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生活 | 人間福報

生活

造橋傳善故事 繪本捐贈小學

【記者江俊亮雲林報導】嘉邑行善團以「百元傳奇」造橋近一甲子,造橋鋪路的感人故事非常多,行善團最近出版一本《咱歡喜來行善-造橋傳善的故事》繪本,13日由理事長徐文志帶領理監事,捐贈500本繪本給雲林縣各國民小學,希望傳播善的力量。 社團法人嘉義市嘉邑行善團理事長徐文志表示,1965年間,嘉義市一群默默行善人士,深感市區道路窟窿害人不淺,於是招募好友以「行善堂」名義,利用晚間人車較少時修補道路坑洞,白天則到偏遠地區修補吊橋、施米、救濟孤貧。 1969年,前團長何明德加入「行善堂」,並提供住家作為聯絡處,成為行善團前身。1971年,有一對就讀偏鄉的國小兄弟,因上學涉水過河,雙雙滅頂,何明德與友人認為在偏遠地方造橋,更有意義,於是向親朋好友募集每人100元作為造橋功德金,寫下「百元傳奇」開端。 嘉邑行善團聲名遠播,以「百元傳奇」涓滴成河,匯集廣大群眾力量,在完全沒有政府預算的支援下,如今已在台灣建造超過600座橋梁,連故前總統李登輝都是行善團團員,而何明德也於1995年獲菲律賓「麥格塞塞獎」領袖獎。 何明德獲得「麥格塞塞獎」後,轉手就將5萬美元獎金捐贈給菲律賓孤兒院,嘉義市消防局也獲贈購買一輛救護車。行善團多年來更秉持《佛說三世因果經》及《文昌帝君陰騭文》,以造橋、鋪路、濟貧、施棺(喪葬救助)為四大志業。 由於嘉邑行善團近一甲子來,造橋鋪路的感人事蹟非常多,行善團於今年4月出版一本《咱歡喜來行善-造橋傳善的故事》繪本,由文史工作者葉益青、插畫家許育榮合著,13日下午由嘉邑行善團捐贈500本給雲林縣的國民小學。 雲林縣政府表示,嘉邑行善團多年來在台灣各地造橋、鋪路、濟貧、施棺,造福社會,近年也致力於教育事業,為弱勢學子提供助學金,協助孩子完成學業,相信這本繪本能為孩子們埋下一顆希望的種子,在社會上形成善的循環。

MORE

阿里山鐵路通車 林鐵處出版攝影書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阿里山林業鐵路自2009年「莫拉克」颱風中斷以來,歷經15年一直無法全線通車,最近42號隧道完工,預計7月1日起全線通車,阿里山林鐵處為此出版《2421m的迴聲—阿里山林鐵全線紀行》攝影書,引領讀者一起迎向林鐵新篇章。 林鐵處指出,阿里山林業鐵路今年完成天災復舊工程最後一哩路,將全線通車,在這個別具意義的時刻,林鐵處出版攝影書,讓讀者在親身體驗之外,還可以透過攝影書認識林鐵車站、路線和週遭環境背後的故事。 林鐵處表示,這本攝影書的作者吳明翰,自2018年起即任職於林鐵處,翻開書頁,就像踏上一趟阿里山漫遊,一站一故事,不知不覺隨著作者走過78公里長、海拔落差達2421公尺的林鐵路線。 除了車站故事之外,書內另外穿插7個林鐵故事,讓讀者細細體會骨董級蒸汽火車的修復艱難、柴油機關車遠渡重洋拚外交的故事,以及林鐵職人守護這條鐵道的用心。 林鐵處表示,《2421m的迴聲—阿里山林鐵全線紀行》攝影書除了中文版外,也同步發行英、日文版,向國際鐵道及山林愛好者,推薦阿里山林鐵之美,讓中外讀者知道,有一群職人在這條鐵道上日夜打拚。

