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旅遊 | 人間福報

生活

八仙山暑期森林探索 有機會看長鬃山羊、藍腹鷴

【中央社台中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八仙山自然教育中心推出系列暑期活動,可讓孩子組隊探索森林,更有機會一睹長鬃山羊、白面鼯鼠、藍腹鷴等動物的風采,與兩棲爬蟲類有進一步接觸。 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今天發布文字稿表示,每年舉辦暑期營隊「野獸與牠們的產地-八仙山動物生態探索營」,專為國小五年級至國中三年級的學生量身打造,透過不同類型的闖關及互動遊戲,讓孩子組隊探索森林,近距離的野外觀察和生態解說。有機會一睹長鬃山羊、白面鼯鼠、藍腹鷴等動物的風采,與兩棲爬蟲類進一步的接觸。 另規畫5場次適合親子共學的單日型活動。6月29日「繽紛的地球」生物多樣性闖關,可感受夏季森林裡的生命力,從色彩繽紛的昆蟲到高聳的樹木,一起解謎每種生物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故事。 7月27日及8月10日「蟲林野SAW」活動,有步道闖關及夜間的生態導覽,引領親子尋找夜行動物的蹤跡。7月28日「席德成長日記」推薦有幼兒的親子家庭,從認識種子發芽與小苗生長的過程,一起從播下種子並見證它生長茁壯。8月11日「八仙山歷險記」,與孩子們一同穿越時光,回到八仙山林場,探索林業的發展歷程和伐木工人們的生活。 為推廣國產木材的利用價值,推出7月6日「森林仙境皂工作坊」,走進森林與珍貴芬芳的樹種相遇,感受植物的純露香氣,並親手製作香氛皂,帶來一整年的好運氣。

MORE

阿勃勒金黃燦亮 隨雨抖落黃金雨浪漫夢幻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春末夏初的季節,高雄市湛藍的天空,映照街道上金黃燦亮的阿勃勒,一串串的黃花盛開,彷彿是高掛枝頭的盞盞吊燈,讓忙碌過往的人心增添了一抹微笑,也將市容妝點了繽紛的亮彩,顯得浪漫、夢幻! 這一星期來,高雄市的多條栽植阿勃勒行道樹街道掛起了一串串金黃的花朵吊燈,在藍天輝映下搖曳生姿,特別是隨風起舞抖落一地的花瓣,鋪滿金黃的花毯,都是絕佳的拍照取景的路段,不時可見民眾佇足拍照,擷錄夢幻美景;一幕幕的浪漫就像阿勃勒的花語「金色之戀」般的愜意、 如果還沒有感受到阿勃勒的浪漫美景,高雄市左營區九如四路、苓雅區和平路、光華路、林德街、廣州一街,鳳山區南京路、輜汽路、楠梓區高雄大學路、援中路一帶都可見阿勃勒花海;不忘踏踩金黃花毯,享受為生活增添詩情畫意的好心情。 工務局今(5/14)日指出,阿勃勒是原產於南亞印度及斯里蘭卡的落葉喬木,5、6月為盛開花期,花序成串下垂,花瓣質地輕柔,隨風吹拂而飄落,有如「黃金雨」。花序凋落後,形成綠色長條棒狀果莢,外殼會慢慢成熟硬化呈現深咖啡色,耗時一年的果莢成了臘腸,所以阿勃勒又稱「臘腸樹」。 圖/高市府提供 詩人余光中曾讚賞阿勃勒的美景,寫下「一盞盞,一串串,多少燦爛的金吊燈,初夏就這麼隨隨便便地,掛在行人的頭頂,害得所有的眼睛,驚喜中所有仰望的眼睛,像飛進童話的蜜蜂一樣,都恍惚迷路了。」 炎炎夏日,散步花燈下,除了清涼消暑,還有著美麗的浪漫!

