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獻給動物朋友的詩】一隻貓勝過千本書

文/小熊老師 「你是熊?」 嗯,我是熊 叫一聲熊掌門吧 吧台上有熊掌 多肉植物一般肥厚 有時會在夢裡不斷攀爬 熊掌遮天 「貓在哪裡?」 貓跑出去玩了 在牠該去玩的地方玩著 有時貓會躺在書櫃上 變成靈動的字體 三花是牠母親送給牠的拉花 爪子是敵人給牠的 「這家店是什麼店?」 咖啡店或者書店 或者有賣咖啡的書店 或者有很多書的咖啡店 這裡的書有蔬菜水果的面相 擺在故事停留的角落 你來這裡翻閱陽光 熊熊 也被微風翻了一頁 ──〈養熊也養貓〉 二○一五年我回到台中霧峰老家,偕內人韋瑋開了一家「熊與貓咖啡書房」,是書店也是咖啡館,但不止於此,小店誕生在一個富有文化氣息的農業城鎮,開著開著,成了外界認識此地的窗口,也成了各方達人的交流客廳。取名「書房」而非「書坊」,想強調它是作家書房的延伸,既有資源分享的意味,也有地方書寫的念想。後來,我們建構了在地漂書系統,協助山村社區蓋了故事屋,也出版好幾本地方主題的著作——書房更像一個共好智庫與行動基地,把經營範圍擴及書房有形空間之外,另一種「不安於室」。 店名為何是「熊與貓」?因為男主人之前行走文壇的外號就叫「小熊老師」,女主人喜歡貓,養過一隻貓兒子。店名有貓,貓來富,意吉祥。 二○一七年春節過後,店門一開,一隻三花貓現身騎樓,先是使盡吃奶力氣拉長聲音喵喵喵,接著一頭猛蹭兩位店主人的大腿,幾乎是用撞的,眼神堅決,彷彿在說:「我認定你們了!」由於這家店並非天天開門,主人常把店門拉下四處做家鄉田野調查,我們自知無法好好照顧一隻貓,遂大聲喝斥:「走!這裡收留不了你。」但牠鍥而不捨,天天來,店門一開就連喵帶蹭,幾日過去,誠意動天,女主人心軟地說:「我們就餵牠吃點東西吧!」 於是,三花貓在書房「打工換食」的日子開始了。一開始只是買了包貓乾糧在門口餵,牠則認真盡責扮演「門神」角色,有客人來就起身磨蹭示好。「你們家的三花,毛色真漂亮,好像閃動的火焰!」「腿又細又長,簡直是貓界林志玲!」鄰居也說:「你們家這隻『目色』很好,分得清楚誰是『自己人』,對陌生人會特別警戒……」你一言我一語眾人好話洗腦,女主人三不五時便為這位迎賓服務生買罐頭加菜。 再過一陣子,三花趁著客人開門跟著閃進室內,待我們發現,牠已在某個書櫃上呼呼大睡。得寸進尺,「打工換食」進階成「打工換宿」。牠的睡姿贏得客人「好療癒」的稱讚,大概是處在「自己的地盤」,顯得特別安穩,任誰撫摸都不受驚擾。眠夢之貓的意象似曾相識,開業前我們走訪各地特色小店取經,逛到台南府城新美街的日本文具店時,買下一尊用和紙雕塑而成的眠夢之貓,帶回熊與貓店裡當擺飾,那是送給自己的開幕禮。紙貓正是三花,我們高度懷疑,是躺在玻璃櫃裡的眠夢之貓把街頭那隻召喚來的。 給三花取名「米踢」,姓「米」是因牠生在米食之鄉霧峰,「踢」則是跟黏TT的T諧音。米踢進門待久了,愈來愈有主人樣,精神好時迎賓送客少不了。剛開店時我們打出理念標語「在地文藝復興和友善土地的社區行動」,不斷思索如何把空間營造得更有看點、把活動辦得更有創意,門片和遮棚貼印了詩句:「按下暫停,走進久違的自己」、「陽光和微風,來這裡開讀書會」……書房舉辦各式閱讀地方的活動,「文藝復興」類有文學咖啡、文學飯糰、文學筆聚等;「友善土地」類則有咖啡渣再生皂DIY,更委請專家在店招旁裝設了一塊太陽能板,帶著客人親手用太陽公公送的電煮一杯咖啡,喝咖啡、學綠能,一兼二顧。只不過這些用心良苦的「特色」,似乎都比不上一隻貓的魅力。 不少客人一上門,東張西望,問道:「你們家貓店長呢?」客人逕自在他們心中把米踢升格為店長了!放眼書房,騎樓有牠的貓屋,室內的步步高升書櫃成了牠的專用梯道,還有粉絲送來貓玩具、貓棉被、貓臥墊、貓抓板、貓圖案的杯盤和三花貓形象的公仔,甚至有一幅親手繪製的米踢肖像。整間店貓影幢幢,我們應客人要求闢設了貓咪書區,貓繪本、貓漫畫、貓知識、貓文學、貓攝影,一應俱全。書房出品的咖啡包、明信片,米踢當仁不讓擔任代言形象大使,貓店長的待遇隨著牠的貢獻值調漲,日日乾糧、罐頭之外再加下午茶、消夜場的營養點心。 米踢當初上門毛遂自薦時,右耳已被剪了一個截角,那是結紮後原地放回的標記,聽同一條街的鄰居說,在他們那棟建築還是工地時,米踢被生下來,後來,米踢也在那裡生下了自己的孩子,工班撤走,工地主任把米踢的一窩小貓帶走,分送給不同人家,獨留米踢在這條小街。工地變身為嶄新的銀髮日照中心,三花貓心想:「旁邊這家招牌上畫著貓咪圖案的小店,就是我下一個去處吧!」 轉眼米踢已有七年的貓店長資歷,牠不改「街貓」天性,每天都要往外跑,巡地盤,登高望遠,回「舊家」在日照中心的空地打滾跑跳。當我們不開店,貓店長改到隔壁戶當門神,遇到隨地便溺的小狗會伺機從背後出利爪偷襲。許多大、小朋友見到牠會打招呼,人貓之間的鄰里關係更勝人與人。這位貓店長,也有貓里長的派頭了。 我們好奇牠都往哪兒去,遂跟在後頭一起「近處的遠遊」,親近小花小草,從圍牆柱頭上仰視天空,佇足在過往不會佇足的角落,散步小街竟有了探險的趣味。是否貓來富?摸摸荷包,這點我們沒有太大的感受,貓來福倒是不假,日常生活中的小確幸,是大美滿的重要拼圖。如今,戶外遮棚更新了字樣:「跟小草碰鼻子,跳上屋頂磨蹭一朵雲」、「跟著貓步輕輕一蹬,一起越過了時間」……♣

