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佛光山 | 人間福報

宗教

渥太華佛光山 醒獅法鼓走入社區

【人間社記者性澄渥太華報導】為期三天的渥太華唐人街大夜市於五月三十一日開幕,向大家展示各國文化以及移民們熱愛生活的一面,安排世界各地的特色表演、美味佳餚和傳統工藝作坊等活動。渥太華佛光醒獅團和法鼓隊應渥太華和加蒂諾社區邀請,由輔導法師知慎法師帶隊於五月三十一日和六月一日參加兩場表演,十一位小將為大眾呈現精采表演,廣結善緣。 開幕當天,國會議員Chandra Arya、市長Mark Sutcliffe、社區警務局副局長Paul Burnett等應邀出席。去年佛光合唱團和法鼓隊首次在夜市上亮相,讓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今年主辦單位繼續邀請法鼓隊和醒獅團表演。 一日,佛光醒獅團和法鼓隊以祥獅獻瑞開場,兩隻獅子伴隨陣陣鑼鼓聲輾轉騰挪搖頭擺尾,吸引了眾多觀眾。獅子撒糖也是一個小小的高潮,引來一陣歡呼。法鼓隊也隨即登場,震天鼓聲瞬間把氣氛推向高潮。

MORE

巴西佛光童軍團 獲頒環境優良實踐獎

【人間社記者林育如聖保羅報導】為慶祝世界環境日,巴西Cotia市環境與農業委員會於六日在Cotia市議廳召開Cotia市環境委員會會議,並頒發「環境優良實踐」證書,表揚三十多個團體,包括巴西佛光山如來寺五一六佛光童軍團等非營利組織、企業家、創業家、地區媒體、合作社和市民,肯定獲獎團體在過去一年所做的環境保護工作和倡議。 出席典禮者包括副市長Angela Maluf、市議員、佛光童軍輔導法師滿樂法師、佛光童軍總監Rose Lacerda、國際佛光會巴西協會長許永隆、督導石曉雲、五位佛光童軍義工等,共計一百二十人。 此次表揚由佛光童軍輔導法師滿樂法師、巴西協會長許永隆、佛光童軍總監Rose Lacerda代表領獎。Rose在致詞中表示,佛光童軍本著佛光山開山祖師的教導,一直致力落實三好運動,未來,他們也會繼續努力推廣環保意識,讓更多童軍及家人落實環境保護的好事。

MORE

西來大學論壇 佛教與基督教對話

【人間社記者心功洛杉磯報導】「2024全美佛教與基督教論壇」(2024 National Buddhist-Christian Dialogue)日前於西來大學展開,以「向彼此學習:長者與青年之間的對話」為題,跨宗教與世代的論壇,約40人出席。 佛光山西來寺作為召集人之一,與西來大學及擁有約千萬信眾的全國教會理事會、多元宗教組織吉博德中心等一起合辦論壇。西來寺慧澤法師及西來大學Victor Gabriel、Jane Iwamura代表參與論壇。 全國教會理事會副祕書長Lois Sprague邀請與會大眾分享對於彼此宗教印象最深刻的特點。慧澤法師表示,每次出席教堂舉辦的彌撒,總是被西方的樂曲及歌詠當中的宗教情操所感動。Dr. Lo及多位基督教代表都一致表示,每次到西來寺看到法師及義工面帶笑容,讓人感受佛教的溫暖。 西來寺本土青年Vincent Liu分享,曾認為「為什麼一定要信佛?」在偶然機會聽到住持慧東法師開示:「學佛就是要相信自己,因為人人有佛性。」聽到這番話後,Vincent更積極地參與寺院的活動。 西來寺本土青年Cassandra Garcia就讀大學時就對佛教有興趣。來自墨西哥的家人們對於他學佛乃至茹素的決定並不諒解,但當看到他的改變時,也漸漸對佛教有所改觀。 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終身榮譽教授蘭卡斯特(Lewis R. Lancaster)提出,一個宗教組織若是要能永續發展,必須要聆聽並提供年輕一代發揮的空間,「就如今天聽到年輕一代所發表的言論,也感受到年輕人的雄心壯志,看到未來希望的曙光」。