MORE

空服員向登機旅客打招呼 竟是這個原因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旅客登機走進機艙時,常見到空服員站在入口處親切、熱情地向每位乘客打招呼,1名國外空服員分享,其實此舉除了出於禮貌外,同時也是在確認乘客的身體和精神狀況是否適合搭乘飛機。 匈牙利廉航威茲航空(Wizz Air)的空服員拉妮亞(Rania)在TikTok發布短影音,影片中提到「你們知道,空服員和你們打招呼,不只是出於禮貌嗎」。 她透露,空服員在打招呼的當下,會親眼確認乘客是否喝醉或生病,以致於無法搭飛機,也會評估在緊急狀況下誰能幫助他們。 影片一出,網友紛紛留言,「他們是在評估哪些身體健全的(able-bodied passengers, ABPs),可在緊急時刻伸出援手,甚至協助疏散人群」、「難怪我每次踏進機艙,他們就像是在直視我的靈魂」。 圖為示意圖。圖/Unsplash

MORE

【海闊天空】 揭祕濁水溪清與濁

文/余曉梅 濁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河流,其主要支流有塔羅灣溪、萬大溪、栗栖溪、卡社溪、丹大溪、陳有蘭溪等。 濁水溪源頭的合歡山、翠峰、清境、霧社……不是被濫墾濫伐種植高山蔬果,就是被濫建為民宿,造成遇颱風豪雨就發生土石流、橋斷屋倒,曾被譽為「碧湖」的霧社水庫也淤積嚴重;下游河床遭濫採砂石,造成橋墩裸露;傾倒垃圾、工廠、建築等廢棄物等,也汙染嚴重。 所幸從武界部落至地利村五里亭這段水域,穿行在人煙罕至的深山峽谷中,兩岸也沒有公路、聚落,也因此沒有受到人類的干擾與汙染、破壞,得以保持原始的容貌。 栗栖溪水烏黑晶亮 從武界順著溪床往下游走,河床時寬時窄,從源頭被帶下來的黑色板岩,經溪水長年累月的沖刷、磨洗,被分解成碎片、細沙,經陽光照射,在溪水中反射出烏黑晶亮的光采。 栗栖溪支流從兩山挾持中的一線天峽谷匯流至濁水溪,水量很大也很清澈。岩壁上生長著許多台灣原生植物,粗大的老酸藤,還可以用來盪鞦韆。 由於武界水壩已使用了60多年,淤積嚴重,蓄水量僅剩當初建壩時的1/10。而日月潭水位又攸關台灣的發電主力,因此台電於1997年,著手開發新的引水隧道。現今新的武界引水隧道的水,就是來自栗栖溪。 滄海桑田城牆遭掩 綿延2公里的良久峽谷,又被稱為「石城谷」,是濁水溪最具鬼斧神工之處。溪水把堅硬的岩石切割出一條水路。被切割、沖刷後的岩石,有的高大如城牆堡壘,有的狀如人臉、龍頭、鱷魚等各種樣貌。 