯的女兒低下頭對老父親說:「爸爸,您看,她跟您一樣,好努力,很厲害啊!好有成就喔!」 老伯開心地笑著,向對面的女士伸出手,彼此暖心一握,像奮鬥不懈的人生找到了知己。 老伯有個孝順的女兒,帶著他賞花,宣揚老伯激勵人心的好學精神;輪椅上樂觀自信的女士,勇於納接老天爺給予的命運,儘管患了小兒麻痺行動不便,卻走得比別人遠,活出精采的人生。這一園的梅花,在兩位輪椅上的生命鬥士經驗交流中,更發芬芳了。 在他們相邀合影為此行巧遇留念的同時,完全沒發現彼此的對談,早已激勵了靜靜杵在一旁,幾天前才被醫生宣判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五十出頭、滿心沮喪的我。爬樓梯時那淺淺的疼算什麼,較起九十七歲的老伯,我還是小夥子;比起坐輪椅的女士,還有可行動的雙腿。 梅山公園之行,我靜靜聽了如梅芬芳,激勵人心的故事。

MORE

【珍惜物資】晒福菜 惜福氣

文/舒眉 車過關西鄉間,空曠的田壟旁,掛滿一長竿又一長竿曝晒著的「福菜」。冬日乃芥菜產季,也是客家人忙著醃鹹菜的時節。將整株芥菜經由日晒或風乾,使其軟化後,再以一層鹽一層菜的方式相互鋪排放進缸甕,過程中以手均勻搓揉讓鹽分入味,完成後要在上面壓塊石頭靜置發酵,如此便有色澤黃褐的香脆酸菜可享用了。 酸菜也叫長年菜,用芥菜醃漬後,可長久食用,客家人稱之為福菜。若將鹹菜多日曝晒,完全乾燥後綑紮起來,就是俗稱的梅乾菜,可保存更長時間。烹煮前泡水鬆開,漂洗乾淨,下湯作菜味道甘醇。 我童年時經常看著母親醃漬食物,醃漬物更是吃過不少,醃蘿蔔、醃黃瓜算是基本款。只要當季盛產的瓜果蔬菜適合醃漬,母親便會低價大量買進,然後花工夫曝晒、醃漬,再置入陶甕儲藏。儘管家境不富裕,餐桌上源源不絕的配菜卻能長年供應無虞。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是先賢勉勵後輩珍惜物資,不要浪費。農作物生產過剩,祖輩們運用智慧,想方設法延長食用期限,這也是愛物惜福的美德。時至今日,傳統美味的研發與傳承,想必已演變成另一範疇的新使命了吧?

MORE

【人間有愛 】 遇見更好的未來

文/顏福南  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慢慢從青澀、茁壯、世故到圓融,因為經歷了生老病死、無常離別等磨難。我們知道人生沒有十全十美,學會了包容,也懂得善待別人、同理別人,與人相處隨緣自在,給人方便手心向下,遇見更好的未來。 年輕的時候經濟拮据,薪水不高,還要買房貸款,所以節省度日,錙銖必較,買東西常常要討價還價,有時候弄得自己和商家彼此不愉快。步入中年經濟狀況稍微穩定,不再計較零頭了,也不會議價,念頭轉變,大家工作都辛苦,商家賺些錢也是應該的。有一次,頸間酸痛到盲人按摩店,師傅很用心的為我服務,想到盲人工作不容易,我就多給了小費,還誇獎師傅認真的幫我推拿,師傅露出喜悅的表情,還幫我多按摩幾次。捨下金錢的執著,心地寬闊很多,偶爾看見身心障礙者在路邊乞討,我也會布施與人為善,這和年輕時簡約過日心境不同,有捨有得,對人大方自己也快樂。 年輕時開車,有時遇到偏僻小路,路窄無法會車,總認為誰的車子先開進來,後進的車子就要禮讓,自以為這才是公平正義,可是這把公平的尺並非每個人認同。遇到兩車對峙,對方不禮讓的時候,往往雙方相望,都以為自己先到,你等我、我等你,消耗了時間,也帶來了火氣。現在我不這麼想了,只要兩車交會,我一定優先後退,對方車子見我讓人三分,也會主動退車,還會鳴笛對我表示感謝。禮讓對方,不想爭執,讓我省下很多時間,也不用像以前大動肝火,想起布袋和尚說的話「退步原來是向前」,禮讓他人,天寬地闊,彼此都受益心寬。 年輕時追求物質生活,喜歡吃大餐,到吃到飽餐廳一定要盡量塞,不吃白不吃,點高檔的食材,以為這樣才划算,每次用餐後摸摸鼓起的肚子,直呼賺到了,沒想到這樣的飲食方式只是讓腸胃不適,過度飲食讓自己失去健康,營養失衡。步入中年後,不再想要吃大餐,反而喜歡蔬果小菜,簡單飲食,享受咀嚼食物的慢活自在。生活步調變慢,陶醉在恬靜的大自然,追求山林的樂活,慢是心中的主旋律,做事三思後行,與人互動不再直白,看破不說破,給人空間,也給自己留餘地。 我知道自己有些年紀了,該得到的都已經有了,得不到的努力也是枉然,能捨得就放下,待人熱情助人行善。我知道自己不是完美無暇,周遭的事也無法盡如人意,做自己喜歡的事,結交喜歡的朋友,待人廣結善緣,對事隨順因緣,放慢生活,與人無爭,心中自在,遇見更好的未來。