MORE

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 盧秀燕談堅持不忘初衷

【人間社記者戴辰台中報導】佛光山惠中寺「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已邁入十年,今年以「古今」為主題,邀請三十一位各領域精英接力開講,盼引領聽眾透過講師們豐富的人生閱歷,汲取智慧精釀開創未來新局。台中市長盧秀燕五日受邀以「閃爍的星.追尋的光」為題,透過與惠中寺住持覺居法師對談的方式,分享影響他最深的人、成為女性市長的心路歷程及對市政的未來展望,盼帶給青年朋友啟發,也期許自己不忘初衷、繼續努力且永遠感恩。 這場五日的講座,市議員劉士州及陳政顯、民政局長吳世瑋、文化局長陳佳君、社會局長廖靜芝、西屯區長陳寶雲、南屯區長林秋萬、北區區長陳宗祈、東區區長吳忠聖、南區區長李美麗及在地各里長等共襄盛舉,現場聽眾達一千一百人,線上直播觀看約兩千六百人,總觸及次數約八千八百人。 做好人不做壞事   父母身教影響一生 談到影響最深的人,「媽媽市長」盧秀燕說,受父母影響很大:「父母從小就教導我一件事,『要做好人,不可做壞事』,這句話影響我一生,因此,心中一直有一把尺,做一件事情時,會先衡量它是好事還是壞事,會傷害到別人,還是對別人好。」市長的父母都是平凡且善良的小人物,父親低調而正直,而母親熱情且慷慨;從小家境並不富裕,但父母總是盡力幫助別人,父母的身教和家庭教育對她的一生有很大的影響。 覺居法師說,他出家將近三十年,在台中耕耘二十三年,十年前惠中寺重新動土,他與盧市長結下善緣。今年的主題為「古今」,希望在座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為下一代留下善美的因緣。他謹記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不要做焦芽敗種,心中要有大眾的人間佛教理念」,強調改變自己才能結更多緣,並分享讀阿諾.史瓦辛格《有用之人》一書感悟,指出只有持續回饋世界,才能成為有意義的人。 盧秀燕回應,覺居法師一生努力在中部地區弘揚佛法、引領大眾,非常了不起,更盛讚覺居法師為「佛法界的市長」,感謝他為台中市貢獻良多。與會的議員陳政顯、劉士州因熱心佛光山與市府有關事務,受封為佛光山駐台中市府代表,引來現場來賓一陣鼓掌叫好。 談及人生歷程印象深刻的事,盧市長分享,便是兩次當選台中市長,把不可能化為可能,盼帶給青年朋友們啟發;台中市民素質很高,市長連任並不容易,感謝市民對他的肯定,並勉勵自己在第二次當選後更加認真對待每一位市民,將市民視為家人,未來她會繼續努力。 覺居法師則說,他去年健康檢查發現生病,才反省應該要好好愛自己,鼓勵大家從現在開始訓練自己的身體,藉由佛法來調解心情。此外,心境是最重要的,學會接受,並做好當下該做的,就不會有遺憾。 有關對未來的期許,盧市長指出,於公,他希望台中市民對城市有光榮和認同感,兩百八十五萬市民共同努力的成果,最近開花結果,台中市在各種評鑑及滿意度調查中都是六都第一;於私,他對自己的期許是不忘初衷、永遠努力且知道感恩。 惠中寺秉承師命   舉辦活動嘉惠市民   覺居法師分享,惠中寺舉辦很多藝文活動,惠中寺的意思就是「嘉惠台中市民」,新惠中寺更特別打造「惠中之眼」,融入台中市的市樹五葉松、市花山櫻花、市鳥白耳畫眉,盼以開放式的空間歡迎市民;無論是文學或是藝術,將以惠中寺為媒介,讓小朋友從小耳濡目染,最後希望大家都能「活在當下」。 盧秀燕最後祝福,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定海神針、做任何事都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並永遠感恩。覺居法師則以自身奉行的「活在當下」勉勵大眾。

MORE

薪火傳燈 星雲大師僧伽教育60周年

性瀅法師 正聞出版社社長 緣起 佛光山叢林學院是創辦人星雲大師培育人才的願心,也開啟弘法五大洲的藍圖。1965年~2024年,六十年來培育五千多位青年佛子。今以此版記錄叢林龍象以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的弘法故事。 「不要問佛教能給我什麼,而是要問自己,我能給佛教什麼。」星雲大師苦心孤詣的一句教誨,在早年台灣佛教仍處於文化弘法尚待開展時期,性瀅法師種下在佛教界筆耕的願心種子。 性瀅法師個子雖小,內心卻有著一股堅定的毅力,深知弘法,需要傳播的力量來開展,畢業後即投入出版編輯。數十載生涯中,為印順導師出版書籍、參與正聞出版社社務發展,以及印順文教基金會的創立。 「大師說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做和尚。而我一輩子也只做一件事,就是文字編輯出版。」性瀅法師說,他深信大師所說:「只要是能做佛教相關的事,就是奉獻。」