遺憾的是,近幾年受辛樂克、莫拉克等颱風豪雨,從上游帶下來大量土石,除已把峽谷中的奇石掩埋,2、3層樓高的城牆,也已剩不到一人高的「女兒牆」了。滄海桑田,也許再過幾年,恐連女兒牆也被掩埋了。 奇岩怪石令人驚歎 石城谷的消失雖令人唏噓,但濁水溪一路蜿蜒,逢山轉彎或切割,仍造就了許多優美曲流、壯麗峽谷。尤其在這段人跡罕至的水域,兩岸的奇岩怪石令人驚歎連連;山壁上處處懸掛著大大小小的飛瀑流泉。被溪水沖刷磨成薄片的板岩,除適合用來打水漂,運氣好的話還可撿到被水穿孔的板岩。 山間生態也非常豐富,台灣獼猴、松鼠在兩岸樹梢跳躍;蝴蝶在溪床飛舞,蝌蚪在水中悠遊;處處可見楓、槭、油桐、杜鵑、九芎,還有一些不知名的花草。 遇見濁水溪第一彎 位於地利村的濁水溪第一彎,更是世界難得一見的奇景。濁水溪在與卡社溪、丹大溪匯流後,在下游3公里處,先遇雙龍山來了個S型的曲流,再遇上姑姑山又來了個3/4個圓弧的大轉彎。 這個大轉彎在地形稱為「環流丘」。從岸上公路居高俯瞰,姑姑山脈就像是一尾巨大的土虱魚,浮游在溪水中,因此又被當地人稱為「土虱彎」。 天地人條件皆配合 想全程造訪這段祕境可不簡單,除需要有體力、耐力、毅力,更必須有「天時」的配合,也就是每年4、5月久未下雨的旱季。 不過要觀看濁水溪第一彎就容易多了。早年因為伐木而闢建的丹大林道(台16線),可直通到濁水溪與丹大溪匯流的五里亭。過地利部落再前行約3公里,從公路上就能見到這世界級的奇景。 順遊地利雙龍部落 地利、雙龍都是布農族部落,他們原本住在濁水溪更上游的巴庫拉斯,日治時期日本人為方便管理,強制將他們遷往現居地。 地利部落就位在濁水溪畔,年長者以種植小麥、四季豆等作物出售,年輕一輩有的到外地就業,也有的回到原部落巴庫拉斯經營民宿。民宿幾乎都是依照傳統工法建造的石板屋。 雙龍部落位在地利部落對岸姑姑山上,年輕人也出外工作或在部落經營民宿,老人家則在部落種植龍鬚菜、玉米、甜椒、番茄等作物。 濁水溪究竟濁或清 雙龍部落的民生用水及灌溉,都引用雙龍瀑布的水。前往雙龍瀑布可沿著古圳道走,圳水清涼清澈,沿途生態豐富,運氣好的話還可見到台灣獼猴。瀑布附近還有石板屋、涼亭可供休憩。 很多人都認為濁水溪是一路濁到底,或一年到頭都是濁的。某年4、5月的時候,還有人說:濁水溪變清了,國家有大事要發生云云。 除專家斥為無稽,住在武界濁水溪畔的老人家也笑說:「大雨把源頭的黑色粘板岩(尤其是塔羅灣溪廬山溫泉一帶)沖下來,水就會濁,久未下雨的旱季,水就清了。」筆者從1981年至2011年,多年多次走訪位於濁水溪畔的靜觀、曲冰、武界、地利部落,經驗也告訴我的確是如此,真相就這麼簡單。

