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生活智人115】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費雪 化冒犯為信任 和同理的契機

文/楊慧莉 是否有因做錯事或說錯話而冒犯人的經驗?冒犯,其實有害關係,特別是親密關係。不過,對婚姻及家庭治療師費雪而言,冒犯人固然很糟糕,但如何化解尷尬、事後採取正確的補救措施,才是最重要的。 其來有自 婚姻專家來時路 蘭伯斯‧費雪(Lambers Fisher)來自美國芝加哥,目前擔任「明尼蘇達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學會」督導,也是兼任教授,對各界專業人士提供多元文化認知的訓練。 費雪之所以走上婚姻及家庭治療專業,與他的成長背景有關。原來,父母在他兒時離婚了,當時便立志要搞懂如何維持健康的人際關係,同時也希望有朝一日能當好丈夫和好爸爸。漸漸的,他不僅發現良好人際關係維持不易,也明白許多家庭一樣需要他正在學習的技巧。於是,他鎖定增強伴侶和家庭關係的生涯,在修習相關科系後,成為有執照的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良好關係是基礎 二十多年來,費雪已心理諮商過無數個人、伴侶和家庭,他們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專業和社群。而他個人也家庭幸福美滿——與大學相識的戀人結婚二十多年,感情很好,還有兩個寶貝女兒。 隨著時間,費雪在增強關係的努力也擴大面向,從伴侶延伸至職場和社群關係,因為他發現許多相同見解、工具和策略也同樣適用於不同關係裡。比方說,今天有許多因文化而產生的歧異問題,且常是負面和兩極化的。費雪在處理上,不聚焦於政策和程序,而是聚焦於彼此關係;用他向來正面而不會讓人感到羞恥的諮商方式,協助在文化差異間建立溝通的橋梁,讓彼此增強對對方文化上的認知,降低文化上的無心冒犯,以及修復隨冒犯而來的傷害。他還成立一個相關的網站「Diversity Made Simple」,提供相關訓練,協助許多美國專業人士不管服務哪種文化背景的對象,都能自在、自信和有能力。 該不該害怕冒犯 協助家庭和職場維繫良好人際關係,是費雪畢生努力之事。冒犯,這種事對關係深具殺傷力,也成了他所擅長克服的議題。而他對冒犯之事有著更超然而獨特的見解。 首先,儘管這個世界有時看起來既負面又兩極化,但費雪相信我們多數人還是對彼此心存善意,並願意維持積極互動,只是有時發現自己的言行還是冒犯到別人就覺得有些挫折了。 碰到這種事,我們很容易陷入不健康而極端的反應,像是努力自我防衛,結果無視於別人的情感,或是開始如履薄冰、大費周章的去避免冒犯任何人,結果在犯錯時惱羞成怒或怪別人太善感,抑或是甘脆放棄,覺得橫豎都無法取悅人,何苦呢? 費雪深感這樣的回應有些可怕,因為他不知道如果我們時時恐懼冒犯別人、甚至是無心冒犯,要如何跟人維持好關係和積極互動。不過,他相信還有其他更好處理無心冒犯的方式。 從事婚姻及家庭治療二十多年期間,費雪有幸走進許多伴侶因各種生命處境和挑戰所墮入的情感脆弱空間,不管他們是新婚還是結婚多年。在治療期間,他得利於四項增進關係的原則,藉此不僅協助所服務的夫妻,還有來自各行各業的個人和職場關係。 認識冒犯的本質 關於這四項原則,費雪以自己臨床治療實例逐一說明。生涯中,他從專業上獲得許多樂趣,其中一個樂趣來自他將第一項關係增強原則運用在一對即將步入紅毯的伴侶。這對伴侶到他的診療室,臉上堆滿笑容,兩人自信滿滿,覺得找到真命天子/天女,主要是他們從未意見相左或吵過架。 聽了此言後,費雪也開心的說,「太好了,你們來對地方,因為我可以助你們一臂之力,改善這個問題。」 這對準夫妻一臉困惑的說,「等等,你說什麼?你要我們爭吵嗎?」