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蔬食園地 | 人間福報

蔬食

國民水果從哪來 芒果身世報你知

【記者趙奕寧台北報導】夏天是芒果季節,台灣芒果有許多品種,你知道它們是如何來到台灣,發展成為國民水果嗎?農糧署在臉書指出,芒果約是在16至17世紀由荷蘭人引進台灣,再經長期品種試種、引入及選育,才發展出現今的芒果。 農糧署表示,芒果原產於印度及中南半島,台灣約在16、17世紀由荷蘭人引進,並栽植於台南六甲及附近鄉鎮,經多年繁殖馴化適合風土,以「柴檨仔」最多。 柴檨仔即是廣為人知的土芒果、本地種,它的果形小、種籽大,纖維較粗但香氣濃郁。 圖為土芒果。圖/資料照片 1910年後,由印尼、印度等地區引入南洋種試種,如懷特、黑香(烏香)等30多品種。懷特果形似香蕉、果肉香甜;黑香(烏香)成熟後不轉色,帶有特殊龍眼香氣。 1950至1970年,農復會再從美國引進美國種,開啟大規模栽培,愛文、凱特及海頓等品種,即是此時期來到台灣。 愛文色澤亮麗,果肉細緻幾乎無纖維;凱特屬於晚熟品種,因此俗稱9月芒果;海頓果香濃郁,略有纖維。 圖為農民將盛產成熟的愛文芒果採摘下來,送到產銷班分級、包裝。圖/資料照片 近代芒果則是由農友和農業改良場等單位投入選育,使台灣芒果品種更多元且具特色,如夏雪、玉文、金煌、紅龍、聖心、金蜜、西施、台中1號、台農1號(香水芒果)、農民黨1號等。 台東夏雪有著芒果界LV之稱,它細緻香氣濃;玉文則是由台南玉井果農育成,其酸度低、近乎無纖維;金煌是由高雄六龜果農育成,它的果實大、肉質細緻;金蜜甜度高,且帶有香甜蜂蜜味。 台灣芒果品種豐富,雖然它香甜味美,但仍應注意食用量,皮膚科醫師指出,芒果含有易引起過敏的成分,食用過量,恐引發蕁麻疹、嘴唇腫脹等過敏症狀,務必留意。 圖為台東夏雪芒果。圖/中央社

MORE

紅心芭樂 維生素A、C含量高

【本報台北訊】芭樂是台灣的「水果之王」,是熱帶水果中營養豐富的水果,不僅熱量低,更是維生素C、膳食纖維含量最高的水果,尤其富含具抗癌、抗氧化作用的維生素A、E、C等三大營養素。 營養師劉怡里表示,芭樂有「2高」特色,屬於「高C」、「高纖」的水果。現在正值芭樂盛產期,可直接當水果吃,也很適合打果汁、製作果醬或入菜。 芭樂可說是台灣的「維生素C之王」,含量是一般水果的2倍,尤以紅心芭樂含量最多。 芭樂的維生素A及E含量也相當高,尤其紅心芭樂的維生素A含量超高,劉怡里指出,維生素A、E、C是三大抗氧化營養素,可幫助傷口復原、細胞黏膜修復、增強免疫力、防癌與抗癌。

MORE

植物診療師搶救 番茄增產3成

【本報台北訊】為提升農業水準,並因應氣候變遷導致疫病加劇問題,近年農業部規畫推動「植物醫師」,但為了「醫師」一詞使用,立法進程延宕多時。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十三日將審查《植物診療師法》草案,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分享真實案例,證明全國想要確保糧食安全,實況就跟醫治病人、動物一樣,不能沒有植物診療師。 農藥所指出,高溫少雨會讓粉蝨族群快速發展,粉蝨除吸食植物液體、影響光合作用,還會傳播植物病毒,造成「瘋欉(植物疫病嚴重擴散)」,前年十一月間高雄市、嘉義縣等番茄產區就因此大量減產。隔年農藥所介入,輔導操作「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IPM)」後,粉蝨密度獲得控制,定植後到採收前,因瘋欉被拔除者降至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六。去年底至今年四月中旬止,產量達六點五萬台斤,比沒疫病時的四、五萬台斤多約三成。 農藥所農藥應用組研究員黃莉欣說,農藥所推行IPM的全程,絕對不能少了第一線植物診療師,例如資訊搜集、如何使用免登植保資材(友善資材)及釋放天敵草蛉,才能提高植物病蟲害的處置效果。   植物診療師能確保糧食安全。圖/Pixabay