MORE

台北市‧大安區 穿越時空天堂路 百年印象昭和町

文/人間社記者周倫 台北市大安區舊名「大安庄」,日據時期成為文教區,設有台北帝國大學、台北高等學校等學府,如今是台北市人口最多、密度最高的行政區;區內有全台最大的清真寺、天主教堂,以及可以在都市中享受「森林浴」的大安森林公園。 大安區位於台北市的「蛋黃區」,但在明末清初,這裡是凱達格蘭族口中的「大加蚋」(沼澤)地區,只有一些凱達格蘭族人散居其間;直到康熙末年才有泉州安溪縣先民前往墾荒,至今仍留有源自安溪的「迎尫公」傳統民俗信仰活動。 相傳清乾隆初初,安溪先民渡海來台時,遇到狂風暴雨,所幸船中供奉的保儀大夫(張巡)顯靈保佑,讓先民化險為夷,後來定居木柵,蓋了集應廟,供奉「尫公」保儀大夫,每年農曆1月12日,居民會從木柵迎來「尫公」驅除田園害蟲。 天堂之路 多元宗教街道 新生南路匯集各種宗教的聖堂、寺廟、佛堂、禮拜堂,從南到北計有懷恩堂、真理堂、清真寺、聖家堂、台北教會、衛理堂等,因此搏得「天堂之路」的稱號。 台北清真寺是台灣最大的伊斯蘭教禮拜場所,建於1960年,曾獲訪台的伊斯蘭國家元首、國王、親王捐助建寺基金,也接待過多位穆斯林國賓,建築結合阿拉伯和奧圖曼風格,有圓頂禮拜大殿、洗淨水房、禮堂、辦公室、喚拜尖塔等,1999年列為市定古蹟。 台北聖家堂是台灣最大的天主教堂,建於1965年,鳥瞰呈十字架型,內部為帳篷式結構。聖家堂的彩繪玻璃來自比利時耶穌會教堂,是19世紀法國藝術家李維克依據《聖經》中的故事繪製,1998年比利時教堂進行改建,而將百年彩繪玻璃轉贈給台灣,2000年12月由專業設計師及故宮博物院技術人員指導鑲嵌於教堂上。 都市之肺 大安森林公園 被譽為「都市之肺」的大安森林公園,早在1932年就被台灣總督府規畫為「七號公園」,但一直未興建。國民政府來台後,曾在此建立兩座眷村、空軍通信大隊、憲兵營區、憲兵藝工大隊、軍中廣播電台、聯勤印刷廠等,1975年時任總統蔣中正逝世後,一度被列為中正紀念堂候選基地之一。 現今的大安森林公園是1994年完工開放,園內種滿植物花卉,有音樂台、兒童遊戲區等,並有一座占地0.7公頃的生態池,是鷺科鳥類群聚繁殖的場所。2015年起,台北市政府又陸續設置3處小生態池,並在小生態池內孵育螢火蟲,讓都市居民也有機會欣賞到螢火蟲。 市定古蹟 三合院義芳居 清末,安溪移民陳氏族人在台北盆地建了三合院宅第「義芳居」,是台北最早的古厝之一。古厝窗子採用的石材,是來自新店、景美一帶的砂岩,屋頂是硬山式燕尾翹脊和青瓦,為北台灣安溪厝的代表,記錄台北盆地的開拓史。 懷舊街區 自由主義學風 日本昭和初年,日人在大安區設立台北帝國大學(台灣大學前身),「昭和町」因台北帝大的設立而發展為住宅區,是許多帝大教授的居所。「殷海光故居」是帝大教授宿舍之一,植物濃綠青翠,充滿濃厚的文藝學術氣息。 位於金華街的「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原本是日據時期台北刑務所官舍,經過修復後,保留日式老木屋及古蹟圍牆,引進文藝與美食,成為老屋新生的生活園區。 台灣大學創立於1928年,自日據時代以來,均以自由主義學風聞名,紅磚建築的行政大樓,正門有古西臘式圓柱,內部有華麗的大廳和階梯,是台北市定古蹟。 老和平東路沿路有台灣師範大學、北師附小、台北師範學校等,培養出許多優秀的師資和學子。台師大前身為創立於1922年的台北高等學校,學校行政大樓、禮堂、普字樓、文薈廳等4棟建築為市定古蹟。 台北教育大學創立於1895年,前身為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校區內有市定古蹟舊總督府第二師範學校大禮堂,為歐洲建築風格。

MORE

日本瑠璃光院 青楓美景醉人

位於日本京都東北比叡山麓的瑠璃光院是秋天賞楓勝地,但春天至初夏的青楓美景也令人心醉。瑠璃光院的人員會輕聲地告訴遊客,可將手機或相機擺放在寫經桌上拍攝。為了捕捉不同角度的美景,遊客會彼此禮讓拍攝的好角度位置。照片攝於14日。圖/中央社