MORE

【民俗資產】東山碧軒寺迎佛祖

文/張廷鋐 台南因為荷蘭人與鄭成功父子的開發奠定了古都地位;東山一名,顧名思義乃是山地位居本地之東而得名,東山的開發可以追溯至平埔族洪雅族哆囉嘓社的開墾,荷蘭人治台時期即有古文書記載:本地已有平埔族人數百人的墾殖;歷經明鄭時期的寓兵於農,本地人口漸漸增加,直至清領初期已有新、舊嘓莊出現於史籍,顯見本地人口逐漸茁壯,隨後番社街見於史書,而成為東山區早期的代名詞。 清領時期的台灣,因當局治理政策相當消極,使得台灣民變四起。諸如十八世紀初期的朱一貴事變即在南台灣掀起一陣波瀾而成為全島都受到波及的閩粵械鬥;清乾隆年間,曾任縣府衙役的林爽文,因細故與知縣起爭執而遭辱乃辭官下野,為人海派的林氏於加入天地會後而號召起義,霎時間掀起一陣風暴,當局動用許多力量而平定亂事,因而被列為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之一。 清道光年間,「店仔口」(今台南市白河區)因台灣遭逢大旱,再加上嘉義知縣邵用之未能勤於政事,張丙乃豎旗起義並攻克嘉義縣治而邵用之於戰役中殉職,張丙旋即再拿下斗六門,一時之間聲勢大好。張丙起義期間,店仔口的重要信仰核心:火山碧雲寺受到戰火摧殘而毀壞。清道光廿四年(一八四四)番社街居民不忍碧雲寺開基觀音佛祖(正二媽)無廟奉祀,乃迎請正二媽於番社街建立祠祀,因正二媽靈驗而信仰者眾,信眾慷慨捐輸而創建東山碧軒寺。 為此,每年農曆十二月廿三日碧軒寺乃迎請正二媽返駕火山碧雲寺過年。直線距離不到廿公里的路程,自一百八十年前迄今皆採取徒步方式進行,尤以今日交通工具便利之時,信眾仍走入古香路而翻山越嶺地前往火山碧雲寺,故「東山迎佛祖」於民國一百年經當時的文化建設委員會公告並登錄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 若旅人們,有幸來一趟東山迎佛祖,可以順著古香路登高望遠,並隨著鑼鼓聲響而於山野間沉澱己心;若旅人們,有幸來一趟東山迎佛祖,可以隨著正二媽入碧雲寺享用素食、蔬食,讓心理與身體都來一場環保饗宴,淨化己身;若旅人們,有幸來一趟東山迎佛祖,更可以順遊水火同源並至關子嶺浸泡泥巴溫泉洗滌身心。

