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人間萬事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

人間萬事--最大的失去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人生有所得,就有所失。有時候家遭小偷,竊走一些財物,或是家中失火,燒去了房子,這都還算是小小的損失,若是失去了某些東西,人生的道路就會感到很辛苦。例如:一、失去了機會:人生需要很多好的機會,諸如讀書的機會、就業的機會、上進的機會、升遷的機會 ;失去機會,也許因此與成功失之交臂,自然會有失落感,會不快樂,所以人要善於把握機會。二、失去了善友:人的一生要有幾個好朋友,能結交到一個善友,有時候比兄弟姊妹還更重要。所謂「善友」,要能互相砥礪、照顧、規勸,失去善友,是人生非常大的損失,所以人之相交,善友第一。三、失去了愛情:人一生的幸福,雖然來自於很多方面的共同成就,但是一般男女莫不以愛情為人生最大的幸福,失去了愛情就痛苦不堪。其實人都需要愛情,為何會失落?一般人不肯研究遠因近果,所以只有忍受世事多變的痛苦。 四、失去了父母:做人最快樂的時候,就是童年有父母的照顧,長大後有父母可以孝順;假如為人子女,很早就失去父母,沒有父母的關愛,沒有父母可以孝順,這也是人生最大的憾事。 五、失去了職業:人在世間生活,不能坐享其成、不勞而獲,應該有正當的職業,賺取正當的所得,才能維持正當的生活。但看現在的社會,失業人口之多,可想而知大家經濟生活缺乏依靠,一日等待一日,不知就業的機會在那裏?尤其有的人上有年老父母需要奉養,下有年幼子女需要教養,卻苦於沒有就業的機會,真是歲月艱苦。六、失去了健康:人活著,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有時真是生不如死;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定要仰賴家人、親友的照顧,成了別人的拖累,也是人生很大的無奈。七、失去了希望:人應該活在希望裡,有希望就有明天,有希望就有目標,有希望就有未來;假如沒有希望,所謂「哀莫大於心死」,失去希望,就失去了人生的意義。八、失去了信仰:人生一定要有正當的宗教信仰,有的人不能堅定自己的信仰,從這個宗教走到那個宗教,從那個宗教又信仰另外的宗教;因為沒有從宗教信仰裡求得安心、獲得體驗,因此怨天尤人,怪神怪佛,對宗教產生誤會,這是最為可惜的事。  人生本來就「失之桑榆,收之東隅」,失去雖然可惜,但並不是最大的悲哀,失落了要想辦法補救。例如,只要勤勞,還怕沒有機會;只要誠懇,不怕沒有善友;只要自己健全,還怕沒有愛情;沒有父母,可以普愛天下之人;失去職業,擺個小麵攤也能維生;如果失去健康,只要心理健全,殘而不廢也能成功;失去了希望,可以建設正念、正見等。但是,一個人如果失去了信仰,就是失去了自己,那就很難得救了。因為信仰不是向外祈求神佛的保佑,而是向內的自我淨化,自我健全,所以希望世人不要怨歎「失去」,只要我們自己健全,增上心力,失去的也能再找回來。