MORE

【多元膳食】蔬菜顏色營養成分

文/本報綜合報導  蔬菜的顏色不僅呈現本身多樣化的外觀,也是所含營養成分的特徵。從紅、黃、綠、紫、白,每一種色彩的營養價值各不相同,但在日常飲食中對健康卻至關重要。蔬菜具有抗氧化、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因此了解各種蔬菜顏色的營養成分,透過多元化膳食促進健康,是最理想的飲食療法。 紅色蔬菜 紅色蔬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和維生素,有助於保持健康和預防慢性疾病。日常飲食應多食用各類紅色蔬菜,番茄、紅甜椒等含豐富的茄紅素和抗氧化物質,有助於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發炎反應,維生素C和A有助於促進免疫系統功能、維護皮膚和視力健康。 紅色蔬菜是茄紅素的主要來源,它是強效的抗氧化物質,有助於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害。紅甜椒含有維生素C以及類黃酮等抗氧化物質,有助於提高免疫系統功能,促進傷口癒合,並提高鐵質的吸收率。紅蘿蔔含有β-胡蘿蔔素,有助於保護眼睛健康。 黃色蔬菜 黃蔬菜是一種色彩鮮明的蔬菜,富含β-胡蘿蔔素、維生素C、E等營養成分,對於保護眼睛、提高免疫力、促進皮膚健康具有重要作用。黃色蔬菜如南瓜、玉米等,富含維生素C和植物化學物質,都有助於皮膚健康和免疫系統功能。 常見的黃色蔬菜如南瓜,含豐富的β-胡蘿蔔素,以及維生素C、E。黃椒是維生素C的良好來源,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玉米則含有維生素B、C和E,此外,玉米還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消化與體重管理。 綠色蔬菜 綠色蔬菜是一般常見的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K、葉酸、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綠色蔬菜中的菠菜、羽衣甘藍等含有豐富的鈣、鎂和鉀等礦物質,有助於骨骼健康、神經功能和心臟健康。蔬菜中的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代謝,可預防便祕與維持腸道菌群平衡。 此外,綠色蔬菜所含的維生素K對於血液凝固和骨骼健康有。菠菜含有豐富的鐵、鎂及鈣等礦物質,鐵有助於紅血球形成與氧氣運輸,鎂有益於神經系統功能,鈣則有益於骨骼健康。 紫色蔬菜 紫色蔬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如花青素和類黃酮等,這些化合物能維持健康和預防慢性疾病。紫色蔬菜富含各類維生素,日常飲食中多食用紫色蔬菜,可確保獲得全面的營養。紫色蔬菜所含豐富的維生素,有益於免疫系統功能和骨骼健康。 常見的紫色蔬菜有紫甘藍,所含花青素有助於提高記憶力、改善心血管健康和抗衰老。紫甘藍含有維生素A、C和K等,有助於促進免疫系統功能、皮膚健康和血液凝固。茄子也含豐富的花青素,有助於保護心臟健康、降低膽固醇和改善消化系統功能。紫薯所含的花青素,有助於提高記憶力、改善心血管健康。 白色蔬菜 白色蔬菜雖然看起來顏色較淡,但同樣能提供豐富的營養素。常見的白色蔬菜有白花椰菜、白蘿蔔、馬鈴薯等,有助於抗菌和免疫增強。馬鈴薯是常見的主食蔬菜,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纖維,提供能量與促進腸道健康。馬鈴薯含有維生素C、鉀和維生素B6等營養素,有助於免疫功能和神經健康。 白菜是一種低熱量的蔬菜,富含纖維和維生素C、A、K以及鉀等營養素,有助於促進腸道和骨骼健康。此外,芹菜含有豐富的水分及纖維,有助於保持水分平衡和促進消化,芹菜所含營養素,也有益於骨骼和心臟健康。  杏仁、核桃、花生、南瓜子、亞麻子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還能提供健康的脂肪和纖維。圖/123RF 多元植物蛋白質 植物蛋白質是蔬食者獲取必需的蛋白質和氨基酸的來源之一,蛋白質是身體組織和肌肉的主要組成部分,能維持肌肉質量、修復組織、促進生長。植物蛋白質來源通常含有較低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同時富含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於促進心血管健康、控制體重,以及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對於維持健康和營養需求極為重要。 植物蛋白質種類 蔬食者若要兼顧營養與健康,必須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其他重要營養素,才能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常見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有以下幾種: 豆類和豆類製品:豆類是蔬食者的主要蛋白質來源之一,包括豆類製品豆腐、豆漿、豆干及豆莢類蔬菜。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所提供的氨基酸是維持肌肉和細胞結構所必需。 穀物和穀物製品:穀物如燕麥、小麥、大麥等也有一定含量的蛋白質,並且常被蔬食者用作主食。穀物製品如全麥麵包、穀物、麥片等,都是植物性蛋白質來源之一。 堅果和種子:堅果和籽實類,如杏仁、核桃、花生、南瓜子、亞麻子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還能提供健康的脂肪和纖維。蔬食者最常以豆類和堅果做為攝取蛋白質和氨基酸的來源。 蔬食需均衡飲食 日常多樣化飲食能確保營養均衡,飲食中植物蛋白質的來源,包括豆類、穀物、堅果、種子和蔬菜等,必須均衡攝取以確保獲得完整的營養。植物蛋白質通常缺乏某些氨基酸,這些不足可以透過膳食組合來彌補,例如豆類和穀物的組合,可以提供完整的蛋白質。 選擇全穀類食品,並盡量減少精製穀物加工品,才能確保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纖維和其他營養素。將堅果和籽實類作為健康零食或添加在餐點中,可增加植物蛋白質的攝取。飲食中除了植物蛋白質外,還應確保攝取足夠的各類營養素,如維生素、礦物質和健康脂肪,才能確保均衡的營養與健康。