MORE

【慶祝2024國定佛誕節特展】風調雨順

文/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提供 雨聲是一種白噪音,它有種神奇的魔力,能隔絕四周的塵囂讓心靈停止思緒。答答小雨聲,隨之下起大雨,閃電風聲,再加上手動製造隆隆雷聲,「風調雨順」讓您也成為聲音藝術創作者。機動聲音藝術家蕭聖健以一種天真、粗糙的手工性,祈求風雨適合農時為豐收之年,風調雨順,民康物阜,使國泰民安。風雨及時!豐年安樂!推敲佛陀那深深累積的發願回向……… 此次「風調雨順──2024國定佛誕節特展」以藝術家的經變式創作為策展主軸,展出超過百件各媒材作品。有金氏世界紀錄「世界最小石雕茶壺」創作者廖天照,用敲打石頭的手抄寫《大乘妙法華經》;陶藝家許強照半浮雕作品,初體驗佛陀「八相成道」;慧人法師以電腦繪圖插畫,讚嘆普賢菩薩的大行大願;如承法師以精細寫實手法,展出刊於《人間福報》因緣果報現實故事之原作;邱寶凰以三十片羊蹄甲葉片書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還有知山法師首次挑戰十五公尺長卷,不打草稿專注屏息,一筆一佛號,完成Q版的插畫式《地藏菩薩本願經》經變圖,讓非佛教徒也能更平近的認識地藏菩薩。 星雲大師以《華嚴經》裡四句話說:「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將我們的心比喻成一個美術畫家,可以彩畫世間上的風景,這顆心無所不能。 展期:4月20日~6月2日 時間:10:00~20:30(免費參觀,周一休館) 地點: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佛光山台北道場

MORE

【生活快門】牽媽媽的手

文/洪雅君 這張照片是和老媽及好友出去玩的時候,好友在後面偷拍後line給我的,我看了很感動。 隨著媽媽的年紀愈大,我愈珍惜可以和她出遊的時光,看著照片裡老媽的背影,發現媽媽的背愈來愈駝。而我牽著她的手走路時,明顯感到當走到有坡度的路時,她都很用力握住我,藉以讓自己走得穩一點。 小時候,是媽媽牽著我走路,現在換我牽著她的手走路。只希望媽可以老得慢一點,繼續保持愛玩的心,和我一起快樂得玩下去!

