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研朱札記】 台灣第一家 雕版印書坊──松雲軒

文/黃議震 「版本學」,在台灣一向不是熱門的學問,若干大學裡為數不多的版本學者,近年較常發表的研究成果亦多著重傳統範疇,對台灣早期刊刻相對著墨不多。 當然,若與他處相較,台灣書籍的出版起步不算太早,即使從現今所知最早的台灣出版品──現存於英國牛津大學的《大明中興永曆二十五年大統曆》,這部鄭氏王朝在一六七一年頒布的大統曆,距今不過三百五十三年。 清代台灣的出版業發展,初期,從文稿送至中國內地刊刻、印刷,而至內地刊刻版木台灣印刷,再至募工渡海來台雕版刊刻、印刷,而後發展為在台成立印書坊,培植刻工、印工自立出版,連橫的《雅言》亦曾提及台灣早期出版形勢:「活版未興以前,台之印書,多在泉、 廈刊行。府、縣各誌,則募工來刻,故版藏台灣。」 儘管連橫《雅言》陳言如是,然而台灣第一家可考的印書館──「松雲軒」,卻誕生於台灣「活版未興以前」,是一家從培植刻工、印工到自立出版的印書館,為六品縣學佾生盧崇玉於道光初年(亦有一說可能為嘉慶年間)於台南陳氏宗祠陳德聚堂附近成立。 在圖書流通不易的年代,「抄書」無疑是傳播知識的重要方式,雖說圖書經由印刷技術得以讓知識廣泛流傳,但松雲軒成立初期,紙張、版木大多仍須仰賴輸入,因環境所致台灣在清代時期抄書風氣依舊,島內漢文圖書銷售主要來源仍是泉、 廈居多。 所幸松雲軒在經驗積累中不斷滋長,連橫筆下書及台灣出版歷史時嘉許其「紙墨俱佳,不遜泉、廈」(《雅言》)。從現存台灣公、私庋藏松雲軒出版品來看,其曾出版經文、善書、 詩文集、童蒙讀本、科考範文、輿圖、籤詩等,諸如《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註解》、《彌陀經》、《玉曆鈔傳警世》、《急救良方》、《千金譜》、《澄懷園唱和集》等,品類繁多。 松雲軒至日治盧乙一代,因台南西來庵事件,盧乙以印刷善書《高王真經》、《北斗經》、《志公祖書》等,幫助余清芳宣揚抗日,而遭株連。 一九一五年盧乙被捕,同年,於獄中撒手人寰,盧家自此家道敗落,盧乙之妻在無人敢雇用下迫於無奈改以「洗濯業」維生,甚至鬻女,後為將孤子養育成人,不得已攜子改嫁。 此外,松雲軒轉讓給昌仁堂黃來成的書版,則在一九四五年毀於二戰台南轟炸。 附:一九九七年,台南府前路的德化堂閣樓,發現二百八十六片印刷雕版,經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研究,發現其中《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註解》雕版為「松雲軒」僅存文物。