MORE

桃園最大蔬食市集 帶動歡喜心吃素

【記者陳玲芳桃園報導】桃園最大蔬食市集「植感桃園-植人聚 美食祭」,於6月8日至9日端午連假期間,在桃園藝文廣場盛大登場,昨日活動第2天,桃園市長張善政與觀光旅遊局長周柏吟,共同邀請多位貴賓包括《人間福報》社長妙熙法師、歐洲在台商會政府關係代表李世偉等人與會,並於合影後進行市集巡禮。 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桃園有豐富的農作產品和多元的飲食文化底蘊,特別是大溪豆干,不僅是絕佳的植物性蛋白來源,也為桃園推廣永續餐飲和蔬食文化,提供堅實的基礎。 張善政說到,佛光山連續多年舉辦國際蔬食文化節,帶動蔬食風潮,讓人增加對蔬食的喜愛;妙熙法師表示,現代人吃素的原因很多,如宗教素、環保素、健康素等,桃園現在推動「觀光素」,無論什麼原因吃素,最重要的是要用一個「歡喜心」來吃素。 張善政表示,桃園市政府為推廣蔬食,特別協助大溪業者與7-ELEVEN合作共同開發「御料小館-大溪滷豆干」,並推出全國首創的「蔬食友善推薦標章」,鼓勵更多餐飲、旅宿、食品及通路業者加入蔬食行動方案。 桃園市觀光旅遊局局長周柏吟說,蔬食飲食風潮正夯,全世界的「彈性素食人口」已經占全球人口高達42%,而台灣本身就有約14%、超過300多萬人;且以豆干為主的植物性蛋白,桃園即占有全國約3成的供應量,在蔬食推廣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周柏吟說,「植人聚 美食祭」不僅是「植感桃園」的一次美食盛會,更是推廣環境永續、動物友善、健康身心理念的重要平台。活動特別結合國內蔬食界最富有美感及環保理念的「無肉市集」、大溪豆干及桃園在地業者,匯聚超過100家來自全國各地的優質蔬食品牌業者,從美食、甜點、手作、茶飲等應有盡有,展現多元化的美味蔬食與體驗樂趣。 現場也透過料理植人們的好手藝,以大溪豆干為食材,推出多樣「期間限定」料理,讓蔬食愛好者透過連續兩天(下午3點至晚間8點)的市集活動,能夠充分感受「植感桃園」的城市生活新風貌。也請蔬食愛好者們自備環保餐具,為環境永續盡心力。