MORE

【相守一輩子】牽手別輕易分手

文/溫小平 結婚率那麼低,只要接到喜帖,趕緊送上祝福,希望新人可以百年好合。問題是,收了祝福,卻不一定幸福。而且,不必等到所謂的「七年之癢」,頭一年,造成離婚的導火線,一不小心就會走火,傷了彼此,毀了婚姻。 結婚第一年最常出現的離婚導火線,通常都不是大事,為什麼呢?因為現代人多半晚婚,習慣的生活方式行之有年,突然面對新生活,你不願意改,對方又不讓步,問題就會愈演愈烈。只要你們為了愛,願意主動坦誠溝通、用心改善,婚姻就能逐步走上坦途。 ◎清楚說明你的需要 即使相愛,沒有一個人是真正了解對方的,所以主動說出你的需要,是必要的。例如對方出差,希望他帶回土產、生日時要出外聚餐、結婚紀念日要慶祝、情人節一起過……這點很重要。有位男士的父母在情人節這天發生車禍過世,所以他絕不過情人節,偏偏女方很想過情人節,一個逃避,一個等待,卻不主動說明,結果當然會造成誤會。 ◎有何禁忌別隱瞞 脾氣再好的人,也會有自己忌諱的東西,不喜歡嘴上常常掛著「死」,不可以偷窺手機、不在外人面前吵架,不翻對方舊帳、不提「離婚」二字……尤其是宗教信仰、政治信仰不同,更是會有不少禁忌。 ◎糟糕的習慣慢慢改 希望另一半幫忙做家事,可是,他不擅長做飯,也不會修電器,就不要勉強。可以分工的部分,先挑選自己能做到的,例如洗碗、倒垃圾、洗晾衣服等。有些糟糕的習慣,例如遲到、賴床、不愛洗頭洗澡、髒襪子亂丟、喝過的杯子隨手放……不妨慢慢改掉。至於打鼾、磨牙等生理性問題,就要請教醫師了。 ◎厭惡的事物要表明 如果只是不喜歡,比較能包容,例如愛吃辣椒、大蒜,只要小心就可以避開,或是慢慢練習接受。若是對方厭惡到極點的事情,例如吃了大蒜要親吻對方、睡前必看電視摔角節目(有些妻子很討厭摔角節目)或假日看球賽(因為男人看了球賽就忘了老婆)、跟對方爸媽告狀(尤其是妻子動輒回娘家)、對方親戚長期住你家等,你一定要告訴對方,不要藏在心裡讓它發酵。 ◎你的底線在哪裡 任何事情都要有個界線,尤其是已婚的你們,跟異性更是要懂得保持距離。例如:不可以單獨跟其他異性吃飯、出遊,即使是老朋友也要避免,或是夫妻一同出席。若是公事,也要事先告知。別以為不說沒關係,萬一被有心人士拍了照(現在手機多方便啊),你有十張嘴也說不清。 還有,讓異性搭便車,或是讓其他異性坐副駕座(夫妻幾乎都有共識,這是屬於配偶的專屬座位),這都是夫或妻無法接受的,你一定要告訴對方,這是你的底線,沒有退讓的空間。因為,跟異性單獨相處,等於給了魔鬼試探和誘惑的機會,夫妻彼此都要避免。 每對夫妻都有不同喜好或憎惡或禁忌的事情,從結婚第一天開始,只要因此發生過一次糾紛、爭執或吵鬧,請務必讓對方知道,別讓傷口擴大,難以善後癒合。

MORE

【人間滋味】吃食這事

文/千樂寂 好久前曾與長官同桌用餐,大概見我埋頭吃得一付饞相,長官問:「很少來這樣的餐廳吃飯吧?」哈,他肯定不知道我連白飯配豆腐乳都吃成這個樣。曾有朋友說看到我快樂吃飯的樣子,食欲都被提升數級,即使心情再差,胃口都不壞。 長官很忙,邊吃飯邊招呼來敬茶的下屬,雖不到「一飯三吐哺」的程度,但屢屢擱筷數度舉杯,不敬茶的時刻,坐在身旁的副主管則殷勤閒話加勸菜。不免替長官的胃有些小擔心。 長官慈藹交代:「不常來,多吃點啊!」我忙不迭地嚥下口中食物稱好,點頭如搗蒜,一面在心底評斷眼前的花生豆腐與我自製的口感差別;又想到曾經的首府市長,在一次高級餐宴的隔天盯著馬桶看:兩萬元一客的餐,拉在馬桶的東西竟與平日無別。高啊!對吃這檔事的體會直逼頓悟,不可謂不深刻! 法師聽我自稱飯桶、麵袋,看我說到米麵就眼睛有光,含著笑意說:「能將白米飯吃成珍饈,是最大的口福;喝白開水能品嘗出瓊漿玉液的滋味,更是高明。」 接著說了佛陀食馬麥的故事:別人吃馬麥都覺得難以下嚥;佛陀卻如同吃得天食供養一般。法師說,那當然是佛陀的威德力,也是佛陀的大福報。 轉個話頭。法師又說:如果我們曾到極貧的或鬧災荒的地區,一定更能知道手中這碗白米飯何等珍貴。 這天有人送來罩著玻璃盅的捧花,以為提前慶祝節日,聽到說要冷凍,才驚覺是造型繁複的蛋糕,是自己孤陋寡聞了。盯著已臻藝術品級的蛋糕看了許久,原來有時食物可不可吃、好不好吃已非重點,賞心悅目才是。