MORE

【戲迷影思】我們緊緊相連 就像鐵軌一樣《鐵道員》

文/朱珩瑄 對於年輕世代來說,經典電影是寶貴的歷史見證,反映當時社會和文化的一部分,《鐵道員》在2000年3月,囊括第23屆日本學院賞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獎、最佳編劇等主要獎項,藝術成就備受肯定。 談起日本經典電影或是懷舊神作,一九九九年由降旗康男執導、高倉健主演的《鐵道員》必然在其中。當年這部電影取材自作家淺田次郎的直木獎作品《鐵道員》,在電影上映隔年的二○○○年三月,囊括第二十三屆日本學院賞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獎、最佳編劇等主要獎項,藝術成就備受肯定。 對於年輕世代來說,經典電影是寶貴的歷史見證,反映當時社會和文化的一部分,老電影運用的手法和技巧具有的獨特魅力和美感,也是電影後輩所追求與景仰的。跟著長輩看老電影,劇中人物和故事所展現的價值觀,或許與現代有所差距,但觀影時喚起他們的記憶和情感,總是能感動得久久無法平復。 時代浪潮席捲不止 時代巨輪永不停歇,在AI來襲的今日,許多事物逐漸退場,例如紙本書的衰退、紙本菜單被平板點餐系統取代,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下,紙本時代似乎走向終站,電影《鐵道員》的故事,也象徵舊時代的結束,皚皚白雪籠罩的偏鄉火車站,最後一任的站長佐藤乙松秉持著日本職人精神昂然堅守,仍擋不住時代的浪潮。 佐藤一家兩代都是鐵道員,父親告訴乙松,D51C62蒸汽引擎重整戰後的日本,他也立志終身奉獻鐵道。當時煤礦開採,湧入大批人潮,小小的鐵道肩負著送年輕人到外地職場的重責大任,但是當煤礦停止開採後人口銳減,最荒涼時,三天才有一位客人搭乘,鐵道公司在成本考量下,決定廢棄這個車站。 電影緩慢述說大時代的物換星移,卻也細膩的描述舊時代的日本男人面對親情與工作之間的兩難。因堅守崗位,乙松無法即時陪妻子帶著女兒到城市就診,也無法陪著重病的妻子前往醫院,在他服務的「幌舞站」裡,他前後接過兩次噩耗,一次是結婚十七年才懷上的女兒,因感冒延誤送醫而身亡,另一次是自己的老伴不敵命運往生。 好友太太站在妻子的遺體前指責他實在冷血,不知自己早已留下兩行清淚的他說:「身為鐵道員豈能為自己家中事件而流淚?」 告別式後,好友說:「以揮旗來代替憤怒,以吹笛來代替眼淚,以內心呼喚來代替吶喊,這才是鐵道員。」話雖如此,他仍終生背負著對妻兒的懊悔與歉疚,直到他生命的終點。 《鐵道員》的故事在〈田納西華爾滋〉歌曲的襯托下帶著悲涼,但觀影享受卻不只如此,電影中的鐵路線與山脈、河流和田野的交錯相連,營造出壯麗自然風景,給予觀影者內心的寧靜。小女孩和姊姊、中學生三位女孩陸續出現,尤其飾演中學生的廣末涼子,那一抹淺淺的微笑,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三個女孩對乙松的溫暖安慰與感謝,撫慰了這位堅強而孤獨的硬漢,究竟女孩是誰,也引起觀影者的好奇。 舊時情感堅如鐵軌 此外,印象深刻的還有舊時代的傳統情誼,好友杉浦仙次(小林稔侍飾演)知道車站即將廢棄,三番兩次勸他一起轉職,他說:「我們是緊緊相連的,就像鐵軌一樣,但鐵軌也能彎曲啊!」 最後,乙松倒臥月台,與世長辭,告別式上為他扶棺的,是好友的兒子杉浦秀男(吉岡秀隆飾演)和接受鄰里相助長大的吉岡敏行(安藤政信飾演)。 當他的遺體上火車時,好友說:「我們送這台老傢伙(D51型蒸汽機車)最後一程吧!」後輩說:「新幹線和北極星的汽笛聲雖然也很響亮悅耳,但蒸汽火車的汽笛聲令人熱淚盈眶啊!」一句話道盡對舊時代的無限眷戀。