費雪說,「不是,我只是想讓二位知道你們可以意見相左、但仍深愛彼此;你們可以誤會彼此,但不會草草做出彼此不合適的結論,或因一個看似無法妥協的冒犯而提早結束關係。」 費雪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冒犯在所難免,不管我們多努力,「主要是冒犯沒有特定的內容和形式,同樣的言行,有人無感,其他人就覺得是冒犯;亦即冒犯不見得是跟對錯有關,比較可能是你的言行提醒某人過去的創傷,也讓他們害怕未來還有更多的傷害。」 因此,如果你發現自己無意中冒犯了某人,費雪鼓勵你避免陷入惶恐而無以自拔。 境隨心轉 四原則化解冒犯 如果冒犯人讓大家難以規避,費雪的第一項關係增進原則便是,接受冒犯的必然性,並且花時間弄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你的言行對某人造成冒犯,接著要做出所有合理的努力,避免重蹈覆轍。 臨床治療上,費雪常見到有伴侶覺得對方如果到現在還不認識自己,以後也一樣。這樣的認知猶如在傳達,如果對方沒有馬上了解和知道關於自己的一切,那麼就不是真的愛自己。不過,他發現現實中恩愛如昔的伴侶常是那些不急著了解另一半一切的人,不僅如此,他們還很珍惜讓關係保鮮的機會,方式是藉由從相處中一點一滴的更認識彼此。 接受無知和誤解 同樣的,在個人和職場關係裡,我們也無法完全理解他人。費雪鼓勵大家去認知這點,而他的第二項關係增進原則此時派上用場,那便是面對任何人都要接受無知的必然性。 無知,可能有貶抑的意思,但現實中就只是少了相關的知識。費雪表示,如果我們誠實以對,就必須坦承我們對各種不同的生活處境不理解,包括很多人覺得冒犯的事。 通常,如果你被告知冒犯了某人,你一定會辯解說自己不知道那是冒犯,而對方可能就會情緒化的回應,「你怎麼會不知道?每個人都知道啊!」 然而,根據費雪的臨床經驗,就是有人不知道,原因可能是沒人教你那是冒犯,或你從未深受其害,所以無感,也或許身邊沒有那件冒犯之事的受害者,讓他們可以告訴你那是冒犯,因此你當然不知道。 遇到這種事,費雪認為最好的回應就是學習把無知當作暫時的狀態,然後把對方的指責轉化為降低自己無知的機會,在增進更多的理解後,不再犯相同錯誤。 另外,臨床上,費雪看到有伴侶陷入合理但徒勞無功的尋找完美溝通。他表示,健康的溝通是好關係的基礎,但如果有伴侶使用相同的語彙卻意有所指,也完全合理,因為在認識彼此前都深受原生家庭和生命經驗的影響。 因此,在溝通中產生誤解,也屬必然,這便是費雪的第三項關係增進原則:接受誤解的必然性。同樣狀況,也適用於個人和職場關係。 確保未來不傷人 費雪表示,遇到這種詞不達意的狀況,儘管你一片好意,對方還是會把你當作是一種感知到的威脅。舉例而言,在遇到你之前,他們可能經歷九次來自他人的相同言行,每次都覺得受傷,接著你來了,又說了同樣的話、做了同樣的事,即便你無惡意,他們也會從中看出相同模式,又擔心你會讓他們再度受傷。 因此,這時,費雪的建議是,要問自己真的有被對方攻擊嗎?還是自己只是提醒對方一段過去傷害,讓他們擔心起又要再度遭受傷害?接著,便轉進第四項關係增進原則:學習向受傷的伴侶保證,你不是他們所害怕的威脅。同樣的方式也適用於個人和職場關係。 費雪進一步指出,除了口頭保證,冒犯者還得做出有意義的行為改變,讓對方知道你說到做到,讓行動展現你會讓他們的未來比受傷的過去更好。 補救冒犯防憾事 因此,當你不小心冒犯人,別卡在尷尬的處境裡。作為經驗豐富的婚姻及家庭治療師,費雪深知被冒犯者這時需要你:接受自己難免冒犯,最重要的是下次別再犯;接受自己的無知,並珍視自己所知,持續學習新的經驗;接受關係中存在誤解,認知你的好意未必總是走向好的結果;向受傷的人確保你不是他們所害怕的威脅,並做出有益對方的行為改變。 如果今後行事作風能秉持上述四原則,費雪認為我們就有可能避免因無意冒犯而發生的憾事,如因誤解而離婚、友誼破裂、辭職不幹、被社群抵制等。