MORE

【王文靜看世界】五十萬分之一的傳奇企業家

文/王文靜 被百年媒體《Forbes》評為「亞洲五十大女企業家」,如何過日子?我在「品味私塾Club 」與特力集團李麗秋的五個快問快答。 問一:「典型的一天怎麼開始,每天幾點起床?」 答:「半夜三點半起床,看美國彭博電視Bloomberg一個小時新聞。我做國際貿易,必須最快時間知道歐美發生什麼大事,能在第二天上班前掌握。然後,睡回籠覺到六點半。我不化妝,早餐吃一個饅頭後,九點以前到公司。幾十年習慣了,很紀律的生活。」 問二:「如果有來生,你的願望? 」 答:「我希望是一隻小豬。小豬可以不用腦袋,多快活,幾個月就死掉,不像人類還要活到七老八十,每天打工。」 問三:「平常心情鬱卒的時候,怎麼排解? 」 答:「出門走走,最常的就是到附近的7-11買牙刷。幹麻買這麼多牙刷?最便宜嘛,一定要用而且不會壞。我有各式各樣的牙刷。聽起來很無聊,這是無意識的動作。我出去走走,回來後心情就放鬆。否則,灌光一瓶高粱酒?那會死人的。」 問四:「人生最大的遺憾是什麼?」 答:「沒有對自己好過。從來沒有玩過,也不懂怎麼玩。羨慕別人,但就是跨不出去第一步。 」 數十年如一日,軍人般的紀律。比別人早起,比別人承受更大壓力,但沒習慣享樂。看到成功背後的真實生活,你還羨慕嗎? 特力集團創辦人李麗秋從五張辦公桌起家。 那是一支電話就能做生意的貿易年代,全台灣超過五十萬家貿易公司,很低的進入門檻。 但,當風勢不再時,淘汰也是可預期的。該如何活下去?我們對談:「五十萬分之一的傳奇」。 特力是台灣第一家上市的貿易公司,從貿易跨足零售,從台灣跨足大陸。有成功有失敗,進與退之間的決策? 經商五十年,歷經大風大浪的她感慨:「沒有順風順水。」大環境、事業、 家庭,一波比一波猛。她的物欲低,生活簡單。勉強說有什麼興趣?足不出戶的追劇吧。王家衛導演的《繁花》三十集,她可以連看兩次。我戲稱,這不是鐵粉,這叫鋼粉。或許,一九九○年代的上海勾起她太多商場起伏的回憶。戲裡的金句:「大暑之後,必有大寒。」正是她的真實日常。 使得數十年如一日,她過著軍人般的紀律生活。 因為半夜起床,所以她很早睡。有一次,我到她家作客,才八點 ,她起身說:「我睏了要先睡,你們慢吃。」我當場愣住,主人離席,我──這客人不知要跟著起身告辭,還是美食當前趕緊再吃兩口?說起這檔趣事,我們笑成一團,笑得像海浪,前仰後翻。 她的言語不華麗,但真誠。現場聽眾被她的可愛,逗得沸騰。雖然掌旗數百億的營收,雖然數字的精算能力極強,但離開辦公室的她其實平凡得像菜市場大媽,誰會聯想到,這是「亞洲五十大女企業家」?誰又能理解,家裡堆滿牙刷的背後,是無意識的壓力紓解。誰能相信,千斤重擔的她渴望像小豬,過無腦生活。 這些話,她說得雲淡風輕,但不知怎地,竟深深槌入心頭。從五十萬家貿易公司存活下來,昂揚矗立的人生代價,真是不小。