MORE

星雲法語--剎那與永恆

剎那,在佛教裡,是表示時間最小的單位。經典說:「少壯一彈指,有六十剎那」,就可以知道那是極短的時間。永恆,則是指恆久、無限的時間。「剎那」與「永恆」,看似相對待,其實,剎那裡面有永恆,永恆是無可計數的剎那堆積而成。時間不是實體,無可衡量。好比有人慨嘆人生苦短,如石火電光,稍縱即逝;也有人覺得人生難過,度日如年。時間的長與短,剎那與永恆,該如何看待呢?第一、剎那的善心,是永恆的福報:剎那指的是瞬間、念頃,亦即一個心念起動之間。一念善心生起,可以有永恆的福報,問題是,在生的那個一剎那,是不是真的善心?有云:「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唐朝懷信禪師在《釋門自鏡錄》也說:「但起一念善心,惡律儀即斷。」心中的一念,是善是惡,都決定了自己煩惱或菩提,是在地獄、或在天堂。剎那的善心,是不貪求、不望報,是無私的慈悲、愛心、善良,可以成就永恆的福報。第二、剎那的淨心,是永恆的功德:六祖惠能大師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經典亦云:「一念清淨心,能除八萬四千煩惱。」一念無住,沒有雜心妄想,不動色聲香味觸法,這一剎那的清淨,無染、無我、無執、無私,沒有客塵煩惱,那就是永恆的自性功德。第三、剎那的覺心,是永恆的開悟:佛教的禪師,參話頭、提疑情,參究許久,迷惑久懸,剎那間,宇宙乾坤,朗然於心,就是永恆的開悟。像過去會通禪師當侍者十六年,看到鳥窠禪師吹了布毛,豁然開朗;智閑禪師禁足潛修,聽到瓦礫擊中竹子的聲響,廓然省悟。在一剎那間,忽然「我懂了」、「我覺悟了」、「我明白了」,那一個電光石火,你心開意解,就是開悟了。第四、剎那的定心,是永恆的涅槃:剎那的定心,沒有時間了,沒有早晚,沒有古今,把時空都聚集到禪定裡,沒有染污、沒有是非,本體和現象,都融合在一起,那就是永恆的涅槃,生死一如。微生蟲朝生暮死,寒蟬春生夏亡;彭祖八百歲卒,天人壽歲至千、至萬,無論生命長短,都是一生。坐客天地之間,生命本來就是死生輪轉的,若不能覺悟此中道理,就算是人生億萬年,也是虛擲生命。說到剎那與永恆,有以上這四點參考。第一、剎那的善心,是永恆的福報;第二、剎那的淨心,是永恆的功德;第三、剎那的覺心,是永恆的開悟;第四、剎那的定心,是永恆的涅槃。

MORE

人間萬事--人生的危機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人在世間生活,再怎麼平順的人生,總會潛藏著一些危機,包括身體的疾病,朋友的出賣陷害,社會上的因緣不具,自然水火風災的困擾,甚至乘車行船時,都可能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險。人生的危機,有一種是從外面而來,一種是由內心而起。現在不說外面的危機,只說自己內心的危機如下:一、無知:人的無知,不知禮,不知義,不知情,不知好壞善惡,很迷昧幼稚,見識短淺,思想鄙陋;無知的人,比貧窮更為人所賤視。    二、傲慢:世間上,「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但是有一些人「滿瓶不動半瓶搖」,稍有一些條件,例如長得高大莊嚴、有好的家世背景、在名校讀過書、曾有過一些特殊的表現等,就自恃很高,覺得天下人都不如自己。其實若跟天下人一比,自己還差得遠呢,但他就是傲慢無禮,不懂謙讓,這種人縱有一些小聰明,也會因為傲慢而被人看不起。三、惡習:人生外面有了危機,還知道預防;自我內在的危機,不但不知預防,反而維護。例如有不好的習慣,包括虛浮、誇大、吃喝嫖賭,甚至招搖撞騙等;有了這些惡習,一生難有成就,甚至連基本的生存都有困難。四、無志:人生是生生不息的往上成長,往前進步,但是這些都要靠立志發願。所謂「壯志凌雲」,有志就會有力量,有志就能實現理想;反之,一個人如果胸無大志,甚至「哀莫大於心死」,無心、無志,自然不會有出息。五、無禮:人生從小就要養成對父母有禮,進出要告知;對家人要有禮,懂得謙讓。尤其進入社會以後,如果見人不打招呼,跟人說話粗暴無禮,經常怪人、冒犯人,卻不知自我檢討;一旦被你冒犯的人多,樹敵也多,人生怎麼可能會有成就呢?六、惡口:「口邊有道德,口邊有人緣」,講話可以和人結緣;相對的,口舌也可以如刀似箭,傷人於無形。一個人如果講話尖酸刻薄,別人怎麼會歡喜親近你呢?平時講話經常口不擇言,次數多了,不但降低自己的人格,減少自己的信譽,久而久之,講話也沒有人聽信,這樣的人想在社會上立足,其艱難也就可想而知了。七、無行:行為不檢,必然是人生的危機。例如,和人走路,不知前後;和人談話,不知輩分;和人吃飯,不知禮儀。無行無狀,必然遭人輕視。所謂「誠於衷,形於外」,行為就是內心的反射,別人從你的行為,就可看出你的程度,所以「無行」也是人生的危機。 八、無緣:一個人走到那裡,說話,別人不喜歡聽;做事,沒有人歡喜跟他共事;提議什麼事,也沒有人贊成;所有與他有關的一切,都沒有人願意資助,這就是沒有人緣。人活在世上,就是要靠大家的因緣成就,如果別人都不給我因緣,處處碰壁,人生還能順利活下去嗎?人生的危機,來自社會的、自然的,都有徵兆,都有警訊;唯有身心的危機,習以為常,一旦有了問題,就一發不可收拾。所以,人在平時,要懂得反躬自省,要經常自我檢查:我有內在的危機嗎?