MORE

【影中人生】《孤島診療所》 值得重視的離島和偏鄉醫療

文/重南  《孤島診療所》是一部典型的日本電影改編模式,即先有漫畫,再拍電視影集,最後再有電影。期間相隔二十多年,竟能把重要電視演員都召回參與演出,實非容易。 在現實生活中,真有一個叫瀨戶上健二郎的醫師,到鹿兒島外一個叫甑島的小島上行醫四十年的故事。「孤島+神醫」,引起出版社編輯的興趣,請來漫畫家編成漫畫書發行,銷售量不錯之下,再有二○○三年改編的電視劇,受到觀眾好評,於是有電影的開拍。 接班人在哪裡? 二○二二年的《孤島診療所》電影,延續二○○三年的電視劇情,從東京來到島上的五島健助醫師,來到日本西側的「志木那島」二十多年,已近中年,才剛要做爸爸。醫術高明的他,幾乎內外科皆精通,除在診所為島民看病,還要騎著腳踏車巡島,為行動力不便的島民看病。 一場漁民在海上受傷,需動大手術開刀的劇情,精簡說明五島醫師的醫術,是島民不可或缺的內外科醫師。然而,不可逆的事實是,五島醫師年紀已大,日本又面臨少子化和人口老化的問題,志木那島的診所面臨整併的問題。五島醫師更憂心的是,他的接班人在哪裡? 建立靈活醫療網 診所雖來了一位實習醫師前來見習,但他志不在島上服務,也不認同五島醫師,因為五島醫師甚麼病都看,也敢開困難的外科手術,非常不可思議。這個問題在電影末尾,一場颱風帶來災害和湧入診所的大量受傷村民,終於顯露出孤島醫師的困境。 電影的前半部的確延續電視劇五島醫生感人的行醫志向和毅力,島上風光在大銀幕上,也顯得更加美麗動人。但後半段稍嫌煽情,五島醫師在混亂且病患極多的醫療行為,太神醫化了,比較難說服觀眾。 然而,這部電影旨在彰顯離島與偏鄉的醫療問題,如何讓醫師願意投入偏鄉服務,是政府應重視的大問題,特別是高齡化時代即將來臨之際。台灣離島和偏鄉醫療問題也很嚴重,筆者有位鄰居是長庚外科醫師,每一段時間總得到金門支援醫療服務,因為離島醫師若能常駐,常以家醫科為主,在欠缺手術設備的離島或偏鄉,要像五島醫師的神通廣大,總是少見的,其精神雖可佩,但政府應該建立靈活的醫療網為輔助系統,不能光靠一、兩位醫師的努力。