MORE

【研朱札記】南菜園的初曉──尾崎秀真誕生150年紀念

文/黃議震 南菜園,讓尾崎秀真實質貼近殖民統治的權力中心,而這裡更是尾崎一家得意與不幸的初發之源。 一九○一年五月,深具漢文學養的尾崎秀真在後藤新平的推介下來台任《台灣日日新報》記者。 後藤新平的推介,改變了尾崎秀真的命運,尾崎暫別了妻子喜多、長男尾崎秀波及剛出生幾天的次男尾崎秀實,隻身遠赴陌生的台灣。 或許我們能從尾崎赴台詩作〈入基隆〉末兩句「月光西墮天將曉,忽見雞籠一角山」,稍窺其「天將曉」、滿懷憧憬的心緒…… 十九世紀末,基隆港是許多中、日人士入台登岸之所,當船舶自東海航近基隆之際,「雞籠山」,這座錐形火山便漸漸越發清晰,而登島旅人的「忽見雞籠一角山」,即是日後此間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的開端。 尾崎秀真踏上基隆,便開始了漫漫的四十五載寓台生涯,一九○一年十月,尾崎之妻將長男秀波託付予尾崎父母,帶著出生五個月的次子秀實來台團聚。在尾崎秀實幾十年後的追憶裡,依然記得兒時瑣事:「當時我們一家住在台北古亭庄兒玉總督的別墅『南菜園』裡,替他看家。他來到這裡,戴著近視眼鏡,身著和服,和服褲裙下穿著一雙皮鞋……。」(見《舊殖民地文學的研究》,尾崎秀樹著) 尾崎秀實筆下的「南菜園」為一八九九年六月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用六百日元的私房錢購買的台北城外古亭庄的一個別墅,說是別墅,其實不過是小小的茅屋而已。每到星期日,總督便會帶一名勤務兵到這個小屋來。他親自除草、施肥,開闢了一個菜園子,……因此守備絲毫不敢放鬆,在菜園斜對面建了一個眺望樓在那裡守備。」(見《舊殖民地文學的研究》)然而,尾崎秀真並非第一位因獲見重而受邀入住「南菜園」的名士。 昔年兒玉源太郎購下「南菜園」後的兩個月─一八九九年八月四日,受兒玉源太郎賞識的籾山衣洲即獲邀移居「南菜園」,籾山衣洲為日治時期台灣第一大報《台灣日日新報》漢文部主任,而這位名列「東京十才子」之一的任命,是有其政治上巧妙的作用的,然而其寓台履痕,卻是文壇深於政壇。 一八九八年甫任台灣總督的兒玉源太郎為解決薩摩派的《台灣新報》和長州派的《台灣日報》障礙殖民統治的對立態勢,主導由守屋善兵衛收購兩報合併為《台灣日日新報》,籾山衣洲任職其中,擁有報媒資源,「還身兼總督兒玉源太郎的文膽,這讓籾山在當時的台灣文壇擁有過人的影響力……,故學者神田喜一郎與島田謹二,在討論日治初期台灣文壇時,皆以『文壇祭酒』一詞,來推許籾山的重要性。」(註) 尾崎秀真來台後即與籾山衣洲過從甚密,在籾山的日記裡亦記有尾崎屢屢受邀至「南菜園」雅集之事。一九○二年九月,籾山因赤痢入台北醫院療養,隔年,「四月初,籾山因長期休養與《台灣日日新報》編輯群人事改革影響,被迫由《台灣日日新報》離職。」(註)在這場離職的餘波尾聲──一九○四年四月,尾崎秀真一家繼籾山衣洲之後,遷入「南菜園」。 尾崎秀真移居「南菜園」後,心境大為不同,這一年年底,尾崎繼鈴木虎雄之後出任《台灣日日新報》漢文部主筆,人生從此踏入異木奇花之園。南菜園,讓尾崎秀真實質貼近殖民統治的權力中心,而這裡更是尾崎一家得意與不幸的初發之源。 註:廖振富、張明權《在臺日人漢詩文集》,國立台灣文學館,二○一三年十一月初版,第一三二、一三三頁。

MORE

【寶島踏查】尋道拱北殿

文/瑞奇 之前於〈汐止忠順廟今昔〉曾提及,汐止神社部分石燈籠移至拱北殿安置,故擇日驅車前往。 拱北殿前身「北港鸞堂」始建於一九○一年,一九○六年遷建於三秀山現址,期間經四次改建,於一九六六年重修完成今日之正殿、前殿與功德堂,並增建正見堂、鐘鼓樓等建築。本殿主祀孚佑帝君,陪祀釋迦摩尼佛及至聖先師孔夫子,為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廟宇。 停車場前方,可見一大石碑,其上刻有「三秀山拱北殿」,石碑前方擺放六座石燈籠(御神燈),便來自往昔之汐止神社,另有四座石燈籠放置於下方林蔭參道階梯兩側,然石燈籠的竿與基礎皆已被置換,並非往昔樣貌。因石燈籠的竿上刻有「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瞋恚」、「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與「般若度愚痴」,故稱「六度燈」。 續往前行,可見一和風朱紅拱橋,為旅日華僑所獻,名「彼岸橋」。彼岸二字於佛教中有「淨土」之意,另《文選‧王巾‧頭陁寺碑文》亦曰:「彼岸者,引之於有,則高謝四流,推之於無,則俯弘六度,名言不得其性相,隨迎不見其終始,不可以學地知,不可以意生及,其涅盤之蘊也。」加上大石碑旁的六度燈,管見以為乃提醒學佛修道者明施六度,過此橋後,心靈猶如出凡入聖,同登彼岸。 行至前殿階梯旁,見「善思尊者」像,令我心生歡喜。駐足片刻後,便往上行至主殿禮敬神佛,牆面不時可見「四聖諦」、「三十二相圖說」、「孔子答小兒」及「文王聘太公」等典故。向諸神佛頂禮後,續從右側階梯前往八仙洞。 由八仙洞下至本殿虎側往「正見堂」方向,可見一雲板。往昔雲板為「報時」和「召集」之用,多半用於早課、用膳與集會前。然雲板上字跡因鏽蝕而模糊不清,僅依稀可見油漆之「汐止」、鑄造之「戊辰」與「石井鐵工」等字。石井鐵工所乃由石井太吉於一九○○創立,目前為東京證交所上市公司,迄今已營運一百二十五年之久。 續行至正見堂,見右側有一小徑,桂花業已綻放,幽幽清香撲鼻而來,頓時神清氣爽,煩惱盡消。行至「飛鳳亭」右行不遠處,可見一雙拱橋,號「楓橋」。若是楓紅季節前來,可見無數攝影愛好者,不畏山坡陡峭,手腳並用攀爬而上,只為攝下得意之作。 出拱北殿前殿虎門右側,矗立四座石碑,其中一座「拱北殿石碑」為一九○一年建廟功德主芳名石碑;最新設立之石碑,則為二○二○年建廟一百二十周年紀念捐款芳名石碑。續由「菩提路」往下至停車場,沿途為一長廊,兩側水泥柱上方橫梁漆為朱紅色,頗有伏見稻荷大社「千本鳥居」之相。 拱北殿雖為儒釋道三教合一廟宇,但加上源自汐止神社之六度燈、日籍華僑捐建之彼岸橋,倒別有一番風情,難怪楓紅或櫻花盛開時,遊人如織!

