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環保 | 人間福報

生活

百變磨菇菌絲體 易分解不汙染

文/李盈、李小敏 全球的海域,每年被800萬噸的塑料汙染,數以千萬計的海洋生物,賴以維生的環境迅速惡化。 塑料對環境的危害極大,其中又以保麗龍(及顆粒)的傷害最高,單靠土壤的自然分解就要花上數個世紀。未被代謝乾淨的塑膠粒子,流入湖泊、溪流與海洋,最終被海龜、魚與水鳥吞嚥,加速生物滅絕。 大學生課間新創巧思 因此近年人類積極找尋一種能自行生物分解,容易塑造又牢固的永續材料,希望能順利取代人們對塑膠或其他化工產品的依賴。 Gavin Mclntyre與Eben Bayer在美國綜合大學排名41的紐約州倫斯勒理工學院就讀時,於Brut Swersey教授開設的創新訓練營上相遇,他們一同探討全球生態汙染的問題,期望在為期16周的課程中,找到解決新方案。 兩位學生從能黏固土壤的磨菇上發現靈感,以磨菇菌絲體與有機廢棄物來製作新材料,取代塑料、皮革、建築材料及其他包裝產品。他們攜手於2007年新創「Ecovative Design」生物材料設計公司,立志把這個能與自然共存的永續材料發揚光大。 從一顆小球開始種起 Bayer為了確認這個構想能否化為現實,先在自己的宿舍進行了一個小實驗。他做了一顆由菌絲體接種木屑而成的小球,把小球養在自己的床底下,讓它在黑漆漆的環境中生長。 Bayer每天下課就回去探頭觀察小球的生長情況。不出一星期,這顆小菌絲球就長大成一塊餅乾大小,還十分堅固,無法輕易用外力破壞。這個實驗證實他的構想極為可行。 菌絲體是天然強力膠 Bayer經由實驗發現,菌絲體做為由線狀細胞組成的真菌網路,作用就像天然的強力膠,甚至比化學膠水還要堅固。菌絲體能在5到7天內生長,無需仰賴太多陽光與水。 磨菇菌絲體可以消化各類農業產品,再塑形成不同的形狀,小如杯子大至建築材料。只要稍加調整菌絲體的生長與加工環境,工作人員就能依照需求,將成品客製成理想的密度、結構、紋理與強度。 Ecovative Design生產產品非常簡單,過程大致如下: 從建材出發用途廣泛 先將玉米稈或其他農業副產品,與磨菇菌絲接種在一起,等兩者融合後,進行脫水與加熱處理,消毒孢子與可能的過敏原。等產品冷卻,就能按訂單出貨了。Ecovative Design的產品,目前已從建材、包材、藥妝耗材、皮材涵蓋到了食材。 Bayer和Mclntyre一開始想主攻木材與建築材料等市場,他們設計出一種名為MycoBoardTM的人造木材,它是由同一種菌株所種植而成的。與一般木材一樣堅固,不需要靠甲醛防腐防蛀,因此無需擔心致癌,對環境更為友善,可以用於家具、門板或櫥櫃。 在其他建築材料方面,這家生物材料公司則推出MycoComposite地板,一個能讓消費者自行組裝的便利材料,該產品後來也榮獲永續產品的金獎與最高認證。 希望能取代塑料包材 但在推廣過程中,Ecovative Design也發現,塑料包材帶來的汙染最為可怕──垃圾量巨大且累積快速。 團隊立即把研發重心轉移到了環保包裝材料上,提供如聚苯乙烯(EPS)般的無色透明膠膜,或是能替代塑料泡棉的材料。