MORE

【人間萬事】人生境遇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一般人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人生是苦」!或者說:「做人很難」!甚至感嘆「人心險惡」,乃至認為「惡口很毒」。苦、難、險、毒,這是人生的境遇,試就此四事,申論其意: 一、黃蓮苦,貧窮更苦:有人慨嘆,黃蓮苦,自己比黃蓮還要苦十分。苦是人生實相,生老病死、冤家相會、相愛別離、求不得等,都是苦。另外,種族之間的不合,男女貧富之間的不平,大自然的災難,甚至許多意外的發生,都增加人生的苦難。在很多苦難當中,尤以貧窮最苦。所謂「一錢逼死英雄漢」,當居家沒有隔夜之糧,住屋不能遮風蔽雨,衣服不能抵禦風寒;到了「叫苦天不應,喊窮地不理」,求助無門,窮途潦倒時,這樣的人生確實比黃蓮更苦。 二、上台難,下台更難:家有家長,鄰有鄰長,乃至社會上,公司有總經理、董事長,政治上有各種長官、領導;既然有許多職位,必然就有上台下台的過程。有的人上台容易,下台很難;有的人上台很難,下台很容易。有的人種種辛苦,希望謀得一個上台的機會;但也有人慨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的人認為上台,不負平生之志,有的人下台後覺得無官一身輕。 究竟上台好呢?下台好呢?人生對「上台下台」能不計較最好,當上台時上台,沒有困難;當下台時下台,也沒有怨言。人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看得開,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能隨緣自在。但是對一般人而言,上台難,要他下台更難。如果能夠不比較、不計較,則上台也好,下台也罷,都不會感到太為難。 三、山路險,人心更險:人在爬山越嶺時,都會感覺山路危險,因為山路歧嶇不平,山路有懸崖峭壁,甚至有盜賊橫行,有猛獸出沒,所以有所謂「命喪羊腸,身亡懸崖」之說。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山路是一條險路,但是人心比山路更險,朋友把酒狂歡時,他在酒中下毒,皇帝任用大臣,臣下在皇帝身邊圖謀逆反。看到古代的帝王之家,兄弟鬩牆,彼此殘殺,那有人性可言;朋友一旦分利不均,反目成仇,情斷義絕,心腸又何其凶狠。山路雖險,我們可以看得到;人心險惡,我們不能預測。所謂「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因此看人要看到他的心,知人也要知心。知心難遇,知音難尋,要得人心不險,唯有人人心中有佛,當佛祖心中坐,又怎麼會危險呢? 四、砒霜毒,惡口更毒:在古代的藥典裏,最毒的藥莫過於砒霜。一般人認為,用砒霜害人最為毒辣,不過砒霜雖毒,如果你發現後可以拒絕不服,別人又能奈你何?但是別人惡口罵你,你就沒有辦法預防了。惡口傷人,固然令人難堪,有時候「口蜜腹劍」,更比惡口還毒。有人說:「一言九鼎」,一言害命,也不乏其例。自古忠臣義士,往往在奸臣的一句讒言之下喪生失命,所以在佛法裏講到「十惡」,身有三惡:殺、盜、淫;心有三惡:貪、瞋、癡;口則佔有四惡:妄言、兩舌、綺語、惡口。所以,吾人不要輕視了一張口,口之為善,固然有之,口之為惡,也是最大的惡事。