MORE

從政治系轉彎 焦元溥寫古典樂之美

文/陳昭妤 方正書房裡,床小小的,書桌小小的,窗戶亦小小的。占去空間大半的,是台YAMAHA鋼琴和一整面CD牆,拉開大片表層,還有多個裡層。「我還真沒算過買了多少,這房間裡只放了鋼琴音樂,其他類型的我放在別的房間。」 焦元溥笑稱自己連衣服都不太買,CD就是他房裡最奢華的擺飾,談及哪個音樂家,轉身就抽出他的作品。自10歲聽的第一捲古典樂錄音帶、15歲投稿寫的第一篇柴可夫斯基文章至今,他從一個讀政治系國際關係的嚴肅男孩,長成了讓古典樂深入淺出的作者。 從《遊藝黑白》到《樂之本事》,本本著作都暢銷,焦元溥不讓古典樂囿限於高塔裡,而是進入一般人的生活,讓人自發性地被勾起興趣,進而沉浸其中,「我當然最喜歡音樂,但我不會預設所有人都要喜歡音樂。」 「我們家算是採放任教育,你看過年也沒在大掃除,就知道我們有多放任。」上有個政界名人爸爸焦仁和,下有個歌手妹妹張懸,焦元溥笑說:「我爸的知名度在我求學時期是有帶給我一點陰影,但我大妹的話,對我來說完全不構成任何壓力,畢竟我在我的世界裡比她有名多了!」 他稱自己的人生和村上春樹筆下的《1Q84》有著異曲同工,「大家都覺得女主角怎麼可能走下一個交流道,就進入有兩個月亮的世界。但我也是啊!誰知道聽個古典樂,人生就變現在這樣子。」 國小主持音樂節目 開啟機緣 4歲開始學鋼琴,兒時的焦元溥卻沒太大興致,學得有一搭沒一搭。直到國小四年級,訓育主任突發奇想,讓學生在午餐時間主持廣播節目,才正式開啟他和古典樂的連結。「我還記得我被分配在禮拜四,純粹因為我會彈鋼琴,主任就說『那你來做古典音樂的節目吧。』但當時我完全不懂這一塊。」 他回憶兒時的自己是個嚴肅的乖乖牌,為了滿足師長期待,他從訓導處翻出多捲錄音帶惡補,「我還記得那是福茂出的卡帶,A面第一首是蕭邦的〈降E大調華麗大圓舞曲(作品18)〉,聽了覺得『哇!這鋼琴彈得真棒。』」但翻過卡帶,那首布拉姆斯的〈悲劇序曲〉才真正讓他淪陷。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那曲子不是一般小孩會想聽的,但我一聽就入迷,而且還一再地重複聽。」從〈悲劇序曲〉出發,焦元溥開始深入布拉姆斯的系列:自鋼琴協奏曲到小提琴協奏曲,再到布拉姆斯的死對頭華格納,聽進歌劇領域,「就這樣一個牽一個,沒完沒了下去了。」 隨著聽的類型廣了,10幾歲的男孩開始訂雜誌、找書籍,試圖從所有中文資料裡得到更多知識。但就像初入門都會有的似懂非懂,「長大後才發現,原來以前你認為這一段是這個意思,作曲家卻可能根本不是這麼想的。」 涉獵文學 了解音樂家時代背景 為了更靠近音樂家的創作本意,焦元溥轉而將視野擴展至文學。 於是從音樂家的年代開始,焦元溥涉獵起19世紀各式文學著作,他以蕭邦的年代為例,「蕭邦教一堂課可能有多少法郎,要怎麼去衡量他的收入高低,我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讀《悲慘世界》。」女主角芳婷為了救生病的孩子,拔下門牙去賣錢,「你會發現那牙齒原來抵不過蕭邦的一堂課。」 又如許多人討論李斯特的作品,會稱很多曲子為「拜倫式風格」,「想知道什麼是拜倫式,那你要先去讀拜倫啊。」更不用提珍奧斯汀的小說,書中每個人都在彈鋼琴,「對當時的英國女性來講,彈鋼琴有什麼意義?又為什麼是彈這些曲子,彼此都是有關係的。」 不只圍繞在音樂家本身的技巧和風格,也不只鑽研他們的樂曲,而是進入音樂家身處的時代,從不同的文學作品裡串接起立體的背景,這讓焦元溥在談古典樂時,多了故事性,觀點也更多元。 