他們將菌絲體與一種麻類副產品混合在一起,做出可百分之百回收,能生物降解的泡棉。 近年,Ecovative Design已為愈來愈多想改變消費行為的跨國公司,如戴爾(Dell)電腦與宜家(Ikea)家居,提供包裝與建築材料。 幾周後在土壤中分解 目前Ecovative Design每年能生產2000萬磅菌絲體,團隊並積極強化量產能力,畢竟,唯有提高產能,才有能力對環境產生積極的影響。現在製造一片2公尺寬20公尺長的菌絲體,需要9天時間,未來這個時間將縮短,產能也能遞增。 Ecovative Design的團隊由美國發跡,現在已拓展至荷蘭,持續為歐洲、中東、非洲甚至南美的市場提供服務。而事實也證實,保麗龍埋在土壤中,要花好幾千年才能被分解掉,而這種「磨菇包材」,在土壤中僅需要數周的時間,便可以完全分解,十分的環保。 開放技術轉移不藏私 Ecovative Design的創辦人之一Mclntyre說,菌絲體的潛能是無限的,它能用於製造絕緣物、包裝、吸音板、皮革、彈性泡棉甚至是蛋白食品。 他相信在15年後,菌絲體相關的產品,將會變得與現在傳統皮革、塑膠,甚至紡織材料一樣普遍。 為了加速推廣速度,Ecovative Design團隊也大方開放技術轉移,讓想對環境永續獻上一分心力的客戶,可以生產自己的包材,同時提供特別的顧問服務,指導潛力客戶用菌絲體設計自己的永續產品。相信在不久的未來,Ecovative Design的團隊將帶給人們更多的創意與驚喜。 變身最酷植物蛋白 Ecovative的磨菇菌絲體,於2022年酷酷的跨足食品界,發明了用菌絲體做的「我的培根(MyBacon)」植物蛋白,此一無肉培根,體積比一般肉片還大。因為加入了其他天然可食用的配方,質地、味道甚至氣味,都與真實的培根十分雷同。 「我的培根」已在美國超過55家零售與食品公司的通路中銷售,被《時代》雜誌譽為該年最佳發明之一。它的生產過程非常乾淨,與畜牧業的碳足跡相比,帶來的環境負擔極少。 更珍貴的是:Ecovative Design所有的產品都是有機無毒的,所有的菌絲在製成產品前,均經徹底乾燥及滅菌,確保不會透過孢子產生汙染。而消費者使用完Ecovative Design的各項產品後,可以直接拿去堆肥,完全不用擔心會汙染環境和水源。 跨足美容及時尚產業 從住家到包材的成功應用,Ecovative Design聯想到了美容產業的需求。團隊活用菌絲材料的特性,藉由混合棉類的副產品,為沙龍、水療中心與美容中心,設計製作出了化妝棉、修腳趾墊片、眼罩與水療拖鞋。所有的產品都不含乳膠,更不含石化成分,對人體與環境都更為友善。 在時尚產業方面,Ecovative Design很熱衷製造出類似皮革的皮料,應用於時裝(皮鞋或手提包)、汽車座椅(仿皮皮料)、配件和其他絕緣的科技泡棉。 Ecovative Design的菌絲皮革,不單看起來神似傳統皮革,就連觸感都十分相像,更能按客戶需求生產尺寸,替代以往對動物皮革的需求,保護了許多瀕臨滅絕的動物,也減少了材料過盛的浪費。Ecovative Design更與Bolt Threads開發出菌絲皮革,並與世界級的品牌洽談合作。