MORE

《人間萬事》恐 怖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近年來最為世人關心的問題,就是恐怖分子在各地製造的恐怖事件,讓大家掛念,會不會自己也遭受池魚之殃?現在媒體對恐怖事件都有及時的報導,我們看到每次恐怖事件發生後,各地的機場都如臨大敵,加強旅客過關的檢查,無形中更增恐怖的氣氛。 如何消除恐怖?這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不過,探究起來,恐怖的來源也不是只來自於恐怖分子,有時候恐怖分子也不一定在別處,恐怖分子可能就在我們身邊,甚至就是我們自己。 恐怖,地球這麼大,人類這麼多,誰能知道恐怖分子在那裡呢?防心,心外的恐怖分子固然要防,心內的恐怖分子更要防!茲將世間令人恐怖的事項,列舉如下: 一、猛獸蛇蠍:人類最害怕的動物,應該是毒蛇猛獸,但毒蛇猛獸和人類也有一個不成文的約定:你不侵犯我,我不侵犯你,各安其所。猛獸當中,獅子老虎,我們視牠們如恐怖分子,但獅子老虎看人類,也如同恐怖分子;獅子老虎危害人類的案例很少,人類殘殺獅子老虎的,何止千百倍?蛇蠍螫囓人體,難免會受傷害,但人類居住的地方,一般蛇蠍不至於無緣無故入侵危害人類。反而是人類因自己的貪瞋愚癡,自認為是萬物之靈,任意傷殺萬物,因此引起蛇蠍猛獸的還擊,怎麼能反過來怨怪牠們呢? 二、魔王鬼怪:魔王在那裡?鬼怪住在何方?這是一般人都感到好奇而又不甚了解的事。平時魔王鬼怪總是令人聞之色變,感到非常恐怖。但是,有時候妻子視丈夫為魔王,丈夫也視妻子如魔王;有時候,妻子暱稱丈夫為「死鬼」,母親叫小兒女為「小鬼」。可見魔王鬼怪就在我們的身旁,魔王鬼怪其實也很可愛,也很好相處。 三、天災人禍:人類真正應該恐怖的是天災人禍,不管水火風災,甚至地震、海嘯,天災來時,難以防備。人禍方面,盜匪搶殺、戰爭兵燹等,可以說不知何時何處,都可能發生。尤其人禍往往比天災、魔鬼更可怕,因為人可以設計陷害你,可以造謠冤枉你,愈是親近的人,愈容易成為可怕的魔鬼。有人做過調查:人可怕?還是鬼可怕?答案幾乎都說:人比較可怕! 四、美人禍水:恐怖的對象,除了上述所說以外,帥男美女有時也很可怕。一個外表文質彬彬的男士,可能包藏禍心,騙財騙色;一個千嬌百媚的美女,也可能與人表裡為奸,色誘男人為她家破人亡。歷史上,妲己、褒姒、妹喜等人,更以美色蠱惑君王,導致亡國,因此被視為禍國殃民的蛇蠍美人。 五、心機計謀:在我們的朋友當中,有時我們把別人都當成是好人,是正人君子,實際上他卻心機用盡,設計陷害我們,讓我們吃暗虧而不自知。因為善使心機計謀的人,讓人防不勝防,其恐怖並不亞於恐怖分子。 六、業報現前:人生最恐怖的事,莫過於業報現前了,業報現前的時候,真是無法預防。一場車禍、一場大病,一場悽慘的境遇;到了業報現前的時候,你有錢、有關係,通通都派不上用場,所以業報是可怕的。但是儘管業報很可怕,只要我們行為端正,不造惡緣,不去傷害無辜,不去違背因果,所謂行得正派,做得正派,以正克邪,從自己不讓人恐怖,而到自己的因緣關係都沒有恐怖事情發生,那就是人生最好的機運了。