MORE

苗栗.公館 亞洲最古老油井 隘寮下陶藝聚落

文/人間社記者邱乾海 苗栗公館是台灣石油的發祥地,清朝嘉慶年間就發現石油,擁有亞洲第一口油井,由於目前還在開採,成為全球最古老的現役油井。公館鄉物產豐富,人文薈萃,因擁有天然氣、陶土等天然資源,陶藝一度興盛,曾發展為陶瓷文化聚落。 公館鄉位於苗栗縣的核心地帶,清乾隆、嘉慶年間,客家先民開墾後龍溪流域,以公館作為橋頭堡,並設隘寮守衛,以維護墾地安危;由於聚落設在隘寮之下,因此稱為「隘寮下」。土地新開發之後,因距衙門甚遠,官府於是設事務所,做為辦公、抽稅、集會之用,稱為「公館」。 發現原油 台灣開採濫觴 清嘉慶22年(1817年),先民吳琳芳在後龍溪畔發現浮油,但因當時認為冒出的褐黃色液體是硫磺,因此取名「出磺坑」。直到咸豐11年(1861年),理蕃通事邱苟在「出磺坑」附近掘井,汲取原油,成為台灣油礦業的開端。 到了光緒3年(1877年),官廳才聘請美國技師,引進西方鑽井設備,在「出磺坑」鑽井開採石油,成為亞洲第一口油井,也是繼美國賓夕凡尼亞州的德雷克油井之後,世界史上的第二口油井,目前是全球尚在生產的最古老油井。 為記錄油礦從探勘到開採發掘的歷程,台灣中油公司於1981年在出磺坑成立「油礦開發陳列館」,展出文獻史料與實物;1990年改建為「台灣油礦陳列館」,館內有6大展區,透過影片、VR虛擬實境,可了解石油相關知識、油田歷史與現況。 黃金小鎮 單車踏踩風情 後龍溪是公館鄉的主要灌溉水源,清道光20年(1840年)開鑿的「穿龍圳」,是由尖山庄民劉禎出資興建,一刀一斧鑿出水圳涵洞,接引後龍溪水灌溉800餘公頃農田,由於水圳穿越「後龍溪」,因此稱為「穿龍圳」。 穿龍圳流域涵蓋「黃金小鎮」農業特定區,近年來地方推出自行車之旅,專業導覽踏訪「穿龍圳」引水道、水車、拱橋等,沉浸式感受公館風情。 迎新祈福 稻草編扎飾物 以稻草編扎的「注連繩」(しめなわ),被日本人認為有避邪祈福功能,因此常見於神社拜殿或樹幹上,日本人也會在新年、婚喪喜慶等日子,將「注連繩」懸掛在門前、玄關、室內或車內,取其吉祥、迎新、神聖、開運、招福之意。 公館鄉有一家專門生產「注連繩」禮品的公司,用尚未結穗的稻草來編扎各種「注連繩」吉祥飾品,且專門外銷日本。這家取名為「喜妹哪哇」(即「注連繩」日語發音)的公司,已經傳承到第3代,整座公司瀰漫濃濃的稻草香。 陶藝之鄉 戶外藝術之美 公館鄉擁有天然氣,加上陶瓷原料取得方便,具備陶器發展優勢,在日據時代成為台灣陶瓷重鎮,全盛期窯廠多達18座,享有「陶瓷之鄉」的美譽,所生產的裝飾陶瓷品大都銷往國外。 位於公館鄉的「苗栗陶瓷博物館」,展示苗栗窯生態與陶瓷等文物,館內設有四方窯、苗栗窯、八卦窯煙囪等3種燒製陶瓷模型。博物館所在地原本是陸軍維修廠,2005年軍方移出後,成為客家意象園區「苗栗特色館」。 「苗栗陶藝術博物館」位於「五穀文化村」內,是由創辦人徐永奐創建,從原本小小的陶瓷工坊,發展為外銷歐美的西洋裝飾陶瓷工廠。徐永奐表示,「五穀文化村」取自五穀崗地名,集陶瓷、客家文化及農業意象,希望再現「苗栗陶」榮光風華。 為了讓民眾感受陶瓷之美,鄉公所在新沿山道兩旁,以陶瓷作為裝置藝術,成為獨具特色的「陶色公路」。這幾年國際自行車比賽第3站「浪漫台3線」經過此路段,讓國內外車友見證美麗的苗栗陶瓷裝置藝術,成功打響知名度。 紅棗飄香 結合休閒旅遊 公館引進紅棗種植的歷史,可追溯至120年前由地方耆老陳煥南從廣東潮安引進,至今種植面積約50餘公頃,是台灣唯一的紅棗專業生產區。每逢7、8月紅棗採收期,鄉公所會舉辦一系列紅棗節活動,結合休閒旅遊,活化農村特色。