MORE

NASA科研機來台解析空品 為剖析地表路徑似溜溜球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環境部與NASA於今年合作進行亞洲空氣品質機載和衛星調查計畫,科研飛機前已三度航行台灣中南部,解析空氣汙染成因,另針對高中職及大專院校學生辦理課程,NASA科學家解釋飛行路徑安排,為利剖析地表空氣品質,高度約5至10公里大氣層,像溜溜球一樣的三維路徑。 環境部說明,NASA於今年2月至3月進行亞洲空氣品質機載和衛星調查計畫(Airborne and Satellite Investigation of Asian Air Quality, ASIA-AQ),由2架科研飛機搭載高精密儀器,於2月15日、2月28日及3月13日三度航行台灣中南部,並配合環境部進行高屏地區3D空品實驗,以解析當地空氣汙染成因。 為促進我國高中以上學生之科學研究及瞭解台灣空氣汙染成因,環境部表示,以視訊辦理2場「NASA科學家與學生空中對話」,本次NASA飛行科研計畫通訊部主管畢格斯(Brenna Biggs)博士等共5名科學家們之精采課程及互動交流,獲得超過1000名高中(職)生與近200名大專院校學生熱烈迴響。 活動中有學生注意到本次計畫飛行之高度很低,好奇飛行路徑是如何選擇?NASA科學家表示,飛行路徑安排除為利剖析地表空氣品質,高度約5至10公里大氣層,且像溜溜球一樣的三維路徑,亦需確保不影響既有商業及軍用航班,並配合計畫中其他亞洲國家路徑規劃等多面向考量。 有高中生提問如何為改善空氣污染問題盡一份心力,NASA科學家說明,空汙成因及來源複雜,包含大氣傳輸化學反應、工廠排放、火災事件、餐飲油煙等,並鼓勵學生可從騎乘自行車或購買二手衣做起,亦可邀請親朋好友共襄盛舉。 也有學生提問「為何會選定春天來執行本計畫?」,NASA科學家說明,溫度會影響地表植物排放VOC,但汽機車、工廠之排放較不受季節影響;另也可藉此區分境內或跨境污染,亦會配合本計畫其他國家事件,例如泰國北部燃燒季節。 這次活動由環境部、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及台灣氣膠研究學會於3月20日及21日合作辦理。

MORE

2024越南紡織展 紡拓會領軍展現台灣創新與永續產品

【本報台北訊】2024年越南西貢紡織及製衣工業展覽會(SaigonTex)上周六(13日)在胡志明市圓滿閉幕。本次由紡拓會領軍,計有遠東新世紀、南亞、集盛、新纖、東和、儒鴻、旭寬、大東、二億及永光化學等24家國內業者,參展展出各式永續機能之紗線、布料、商標、染料及助劑等。根據紡拓會現場調查顯示,超過700位買主到台灣館參觀,參展廠商現場接單金額約10萬美元,預計未來接單金額超過500萬美元。 本展為越南最具規模及知名度的紡織展,本屆有來自20個國家,逾1,000家廠商參展,並首度辦理參展業者之產品發表活動,共有牛仔布、色紗、印花布、回收材料、功能服/運動服、女裝時尚與配件等7大主題,以及多場動態秀,增加展覽的豐富性。除了實體展出,紡拓會亦運用線上展間擴增展品多樣性與數量,透過線上線下整合行銷方式,協助越南與國際買主快速掌握台灣紡織品特色。 紡拓會執行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委辦之「紡織品整合行銷與商機開發計畫」,於本展設立台灣精選紡織品專區「Taiwan Textile Select」,展出逾170項永續及時尚與輕機能紡織品;永續亮點產品包含遠東新世紀展示碳捕捉技術TOPGREEN® BIO3 製成的環保布料及樣衣、展頌推出具高強度及耐磨性的GREENLON® Bio-based 生質尼龍系列,以及東和展示鳳梨葉纖維混紡紗,傳遞台灣紡織產業的創新及永續優質形象。 本專區吸引包括國際知名貿易公司Li & Fung、法國大型運動用品零售通路 Decathlon、美國戶外活動品牌Quickfeat、國際知名成衣集團Asmara越南採購辦公室、韓國 YOUNGONE越南採購辦公室、韓國成衣集團 Hansae 越南公司,以及越南高端運動服成衣廠 PR SPORT、紡織集團 THYGESEN、知名成衣公司 Motives 等買主到訪。 紡拓會以「Sustainable Solutions & Innovative Textiles」為主題,於展覽第一天辦理一場發表會,共有遠東新、南亞、永光、棉品、東和、二億等六家紡織業者,以及台灣紡織設備業者團隊(A-Team,包含流亞科技、興承、東庚、力根等)與數位平台業者(Frontier)揭示最新產品與技術,以創造異業整合之加乘效益。 本發表會吸引美國服裝集團PVH旗下 Calvin Klein、Tommy Hilfiger品牌之材料採購代表、越南大型成衣FasLink、PPJ Group、Binh Minh Garment JSC等逾80位專業人士參加,參加者於發表會後紛紛前往台灣館與我參展業者洽談。 越南紡織成衣外銷出口在疫後恢復成長,越南紡織服裝協會(VITAS)主席武德江表示,越南2024年紡織成衣產業於第1季出口額近10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10%,預期本年全年可達到440億美元目標。 越南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之投資效應已顯現,加以疫後越南成衣廠需進口永續紡織品以符合目前國際買主採購需求,紡拓會將繼續組團參加2025年越南西貢紡織及製衣工業展覽會(展期為4月9至12日),歡迎對越南市場有興趣者洽詢紡拓會。