MORE

《人間萬事》走出去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現在舉世之間流行一句口號,鼓勵大家要「走出去」,從家庭要走進社會,從農村要走進都市,從個人要走進團體,從家鄉要走向世界,造成了現在社會經商的人跑遍天下,觀光旅遊的人也看盡世界風華,隨處可至。 走出去,不是在有形的空間上從這裡走向那裡,而是從愚昧執著中走上開放,從自私頑固中走出一個公眾的性格。因此,人生不是只有身體走出去,要把思想走出去,把心裡放大開來;走出去,不是平面上的走出去,要能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樣的人生才算是走出去。 人要「走出去」才有前途,到底要走到那裡去呢? 一、走向光明地方去:光明人人喜愛,黑暗無人歡喜。你看,到了夜晚,都市死寂一片,沒有行人;商場關門,沒有人購買;機關打烊,工廠下班,為的也都是因應黑暗的來臨。雞鳴天曉,每一個人又都走了出來,學生上學去,公務人員上班去,士農工商開始一天的工作。光明是非常可貴的,躲在黑暗不是人所喜歡的,所以人生在思想上要走向光明,走向喜悅,走向光天化日的地方。 二、走向正義方向去:人要走出黑暗,但是縱使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是非」、「好壞」還是有分別。小偷趁人外出,下手偷竊,浪子走到任何地方,看到喜歡的東西就順手牽羊,這些都是偷雞摸狗,見不得人的事。因此,就算白天也不能胡作非為,最好要走上正義的道路去。例如,工作到有正義的地方去工作,交友到有正義的地方去結交,集會到有正義的地方去聚會。文天祥的正氣歌說:「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人生在宇宙之中,種種行事,種種語言,都應該向文天祥一樣「留得丹心照汗青」。 三、走到群眾裡面去:人為什麼要走去,因為個人孤陋寡聞,因為獨木不能成林,因為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不能成事,所以要走上群眾。現在的政黨組織,就是藉助意見統一、志同道合的一群人,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即使成佛,也要度眾生,若無眾生可度,怎能成佛呢?所以不走向群眾,只是孤陋寡聞,偏於一隅,或是性情怪僻,不肯合群的人,要想有所成就,此實難矣。 四、走向犧牲奉獻去:語云:「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自古以來,在忠孝節義之下,多少人做了犧牲和奉獻。將軍以一死報國,文臣以拚死上諫;學習吃虧的君子,崇尚利人的聖者,他們把自己一生奉獻給他的信仰,也不為世間所污染。自古以來,中國以道德維繫了社會的秩序,道德成為社會人生的中流砥柱,其例不勝枚舉。 走出去,人都應該走出去,有的人少年就遠走他鄉,有的人至死甘老林泉。其實「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走世間的路,做人群的事,只要得當,走出去就算冒險,也有刺激,只要走出去,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若你懂得轉身,自然又能得個「柳暗花明又一村」。