MORE

【院線片】《顏師傅的看板人生》 讓世界看見 台灣獨特的電影風采

文/林昱翎 世界上許多事都在流動,像是一條路的走向有上坡與下坡,電影產業的發展有興盛衰敗,電影人不再侷限於電影內,原隱匿於世的傳奇倏地如蝴蝶蘭盛開。台南手繪電影看板的首席畫師顏振發師傅,於今年榮獲第二十六屆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獎,在畫過數不清的電影看板後,成為了《顔さんの仕事》(台譯:顏師傅的看板人生)電影主角,這部電影由日本導演今關明好拍攝,並於六月底在台南全美戲院首映,預定八月在日本上映。 走著迢迢的電影路 過於習慣全美戲院外的手繪電影看板,時常途經顏師傅作畫的地點,也許曾好幾次騎著車與騎樓的顏師傅擦肩而過。一片桌板上放著幾罐原色油漆桶,幾片斜靠在鐵門上的偌大畫板,這樣不經意的日常,顏師傅的手繪使這些平凡變為嘖嘖稱奇的傳奇,成為台南街景不平凡的存在。顏師傅手執畫筆一路從電影看板,畫到英國知名團體,再到國際精品,讓手繪看板走出了街景,讓世界看見台灣獨特的電影風采。 《顏師傅的看板人生》是一部側寫的影片,像極觀眾平日所經過的視角,以拍攝顏師傅的工作日常為起點,隨著訪談一路帶回顏師傅成長的背景,穿插著訪談紀錄,今關明好導演借用訪談讓古意的顏振發師傅對著鏡頭,說起了深藏於人生扉頁裡那一位熱愛電影的少年,他從何而來,怎麼踏入電影產業,在從業五十年後這少年仍在走著迢迢的電影路。 記錄電影轉型時代 畫多過於話的顏師傅,質樸的言語間道盡對電影的熱愛、當學徒時不為人知的辛勞,最末說出了對電影盛景再現的渴望。 從十八歲開始拜師學藝,據顏師傅回憶,那年代的學習都得靠自己摸索原理,透過不斷練習,遇到困難也得自己想辦法突破,這樣的堅持也與全美戲院不謀而合。談到顏師傅,就必得談論到全美戲院,導演亦收錄了全美戲院經營者吳經理的訪談,並將鏡頭帶到戲院內,為長久矗立並見證台灣電影幾十年的全美戲院留下紀錄。因有全美戲院的堅持,台南才能保留一隅的舊時光景,也得以留存顏師傅的技法與看板。 真正屬於顏師傅的景色,是沒有配樂沒有言語,只有相隨於背的車水馬龍,以及畫筆落下的觸感。導演將畫面定錨在師傅專注的畫面,悠長配樂帶領觀眾一同屏氣凝神,看著畫板在師傅的手下被蓋圖、打稿、上色到懸掛。如若看板海報是力量的凝聚,顏振發師傅的手繪力道則在影像裡更延伸、更顯張力,一筆一畫,一畫一世。 顏振發師傅的畫筆,從五十年前的電影興盛畫到衰弱,記錄了電影轉型的時代,更在數位圖像輸出的夾擊中,用手繪的力道存載豐厚的電影歷史。若要說什麼事情不曾變動,應是那雙執起畫筆的手,那顆走進戲院因電影而起波瀾的心,無懼時勢變化在電影路上走了五十年,畫到被電影再次興盛的洪流撈起,但仍堅守於騎樓繪畫的顏振發師傅。

MORE

【浮世畫框】 不覺迷路為花開

文/張美麗 畫家馮佩韻將於7月27日在台北市一家咖啡館舉辦「不覺迷路為花開」畫展,展出二十多幅油畫。 她說,花盛開時非常美,可是時間太短暫,因此以畫抓住剎那,記憶永恆之美。十多年來,她畫牡丹、百合、鬱金香、玫瑰、桔梗、木蘭花、菊花…… 。每一種花都在她的畫筆下跳舞。 喜歡旅行的她,曾在雲南驚豔一池西雙版納的睡蓮,暗香浮動;也曾在台北偶遇捲捲太陽花迎風歌唱。 花朵承載了心緒。盛夏,她以快閃方式,約了親友分享心中的花園,希望大家賞畫之後,清涼自在。

MORE

【時光走廊】 嘉南古廟系列(20-1) 台南市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南市孔子廟 教別:儒教 祭神:孔子 創立:明永曆20年 建廟緣由:台灣最早的文廟,清領初期曾是全台童生唯一入學之所,因而稱「全台首學」。 台南市五妃廟之祭神五妃像 教別:儒教 祭神:寧靖王五妃,袁氏、王氏、秀姑、梅姐及荷姐 創立:清乾隆41年 建廟緣由:「五妃」是指明寧靖王朱術桂從死之五位妃妾:袁氏、王氏、秀姑、梅姐及荷姐,是當代情侶夫妻為求忠貞而祭拜的廟宇。墓旁有一小祠為義靈君墓,係當年殉死二侍宦埋骨之處。 台南市竹溪寺 教別:佛教 祭神:三世尊、達摩、準提佛母、註生娘娘、十八羅漢、關帝爺 創立:清康熙48年 建廟緣由:為台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也是台南四大古剎之一。日據時期西來庵事件發生後,台南西來庵雖然遭到拆毀,但原本在庵內供奉的五福王爺神像被寺僧帶到寺中供奉。 台南市開元寺 教別:佛教 祭神:伽藍爺、唏鄭將君、咳陳將軍、彌勒菩薩、四天王、韋馱爺、關帝爺、釋迦牟尼佛、十八羅漢、文朱公、註生娘娘 創立:清康熙15年 建廟緣由:開元寺的前身為延平王鄭經奉養其母董太妃而建的「北園別館」,康熙29年(1690),台灣鎮總兵王化行與台灣兵備道王效宗循唐玄宗開元年間之例,命名為「開元寺」。 台南市法華寺 教別:佛教 祭神:準提菩薩、觀音菩薩、十八羅漢、註生娘娘、伽藍爺、四大天王、達摩、火德星君、韋馱爺、釋迦牟尼佛 創立:清康熙年間 建廟緣由:該寺前身原為明鄭時期隨鄭經來台逸士李茂春住所。進入清治時期後,台灣知府蔣毓英集資在此建佛寺,供奉如來佛,並將寺名改為法華寺。 台南市武廟 教別:儒教 祭神:文衡帝君、註生娘娘、周倉、關平、觀音佛祖、十八羅漢、三界大帝 創立:清康熙29年 建廟緣由:鄭成功之子鄭經於承天府(今台南市)建文、武、真武、城隍諸廟,武廟即今日之祀典武廟。 《嘉南古廟1930年代:珍貴歷史圖像全紀錄》 定價3800元 讀友優惠價2800元 有興趣的讀者 請向新世語文化洽購 電話:02-23684364 電子郵件:shu4364@ms62.hinet.net