MORE

魯紜湘 回鄉遊子再現眷村風華

文/黃作炎 雲林縣虎尾鎮建國眷村再造協會總幹事魯紜湘,年輕時北上打拼,從事過出版業、旅遊業,鑽研易經及氣功靜修,從事身心靈教學多年,但內心始終有一個來自父親當年殷殷詢問的聲音:「你什麼時候可以搬回來……」 雲林虎尾建國眷村占地很廣,總共分為四個村,其中一、二村於民國2012年被國防部列為全省「眷村文化園區」之一,2015年成功登錄為雲林縣文化資產的聚落建築群,2016年榮獲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的專案補助,2019年完成農業部「農村再生計畫」的培根訓練。 他山之石激發有為者 在此眷村出生長大的眷二代魯紜湘,2009年獲悉高丹華致力保存烏坵燈塔的訊息,內心深受鼓動,但真正讓她積極放下打拼多年基礎的契機,卻是父親年邁往生前的一句話,讓她毅然返鄉成立協會,號召在地眷村子弟及青年,一起加入眷村改造計畫…… 魯紜湘印象中,不少鄰居長輩搬離眷村後,經常提早凋零,這現象,並非只是虎尾眷村才有的現象,因此她猜想:眷村生活、環境及文化一定有它特別之處,所以很早就想要回鄉重整家園。 「要保存眷村文化,眷一代才是最重要的『活資產』,唯有讓眷一代在村中講故事,再由眷二代、三代經營保存與傳承的工作,才能讓眷村文化延緩它消逝的速度。」 時光易逝行動要趁早 魯紜湘腦筋靈活點子多多,偶爾會和爸爸聊著如何把握機會保存眷村,沒想到父親竟開口問她:「那你何時可以搬回來……」魯紜湘當下雖沒有行動,但在父親往生後,思及青春易逝,人生難得,要把握機會做事,便決定返鄉扛起眷村再造的大旗。 十多年前,她開始撰寫計畫爭取各項政府經費,辦理各種活化眷村的活動,訪談眷村耆老進行文史調研,出版有關虎尾眷村文史的書籍及漫畫,推廣虎尾眷村的飲食文化,傳承眷村菜及眷村的麵食點心,讓自2006年即廢村成為廢墟的虎尾眷村,搖身一變成為現在眾多文青爭取進駐的文化景點。 重現農村型眷村樣貌 虎尾眷村原為農村聚落,珍珠港事變後,日本海軍航空隊機場為分散美軍轟炸的風險,迫遷虎尾一帶的農村聚落,改建為日軍戰備基地,基地內建有日軍醫院、兵舍、倉庫、水塔、水利系統、救火池、丸龜型防空洞,以及將通訊的防空兼戰鬥指揮所,設置在如今的建國一村中。這些因應軍事的設施,錯落在占地數10公頃的農地上,儼然就像農村聚落。 雖然政府遷台後,魯家8口只能擠在7坪多的小屋內生活,但魯紜湘的兒時記憶,卻依然甜蜜又難忘。 記憶中,戰備基地內有許多農地,由農戶繼續耕作,而在眷舍周邊的空地,則是由眷戶開發,作為經營各種農、林、漁、牧副業的場所。 五花八門的各式副業 魯紜湘表示,國民政府來台後,眷村擴建為4個村落,家家奉行「家庭即工廠」,村內飼養的養生蛋雞數量多達上萬隻,大卡車每天傍晚到眷村內收運雞蛋,用竹籮筐裝妥送至北部銷售;就連晒乾的雞糞亦可裝在稻草袋中,賣給附近農戶做為肥料。其他養豬、牛、羊、魚……的人家也所在多有。 