MORE

《人間萬事》勇 氣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在佛經裡有許多菩薩救苦救難,他們不只是憑著大慈悲、大智慧就夠了,還要有大勇氣。過去的人把勇氣和智慧並稱,所謂「智勇雙全」;佛教也主張「悲智雙運」,都是需要有勇氣。 談起勇氣,人生在面對很多逆境時,都需要有勇氣,包括: 一、面對艱難困苦要有勇氣: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一帆風順,所以在面對艱難困苦時,要奮勇突圍而出,沒有勇氣是無法達到目的的。所謂「勇氣」,不是匹夫之勇,也不是剛愎自用;所謂勇氣,是從艱難困苦中提煉出來的一種克服艱難困苦的力量,讓人在艱難困苦中成為一個勝利者,那就非得依靠勇氣不可了。 二、面對人我是非要有勇氣 :在這個世間,此也是是非,彼也是是非,是非滿天飛,如果沒有勇氣的人,往往就被是非打倒,或被人我是非折騰得心灰意冷,毫無辦法。假如有勇氣,不管是是非非,表現出事實給人知道,所有的流言、毀謗,當水落石出,真相大白時,人我是非自然就煙消雲散了。 三、面對無明煩惱要有勇氣:人的無明煩惱,就如魔鬼,一直與我們糾纏不清。佛經講,人有八萬四千煩惱,有大煩惱、中煩惱、小煩惱。「貪瞋癡」就是統領三千煩惱魔軍的大元帥,他們指揮煩惱無明,神勇無比,所以吾人也要有強大的戰鬥力,要有般若智慧,要能像金剛般的勇猛,才能與煩惱魔軍作戰。能夠降伏煩惱魔軍的人,才是有為的人。 四、面對生死迷惘要有勇氣:懦弱的人,一遇到生死關頭,往往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尤其死後要到那裡去,一概不知的迷惘,更要有勇氣、智慧,才能從容面對。一般人鼓勵人面對生死要「節哀順變」,所謂節哀順變,就是必須鼓起勇氣,認清生死的真相,明白人雖有生死,但不要隨生死起舞,所以就是辦喪亡佛事時,也要有勇氣、智慧,才能克服那一份生死所造成的痛苦與迷惘。 五、面對失敗挫折要有勇氣:人的一生,難免有挫折,難免不會遭遇失敗。一次挫折失敗就被打倒的人,太經不起考驗了。孫中山先生革命,經過十次失敗才能成功;歷代開國的君主,南征北討,數十次的疆場考驗,才能稱霸為雄。所以,失敗是成功之母,挫折是經驗之學,在失敗挫折之前,應該更加鼓起勇氣,奮發圖強,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六、面對冤枉委屈要有勇氣:一般人受人冤枉、委屈,除了自怨自艾、自悲自嘆以外,毫無辦法。但看一些有為的人,如孔子被冤枉,誤以為是魯國的叛臣楊虎,差一點遭受牢獄之災;甚至在周遊列國途中,也曾落難,飽受饑餓之苦,難道他不覺得委屈嗎?自古多少正人君子,被人冤枉,甚至受人陷害,都是憑著自己的勇氣,衝破難關,才能有出頭的一日。 七、面對財色誘惑要有勇氣:擺明對你不友善的敵人,容易對付,偽裝的陷阱,往往讓人防不勝防,難以自救。世間上的財色,所謂「財不誘人人自誘,色不迷人人自迷」,面對財色,能有智慧把持,不受引誘、迷惑的人,才是真正最有勇氣的人。