MORE

【教育觀點】在家營造英語學習環境

文/林彥佑 雙語教育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學校老師們,也在社會上引起極大的討論。然而,就一個教育公共議題的角度而言,它本身就具有討論性,因此,隨之而來的,是有正面的態度與負面的觀點。身為一位國小教師,同時也對英語學習很有興趣的我,更想和家長們分享的是,在家庭中,我們可以怎樣和孩子一起互動英語,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一、看電視、卡通節目:如果平常孩子喜歡看卡通的話,不妨試著找幾天,把卡通的字幕轉換成英文,或是直接收看英語卡通。家人平常也可以嘗試看英語新聞、英語頻道,未必是生硬的英語教學節目,可以是體育類、電影類、探索類、生活類,這些播放出來的聲音,都是聽力的學習與刺激。 二、聆聽學習:如果可以,早上起床,可以嘗試播放英語廣播,讓孩子在刷牙、換衣服、吃早餐時,沉浸在英語環境中。雖然未必聽得懂,但至少營造一個英語環境,間接掌握了外國人說話的語速、語調,這對於日後的模仿,極有幫助。 三、共讀共學:近幾年,教育單位鼓勵大家閱讀,推動的幾乎都是中文書。透過現有的共學基礎上,不妨試著一起親子共讀「英語書」,可以是簡單的圖像與單字為主、生活英語,或依孩子能力選擇較有難度的。 四、寓教於樂學英語:透過遊戲來學習,對孩子來說是最願意投入的。爸爸媽媽不妨上網找找看,有沒有哪些英語遊戲,可以和孩子互動的。例如,拼字遊戲、英語圖卡翻翻樂、猜英語字謎、跳格子……這些都能引起孩子的學習動機。 五、境教營造:除上述提到的「有意識/無意識聆聽」的學習環境外,小時候,我會在家裡各處,用便利貼貼上單字,以利記憶。因為每天經過這些地方,只要多看一眼,這些單字自然就記了下來。這種視覺的密集刺激,對單字記憶極有幫助。 六、刻意練習:我們並非身處英語系國家,所以機會是需要刻意營造的。也許,可以用英語說平常的生活用語,也讓孩子試著說這些英語。如果父母英語夠好的話,甚至也可以全英語對話;不然就以單字、句子著手,或讓孩子自學。 七、隨時轉換:以個人經驗為例,為了加速自己的翻譯、反應能力,我會嘗試在旁人說話時迅速轉換成英語。例如,對方說:「不好意思,我遲到了,今天路上車子真多。」我便會在心中翻譯,即使有些單字、文法不知如何使用,也可以先記下來,再找時間查詢。 八、出國旅遊:常常,孩子會很疑惑:「生活中又用不到英語,為什麼要學英語?」若經濟許可,不妨讓孩子有出國的機會,可啟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九、與外國朋友聊天:旅遊過程中,鼓勵孩子練習用英語跟別人買東西、辦理入住與退房手續、點餐、問路, 若孩子有困難,父母再從旁協助。 十、瀏覽地圖,增加世界觀:可以在家中張貼世界地圖,或買一個地球儀,讓孩子隨時瀏覽。孩子會慢慢感受到,世界之大、人種之多、語言之廣、文化之特殊……這些都是探索的開始, 有了這樣的動機,也是讓孩子接觸英語的開始。 在家中,父母可以就自己能力所及,協助孩子營造英語學習環境。語言是一種熟能生巧的工具,有了方法之後,自然而然就能慢慢提升孩子的英語能力了。