MORE

薪火傳燈 星雲大師僧伽教育60周年

慧哲法師 東林學苑社會關懷協會創辦人 緣起 佛光山叢林學院是創辦人星雲大師培育人才的願心,也開啟弘法五大洲的藍圖。1965年~2024年,六十年來培育五千多位青年佛子。今以此版記錄叢林龍象以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的弘法故事。 「給你學習的機會,應當要把握住。」院長星雲大師這麼一句話,有如當頭棒喝,讓慧哲法師養成「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的觀念。壽山佛學院畢業後考取輔仁大學圖書館學系,於師大修教育學分,取得教師資格,於政大教育研究所暑期進修,為教育工作奠定紮實的專業內涵,曾擔任智光商工兩任校長,熱愛教育、奉獻教育不遺餘力。 在慈善事業上,除創辦東林學苑社會關懷協會,擔任普門慈幼慈善會理事長,也是安寧療護臨床宗教師。他不僅自我成就,並與中國附醫一起開創美德病房安寧團隊,臨床照顧末期病人達十五年,更是蓮花基金會的安寧療護講師,擔任臨床宗教師甄審委員長,為蓮花基金會培訓臨床宗教師建立甄審制度,乃至親自在病房帶領培訓宗教師。 親承星雲大師教法的慧哲法師,一路以來,勇於接受挑戰、不畏困難的原動力,第二屆同學們公認「永遠的德學長」,可謂實至名歸。

MORE

薪火傳燈 星雲大師僧伽教育60周年

真悟法師 苗栗頭份廣修佛院住持、苗栗縣佛教會理事長 緣起 佛光山叢林學院是創辦人星雲大師培育人才的願心,也開啟弘法五大洲的藍圖。1965年~2024年,六十年來培育五千多位青年佛子。今以此版記錄叢林龍象以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的弘法故事。 帶著院長星雲大師「不忘初心」、「老二哲學」的腳步,從壽山佛學院第一屆年紀最小的學生成為一方住持、理事長。 為落實大師倡導「四給」的精神,佛學院畢業後即開辦幼兒園,成為教育工作者。 相信品德教育要從小扎根。曾被笑「帶孩子唱歌哪裡是在修行」,也依舊堅持星雲大師弘揚「人間佛教」的理念,從開山上達下慧老師父手上接下廣修佛院住持的傳承衣鉢至日後擔任苗栗縣佛教會理事長,都秉持著有佛法就有辦法的信念,一路克服困難與考驗。 為了承襲人間佛教,法師將二眾弟子送至佛光大學、西來大學就學,二眾弟子也陸續在佛光山寺及西來寺受戒。法師自信的說:「我到現在都還算是佛光山的學生,要終身學習與繼續撒播人間佛教的種子。」

MORE

薪火傳燈 星雲大師僧伽教育60周年

慈怡法師 佛光大辭典、佛光大藏經阿含藏主編 緣起 佛光山叢林學院是創辦人星雲大師培育人才的願心,也開啟弘法五大洲的藍圖。1965年~2024年,六十年來培育五千多位青年佛子。今以此版記錄叢林龍象以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的弘法故事。 因為星雲大師一句「如果真的想讀書,將來可以讀壽山佛學院」,一九六五年,慈怡法師取得徜徉般若智海的通行證,成為大師最早在壽山寺出家的弟子之一。 在讀期間筆耕不輟,撰成《萬壽日記》,並擔任《覺世》旬刊的主編。從讀者到編輯,他為自己沒有一期漏過一個字而感到很自豪。 畢業後,擔起「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委員重任,完成《佛光大辭典》、《阿含藏》、《佛教史年表》。 日本進修期間,大阪佛光山寺、大阪佛光會相繼成立。 秉持「一部好的辭典影響力是千秋萬代、無可限量」的信念,儘管戴著近千度近視眼鏡,對於一路走來跟隨大師文化弘法的路程,慈怡法師說:「心甘情願,無怨無悔。」