儘管學生時代就開始研究古典樂,焦元溥卻直到博士班時才投入讀音樂,考大學前,他甚至一度想念法律。但沒能考上台大法律,他改念政治系,國際關係養成他關注時事的性格,卻也成為他離開的原因。 從音符讀懂演奏者 找到自我定位 赴美攻讀外交碩士那段時間,焦元溥每天花上2、3個小時,讀遍各大歐美報紙和文章,「國際關係這科目是這樣,你要與時俱進,要知道每個地方發生什麼事,還有不同人的觀點。我是沒有討厭也學得不差,但心裡知道這就是一個責任:為了維持專業所必須負的責任。」 他望向同樣每天花上個把小時的古典音樂,突然一陣疑惑,「我就想,不對啊,沒人要考我音樂,但我每天花在音樂上也是這麼多時間,聽各種音樂曲子、不同的演奏版本,卻很快樂,沒有那種要負責任的感覺。」抓住這股從心底湧上的感受,焦元溥心想,「我何不把這快樂延長?」 就這樣,申請博士班時,他毅然決然放棄讀了多年的國際關係,改選讀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音樂學,就此在古典音樂裡落腳下來。 不羨慕天才同學 自我積累實力 從師大附中到台大政治,再到美國佛萊契爾學院法律與外交碩士,一路念至英國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焦元溥的亮眼學歷稱得上是個學霸,他卻完全不這麼認為,「我在附中和台大裡看到太多真正的天才了,那無關學業成績,而是真正的才華和能力。但我也不會羨慕,我很清楚自己和他們的差距。」 隨著寫樂評、訪問音樂家的過程,他慢慢摸索出自己的長處。「特別是透過訪問音樂家,我更確定『我有從聽一個演奏,了解一個人想法的能力。』」無論這是全方位閱讀累積下來,抑或是隱藏在體內的天賦,都讓焦元溥找到自己的定位。從音符之間讀出音樂家的本意,也讓他和不少知名音樂家成了好友。 「從他們身上,我學到最多的就是,他們都很有幽默感,唯獨談到音樂,一個比一個認真,沒在跟你開玩笑。」面對音樂寫作,焦元溥也是一樣的態度:較真卻不賣弄。 和直白坦率的性格一般,焦元溥試圖讓自己寫下的每句話,都能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接觸到大眾。 主持廣播節目 分享非主流古典樂 投入古典音樂寫作、演講、主持廣播節目,甚至協助籌辦活動,焦元溥常被視為是「推廣古典音樂」的大使。他聞言卻秒回「我完全沒有要推的意思耶!」他認為自己或許有讓「古典音樂廣傳」的意念,卻沒有「推動的意圖」。如他周一至周五在電台裡播放非主流的古典音樂,也只是因為自己喜歡或覺得特別,「既然都打開電台了,就想讓你聽點難得能聽到的。」 他舉例,很少人知道貝多芬也有為吉他寫曲,那麼他就在節目裡播出;台灣聽室內樂的人較少,那就選一天來專門介紹室內樂。「我不是那種會一直貼連結,刻意叫大家來聽的人,但有些曲子你沒有聽到不知道多好,那我就創造這些機會讓你聽到,你聽聽看,不喜歡的話也沒差。」 他認為自己就只是任性地做喜歡的事,所謂以「古典音樂為業」,單純因為不碰古典樂,會有活不下去的感覺。 小小的房間裡,樂聲流轉,那是焦元溥最眷戀的,卻也是生命裡最輕盈的一塊。當眾人忙於為他人而活,他想滿足的,只有自己。就如每首曲子,音樂家寫下的多是個人心境和際遇,初衷不為他人,而是自身。坐定書桌前,焦元溥繼續寫下本能反射出的悸動,那成就他的每一天,看似樸實,卻讓他在無形中,活出了音樂真正的本質。 本版與聯合報「優人物」合作