MORE

【分享時刻】看電視長知識

文/織女星 下午五點是我出門運動跑步的時間,當然風雨有阻,近來星期日下午又加了一阻,我迷上了日本電視節目《自給自足,一人農業》,距離國小時期迷戀的《楚留香》,已達半甲子之久了。 兒時家住山區,總有個退休歸隱山林漁樵耕讀的想望,這下可先藉由別人的經驗測試自己的能耐,已是城市化的都市人,還能安貧樂道享受大自然的無私給與嗎? 看著節目中的他從不會拿鋤頭的「白肉雞」,蛻變成結實健壯的「烏骨雞」,眼中流露的神情從茫然失措到堅韌剛毅,由一個農業門外漢轉變成叫人刮目相看的務農高手,著實令人心生佩服,心中暗暗叫好。 他對植物的溫柔呵護,對周遭環境的友善,對生命的心存尊重,透過鏡頭一一呈現。原來大麥、小麥發芽後要經過逐步踩踏,歷經霜雪才能成長得更強壯;自製芝麻油可藉由汽車千斤頂來壓榨……許多生活中的智慧,就這麼藉由看電視的時光,不經意的一點一滴流瀉而出。 要當個好農夫可不是嘴巴嚷嚷、腦中想想而已,真正身體力行之後才能見真章。土地要先經過養地改變酸鹼值,再挑選適合時令的蔬菜栽種,才能迎來滿眼新綠;種植過的土地要輪番耕作,以免耗盡地利燈枯油竭;辣椒水除蟲、牛糞木屑灰燼堆肥、稻田養鴨,循環再利用的自然農法,是對大自然的最佳禮讚。 靠天吃飯是農人的宿命,敬天愛地是與大地共存的不變法則,植物依照四季節氣認真成長,回報農人汗水荷鋤辛勤耕耘的則是食物原始的甘甜味。這個節目竟給了我「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禪味,還真是始料未及。 我的農夫夢還沒醒,且讓我們繼續學下去!♣

MORE

【7-8月主題徵文父親】

母愛如水,父愛如山。相對於母愛的溫柔,父親的愛多了幾分靜默和深沉。父親也許不善表達,但心裡一定是溫暖的。寫下您和父親互動的深刻記憶,或對父親做人處事的感動。 來稿六百字內,請寄副刊郵件信箱:mtnart7@merit-times.com.tw。