MORE

東沙環礁棘冠海星滿布 突棘行動解生態危機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有珊瑚殺手之稱的「棘冠海星」已成了全球珊瑚礁海域頭痛的課題,為遏止東沙環礁海域棘冠海星肆虐,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一周的時間做水下監測,在東沙環礁清除棘冠海星,總共移除1840隻,得以暫時舒解東沙海域的珊瑚生態危機。 海管處今(6/13)日指出,無論是澳洲大堡礁、日本沖繩、中國西沙群島及南海周邊國家等各地珊瑚礁生態,都受到棘冠海星威脅與破壞,台灣周邊水域也深受其害,近年棘冠海星數量大爆發困擾著海洋生態專家,至於其生成的原因尚無定論。 為了紓解珊瑚面臨生態浩劫的問題,海管處於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海域規畫20處固定測站,每年進行水下調查,以監測珊瑚礁生態健康狀態。今年在東沙環礁北、東、南三側海域並無發現棘冠海星,唯獨有在礁台西南部區域,發現棘冠海星數量異常增加,密集處每100平方公尺約有20至30隻,該區域的珊瑚遭到棘冠海星大量啃食,生態嚴重被破壞。 海管處今年於東沙展開移除行動並邀中山大學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與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專業人員共同投入,於東沙外環礁西南側水深約10至15米的珊瑚礁區進行棘冠海星移除,有助於紓緩東沙環礁珊瑚的傷害。 圖/海管處提供 海管處指出,東沙環礁與澎湖南方四島二座海洋型國家公園擁有台灣最關鍵的珊瑚礁生態棲地,將持續密切監測轄管海域珊瑚礁生態,適時移除,盼降低對珊瑚的傷害。

MORE

母象產罕見龍鳳胎 機率不到1%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泰國的一隻母象日前誕下極為罕見的龍鳳胎後,突然抓狂攻擊小象,所幸保育員奮不顧身搶救,幼崽才未受傷害。大象通常每胎只會產下一頭小象,龍鳳胎可謂極為罕見。 曼谷以北阿育他耶市(Ayutthaya)的「阿育他耶皇家象園」(Ayutthaya Elephant Palace & Royal Kraal),三十六歲的亞洲象「賈姆朱里」(Jamjuree)七日晚間先產下一隻重八十公斤的小公象。 十八分鐘後,賈姆朱里又生下另隻六十公斤重的小母象,接著牠突然抓狂,並攻擊剛出世的幼崽,大象飼育員趕緊制止賈姆朱里攻擊牠親生的小象,還因此腳踝受傷。非營利組織Elephant Stay主任芮迪(Michelle Reedy)表示:「母象攻擊親生小象,是因為牠從未生產過雙胞胎,這種情況真的非常罕見。」 現在賈姆朱里已接受自己產下的一對龍鳳胎,但因二隻小象體型較小,象園特地搭建一座平台,協助象媽媽哺育小象,同時另外利用注射器餵食象寶寶。 據慈善保護研究機構「拯救大象」(Save the Elephants),大象產下雙胞胎十分罕見,僅占所有出生大象總數的百分之一,而龍鳳胎更為稀有。

MORE

百年孤獨行走樹 獲紐西蘭年度樹木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一棵被稱為「行走樹」(walking tree)的北拉塔樹(Northern Rātā,學名:Metrosideros robusta),近日在紐西蘭樹木協會(New Zealand Arboricultural Association)舉辦的二○二四年度樹木比賽中脫穎而出,榮獲年度樹木(Tree of the Year)稱號。這棵樹高達約三十二公尺,奇特的外形酷似《魔戒》中的樹人,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據《衛報》報導,這棵樹位於南島西海岸卡拉梅亞(Karamea)附近的一個墓地旁,孤零零地矗立在一大片空曠的草地上。根據紐西蘭植物保護網的資料,北拉塔樹曾是紐西蘭森林中最常見的樹種之一,但由於棲息地的減少和外來物種的威脅,數量大幅減少,現在被列為國家易危物種。 北拉塔樹是附生植物,通常在其他樹木的樹冠上生長,隨著時間推移,其根系逐漸延伸到地面,「行走樹」的獨特形態,可能是由於其生長過程中,宿主樹倒塌或消失所致。紐西蘭樹木協會主希爾(Richie Hill)在聲明中表示,「行走樹」是紐西蘭卓越樹木的代表,展示紐西蘭獨特的自然遺產,這棵樹獲獎,不僅是對其自身的肯定,也提醒人們保護和珍惜紐西蘭的自然資源。