MORE

超商環保素養調查 逾6成民眾仍索取一次性餐具

【本報台北訊】環團RE-THINK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今年首次與全家便利超商合作進行「環保素養調查」,發現成9成7民眾願意響應回收與減塑措施,但逾6成會索取一次性餐具。RE-THINK與全家共同推動「全民回收新運動-全家一起學回收」3年零錢捐計畫及推出回收大百科便利超商版,盼透過全齡環境教育,促進垃圾減量。 RE-THINK與全家便利商店、台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葉欣誠今共同發布「環保素養調查-便利商店篇」。RE-THINK表示,協會自2019年起進行「環境素養調查」,今年首次與便利商店合作,聚焦民眾在超商消費過程能進行的環保行為。 根據調查結果發現,有4成民眾誤以為便利超商常見垃圾如電子發票、包子紙、口香糖夾鏈袋可回收;56歲以上民眾環保知識正確率最低;6成3民眾習慣在便利超商索取一次性用品;超過7成民眾會在住家垃圾桶處理商店購買的商品垃圾;有9成7民眾願意響應便利商店回收與減塑措施。 葉欣誠表示,調查結果發現,民眾對於環保回收知識充足,且有97%願意響應回收及減塑措施,但仍有逾6成民眾會在便利超商索取一次性餐具,顯示行為與知識上有落差,盼套過引導減少塑膠使用量;環保最大的2大挑戰就是「便宜、方便」,便利超商作為服務業,民眾索取仍會盡力滿足需求,盼透過好的設計如圖像指引、誘導作法等,促進民眾從事綠色行為。 全家公共事務暨品牌溝通室部長吳采樺說,全家可借用循環杯店家從去年的500家分店,擴增至今年的1000家,顯示愈來愈多人關注減廢減塑議題;全家各分店每年有高達300萬人次消費者,去年減塑重量達到400公噸,未來盼透過影響力推動綠色消費行為,包含容器上標示是否回收、店內設置資源回收垃圾桶,達到回收最後一哩路的指引。 RE-THINK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黃之揚說,這次以People、Place、Planet的「3P策略」,也就是「與民眾溝通」、「設計典範場域」、環保行動「電子發票愛心捐活動」;將便利商店重新定義為「創新環境教育場域」,合作推出「回收大百科」便利超商版,針對大眾的行為現況、認知誤區溝通,盼提升回收意願、回收正確率。 黃之揚表示,RE-THINK也與全家便利商店共同發起「全民回收新運動」3年零錢捐計畫,運用零錢捐資源推動多元管道環境教育,也包含設計開源校園教材包,讓環境教育透過3年計畫長期深入全台各地校園與便利商店。 2024環保素養調查便利商店篇,為全家便利商店與RE-THINK重新思考於2024年3月17日至2024年3月31日,於社群平台發佈的問卷調查,共蒐集有效樣本1萬1943 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1.5%。