MORE

【老師的話】用心

文/慧昭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院長) 記得有一年本山徒眾講習會時,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曾在佛館大覺堂跟全山弟子開示:「體相用是佛教的管理學,信仰為體,如何用?要用心。」用心雖然只有兩個字,但卻總攝一切善法功德。 何也? 例如佛陀之所以能夠比我們早成佛,就在於他的用心;觀世音菩薩之所以能大慈大悲,也在於他的用心;地藏王菩薩能夠成為大願王、星雲大師能夠把人間佛教弘遍世界五大洲等,都在於他們的用心! 那我們要用什麼心? 一、 恭敬心:佛法在恭敬中求,常不輕菩薩也說:「我不敢輕視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二、專注心:禪定又名「專注修」,做任何事,能夠專注一心,才容易成就。 三、菩提心:菩提心是成佛的種子,不發菩提心,就不可能成佛。一發菩提心,就勝過人天二乘人。 四、智慧心:學佛修行要悲智雙運,福慧雙修,有了智慧,才能斷除無明煩惱,有了智慧,才能明心見性、解脫成佛。 五、慈悲心:佛法無量義,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就沒有敵人,慈悲就沒有仇恨,慈悲就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 六、喜捨心:何謂「喜捨」?捨是要捨去貪、瞋、痴等煩惱,心中沒有煩惱自然就歡喜了;捨也稱為「給」或「布施」,當我們行布施時,能以歡喜心來給,也稱為「喜捨」。 七、精進心:佛陀之所以能夠成佛,皆因累劫精進不放逸。佛陀入滅前,也告誡佛弟子要「精進莫放逸」。 八、慚愧心:《佛遺教經》有云:「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有愧之人,則有善法。」我們要慚愧自己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有所不淨。 九、感恩心:星雲大師說:有感恩心的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沒有感恩心的人,是世界上最貧窮的。有感恩的人,心地才會柔軟,心地柔軟跟道才容易相應。 十、歡喜心:佛光山的特產就是歡喜,大師也說:他這一生是喜悅一生。 十一、忍辱心:《佛遺教經》說:「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大師也說:「忍耐是世界上最大的力量。」又說:「我就這樣忍了一生。」 十二、柔軟心:佛法只從柔處不從剛。《華嚴經》說:「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 除了以上幾種心,其他如謙卑心、讚歎心、隨喜心、平常心、回向心、清淨心、無住心、平等心等,都要用心。 只要肯用心,泥土都能變成金。《佛遺教經》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與大眾共勉之!

MORE

【懷古慨今】恆心難發

文/星雲大師 曇稱法師,晉末劉宋河北人。他自幼便心地柔軟、慈悲愛物,即使微賤如蟲蟻,也不忍加以傷害。有一回,他行腳到彭城,偶然遇見一對窮困無依的老夫婦,悲憫之心油然而生,於是便留下來侍奉照顧。 為了養活二老,曇稱不得不捨戒還俗,以做工來維持老人的生活,雖然如此,他對於自己的道業修持,卻不因還俗而稍有荒廢懈怠,依然精進不已,而他的善行義舉,更贏得了鄉人一致的讚揚。 數年後,老夫婦過世,為了籌措喪葬費,他到富家賣身為奴,買了棺材來埋葬老人。 曇稱原本想做工替自己贖身,然後再入山修行。此時,鄉中卻傳出有猛虎肆虐的消息,每日都有人不幸喪生於虎口。曇稱聽聞此事,悲心又起,他告訴鄉民,自己願意捨身飼虎。眾人都力勸他不要做傻事,可是曇稱卻堅定的說道︰「老虎若吃了我,災患必可消除。」 當晚他來到山郊野外,獨坐在草叢中,並祝禱發願︰「願將此色身,布施給餓虎,令其消除飢渴,永息怨害,未來望牠能得無上法食。」然後孤身走向了虎穴。 四更天時,鄉人聽說曇稱竟然隻身涉險,即刻召集壯丁,分持棍棒,準備將曇稱找回來。待到眾人趕到,曇稱已不幸遭虎吞噬,僅存一顆頭顱而已,鄉民悲痛的將曇稱的遺骸起塔供奉。從此,彭城果真永絕虎患。 釋初參曰:富有時,濟助人容易,但窮困時,願濟助人者,就難能可貴了。曇稱法師雖然貧無立錐之地,卻願意執役侍奉素昧平生的孤苦老人,即使連死後的喪葬事也樂於施捨,甚至為絕虎患而捨身。綜觀曇稱法師一生的仁德義行,可說真正做到了永恆的悲心。有道是「慈悲心、菩提心易發,恆常心難持」,今人要效法的是曇稱法師無怨無悔,以恆常慈心饒益十方大眾的精神,而不是飼虎的行為,才是如理如法的行持。

MORE
/262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