MORE

3D塗鴉牆壁 幻化穿越宇宙通道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摩爾多瓦塗鴉和街頭藝術家伊茲芙妮(iZZY iZVNE),以3D形式和書法進行創作,伊茲芙妮讓牆壁呼吸並創造出通往另一個宇宙的門戶,讓觀眾思考空蕩蕩的灰色牆壁背後隱藏著什麼,以及無法感知的現實有多深,她還是摩爾多瓦不同嘻哈音樂節的組織者。 伊茲芙妮2009年因為喜歡饒舌音樂,發行專輯和MV,踏上歌手之路,盡其所能接觸嘻哈文化,2011年她開始塗鴉時坦承:「我無法想像會在這領域久待,但我愛上噴漆。」所以在人生最窮的學生時期,僅管住在髒亂的公寓,不知道哪裡有錢支付這昂貴的興趣,但一切卻持續發展。 2017年她進入充滿書法和3D彩繪的世界,「我沒想過書法這麼吸引我,從那一刻起,我感到自己停不下來。」 與牆連結 創造新的宇宙 伊茲芙妮回想當時的困境:「一開始做這種藝術非常困難,因為塗鴉藝術家很少,社區也很小,很難找到可以學習的人,我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該用什麼材料來畫,我只知道我能夠做到這一點,而且這是一項非常有趣的活動。最重要的動機是對這門藝術的熱愛。」 伊茲芙妮因為壁畫開始旅行,每到一個國家就先看牆,「每道牆周圍的氣氛會幫我決定該畫什麼……,我和牆之間應該有連結,我想在工作前先愛上它。」 伊茲芙妮每次粉刷牆壁時,都會創造新的宇宙,在這個過程中,她要求觀眾想像,除了城市建築的灰色水泥之外還有什麼可能;凝視著深邃的彩繪隧道,人們無法不好奇另一邊有什麼魔法,在思考這些幻想時,伊茲芙妮希望人們對現實生活中的奧祕感到好奇。 人們太忙  忽視眼睛靈魂 「我的風格是打開未被發現的事物。」她解釋:「誰能想像牆內的現實有多深邃?我們頭頂上的宇宙有多精采?我們在街上、地鐵、商店裡遇到的每個陌生人內心世界到底有多深刻?我們失去了生活中的許多時刻,只因為我們每天太忙,無法停下來打開我們的眼睛和靈魂。」 透過用她強大的幻覺藝術充滿世界,伊茲芙妮正在城市環境傳播一點魔法,每面牆都注入她的能量,因為伊茲芙妮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每個項目中,並透過公共空間藝術來轉化城市。

MORE

翻轉剩食 製成世界最美染料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如果有一天染樂工房因為不夠廚餘,做不出染料而關門大吉,其實也未必是壞事啊!」香港染樂工房(Dyelicious House)創辦人張駿霖(Eric)為了解決剩食問題,將每天被丟棄的廚餘,例如連鎖咖啡店的咖啡渣、蔬菜批發商的剩菜等,製成「世界最美染料」。 他為了讓染出來的布更有故事,甚至帶領團隊將香港當地的特色如水磨石地磚、通花鐵閘的花紋,融入布料設計中製成旗袍、扇子等,並開設剩食紮染工作坊,希望透過工藝傳承,把食物的故事、染藝的樂趣帶給每一個有緣之人。 單是咖哩  1個月試色200次 染樂工房自2012年起開始發展天然環保染坊,以廚餘作為染料的原材料,可算是升級再造(Upcycling)的一種。張駿霖表示,靈感緣起於他大學畢業前,有天吃咖哩不小心弄髒了衣服,洗不掉汙漬,加上他的家族在日本奈良開設染坊的背景及經驗,「我突發奇想,既然食物汙漬洗不掉,是否代表可以成為一種全新的染料?」 他表示,廚餘染除了不被社會理解,製作過程也極為繁複,即使是氣候與食材的微小區別,也會影響最後的結果,且在當時廚餘染的資料非常少,很多細節,都需要張駿霖自己摸索實現。 「調配報廢是常有的事。」他說,單單是咖哩,一個月內也會有200次試色,更不用提其他顏色。最後在反覆的實驗,張駿霖終於琢磨出了方法;例如藍色,先把紫甘藍切碎、晒乾,加入葡萄糖用攪拌機打碎,真空保存180天,等「厭氧發酵」讓紫甘藍變成糊狀,使用時加上水,就變成了藍色染料。 他前後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調配出基礎的幾種染料。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他收到米蘭世界博覽會的邀請函,剩食染料被主辦單位讚美為「世上最美麗的顏色」。 「廚餘是不美的東西,若能將它『變美麗』,自然會引人注目!」張駿霖除了舉辦不同的工作坊、製作不同的染色產品,最重要是用不同的廚餘剩菜研發新的顏色;近年,他研究用菱角硬殼提煉出灰色,但這種食物受季節所限,他們仍在想辦法穩定生產。 創造雙贏  主動尋找「貨源」 張駿霖表示,天然染色的知識並不難掌握,在人工染料及食用色素出現前,人類就用各種自然物料染色。這些年來,香港政府計畫推出垃圾按量徵費,生產商及餐廳希望減少成本、樂意捐出廚餘,他從中看出「商機」,主動合作,創造雙贏成果;如今,工作室剩食染料的「貨源」相當穩定。 至今張駿霖仍會透過熟識的餐廳、蔬果攤,找來洋葱皮、廢棄蔬果等,帶回工場以煮、攪碎、加糖鹽或醋等反覆試驗,做出想要的顏色。樂此不疲的他說:「紫薯皮、中藥藥渣、咖哩,這些廚餘其實都可以擁有第2次生命。」