MORE

花蓮強震新增崩塌1391處 降雨易土石流2次災害

【中央社台北訊】農業部今(4/30)日指出,花蓮強震山區新生崩塌1391處,面積943.76公頃,444處位於24條土石流潛勢溪流集水區內,另外62處鄰近鐵公路,恐對交通造成威脅;降雨易引發土石流2次災害。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發布4月3日花蓮地震引發的山區新生崩塌情況,根據衛星影像及航照分析判釋成果如上所述;資料除已提供中央防災相關單位、鐵公路單位及地方政府參考,以便採取應對措施外,同時開放民眾至農村水保署的BigGIS巨量空間資訊系統查閱(https://gis.ardswc.gov.tw/)。 農村水保署署長李鎮洋強調,參考1999年九二一地震後的經驗,地震後的山區土石鬆動,若遇降雨則極易引發土石流等二次災害;提醒民眾5月1日起台灣進入防汛期,應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資訊網(https://246.ardswc.gov.tw/),特別是颱風豪雨期間,非必要應避免進入山區活動。 農村水保署說明,地震後花蓮山區雲遮嚴重,單一衛星無法拍攝到完整災區範圍,除購買或使用國際商業與開源衛星外,也經由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空間情報任務小組提供協助,持續蒐集各式航遙測影像。 最終以4月3日至17日間的多元衛星,包括Sentinel-2、Planet、SPOT、Pleiades及福衛5號,以及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災後緊急航空照片,針對震度5強(含)以上的地區進行全面且詳細的新生崩塌地判釋。

MORE

生活減塑大挑戰 地球公民一起來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嗶嗶!你今天追查「角落怪塑」了嗎?慈心基金會於今年3月中旬,啟動2024「bb減塑大集合—角落怪塑Bye Bye」活動,號召全民一起以淨街、淨灘、淨山、減塑等,追查四散各地的塑膠垃圾,投入守護環境海洋行動。 塑膠垃圾的反撲與危害,已是全球亟思對應政策的環境議題,慈心基金會本著守護環境生態的責任,多年來偕同產官學界,投入減塑教育、政策倡議與產業連結等,倡導「生活減塑」的理念。 繼2022年首次舉辦「bb減塑大集合—追查角落怪塑」活動,推動「全球淨街」,獲得各地學校與民眾熱烈迴響,認知源頭減塑及環境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科學家首次在近80%的受測者的血液中檢測到「微塑膠」。國際研究指出,塑膠微粒可能造成肝臟發炎及硬化,對腸胃道、肺部、基因功能也會造成影響。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醫師指出,人類使用的塑膠製品及清潔用品等常會添加塑化劑,透過食物、空氣、皮膚接觸等方式在體內形成「假性荷爾蒙」,進一步干擾內分泌系統,間接影響心血管、代謝、甲狀腺、神經系統。 根據聯安研究統計台灣3千5百筆檢測「環境荷爾蒙分析」資料顯示,近4成的人有塑化劑指數異常情況,顯示環境荷爾蒙早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人體健康。 從近年,來台灣國際淨灘行動記錄表的整理數據,可發現塑膠材質的海洋廢棄物占9成以上。以最新2023年資料來看,塑膠類材質的廢棄物,占91.1%,而其中的75.2%又與飲食有關。 「bb減塑大集合—角落怪塑Bye Bye」活動開跑海報。圖/慈心基金會提供 慈心基金會今年「bb減塑大集合—角落怪塑Bye Bye」活動,共分「全球淨街」、「生活減塑大挑戰」及「領航企業」三面向。3/15~5/15「全球淨街」起手式,4/14~5/11進階版的「生活減塑大挑戰」,帶動民眾認知塑膠汙染與自身行為的關連,歡迎各界志同道合者,點開活動網站 https://bbrally.org/,共同響應。