魯紜湘說,50年代,家中也養過蛋雞,但幾次傳染雞瘟,血本無歸還欠下債務後,父親決定在院內挖池子養鱉,一年多後,鱉價曾高達120元一斤,惜好景不常,在外銷日本受挫後,鱉價跌到50元一斤也乏人問津。 一年四季都有水果香 最讓魯紜湘懷念的,是眷村內家家戶戶的空地都種滿蔬果或花卉,村內的路樹是土芒果樹,其他桂圓、荔枝、楊桃、香蕉亦四處可見,那時的水果都是吃樹上黃的。 「我家雞舍上有一棵酸葡萄,每到葡萄成熟時,就會和哥哥們爬到房頂,將所有葡萄摘下來,變紫的留著當水果吃,其他的,父親就會拿來做葡萄酒。」 爬樹摘果好滋味綿長 魯紜湘也愛爬家門前種的10棵土芭樂樹,「愈高的芭樂愈好吃」,爬樹摘果是樂事,但往往摘下來時才發現已被鳥啄了一半,芭樂盛產時,好的分送鄰居,醜的就留下來做果酒,那滋味至今仍回味綿長。 曾有人問魯紜湘:「保存虎尾眷村的文化及在地歷史,對妳來說有什麼用?」她坦言,希望想了解眷村文化的人,不必透過照片、影音紀錄去查知,而是有一個實際的「眷村文化園區」可以看、可以玩,在濃濃的眷村味中找回美好記憶。 ∣虎尾眷村的聯絡方式∣ •眷村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 huweijianguoculture •眷村官方LINE ID @huweijuancun (記得加@) •眷村廚房電話:05-6220985 •眷村信箱:hjva1943@gmail.com 處處皆是兒時遊戲場 虎尾眷村內的丸龜型防空洞、水塔等日軍遺構,可說是當時村內孩童永遠玩不夠的遊戲場所。 魯紜湘回憶說:早期這裡可以揀到子彈殼、子彈頭,是眷村小孩拿來換餅乾夾麥芽糖吃的小確幸;夏天晚上;小孩子持著手電筒到防空洞上找知了殼,白天則會站在防空洞上沾知了;元宵節或中秋節時,提著燈籠進防空洞探險;春節前,調皮的小孩會趁哪家大人不在,偷拿晒得半乾的肉品,爬到水塔上,或者躲在防空洞內烤來吃…… 諸此種種眷村二代生活的共同記憶,如今被魯紜湘化為眷村的美味記憶。她將老家房舍修復成立眷味廚房,申請農業部農村再生的經費整理空間,開闢空地種植蔬菜、花卉,重現之前眷村的景觀,同時現採現食,美味又減碳。 魯紜湘更開設眷菜教學班,由眷二代媳婦胡娜負責教授,邀請眷一代或眷二代一起回來,述說各家記憶中最難忘的媽媽手藝,再一起在眷味廚房內製作品嘗,共同回味熟悉的眷村味,也成為外來旅客不能錯過的在地美食。 抽甘蔗樂趣說不完 虎尾糖廠是目前全台唯二還在產糖的糖廠(另一廠在善化),甚至早在日據時代就開始生產戰機使用的生質燃料(酒精),眷村旁的台糖五分車小火車軌道,至今每日仍有數班載滿甘蔗的火車經過,懷舊風情十分迷人。 魯紜湘回憶:小時每當聽到遠遠的汽笛聲,眷村的小孩就分由各棟跑到鐵道旁列隊排開,等到火車駛近,每人看準每列車廂上最突出的甘蔗,順手抓緊往外一抽,隨手往旁邊一丟…… 所以,一列火車過後,每個小朋友往往都有好幾根甘蔗戰利品當零食。如今,採收甘蔗已全面機械化,運送的台車四邊密封,想要再重溫當年「抽甘蔗」的場景已難復見。

MORE

【字話同修】 人生,幾時最好?