MORE

【阿三在美】噢嘛獎

文/文外 近來華人活動中心頻頻傳來聽上去是「噢嘛、噢」此起彼伏一老群幼的怪聲。很多人好奇心大起,四處尋找發聲之源,一旦找到不由都忍俊不住。 原來聲源來自新開的幼稚班,只為解決班中新請的小老師的難題。 二十來歲的小姑娘當老師,畢竟經驗未足。最難的是讓孩子們集中精力,叮囑事情時,三四歲的孩子多數卻連應答都做不到。只有一個女孩例外,那是本棱的侄外孫。每當小老師說出什麼要求,女孩兒會立即「噢」地應答一聲,注意力也能立即轉過來;其他的孩子卻只瞪著兩眼堅決不肯張口。開班未久小老師已身心俱疲。 問題擺到中心負責人小秋面前,小秋第一個找阿三想轍;當阿三得知始末,第一個則是去找好友本棱;本棱卻徑直將他們帶到棱妻面前:原來他的侄外孫現由棱妻照看。 棱妻其實也只有一個簡單招數:每當叮囑孩子什麼事,結尾馬上來一句「噢嘛」?意為「聽見的話就答應一聲『噢』」。孩子果然立即答道「噢」,久之便養成了應聲而答的好習慣。 無疑這是他們家教的一種,且無疑是對高情商的一種培養。 僅陪本棱一家包了頓餃子,一切便水落石出;且棱妻同意小秋阿三的請求,令他倆大喜過望。 第二天起,幼稚班中所有遊戲都安排為有獎活動。 小老師但凡叮囑孩子們什麼事,棱妻便在一旁演雙簧似地插一句「噢嘛」?之後並不解釋。棱妻的小侄孫卻立即應道「噢」、並隨之按囑行動,自然占足先機總能獲勝。 孩子們沒多久便從「榜樣」身上明白了一切,紛紛效仿。每次棱妻「噢嘛」出口,像一聲令下,四下已一片「噢」的應答、並爭先恐後參加到活動中去。 優勝的獎品,是大孩子那邊的學生手工班做的小成果:紙疊長頸鹿,布製小娃娃等,大受幼兒歡迎;大孩子們得知自己的小成果成了獎品且倍受珍重,同樣興奮不已。 當然最大收獲,還是幼稚班孩子學會了即時應答和注意力的集中。 阿三後來還對應答做了改進:除了可以以「噢」應答、也可以英語「Yes」、「OK」、「Alright」、「Sure」等,甚或以各家方言應答。 小老師也突發奇想,叫道:「這就是大合唱的領唱,誰先答就是優勝!」 後來對「噢嘛」的指令也做了些改進,使用了中英文乃至不同的家鄉土話……這大增了即時應答的難度和樂趣,很快便成為幼稚班甚至圍觀者尤其家長們的一大遊戲。幼稚班一片歡聲笑語。 該年年底小秋設了個新獎項。阿三將獎杯遞到棱妻手上時,不由贊歎:「嫂子妳大大縮短了這些孩子從腦到口的距離、為他們一生的順利打下了基礎,功德無量!」 小秋則即時將獎杯正面轉了過來,那上邊刻著三個金色的大字:「噢嘛獎」。

MORE

【詩】輾轉於般若池畔

文/屈大原 鴻泥以蝕心的踏印 聚離 夜船,裂帛湖面 一盞燈點亮誰的前世今生 憂思如水草勃發 拍翅群起 虛空紛紛刮傷 沉思奮飛不出低眉掩映的目光 綠意,悄然與業鏈結 心舟無岸 紅塵有渡 月光封印河塘 梵音擊碎半噸的塵囂 是一座湧動,舉足不能跨越的結界

MORE

【深情記事】等著安享老年

文/鍾敏蓉 深夜,整理已久未使用的電子信箱。信箱的寄件備份匣裡,不是公務往返的檔案郵件,就是自己投稿被留用或被退稿的信件,以及與遠方友人的彼此問候。這些,曾經都是自己刻印下的心血,如今,全已深埋在記憶的灰燼裡。 刪著刪著,睏意漸濃。其中一封,突看見自己如此記錄自己:「今天,天空的臉,很冷很陰很灰,像個沒了爹娘的小孩……整個人坐電梯般,直墜最底層,整顆心,被自己的煩惱與短視困守著。」 接著我寫道:「下班後,到安親班接讀小學六年級的兒子,他一上車,向我問聲好,春天的和風立即吹進心底……我邊開車邊跟他說:『我一看到你,就很快樂。可是,我這樣就沒辦法進步了。』當時心裡想的是,如果如此容易就找到快樂,那我何需再追求什麼更高的成就呢?這些話我沒跟兒子說,哪知道,他立刻不疾不徐的給我一個答案:『你還需要什麼進步呢?你就等著安享老年啊!』我,差點流出眼淚……」 信末,我寫了「與你分享」四個字,做為結語。 這個「你」,這個友人,雖然已似鴻鵠,不知飛向何處,但感謝這封電子郵件,喚回了我與已研究所畢業北上工作的小兒,看似也如飛鳥漸去漸遠,但彼此曾經深情對話的珍貴瞬間。