MORE

碳費訂定延宕 環團4點聲明籲520前出爐以展決心

【記者吳亭頤綜合報導】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多個環團今天發布聯合聲明,呼籲政府5月20日新舊政府交接前,將碳費費率制定完畢,以展現足夠強健的減碳決心,並針對碳費費率審議會提出建言,包含碳費費率每公噸500元起徵、公開碳費審議會會議紀錄以利監督及盡快公布碳費相關子法。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氣候行動網絡、台灣環境規畫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等多個環團今天共同發布聯合聲明,呼籲政府應加速訂定碳費徵收辦法,以展現足夠強健的減碳決心,並針對碳費費率審議會提出四點建言。 聲明指出,5月20日是台灣新舊政權交接的日子,過了這天,新上任的政府團隊可能會為碳費的設定帶來其他變數;環團認為,若碳費制定期程過晚,可能導致部分排放源無所適從或找到藉口,聲稱已錯過制定下一年度減碳政策的時機,因此無法溯及既往,並確實準時於2025年繳納2024年的碳費。 聲明也指出,碳費費率每公噸500元起徵,切勿放大綠色通膨,其中列舉其他亞洲國家案例,2022年南韓的碳交易價格來到每公噸540元,新加坡於2024年起的碳稅也增至每噸570元。 環團表示,雖然在碳費費率審議期間,產業界提出碳費實施將可能導致物價上漲,但是全球最大的工商組織,國際商會(ICC)的研究已指出,碳定價的實施並不會導致通膨危機,呼籲環境部與碳費費率審議會應堅守碳費底線。 聲明提到,碳費審議會至今已召開兩次會議,除了受邀參加的公民團體代表、學者專家與政府部門外,一般社會大眾並不曉得碳費制定的進度與過程;應讓公眾充分了解政府決策的依據和過程,並進行有效監督,也有助於民間團體提供自身觀點,確保碳費制度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最後,環團呼籲政府應盡快公布碳費相關子法,若僅有碳費制定完成,其他子法的腳步卻無法跟上,恐無法在短期內完善碳定價制度;並強調優惠費率的指定減量目標應遵守SBTi原則,才能夠有效地實現減碳目標,並推動碳費制度的落地。

MORE

海保法因程序問題擇期再審 環團籲勿因政治對立推遲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原定於今日針對《海洋保育法》進行逐條審查,最後卻因程序問題決定擇期再審;綠色和平呼籲朝野立委以海洋永續為念,加速審議海保法,莫讓這部攸關台灣海洋未來的基礎法律,因政治對立被推遲擱置。 綠色和平今指出,目前待立院審查的海保法草案已逾十個,多數版本除保障利害關係人參與審議的權利,也提供其自主畫設海洋庇護區的權限;強調如欲保障漁民與原住民權益,實該加速審查海洋保育法,讓漁民與原住民能有實質法律權利參與海洋資源的分配與管理。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李于彤表示,海洋保育法中分級管理的制度設計,正是希望在海洋生態永續的核心概念下,保障漁民、觀光業與原民傳統漁撈活動的需求,而各政黨委員提出的海保法草案,多已採納綠色和平主張的擴大公民參與與資訊公開訴求,賦予所有利害關係人自主畫設海洋庇護區的權限。 李于彤指出,海洋保育法提供了一個契機,讓漁民、觀光業者、原住民或其他利害關係人都能在資訊公開的情況下,由下而上,參與海洋資源的守護管理,共創互利多贏;沒有海保法,各界根本沒法溝通。 綠色和平表示,多次透過調查與報告,揭露台灣海洋現正面臨漁業資源衰退、觀光資源枯竭、生物多樣性消失等三大威脅,呼籲朝野立委以海洋永續為念,加速審議海保法,為新國會豎立典範,莫讓這部攸關台灣海洋未來的基礎法律,因政治對立被推遲擱置。

MORE

全球海洋大數據 助益新能源開發

【記者曾博群綜合報導】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分析過去70年(1951-2020)全球海水表面溫度、近海面海風風速、波高等歷史大數據,找出海水表面溫度上升超過攝氏1度對全球海風及波高之間的相互影響,相關研究成果於2月刊載國際期刊《應用能源》,可以提供開發新能源的參考。 持續升高的海溫,會使得海洋因熱膨脹而加速海平面上升,也會增強海面上的熱對流,導致海風更為強勁,進一步引發更高的風浪,並產生更大的波浪能。 波浪能是風能在海洋表面上轉化為動能的結果,而風能的強弱與氣候、季節和地區的海溫有關,海洋表面溫度高有助於增強海風,進而形成更大的海洋波浪。 在國科會工程處及自然處計畫支持下,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團隊解析過往70年的海洋大數據發現,海表溫和波浪能之間存在著因果關係,當全球海表面溫度超過70年平均值1°C時,全球平均海風風速將增加0.8m/s,海風增強使得波高提高0.5m,間接使全球平均波浪能上升32.8kW/m。 這項研究成果顯示,以全球範圍而言,位於南緯30°至南緯60°之間的海域,占全球波浪能的52.3%,為全球波浪能總量主要分布地區。 若以各大洋個別來分析,南太平洋海域,占全球波浪能的28.3%,其次是南大西洋的23.3%、印度洋15.1%、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地區,分別占約9.6%和9.3%。 研究進一步指出,以全球尺度而言,海水表面溫度與海風風速之間的相關性存在一年的時間延遲,當全球平均海表溫升高約一年後,全球平均海風才有顯著且普遍的增強。 然而海風風速與波高、波浪能之間,則沒有發現明顯的時間延遲,亦即,當海風增強時,幾乎可同時驅動較高的波浪,並產生更大的波浪能。 「前瞻能源」被視為太陽能與風能以外重要前瞻再生能源技術,風能和太陽能在發電上受限於時空的特定因素,而前瞻能源當中的海洋能的持續穩定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風能和太陽能的間歇性。本研究使用70年的大數據探討海洋能的潛能,可以提供開發新能源的參考。