MORE

《人間萬事》目標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人活著,要有目標,目標就像人生的指南針,有目標才不會迷失方向,所以探險家先要為自己訂下目標,軍事家在戰場上也要有戰略的目標,航海的人有航海的目標,經商的人有經商的目標;有目標就會不辭辛苦,就能不怕困難地朝著目標奮進。 在人生的旅途上,有多少人完成目標,但也有一些人「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沒有完成目標的人,悲涼的心情雖然值得同情,不過人生只要立志,朝著目標邁進,成功與否不一定要看得太重。再說,自己沒能完成的目標,還有後人繼續努力,人類就是靠著傳承,所謂「愚公移山」的精神,高山擋在眼前,我立定目標要鏟平此山,我無法完成,有兒子繼續;兒子不能,有孫子繼承。兒會生子,子又生孫,子子孫孫,孫孫子子,一代又一代,永遠接續不斷,高山的泥土不會增加,但我們日日工作,還怕道路沒有開通的一天嗎?所以人生要有目標。目標的重要,略述如下: 一、目標是奮鬥的動力:小學生立定目標,要做個偉大的工程師,他將來就可能是工程界的佼佼者;大學生立定目標,要遠渡重洋留學,可能要不了幾年,他就是國際名校裡的碩士、博士。佃農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的幾畝田地,只要勤勞,就能達到當地主的目標;工人想要設廠開公司,只要他努力不懈,正正派派奮鬥,當個總經理、董事長的目標,還怕沒有達成的一天嗎? 二、目標是合作的共識:目標也不一定要一個人獨力完成,所謂「眾擎易舉」,現在的時代都講究「集體創作」,如日本人開立「會社」,中國人則成立「公司」,只要大家志同道合,可以結合起來共同完成目標。有目標,參與的人就有共識,有共識,就能發揮團隊的力量,就能為共同的目標打拼。只要大家精誠合作,公平合理,就不怕不能達到目標。 三、目標是成功的捷徑:有目標就能避免走錯方向,浪費不必要的時間,所以目標清楚,目標明顯的人,容易成功。有的人前途沒有方向,沒有目標,盲衝瞎撞,甚至有的人目標不正確,奮鬥了幾年,才發現距離目標愈來愈遠。目標不怕大,不怕遠,但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具備到達目標的實力,才能事半功倍。想要達成目標,尤其要有計畫、有進度、有預算;光有目標,沒有後援,也只是幻想、空想,所以人生要有目標,但要有確實的目標才好。 四、目標是人生的燈塔:船隻航行在海上,有燈塔的指引才能安全進港;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上,有正確的目標指引,才不致於迷失方向,誤入歧途。目標是前途的明燈,但是目標也要有志願做後盾。目標訂在成為王侯將相,你的立志、動力能到達那個目標嗎?目標志在成為億萬富翁,你的資本、條件都能具備嗎?目標在於服務鄉里,你有恆心、願力去為大眾服務嗎?因此,訂一個目標容易,到達目標所要付出的代價、辛勞,則是難以估計的。但是沒有目標,人生前途一片茫茫,何去何從?就像一個無祀孤魂,不知去向。所以有目標的人,前途才是光明的,有目標的人,才能活出向前、向上的人生。

MORE

人間萬事--自覺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教育的類別很多,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其中以「自覺的教育」最為重要。佛陀之所以成為覺者,就是他能「自覺」,而後「覺他」,最後達到「覺行圓滿」。佛陀自覺了什麼呢?必定是自覺到自己的能量不夠、慈悲不夠、耐力不夠、智慧不夠、心地不明、助人的悲心太少、給人的助緣不足、對眾生的苦難無力幫助;由於覺悟到自我的缺陷、自我的不足,因此發心解決現前的問題。有了自覺,就會自動自發、自我要求、自我解決;吾人能自覺、能發心,學習必定更容易進步。人生要自覺什麼呢?略述如下:一、自覺自己的能力不夠:自覺工作的能力、講學的能力、助人的能力、明理的能力都不夠,就如同菩薩常生起慚愧心,「恥有所不知,恥有所不淨,恥有所不能」。因為能力不夠,所以更要發菩提心,勇猛精進,以發揮人生最大的力量。二、自覺對人有所不起:做人要經常感到對不起別人:對人沒能幫上忙、對人沒能有所利益、對他人的問題未能協助解決等。因為感覺對人不起,所以要發心、回向,付諸行動,才能真正幫助別人。三、自覺自己的悲心不夠:人要經常自問:別人在貧窮困苦中,我能救助他嗎?別人在艱難危險中,我能幫忙他嗎?別人在困惑迷惘中,我能助他心開意解嗎?別人在執著無明時,我能讓他客觀明理嗎?如果不能,表示自己的悲心不夠,應該奮發圖強,完成自我。四、自覺自己的願力不堅:人都懂得要思考:學問如何成就?做人如何成功?事業如何表現?能力如何健全?但是要做到卻不容易。因為自己沒有堅毅的願力,沒有「不達目的誓不休」的勇氣,因此每當遇上困難,很容易就從前線敗下陣來,頹喪不已。因為有了這番自覺,所以要更加發心立願。五、自覺待人不夠真誠:對於朋友,我有真誠的與他相處嗎?對於家人,我有真誠的協助他們嗎?對於同事,我有真誠的給予助力嗎?對於社會,我有真誠的貢獻心力嗎?即使對人不能有所幫助,也不能欺騙、應付,應當至誠表達。真誠是做人處事的根本,待人不誠,怎可怪人待我不好呢? 六、自覺耐煩不夠:做人做事應該要耐煩,我們可以捫心自問:我耐煩嗎?別人說話,我不耐煩聽;別人做好事,我不耐煩知道;面對公共事務,我不耐煩合作。不耐煩,就會一事無成,所以要改善。自覺的內容很多,你有自覺應該要助人嗎?你有自覺每日行善多少嗎?乃至自覺所學有用嗎?自覺工作發心嗎?自覺身心健全嗎?倘若沒有自覺,即使給你再好的東西、教你再多的道理都沒有用。所以,人要不斷自覺,自覺才會進步。