MORE

【激勵人心】人生如梅芬芳

文/黃振裕 老伯有個孝順的女兒,帶著他賞花,宣揚老伯的好學精神;輪椅上樂觀自信的女士,儘管行動不便,卻走得比別人遠,活出精采的人生…… 寒流南下,鄰近的梅山公園梅花已盛開,趁著平日以為可以避開賞梅人潮,孰料,遊客才不分平常或假日,賞梅人潮絡繹不絕。 園間小道上,揀了捱近路邊的梅枝,當我湊近嗅聞濃郁的花香時,身後適巧傳來兩方的問候。 「爸爸,您看,她也跟您一樣是坐輪椅的喔!」 這話聽得叫人尷尬,轉身才看明白原來是位年歲看似古稀的女士,推著老父親正和迎面的輪椅上的女士打招呼。瞧老先生表情平淡沒搭話,那女兒親切地解釋:「我爸今天背不舒服,要不,平常他最愛笑,最會鼓勵人家的。」然後低下身邀請老父親:「爸爸,您跟她握個手,她跟您一樣坐輪椅,給她加油打氣一下!」 瞧老先生安靜依舊,對面的女士緩了氣氛說:「我從小就坐輪椅,不像阿伯是年紀大才坐的。」「我爸平日活動力很好的,最近背痛,又出來看梅,坐輪椅方便。」那女兒歡喜地看著爸爸說:「我爸很勵志喔,他八十歲考上大學,九十歲取得碩士學位,自己很努力,也鼓舞了很多人,你看,他已經九十七歲了!」 我眼睛一亮,靜靜杵在一旁端詳裹著大衣毛帽的老伯,此時一臉福相的老伯終於露出淺淺的笑意。和我同樣驚訝的女士為我說出了讚嘆:「阿伯,您好厲害喔!」然後主動伸手輕輕握了老伯的手。 「我姐也很勵志!」推著女士的男士搭話:「二十歲時還出國留學。」 「哇!這麼厲害!」老伯的女兒露出驚訝的神情,約莫六十歲出頭的女士卻自嘲說:「左鄰右舍都笑說『我這沒腳的卻最會跑,還跑出國去哩!』」推爸爸出遊的女兒:「這樣不會很不方便嗎?妳一個人要怎麼過活?」女士用自信口吻道:「加拿大是天堂,當時無障礙設施就很普遍,我靠輪椅一樣通行無阻。」「我姐不僅出國留學,還是博士;現在台灣也很方便,所以就和加拿大籍的先生搬回台灣居住,目前在大學教英語。」女士弟弟得意地補充,老伯的女兒低下頭對老父親說:「爸爸,您看,她跟您一樣,好努力,很厲害啊!好有成就喔!」 老伯開心地笑著,向對面的女士伸出手,彼此暖心一握,像奮鬥不懈的人生找到了知己。 老伯有個孝順的女兒,帶著他賞花,宣揚老伯激勵人心的好學精神;輪椅上樂觀自信的女士,勇於納接老天爺給予的命運,儘管患了小兒麻痺行動不便,卻走得比別人遠,活出精采的人生。這一園的梅花,在兩位輪椅上的生命鬥士經驗交流中,更發芬芳了。 在他們相邀合影為此行巧遇留念的同時,完全沒發現彼此的對談,早已激勵了靜靜杵在一旁,幾天前才被醫生宣判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五十出頭、滿心沮喪的我。爬樓梯時那淺淺的疼算什麼,較起九十七歲的老伯,我還是小夥子;比起坐輪椅的女士,還有可行動的雙腿。 梅山公園之行,我靜靜聽了如梅芬芳,激勵人心的故事。