MORE

玉米包、茄子鞋 躍上蔬果時裝周

【本報綜合報導】11月25日是「國際素食日」,又稱「世界無肉日」。近年來, 隨著現代人對健康、環境及動物保育的意識提升,「素食」不再局限於宗教信仰,而是變成全新的飲食文化趨勢。 近日中國大陸一名網友「涓涓絲語」,不只分享烹飪蔬食的影片,更將蔬菜、水果變成時裝秀的主角,例如:茄子高跟鞋、蔬菜包包等,她還設計療癒的人物角色,有玉米將軍、橘將軍,令人忍不住會心一笑。涓涓絲語憑著天馬行空的蔬果雕刻藝術,被大陸網友稱讚為「菜幫主」。 銳利榴槤鞋 拿起來要當心 中國大陸的問答網站「知呼」資料顯示,涓涓絲語住在廣東,是一名1990年代後家庭主婦,育有2名孩子,她在3年前開始投入蔬果雕刻藝術,並將作品上傳抖音;從最早的哈密瓜小豬,到後來的香蕉軍團、香菇龜軍團及雞蛋殼小雞,在她的巧手下,無論是瓜果蔬菜還是沒用的果殼,在她的手中都能變廢為寶。 近日涓涓絲語推出一系列「蔬果時裝周」主題,將平凡無奇的玉米、茄子、西瓜等蔬果,改造成充滿前衛風格的精品鞋、精品包。像是視覺鮮豔、粒粒分明的女性手提包,就是她以玉米設計而成;花椰菜包則做出「布料」感,並利用小黃瓜圈當作扣環,細節一點也不馬虎。 鞋子方面,除了高跟鞋、馬靴系列,竟還有童鞋。尤其她在茄子表面雕刻時尚紋路,裁切成馬靴外觀,乍看之下相當擬真;草莓則被設計成公主鞋,十分療癒可愛,看起來非常可口。不過讓網友們瘋狂討論的則是「榴槤鞋」,這雙「銳利」的鞋款,獨具風格,但拿起來要特別小心,避免受傷。 自從發布抖音短片以來,涓涓絲語已俘獲近200名萬粉絲追蹤,至於為何以蔬果打造時尚話題?涓涓絲語在她的抖音平台上表示:「心在巴黎,哪裡都是舞台。」 低碳飲食遊行 吃素愛地球 昨天是國際素食日,提倡蔬食團體在台北市舉行「一起植植走、永續愛地球」遊行活動,數百名民眾昨齊聚凱道,呼籲國人改變飲食習慣,要求政府正視植物性飲食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減少動物性飲食,希望政府帶頭響應。 台灣永續飲食轉型智庫執行長白卿芬說,現在吃素的概念跟過去不一樣,過往可能是宗教因素,烹調上是古老的烹調方式,現在年輕人蔬食的趨勢,是植物性飲食,都處理得很好吃,憂慮氣候變遷,以替代性蛋白質產業興起,歐美、卡達將此視為新興國興型投資產業。 台灣永續飲食轉型智庫理事長張祐銓則說,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在今年提出的第6次報告,特別指出,每個人從現在起開始採行永續健康飲食,到2050年就可貢獻減少44%的碳排量。  

MORE
/9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