MORE

5G智慧軌道 高雄輕軌智慧升級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推動5G智慧交通升級,交通部、電信業者和高雄市捷運局攜手推動「5G Smart Train FRMCS 計畫」,以高傳輸速度、低延遲與大容量優勢,將軌道通訊、資料等做整合,打造5G智慧軌道應用整合平台,還能以AI做行車偵測與提供即時告警服務。 「5G Smart Train FRMCS 計畫」(未來鐵道行動通訊系統Future Railway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FRMCS)是交通部智慧交通升級的方案。今(6/12)日於輕軌C14站(舊打狗驛故事館)前舉行成果發表會。 電信業者選定高雄輕軌人潮最多的5站點設置5G專網並導入五大科技應用,打造全台第一個5G智慧軌道應用整合平台,提供更便捷、安全及綠色的交通服務。 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肯定業者整合5G網路建構低延遲、大頻寬特性的交通服務平台,從輕軌C10光榮碼頭至C14哈瑪星站,提供輕軌車頭光達、CCTV 等設備,搭配雲端 AI 運算以5G 傳輸即時偵測軌道與月台異常狀況並提醒駕駛員,行控中心也可遠端發送資訊或語音,解決傳統單依靠駕駛員處置的方式。 每節車廂也裝設光達感測器,可有效地判別景深距離,搭配 AI 透過事件移動速度、距離以判斷是否有危險,車廂也會透過電視螢幕展示司機員運行列車時,透過科技化物聯網及 AI 辨識得出來的一些軌道異物示警畫面,了解列車員如何輔助駕駛等。 圖/高市府提供 特別是車廂裡還展示 AR 旅客體感互動與城市觀光導覽服務,透過廣告魔術螢幕提供周邊景點包括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駁二藝術特區、高雄港大港橋等虛實疊影導覽等。安全且多面向樣的服務,讓智慧交通升級。

MORE

台鐵仲夏寶島號CT273回歸 每張票售價1388元

【本報台北訊】夏日盛典「仲夏寶島號」由有「蒸機女王」之稱的CT273蒸汽火車,車頭牽引莒光號車廂行駛玉里至台東,每年都吸引許多鐵道迷搶搭。今年將於7月12日、7月26日、8月9日(均為星期六)出發3梯次,每張票售價1388元,即日起開始販售,搭乘日當天還可獲特製紀念品。 「CT273」是由日本川崎車輛公司於1943年製造,馳騁於西部幹線,自鐵路電氣化後,1984年2月除籍,成為台鐵最後退休的蒸汽機車。2014年8月開始肩負花東線行駛任務,每年6至8月、連3個周末假日,固定行駛於玉里至台東間。 享有「貴婦人」、「蒸汽機車女王」等美譽、車齡已達81年的CT273蒸汽火車頭附掛6節莒光號車廂,穿梭花東鐵道間,今年分別於7月12日、7月26日、8月9日開行,沿途停靠玉里、富里、池上、山里及台東等站,3趟次各附掛6節莒光號車廂,共810個座位。 仲夏寶島號蒸汽火車遨遊花東縱谷,途中除可抵達有稻米之鄉美稱的富里站外,還會停靠作家劉克襄形容為「傳說中到不了的車站」的山里站,並可前往與車站一樣隱身在山谷裡的白色小教堂,不僅能欣賞花東田野山嵐,又可享受各站特色小農市集及參訪古典建築之美。 台鐵公司表示,每張票售價1388元,憑車票於搭乘日當天,更可獲得精美特製紀念品;為使旅客能順利參與活動,7月13日、7月27日、8月10日,加開新自強號5262次(台北站上午6時55分開、10時到達玉里站) ,除郵輪網頁加購、也可於活動日前30天至開行前5天,憑仲夏寶島號4666次車票至各站售票窗口購買。 活動行程隔日(周日)加開的新自強號5265次(台東下午4時2分開、晚間10時22分到達台北站),可於活動日前30天至開行前5天,憑仲夏寶島號4666次車票至各站售票窗口購買。相關行程及購票須知請詳洽官網(https://www.railway.gov.tw/tra-tip-web/tip/tip00H/tipH11/query)。 「蒸機女王」CT273回歸,台鐵仲夏寶島號今起開賣。圖/台鐵公司提供