MORE

【人間情味】就愛孤獨老

文/劉雲英 矮小的她佝僂著身子,一手拄拐杖一手拿長柄雨傘吃力爬上公車,我趕緊向靠窗位置挪動,方便她就近坐我旁邊,看到我也戴著護腰,彼此會心一笑,頗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親切感,於是一路天南地北聊開來。 她要我猜她幾歲,看得出她年事已高,但「逢人說歲少」是最無往不利的恭維話,我可沒那麼不識相笨到老實說,「八十五。」她公布標準答案,其實和我心裡揣測相去不遠,令我驚訝的是,她表示足足縮水了二十公分,「我本來很高,身材很好。」喔,老倒勼(台語俗稱,人老了,身高變矮),我自作聰明下定論,骨質嚴重流失,是吧?她搖頭,話說從頭。 二十幾年前她帶著老媽媽外出搭公車,一個緊急煞車,媽媽整個人往前衝撞擊到她身上,造成她粉碎性骨折,她形容那段治療過程真是痛不欲生,不過幸好受傷的是她,老媽媽並無大礙,又多活了好些年才以九十二高齡辭世,自認有遺傳到家族長壽基因的她,一口咬定自己可以活到百歲沒問題。 擁有三兒女七個孫,除女兒遠嫁海外,兩子皆與她住同社區,「我老了變得很孤僻,喜歡獨居,自由自在。」一個人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過喜歡的生活,不必遷就他人。她說。但兒子們放心嗎?當然不,「他們早晚必來巡邏打卡,孫子們也是有空就跑來看阿嬤,都沒有別的事可做嗎?」口頭雖抱怨,臉上卻無絲毫不悅,一個沒藏好的眼神,洩露她心底掩不住的得意,親人來來去去輪番上門,那是放不下的牽掛,無可厚非,然而她有時必須狠下心來下逐客令,限定晚上十點過後大門深鎖謝絕會客,請各位子孫自重。 多年來一直保持早上六點吃第一餐的習慣,「現在是下午兩點,要解決今天的最後一餐,想吃火鍋。」她坦承如果三代同堂的話,就無法這麼隨心所欲,摸摸飢腸轆轆的肚子,敬邀我共餐續談,我宣稱已用過午膳婉拒了,而且另有行程無法奉陪。 其實與她邂逅當日,才讀到報紙斗大標題「長者頻遭投資詐騙,每天逾十四人」,數據令人心驚,從名人到素人,甚至高知識分子都難以倖免。像我們這般萍水相逢,她就如此全盤托出並熱情邀約,萬一詐騙集團也和我一樣長得一臉敦厚老實又待人親切,難保獨行老嫗不淪陷?雖口口聲聲說喜歡獨居,就愛孤獨老,但還是想找個人聊聊天解解悶,畢竟一個人的武林太寂寞,千帆漂泊過盡後的沉靜,有多少子孫滿堂的老人耐得住?我看著她一手拄拐杖一手拿長柄雨傘支撐著下車,差點衝口而出:江湖險惡,人心叵測,要小心行走,後會有期。但終究沒說出口。♣