文/高愛倫 人生長短,幾時最好?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十十都好,時時都好。 二十歲到三十歲,是離開父母進入社會的少年期,懂事不懂事?有無長遠志?溫飽靠伸手?自己展大翅? 大凡一個人未來該有的樣子,在三十歲之際,已經出現心路模組,不管自覺程度如何,都該朝自己的目標,發芽出個人的核心價值。三十所知,三十所學,將遭遇三千六百餘日的歷練火煉錘煉,這時的心智心志在社會、職場上,無人不受到真實生活的完全考驗。 於是我們在四十歲之前以身識事,認識了很多成語正解,如爾虞我詐,如人走茶涼,如瑜亮情結,如眾口鑠金,如時運不濟……但是這十年過程中,當然也能體會很多正面如魚得水的機緣。 只是,人的成熟與成長,往往來自於挫折與失敗,從中得到求生訓練與保命戰術,才是一個人命運與個性的形成關鍵。所以,學習、面對、接受、扭轉不如意情緒的能力相對更重要。 一個一帆風順的人,可能自大張狂,但不會怨天尤人,不會憤世嫉俗,不會自艾自憐,不會牢騷滿腹。也就是說不順利不如意,才更容易造成多重負面性格。以致,在四十歲至五十歲年間,我們一方面要努力不懈為生活奮鬥,一方面要加倍修身養性,堅固我們要以怎樣的姿態念想,去面對往後的人生。 在五十歲之前,我們根據浪潮起伏,該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的生命樣貌。做一個知書達理的人?做一個以牙還牙的人?做一個只笑清風不念仇的人?還是做一個遊走江湖恩怨多的人? 五十謂之半百,謂之人生下半場起跑線,鳴槍啟動的,是依據我們前半生的成績單,開始分發,看我們被保送或申請入學到社會哪一個階層。這個社會階層,不是鎖定飛黃騰達,不是著眼功成名就,不是盲追榮華富貴,不是偏頗超越眾生;而是,我們認識了真我嗎?我們找回了初心嗎?我們依然有欲卻無貪念,時有所期卻絕不強求。 生命如以百計,五十歲的人,都該有幾分瀟灑豁達,有能耐俯笑天地,因為,在這之前,我們至少自二十五歲開始有二十五年時間,去經歷:從犯錯到糾正,從跌倒到爬起,從受襲到反攻,從荒唐到醒悟,從茫然到智明,這種種學習,再配合我們種種選擇,就是我們五十歲之後的內外氣場。知天命也認天命,了解水到渠成或萬般無奈,都有必然的道理,那麼要樂而順命?還是憂而消極?已是心在左右,而非事在進退。 六十更好了。 人生遭遇,當嚐已嚐,當償已償,何來大事?依然身繫社會職場的,若非老當益壯,至少也是可提可放。至於退居家庭的,如同重回原始生活。職場上曾有「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紛擾,此時剛好倒著翻譯,也就是「說者有意,聽者無心」,凡事由他說唱,自己了無雜念,只要入耳,皆順,唯順,才允入耳。 無繁也無煩之安於他人之言,就是自由。 能夠年過七十,還能如何?又還要如何?身體沒有大病重疾,我們可以繼續注重修為,也可以混吃等死,可以學點雅藝文采,也可以玩樂取勝。 老人化社會,過五十就該照顧好自己,而不是坐在輪椅上漫遊折磨,如果國家社會配套措施良好,我們有沒有可能學習歐美觀念,知天命,從心順身,不再強用醫學科學和天較勁,讓生命自然來,自然去。但是在活著的過程裡,希望老人都能好活,更希望子孫能讓老人活好。 而立,不惑,耳順,知天命,從心所欲,我們和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和他們的孩子,希望不問年代,始終能理解這五大階段的成長意義。

MORE

【生活快門】呼叫外星人?

文/陳卓威 「☆☆」 「◇◇」 「□□○☆☆」 午後,漫步在達邦的街道,這棟建築的屋頂吸引我的目光,也開啟了我的無限想像。傳播接收器朝向天際,毫無死角,像是在打聽銀河系中外星人的下落,也或許早已經聯繫上,正靠著傳播接收器搭建友誼的橋梁。