MORE

甘苦蔬菜不討喜 這樣料理才美味

【記者趙奕寧台北報導】許多蔬菜吃起來稍有苦味,較不討人喜歡,如苦瓜、萵苣、芥藍和芥菜等,但其實它們含多種營養素,農糧署在臉書分享,減少蔬菜苦味的料理方法。 苦瓜 苦瓜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等營養,是瓜中維生素C之王,其苦味來源為葫蘆素和苦瓜素,白皮品種的苦瓜苦味較淡、綠皮次之,山苦瓜則是最苦品種。 料理苦瓜去籽時,將苦瓜內膜刮乾淨,或烹飪前先汆燙,有助於降低苦瓜苦味。 圖為山苦瓜。圖/123RF 萵苣 萵苣品種多元,生食熱炒皆適宜,它含有維生素A、C、B群等營養,其苦味來源為白色乳汁中的萵苣素,苦味較淡的品種有福山萵苣等。萵苣料理前先沖洗或浸泡冰水可降低苦味。 圖為萵苣。圖/資料照片 芥藍 芥藍的莖、葉及花苔都可食用,它含有鈣、維生素A、C等營養,有機鹼和奎寧這2種成分使它帶有苦味,搭配油脂食材或起鍋前加糖,可減少它的苦味降低。 圖為芥藍料理。圖/資料照片 芥菜 芥菜的營養包括維生素A、B群、K等,它的苦味來源為芥子油苷。它的苦味會隨由幼葉到成熟,而逐漸增加,加糖料理可幫助降低苦味。 圖為芥菜田。圖/資料照片

MORE

常見粽葉大解密 不同品種各有優點

【記者趙奕寧台北報導】今年端午節在國曆6月10日,這一天家家戶戶必吃粽子,而粽葉品種百百款,不同種類的粽葉風味也不盡相同,台灣常見粽葉有麻竹葉、月桃葉、桂竹葉、野薑花葉及荷葉。 農業部指出,不同種粽葉包裹的粽子,會帶出不同香氣,如野薑花葉有野薑花香、麻竹葉有竹葉清香等等。 麻竹葉是南部粽首選,它有著淡淡竹葉清香,外觀綠色無斑點,若帶有水分,粽葉呈墨綠色;其質地柔軟、表面光滑細緻,葉子有一道道平行的葉脈,中央則有一條較粗的主脈;麻竹葉韌性較強,不容易黏糯米、耐水煮。 圖為示意圖。圖/新華社 月桃葉也常用於南部粽,顏色鮮綠、表面光滑,葉片為長形、較大片,較好包粽子,煮起來有月桃葉香氣;它的葉脈較粗、纖維強韌,新鮮的月桃葉須去除硬梗,汆燙殺菁去苦味,才可用來包粽子。 桂竹葉其實不是葉片,而是桂竹筍的筍殼,質地較厚,外觀褐色有斑點,煮起來有桂竹筍香氣。因較容易沾黏,較適合用於蒸煮的北部粽。 圖/取自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 野薑花葉包的粽子蒸煮過後,帶有野薑花香氣,是起源於新竹內灣的特色粽子;荷葉葉片較大,通常會包成長方形或圓柱形,蒸煮過後的粽子帶有荷葉香。 農業部提醒,粽子雖美味,但因它高油、高熱量,應適量食用才能避免攝取過多熱量。 圖為野薑花葉。圖/資料照片