MORE

AI驅動成長 工研院:2024年半導體產值突破5兆創高

【中央社台北訊】人工智慧(AI)狂潮來襲,帶動相關供應鏈需求強勁成長,工研院預估2024年整體製造業產值達新台幣23.1兆元,年增率達6.47%,半導體業產值更首次突破5兆元大關,預計可達5兆1134億元,改寫歷史新高,年成長17.7%。 工研院今天舉辦「2024年台灣製造業暨半導體產業景氣展望記者會」,工研院IEKCQM預測團隊指出,全球製造業景氣緩步回暖,在國際需求增加的推動下,國內民眾消費成長延續,民間投資意願轉強,加上AI伺服器新商機及股市創高,台灣經濟表現將溫和穩健。 工研院接著指出,由於通膨降溫、國際需求回升,金屬機電、資訊電子、化學工業、民生工業4大業別重返成長,其中資訊電子產業因AI帶動半導體產業先進製程需求,將達雙位數成長、年增率11.09%。 工研院分析,AI已是產業大勢,2024年AI發展將從雲端走向終端,AI PC與AI手機將成為GAI(Generative AI)普及的關鍵應用,台灣半導體產業應把握此機會,布局相關技術與產品。 工研院說明,隨著ChatGPT風行,各大PC品牌廠於紛紛推出AI效能的PC,搭載神經網絡的處理器(NPU),將不需透過雲端執行運算,使運算速度更高效且低延遲,語音辨識、圖像處理等功能也更智慧化。因此,AI PC占整體PC出貨量比重,預估從2024年占比2成將快速成長到2028年的占比8成。 除了AI PC,另一個重點是智慧型手機,工研院指出,智慧手機具備強大裝置端測算力、最多用戶及黏著度、完整應用生態的3大優勢可用於驅動GAI發展,AI手機占整體智慧手機出貨量比重,預估從2024年占比2成快速成長到2028年的占比7成。 此外,終端產品對高效能需求也推動半導體封裝技術朝高密度互連發展,除了2.5D/3DIC等封裝技術外,在成本與效能的優勢下,也驅動扇出型封裝延伸至面板級載體。透過強化晶片異質整合與高階封裝技術,以滿足裝置端AI的終端高效能應用。 AI帶動半導體產業先進製程需求,台灣大大受惠,交出亮眼的經濟成績單,不過中經院代理院長王健全表示,近年台灣科技產業傾斜愈來愈明顯,半導體產業又具有高度政治風險,建議半導體發展應更全面,和其他產業鏈結,使台灣經濟發展更健康,「台灣不能沒有半導體,但台灣也不能只有半導體」。 王健全直言,台灣應該晴天儲糧,期待政府此時能夠端出好的上位政策,帶動產業轉型及市場布局。 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史欽泰則說「AI罩門是能源」,他表示,半導體產業產值快速成長,現在又受到AI浪潮推動,但要注意的是,地緣政治會是台灣半導體產業馬上感受到的壓力,另外,全球都在談淨零轉型,減碳、ESG這些議題,會讓製造業的技術必須突破,且全球布局時,會遇到很多過去不會遇到的挑戰。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所長林昭憲表示,算力即國力,但國力背後隱含的是能源問題,各領域業者包含晶片設計、封裝技術、散熱等,都持續投入繼續突破,希望解決AI高能耗的問題,除此之外,政策是否有所突破,也是未來關注焦點。

MORE
/93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