MORE

【不打不相識】流沙河收沙和尚

文/管家琪 悟空心裡一驚,趕快抱住師父,跳到高處。八戒也趕緊扔了行李,掄起九齒釘耙就跟那妖怪對戰。 盛夏已過,轉眼就到了秋天。這天,唐三藏師徒三人走著走著,看到前面一道大水擋住去路。 悟空跳到空中一看,只見河面寬闊,無邊無際。唐僧兜轉馬頭,發現岸邊有一塊石碑,上面寫著「流沙河」,碑上還有四行楷書:「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漂不起,蘆花定底沉。」 大家一看,才知道這河水有多險惡,居然連像鵝毛那麼輕的東西在河面上都漂不起來,難怪一眼望過去連一艘船都看不到。 悟空正在看碑文,忽然聽到一陣嘩啦嘩啦巨大的水聲,轉頭一看,河裡突然冒起陣陣像山一樣高的巨浪,一波一波朝他們湧過來!緊接著波浪之中跳出一個又凶又醜的妖怪,直奔唐僧! 悟空心裡一驚,趕快抱住師父,跳到高處。八戒也趕緊扔了行李,掄起九齒釘耙就跟那妖怪對戰。 那妖怪的武器是一根寶杖,與八戒大戰二十回合,分不出勝負。悟空看了,要唐僧在高處坐好,舉起金箍棒就飛來助戰。那妖怪躲過悟空攻勢凌厲的一棒之後,一頭鑽進了水裡。 八戒懊惱的直跺腳,抱怨道:「你來湊什麼熱鬧啊?否則再三、五個回合,我就可以拿下他了。」 悟空說:「師弟,別急,咱們想個辦法合力抓住這妖怪,叫他送師父過河。這樣吧,你到水裡去引他出來,我再助你,因為我雖然能夠下水,卻得念避水咒,否則就得變成魚蝦之類,打不成仗。」 於是,八戒就拿出當年當天河總管的威風,脫了衣服跳下水,分開水路,直奔水底,去找那妖怪。 那妖怪敗陣回來,正在喘息,忽然聽到水響,抬頭一看,看到八戒使耙推水而來,馬上舉杖大叫:「臭和尚,哪裡走?」 八戒也叫道:「你是什麼妖魔,敢在這裡擋路?」 妖怪說:「我也不是沒名沒姓,我本來是天宮的捲簾大將,因為不小心犯了天條才被打下凡間受苦,今天你既然跑到我家來撒野,看我不宰了你,將就將就把你那身粗肉拿來做肉醬!」 八戒一聽大怒道:「你這個傢伙真是瞎了狗眼!我老豬明明嫩得可以掐出水來,你倒還嫌我老!吃我一耙!」 原來妖怪不是怪 兩人在水中大戰起來,但八戒按照悟空先前的叮囑,不敢戀戰,虛晃一招之後就詐敗往岸上逃去,那妖怪果然緊追在後,才剛追到岸邊,悟空就情急的跳到河邊,舉棒就打,那妖怪一看情況對他不利,馬上又一頭鑽進水裡。 八戒急著嚷嚷道:「唉,你這個弼馬溫,到底是個急猴子,你如果別那麼性急,等我把他引到高處再跳出來,他就逃不了了。」 天色已晚,師徒三人只好先在山崖下坐一夜,悟空一筋斗翻出去,不一會兒就化了一缽齋飯回來,請唐僧吃。 「有了!」唐僧高興的說:「我想到一個好辦法,我們不妨就問問送我們齋飯的這個人家,看看應該怎麼過河。」 悟空說:「這戶人家遠得很哩,離這裡起碼有六、七千里,他們怎麼知道該如何過這流沙河?」 八戒不信,「師兄真愛吹牛,六、七千里路,你怎麼能這麼快就來回一趟?」 「那是因為老孫一筋斗就能翻十萬八千里,幾千里路不過是點上兩次頭,再一彎腰,就到了。」 八戒說:「既然如此,你幹嘛不直接馱著師父飛過河就好了?」 悟空說:「你不是也會駕雲,你也可以馱師父過去啊。」 「師父骨肉凡胎,重如泰山,我駕的雲怎麼馱得動?」 「你馱不動,我就馱得動了?筋斗雲畢竟還是雲啊!」 悟空正色說道:「要知道,如果能夠運用法術讓師父過河,事情就簡單了,可是師父要取得真經,必須歷經千辛萬苦,我們只能保他性命,不能取代他的苦惱,否則容易得到的東西,就不會顯得那麼珍貴了。」 第二天,八戒又下水挑戰,想把妖怪引出水面,但是現在妖怪已經識破他們倆的詭計,不管八戒如何叫罵,他硬是躲在水裡,說不出來就不出來。 悟空只好另外想辦法;他叫八戒守好憂慮害怕得眼淚汪汪的師父,他則一個筋斗翻到南海去向觀音菩薩求救。 菩薩聽了悟空的報告,頗為不滿的批評道:「看看你這個猴子,又胡亂逞強,為什麼不趕快說出取經的事呢?只要你一說,那妖怪自然就不會作怪。」 菩薩拿出一個紅葫蘆,交給大徒弟惠岸,要惠岸跟著悟空一起去幫忙。 惠岸來到流沙河,叫了一聲:「悟淨!」那妖怪果然就十分乖順的出來了。「悟淨」本來就是菩薩替這妖怪取的名字。 惠岸帶著悟淨去見唐僧,悟淨向唐僧拜倒,恭恭敬敬的說:「弟子有眼無珠,沒及早認出師父,冒犯之處,請師父原諒!」 三藏讓悟空拿來戒刀給悟淨剃了頭,看他模樣還真像個和尚,便給他取了一個混名叫做「沙和尚」。 悟淨按照惠岸的指示,把頸上所掛的一串骷髏(一共有九個)取下,按照「九宮」形狀排好,再把菩薩給的那個紅葫蘆放在當中,頓時就變成了一艘法船。 悟淨和八戒扶著唐僧坐上法船,悟空則牽著龍馬,在後面半雲半霧的跟著。那法船十分平穩,速度又快,不一會兒就渡過了流沙河,到達了對岸。 (摘自《西遊記:孫悟空鬥神魔》,幼獅文化出版)  