MORE

食用養生八寶粽 營養健康過端午

【本報台北訊】今年國曆6月10日就是端午節,許多民眾會選購或自製粽子與家人共度佳節,粽子雖美味,但攝取過多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對此,營養師分享「養生八寶粽」的製作方法,以多種豆類和水果為食材,設計出富含植物蛋白和膳食纖維的八寶粽。 健康吃粽有方法 花蓮慈濟醫院營養師梁榮顯指出,傳統鹹粽作法高油、高鹽、高澱粉、缺乏纖維,若加醬料食用,1顆熱量近600、700大卡,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患者若食用過多,可能會造成負擔。 此外,傳統鹹粽的主要食材是糯米,主要成分是支鏈澱粉,經消化酶分解成葡萄糖速度更快,加速血糖上升,建議一天以1顆為限。 若自行在家包鹹粽,建議減油並加入黃豆等、減少糯米量,增加蛋白質及纖維,且盡量不添加醬料。 他補充,一般粽子裡沒有蔬果、蛋白質也明顯不足,建議先吃2分蔬菜(煮熟後的菜量約2拳頭)、約1掌心大小的蛋白質類食物,再吃粽子,且因糯米澱粉量已足夠,最好不要再搭配其他澱粉類食物。 養生八寶粽營養解膩 傳統粽子不僅油膩,熱量也高,更難以消化。對此,梁榮顯建議,民眾可在家自製「八寶粽」,每顆熱量僅30大卡,且富含高纖維、蛋白質,可以做為餐後點心,去油解膩。 洋菜八寶粽含有優質蛋白質,又具抗氧化和發炎功效,並且可促進代謝。 優質蛋白質:多樣化的乾豆類透過蛋白質互補,讓素食者補充優質蛋白質。 抗氧化、抗發炎:水果含有多種豐富的維生素C、E、A、多酚及白藜蘆醇等植化素,能幫助身體清除過多的自由基。 促進代謝:洋菜、山粉圓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不但能增加飽足感,還能幫助調節血糖、血脂。 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養生八寶粽 八寶粽材料以「三低一高」為原則,少醣、少油、少鹽及高纖維。 食材選用以洋菜粉取代糯米,將用作餡料的紅豆、綠豆、紅花豆、白豌豆、薏仁、花生、蓮子、白鳳豆等豆類,及水蜜桃、水梨、葡萄、鳳梨、櫻桃切成丁狀。民眾可依個人喜好更改配料和份量。 食材(25人份,共100顆) 洋菜粉30克 水5000毫升 八寶豆1000公克(紅豆、綠豆、紅花豆、白豌豆、薏仁、花生、蓮子、白鳳豆) 水果丁500公克(水蜜桃、水梨、葡萄、鳳梨、櫻桃) 山粉圓50公克 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器具 瓦斯爐 鍋子 鐵碗 湯勺 剪刀 小漏斗 封膜機 平口袋子 棉繩 冷卻用RO冰水 作法 1.準備要包入的配料(八寶豆、水果丁、山粉圓)。 2.將洋菜粉倒入鍋中加水、攪拌煮滾後放涼備用。 3.將袋子打開,放入配料。 4.倒入洋菜水至8分滿。 5.將開口閉合,放入涼水使其凝固。 6.用封口機或用迴紋針封口後綁上棉繩。 資料來源:有食譜》這顆粽熱量僅30大卡!6步驟教你做「水果八寶粽」去油解膩

MORE

植物奶怎麼選 專家:先看添加糖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許多人因過敏或乳糖不耐症而改選擇非乳製品的植物奶,但也有些人偏愛它們的理由是,植物奶對環境的影響較小。營養師納多(Jamie Nadeau)指出,最健康的牛奶替代品是豆漿,因為它的營養價值與牛奶相當。牛奶是蛋白質、鈣、維生素D與其他營養物質的重要來源,每杯牛奶含有8克蛋白質,而每杯豆漿含有6克多。雖然不同品牌的蛋白質含量可能不同,但一般來說,燕麥奶每杯僅含3克,杏仁奶略高於1克,椰奶則更少。 但如果不喜歡黃豆的味道,該如何選擇另一種兼顧美味與營養的非牛奶呢? 納多說,如果只是在咖啡中加上一點,不妨優先考慮自己喜愛的;但如果它是日常鈣的主要來源,便需比較標籤說明,找到有標示「強化」的產品。她指出,每種品牌的植物奶都不一樣,有的鈣成分極少,有的會添加糖與香精。 納多表示,杏仁奶、米漿、椰奶、腰果奶都大同小異;就營養成分而言,燕麥奶也差不多,重要的是,要注意哪些的添加糖最多。

MORE

豆類蔬食創意賽 學子比廚藝

【記者羅智華綜合報導】由弘光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承辦的「二○二四蔬食廚藝創意大賽」,日前以大豆全食物為主題舉行競賽,大專、高中組晉級二十四隊參賽,歷經激烈競爭,最後由崑山科大與嘉義高職奪冠。 此次主題為「全食物」和「植物蛋白」的特色與創新。二十四隊需在九十分鐘內,以黃豆、黑豆、毛豆等豆類為主材料,搭配副食材製作前菜、主菜及湯品三道套餐菜餚,料理需符合均衡蔬食原則,不使用任何含動物成分及其製品,也不使用五辛植物,藉此鼓勵學生發揮創意,把蔬食的低碳環保結合豆類的營養美味。 只見參賽學生個個聚精會神專心烹調蔬食料理,不只作品充滿巧思、洋溢撲鼻香氣,更令人看了食指大動。大專組冠軍由崑山科技大學的「火箭隊」取得,高中組冠軍是嘉義高級家事職業學校「豆陣來呷素」隊榮獲。

MORE
/36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