MORE

【院線片】《BIG》 活著 就是給自己最棒的禮物

文/簡妙容(中華世界影像教育推廣協會講師) 魏德聖導演在電影中,鋪陳了六個家庭的故事,還巧妙以動畫詮釋抗癌小鬥士與病魔纏鬥的過程,這橋段與宮崎駿的《魔法公主》,有著莫名的熟悉感與感動,小鬥士的裝扮也讓人聯想到他的作品《賽德克巴萊》。 《BIG》是魏德聖導演的作品,不同於以往,這次是以癌童和陪病家屬為主題的電影。描述來自不同社會階層、不同面向的六組家庭,因同住八一六病房,過程中孩子面對疾病的童言童語、為彼此加油打氣,陪病家屬的心酸不捨、面對病況的起伏,努力在孩子面前堅強、強顏歡笑。這群人彼此從陌生衝突到相互關懷、相互支持,交織出有笑有淚的故事。 生命誕生見證感動 六個家庭有各自的狀況與相處方式,其中想特別提到的是由鄭又菲飾演的源源一家、曾珮瑜與黃鐙輝飾演的是延一家,以及范逸臣與田中千繪飾演的大杉一家。 源源是個懂事的孩子,總是用笑容來面對每段療程。當源源跟媽媽(曾佩慈飾演)在醫院長廊中彼此約定痛要說出來、難過要哭出來時,母女間情感流動、孩子的貼心著實讓人心疼,看到如此懂事的孩子,同樣身為母親的我,心中充滿同理與不捨。 是延的爸媽是一對吵鬧不休的離婚夫妻,兩人都用自己的方式來愛孩子,常忍不住翻舊帳指責對方,當孩子的病情加重需要再接受手術時那種擔心與內心掙扎;當失去是延後,半夜悄悄回病房收拾,見到同房病友忍不住失聲嚎哭,當下的懊悔不捨與自責,每一幕都牽動人心,讓我眼淚流不停,浸溼了整條手帕。 范逸臣與田中千繪繼《海角七號》後,這次飾演罹癌十四歲少年大杉的父母。面對孩子的癌細胞一再轉移,夫妻間感情也愈來愈疏遠,衝突與無力感隨之而來。不知道是不是導演巧思,十五年前的《海角七號》,十五年後的《BIG》,彷彿另類的延伸。 很喜歡導演安排的巧思橋段,彷彿能透過電影穿透人心,凝聚成一股暖流並湧入心底。當信仰地藏王的羅恆爸爸與信奉耶穌基督的努拉家在手術室外一起為羅恆祈禱時,對照害怕手術失敗的恐懼,此時信仰彷彿成為一股安定的力量,支持著焦急等待的父母。羅恆手術成功伴隨著新生命誕生時的喜悅,讓病房中原本低迷的氣氛為之一振,如同雲霧中透出的光束般,希望也重新充盈八一六病房。 冒著風險前往動物園看猩猩帥妞生產的過程,是一段冒險旅程、一趟心靈療癒之旅,見證生命誕生的感動,也修補了原本不睦的夫妻裂痕。 勇敢面對未來未知 劇中專科護理師馬馬如同諧音「媽媽」,是兒癌病房的定心丸,照顧與陪伴著每個病童,適時安撫病童家屬的情緒。馬志翔演的醫生名叫「溫暖」,臉上卻總是繃著冷酷的表情,他會為了無法挽回是延而躲在天台難過;為了不想失去羅恆堅持要進到手術室幫忙;面對夜訪動物園歸來的病童父母時滿腔怒火,卻因孩子的童言童語頓時熄火;或是用自己的經驗來鼓勵面對病魔的孩子,這樣的溫醫師是可愛的、是暖心的。 電影中,除了鋪陳六個家庭故事,還巧妙以動畫詮釋抗癌小鬥士與病魔纏鬥的過程,看著小鬥士一次次勇敢地面對魔王大軍,或許有人傷痕累累、不支倒地;或許魔軍節節敗退,暫時凱旋,但只要魔軍再襲,小鬥士就會堅強站起來對抗,一次又一次努力下去。看到動畫的部分,腦海中浮現宮崎駿的《魔法公主》,有莫名的熟悉感與感動,小鬥士的裝扮也讓人聯想到魏導的作品《賽德克巴萊》,很喜歡這樣穿插動畫的方式,比起一次次真實地看著孩子在生死關頭奮鬥,這樣的呈現讓我在觀影上得到適時的喘息。 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懂得活著就是給自己最棒的禮物,身為癌友的自己也要更珍惜生命,要照顧好自己,勇敢面對未來未知的難關,更要好好去陪伴家人,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光。

MORE

【生活快門】輪迴

文/陳玉姑 三月的杜鵑,喧鬧得滿城飛舞,白、粉、桃,拇指大的蕾苞,如仙女棒點化於椏端搖曳的小燈,擠開左鄰右舍引吭高歌的盛放前輩,大方演繹一場孕育、綻放與寂滅的生之輪迴與讚歎。 人一生,花一世。

MORE
/15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