MORE

花鳳蝶

文/耘之 晴日朗朗,一隻花鳳蝶飛來,翹起腹尾在陽台一株芸香科植物的葉片點了數下。我趨近細瞧珍珠般圓白的小蝶卵,瞧出舊時記憶來。 孩子念幼稚園時,一家子去總統府前廣場看農特展,欣羨著樹上一顆顆金黃蝶蛹時,服務人員告知不妨種一棵芸香科植物,就有機會觀察比大白斑蝶更多彩的鳳蝶生態。 「那我們也來種一棵。」 然而,五個寒冬來去,鳳蝶始終漏掉我家的樹,澆水之餘只見暑熱滯留葉梢。 但等待終於萌芽。 一個秋風微吹的傍晚,澆灌花草時,一個淺棕色如雪紡紗清透的殘蛹晃進我眼角,也才發現枝椏間幾片老葉有數道彎弧的棕黃細滾邊線。「這樹上真有鳳蝶來過?」隨風輕晃的半截錐狀殘蛹燃起一絲希望,教我早也看樹晚也看樹,澆灌時不忘多給一分關注。 終於,翻過一個新年的初夏,我驚訝於鳳蝶何時又來過,怎麼蟲長這麼大了?三公分長的濃綠身形,在葉緣拉出一道似有若無的優美弧線,而若不是牠頭頂那米黃珠串髮箍線條,及頸項那道白鍊洩漏出若少女想低調卻又希望他人注視的矛盾心思,我恐怕無緣發現,只會再見殘蛹。 翻找書櫃的蝶類圖鑑、上網查,得知已錯過幼齡的「大便蟲」姿態,更加留意牠的行蹤,深怕又弄丟牠們的生命歷程,即使是不完整的片段。 開學前夕,我的驚叫聲擾亂家人的作息——大綠蟲不見了。我手持放大鏡照遍鐵窗外、盆栽下,牠卻像負氣的人一去不回頭,教我連殘蛹都不得見。 「怎麼就走了呢?」一九六○年代出生的我,趕上台灣蝴蝶工藝發達時期。那時,村緣便有收購站,乘地利之便,捕蝶成了我村村童的共同「副業」。除了網捕,我們將十字花科菜田裡的綠蟲移養抽屜,既除蟲害又增加採蝶量。然,儘管如此,除了對紋白蝶的一生演化稍有認識,對於其他有著特殊紋彩的蝶生態一概不知,如今有這機會卻又錯失,實有幾分失落。 但,樹在機會在。 有一天,樹梢現啃食新痕,我疑惑地再度逡巡,眼光順著枝幹游移,哇,又有驚喜了,一隻,二隻,三隻…… 人類靠住居防風雨,但不知大自然裡的昆蟲在風雨飄搖的日子裡是怎麼度過的?凡那比颱風從高山的那頭登陸,遙遠的這頭風雨飄搖,窗外那棵芸香植株也不例外。 「媽,風雨那麼大,樹上那些大便蟲會不會死掉啊?」將法布爾的《昆蟲記》一看再看的兒子,臉現憂色。我們決定將蟲移入飼養箱(葉上還附贈一顆蝶卵),日子因此有了不同。孩子放學緊趴箱前,我則試圖修補童年錯失的漏洞,早也看牠們,晚也看牠們,興奮程度不輸小姊弟。 米白色的卵轉成帶黑點的黃褐色,不多時,幼蟲孵化,小螞蟻般,還把卵殼啃得精光;才二三天,長一倍大了的幼蟲已呈鳥糞色澤,十足的「大便蟲」樣貌;走起路來像機器人,一頓一頓的,排泄物中間有個凹洞,像小珠子;進食排泄之外不動如山,受驚嚇時前端伸出紅色對角(臭角)或靜止(偽裝);遇排泄物擋道會清場,口頂排遺投籃般移除;提供新葉,牠們依舊爬到原食葉,吃飽又回原棲點,很堅持;嘴巴像剪髮用的推剪,推著葉緣,發出指甲刮刷保麗龍或吃餅乾脆片的聲響;三四公分長的大綠蟲吃得超快,好似「三百年沒吃飯」……每天,我努力記下牠們的成長,連用餐也移到箱前,自己吃飯也看蟲吃飯。 經過蛻皮,大便蟲由黃綠淺綠變深綠,接下來就是精采的化蛹與羽化。 終齡蟲離開桑葉區,爬上箱壁,緊貼壁面成一直線,靜定如枯枝;背拱起,身體呈弓形,胸部二條細絲固定在壁面,再次蛻皮後成蛹;綠蛹上半身後仰,下半身平貼壁面,側看儼若將仆跳的貓……。我看著絕妙的演化過程,並拿出閱讀筆記重溫吳明益的《迷蝶誌》裡精采的段落與字句——既迷箱中景,也迷書中的蝶知識與情味。 蛹殼變薄透,顯現黃白黑紋彩,浮現羽化訊息;我的期待更迫切了,深怕錯失任一畫面地成天盯顧著剛會走路、到處探索的孩子般,看賊似的。但蛹中蝶似會讀心術,知我急於彌補童年缺憾卻故意逗弄我?有時,見蛹殼明明已現裂痕,我死守卻不見蝶滑出,待離開解除內急再趕回現場,已然來不及;「媽,你快來。」烹煮中,守在箱邊的孩子大吼,我丟下鍋鏟,衝到箱前不過轉身拿個相機,啊,太遲了,一條溼毯子似的新蝶已掛在箱口;有時,外出採購後速速回,箱裡又多了隻蝶…… 而最教人記掛的是,有隻終齡蟲竟選擇在一個綠蛹下方化蛹,將維繫變態歷程的絲線大喇喇掛在前蛹身上,我不禁想:那麼,前蛹羽化後,掛在薄紗般殘蛹的絲線豈不失了依附,牠豈不和書中那隻紅紋鳳蝶一樣成了「帶翅的苦行者」,甚或更糟,連認識新世界的機會都無? 十幾個小時過去,那顆後化的綠蛹竟先轉色了,而莫非,前蛹知有手足將生命繫在牠身上,所以刻意放慢演化速度?然而,一周後,劇情依舊照劇本演出,前蛹變薄透,羽紋清晰可見,終究先羽化了。 「這樣,殘蛹撐得住下蛹的重量嗎?」我已放下的擔憂再起,然而,事實證明我的顧慮多餘。那殘蛹終究撐持住,直到後蛹順利裂出一條縫來,教人不得不讚嘆大自然的神奇。 當最後一隻蝶飛停紗窗,我輕推窗框說著「飛吧!」時,心裡百般歡愉——八個蛹,雖只捕捉到一次蛻蛹瞬間,但,每條蟲都順利成長,成功羽化,怎不令人欣喜? 在這冷清午後,花鳳蝶來得正是時候;我找出舊紀錄與照片,回味再回味,沉湎舊時歡趣裡。♣

MORE
/572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