MORE

【深頁凝視】《須彌粒子》 科學與佛理的美麗邂逅

文/潘煊 《維摩詰經.不可思議品》提到:「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而現今的尖端物理認為,宇宙所有的物質世界,都是由各種基本粒子組成。《須彌粒子》,融合佛教宇宙觀裡須彌山的巨大,以及物理世界基本粒子的微小,大小融攝,互證無礙。 由佛光文化出版的《須彌粒子》,是馬來西亞拉曼大學校長尤芳達的最新著作,全書兩冊一套,結合科學新知與佛學修行,內容橫跨物理、化學、天文、浩瀚星空、生物演化、人工智慧等領域,不僅是全齡適讀的科普書,更可從深入淺出的篇章中,領悟宇宙「因緣和合而生,因緣散盡而滅」的自然法則。     在時空裡留下痕跡 尤芳達是學有所成的電機工程專家,他的研究範疇為微波遙感、互聯網科技等,傑出的貢獻曾獲多項國內外獎項。從小學時期開始,尤芳達即經由父母接觸到佛教,虔誠的信仰讓這位學問淵博的教育工作者,透過佛法的角度,關懷科技的進步、人類的未來。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世界上有一種宗教能夠解答科學上提出來的疑問,這個宗教一定是佛教。」 愛因斯坦在1915年發表廣義相對論,經過100年,宇宙給了人類一個不可思議的紀念禮物。因為2015年9月,位於美國路易斯安娜州和華盛頓州的兩個鐳射干擾重力波觀測站,首次探測到來自宇宙的重力波。 尤芳達在〈業力之波〉一文中寫到,這個重力波可追溯到13億年前發生的事件,由於兩個黑洞碰撞、合併,過程中減損的質量,就如愛因斯坦的質能轉換方程式E = mc2,以重力波的方式釋放大量的能量,從遙遠的距離,經過漫長時間的傳送,被地球上的儀器探測到! 尤芳達在文中要提醒人們的是,宇宙間任何質量的移動,都在時空裡留下痕跡。人類所有行為的善惡業力之波,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甚至心念的轉變,都會發送波,並且被接收。 塑造自己的腦神經網路 現今的人們天天面對著科技創新浪潮與訊息氾濫,再加上周遭環境、媒體、電視、電影、社交網路等的影響,常因多所分心、胡思亂想,而可能引發負面情緒和憂鬱症,甚至對人生失去意義。尤芳達在這套書裡,總能針對紛擾世事、虛浮人心,提出積極的創造性思惟,筆意充滿鼓舞。 例如在〈腦神經含藏的善與惡〉中,尤芳達談及:「隨著個人的經驗和學習,腦神經元每一天都會產生新的連接迴路。由於腦神經網路的可塑性,讓我們可以終身學習,也可以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改變腦神經網路和連接迴路的訊息,學習如何活得更好、更自在。」 從字裡行間,讀者可以清晰感受到尤芳達所說,我們每一天每一刻所經歷過的人事物,和五感所收到的大量資訊,再加上腦神經網路所記錄的記憶和思考迴路,都是無時無刻對內心世界的薰習。「每一個起心動念,可以種下善或惡,乃至無數的種子,含藏在我們的腦神經網路和迴路中,並在未來發生影響的作用。」 行動能改變預言 又如發生在明朝的「預言」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主人翁袁了凡年輕時被一名相士鐵口直斷,將他的命運算得極準。他原本抱著得過且過的消極態度,後來聽從雲谷禪師的教導,明白因緣果報的道理,終於掌握自己的命運,更寫下《了凡四訓》,勸請人們積福修善,改變人生。 尤芳達引用著名的「蝴蝶效應」,他說,「一隻蝴蝶翅膀的振動,可能影響未來幾個星期後的颱風軌跡,所以任何可能準確的預言,都會因為世間的各種行動和條件的變異而改變。」 尤芳達藉由這套書,點出科技世界的緣起智慧。遨遊在全書涉及的宇宙、星空、因果、善念、互聯網、大數據、平行世界……中,先進知識可以處理生活問題,而佛法智慧則能化解內心的煩惱。  

MORE
/43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