MORE

《人間萬事》根 本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木有本,水有源,樹木所以能生長,必定是根木厚實;水流能暢通,必然是有涓涓不息的水源。說到「根本」,所有的植物一定要有土壤才能生存,青石版上,長不出稻穀;柏油路上也不能長出米麥,必定要在大地泥土,才會青草如茵,花朵如織,所以保護大地泥土,也就是對萬物的尊重。 人也有根本,這個人很有善根,那個人很有資本;社會上的一切,能存在於天地者,必定都有其特性、根本。根本固則存,根本動搖則危矣!人生有那些根本呢? 一、做人的根本是謙卑:做人「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要做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並不容易;假如能有謙卑的態度,也就能奉行做人的根本之道了。我們吃水果,要熟透了才好吃,香蕉不軟、蘋果不熟,怎麼好吃呢?所以人不是靠強硬而能存在,要靠身段柔軟、態度謙卑才能立身。水果愈是成熟,枝幹垂得愈低;成熟的人生,都是俯視大地,不是翹首天空,所以謙卑的人才能結交到朋友,謙卑才能增加前途的方便。 二、處事的根本是柔和:人生存在世間,除了做人,還要處事。做人當然要有做人的根本,處事也要有處事的根本,處事的根本就是柔和。所謂「自古硬弩弦先斷,從來鋼刀口易傷」,我們再看口中的舌頭與牙齒,舌頭是柔軟的,儘管強硬的牙齒都掉光了,舌頭還是存在。所以,一個人如果處事不以柔和為本,凡事強硬蠻幹,失敗自是意料中事。 三、交友的根本是誠意:人生世間,不能沒有朋友,交朋友的根本之道就是誠意!你有錢,但沒有誠意,我也不要交你這個朋友。朋友要互相誠信,互相體諒,才能互相幫助。所謂「友直、友諒、友多聞」,因為有誠信,朋友之間才有諒解,才有真情,才能相互勉勵。 四、婚姻的根本是相愛:夫妻結婚,根本是建立在相愛之上,如果愛得不夠深,愛得不實在,則婚姻根本不牢固,想要長久維持幸福的婚姻,恐怕很難。所以夫妻結婚,要有深厚的愛情為基礎,則美滿姻緣必然可期。 五、修道的根本是慈悲:信仰宗教的修道人,尤其要重視根本,所謂「本立則道生」,修道的根本就是「慈悲」。佛教講「一切佛法如果離開慈悲,則為魔法」,所以一個修行人,什麼都可以失去,但不能失去慈悲。 慈悲是修道者的根本,我們看社會上聰明的人到處都有,能力強的人比比皆是;修行人不與社會人士比聰明、比能力,而要比慈悲。慈悲沒有對手,慈悲可以克服一切磨難,慈悲的力量無堅不摧、無難不克。所以修道人要以「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的願行,甚至要有「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慈悲,才能完成無上佛道。

MORE
/122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