MORE

【走讀城鄉】遊樂化的展館、景觀化的建築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

文/丹青 因為雙北兩市房價高昂,近年來,青壯族群移居桃園市頗多,統計顯示,桃園市為平均年齡最年輕的都市,幼兒較多,少子化現象也沒有其他縣市嚴重。因此,桃園市重視兒童教育館所的成立,今年四月三日才落成的桃園市兒童美術館(以下簡稱桃兒館),便是全國首座以多元藝術為主題的兒童美術館。 桃兒館是以「一機關多場館」的原則來營運的。母館為桃園市立美術館(轄桃兒館、八德兒童美術分館、橫山書法藝術館,三者皆已開始營運)雖然還在施工中,預計二○二六年落成,但位置就在桃兒館對面,兩者皆是近日剛獲得二○二四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的最新作品。母館面對社區,桃兒術館面對青塘園埤塘,兩者隔著機捷線,背靠著背,都是三角形作為主要結構,遠看都像個小山丘一樣,其設計靈感貫徹了山本理顯的主張:「一座建築本身就是一個小城市」,之後兩館會有廊道相通。 先介紹已開幕,將免費試營運到九月一日的桃兒館。這所館舍除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外,亦聯手台灣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共同參與設計。總計二一八○坪的面積,共分四個樓層,一、二樓為展覽廳及國際演講廳,三樓為兒童藝術空間及工作坊,四樓為觀景平台。其建築特色是,三角造型為主要結構外,白色基底搭配大面積玻璃,引進自然採光,又面臨青塘園的埤塘、翠綠園區及周邊草坪,水景、綠意及藝術地景,實現了建築師「遊樂化的展館、景觀化的建築」的理念。 桃兒館面向青塘園那面,有大面積斜坡式屋頂與白盒子概念箱型空間,長長的白色Z字型步道,不但方便身障人士輪椅上坡道,一般成人或兒童也可直接行走。在有欄杆護身的坡道上奔走的孩子身影,建築師認為是山丘風景的一部分,也呼應桃兒館的定位。斜坡屋頂覆有約十二公分厚的土層,選擇種植桃園在地植物,形成多元物種自然生長的山丘草坪,同時也成為隔熱的綠屋頂,可節省能源。 除了景觀建築,內部的設計則採遊樂化展示。一、二樓除國際會議廳外,皆以活潑化的展覽,讓親子共同參與活動,透過策畫、展示藝術計畫、美感遊具開發、創意藝術教程,來培育兒童的創意力、想像力與行動力。開幕首展「探險未來!」已如火如荼展開,以城市紋理探索為基底,與八德兒童美術分館共同展出。 擅長街頭塗鴉創作的藝術家REACH也以桃園地景意象作為創作起點,展出《CITY MAP》創作,希望透過作品讓孩子了解自己生長的土地特色,同時思考不同文化與事物亦能相互結合。此外,主展覽室外之空間與戶外平台,亦盡量選擇共融式遊具,供兒童及家長使用。 三樓除了一處以繪本為主的兒童圖書空間,亦將有不定期的展式活動。四樓是觀景平台,但廊道現也有澳洲科技藝術團隊ENESS《長出一扇門的石頭》的互動裝置藝術。室外平台還有走動式的「在森林裡相遇,跑!跑!大野丘」的藝術裝置,非常有創意。館外草坪,布置有蔡坤霖《三山三水》的公共藝術,希望大人重新以兒童的高度來觀看與互動,並通過傳聲系統相互交流,增進情感聯繫。 桃兒館造型特殊,環境優美,已成為親子休閒及兒童美感教育的新景點。若相鄰的桃園市美術館再完工,更形成桃園市的城市門戶,當人們搭乘桃園捷運列車通過時,就能看見兩座三角形量體設計的建築,也意味著抵達桃園了,這將是桃園市民引以為榮的文化新地標。

MORE

【島嶼拼圖】別矣!金門島東的赤西宮

文/陳俊偉 西元二○二三年年底,搭乘公車經過金門島的塔后地區時,赫然發現平日黃紅配色的赤西宮已經夷為平地。聯想當時該宮門上寫有「私人土地」一事,當時未以為意,畢竟本縣的各式土地糾紛層出不窮。然而,本次猜測應該不是原址重建,而是徹底成為歷史,裡面的神像應該被收去他處禮拜。 赤西宮是赤西村最後的象徵建築物,《97金湖鎮志》:「供奉赤西祖的『赤西宮』,則仍是湖前、后園、塔后、新頭一帶村民虔誠敬奉的廟宇。……這條連絡東南海岸的交通孔道曾盛極一時,風光歲月且持續到民國初年。當年這條道路之所以會受到民眾的青睞,主要的原因是交通便捷,而且走在軟綿綿的沙灘上,海風迎面吹拂的快感,使它成為行路人的首選。」幸虧《鎮志》在修撰之時已經拍攝了赤西宮內部的狀況,筆者拍攝的這一張圖像就權且留作光輝歲月的紀念。 遽聞塔后社區正在編寫村史,由於赤西宮在赤西村消亡之後,現今已經被劃歸隔壁漁村,諒不至於占據太多篇幅。待村史完成之時,這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遺照」吧。

MORE

【藏在剪紙中的故事──植物想說的話】豆莢

文/林文貞 滑向未來 如豆莢蝴蝶花綻放 豆子滾向何方

MORE
/497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