MORE

安心玩 出國備妥八大類用藥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暑假將屆,不少人計畫出國旅遊,還有同學打算遊學等,民眾除了安排行程,醫生建議出國前先到家醫科門診做旅遊諮詢,包括疫苗施打或常備藥物等,帶齊八大類用藥,有助於減少旅途中的諸多不便。 阮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謝湘宜今(6/3)日指出,不少人出國常忙於安排行程卻忘了攜帶常備藥物,導致旅途中的狀況,倉促驚慌,反而壞了遊興。 她表示,旅遊國家的疫情有諸多差異,近期國際傳出疫情的地方,如登革熱為東南亞國家及馬爾地夫、屈公病則散布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及馬爾地夫,茲卡病毒常見在東南亞、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部分國家,腸病毒分布在中國大陸、香港、韓國、日本及新加坡。 流感病毒是南半球國家如澳洲、紐西蘭、南非及智利等,而全球流行的疾病如新冠肺炎、麻疹與猴痘等,無論到哪一個國家都需要注意。 她舉例,腸病毒、A肝疫苗、麻疹、猴痘等已有疫苗可供施打;但因接種後需要時間才會讓抗體達到有效濃度,建議在出國前2至4周先做旅遊諮詢,或是於疾病管制署網站了解國際疫情與注意事項,再到家庭醫學科門診或是各縣市的旅遊醫學門診與醫師討論,讓旅途更無負擔。 圖/Unsplash 至於出門在外該準備的藥物,包括腹瀉、感冒、食物過敏、腸胃道疾病、失眠等都要設想齊全,以免在外因就醫不便而狀況連連。 醫生建議的八大類藥物包括解熱鎮痛藥物,有助於舒緩鼻塞、咳嗽、發燒、頭痛、牙齒痛及肌肉痠痛等。抗組織胺藥物可舒緩打噴嚏、眼鼻過敏、皮膚過敏等。腸胃藥物幫助緩解腹痛、胃痛、腹瀉等。呼吸道藥物助紓緩流鼻涕、氣喘。 睡眠藥物可以助眠及調整時差。止暈劑的口服用建議在搭乘交通工具前30至60分鐘使用,貼片劑則於出發前4到6小時使用有預防效果。外用藥物可預防傷口發炎、感染。防蚊蟲藥品,使用含有DEET成分可使用在皮膚上有助於驅蚊蟲。 至於長期服用如心血管疾病、氣喘等藥品,如果民眾出國時間逾一個月,可於領藥時出具證明文件,一次領取該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總給藥量。 醫生也提醒,民眾須留意各國對於攜帶藥品出入境的規定,盡量將藥品放在原包裝中。如果攜帶的藥品中含有一到三級管制藥品,申請食藥署開立「病人隨身攜帶管制藥品出入境中華民國聲明書」,以避免違反入境國的藥品出規定而受罰。  

MORE

高雄.旗山 香蕉王國話旗山 百年車站說今昔

文/人間社記者薛斐文 旗山有「香蕉王國」美譽,當地「香蕉大王」盧廷,幼年赤貧,由寡母撫養長大,因勤儉、種植香蕉致富。他發跡後,仍穿著沾滿香蕉汁的「芎蕉衫」趴趴走,與一般蕉農無異,甚至有「一人提款倒農會」之說,至今仍廣為流傳。 旗山舊名「蕃薯寮」,早期是馬卡道族的居地。清康熙末年,漳州移民入墾,搭草寮、種蕃薯維生,後來發展為「蕃薯寮庄」。光緒14年(1888年)改稱「太平街」;日據大正9年(1920年)以舊名不雅,擇境內最高的「旗尾山」改稱旗山。 芎蕉廷仔 香蕉大王傳奇 旗山夏季高溫多雨,溪流沖刷的砂質地,適合栽種香蕉,自日據時代起即大量植蕉,香蕉多銷往日本,極盛期占日本香蕉市場80%以上,因而贏得「香蕉王國」的美譽,也孕育出「香蕉大王」盧廷的傳奇事蹟。 盧廷(1895-1964年),3歲喪父,由寡母撫養長大,平日靠撿蕃薯、採野菜、割芒草、拾荒度日,生活極為貧苦。由於自幼飽受輕視,13歲時進入旗尾糖廠當工友,因老實誠懇,由上司教他識字,他不僅能說日語,還看得懂日文報紙。 盧廷經常利用下班時間,到日人宿舍收舊報紙,再轉手賣給古貨商。他一毛錢、兩毛錢的積攢,加上當工友的薪資,日積月累,存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購買1甲土地種香蕉,賺了錢之後,再逐漸買下鄰近土地,全盛時期有蕉園有近百甲、香蕉10餘萬株,人稱「芎蕉廷仔」。 「芎蕉廷仔」最膾炙人口的故事,是他一生節儉,在成為鉅富之後,仍穿著斑斑點點的「芎蕉衫」四處溜躂。有一天,他前往農會提款,櫃員小姐看他一身打扮,把他晾在一旁,讓他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最後才問他:「要領多少錢?」盧廷不慍不火地說:「全部領出來」,櫃員小姐看到存摺,嚇呆了,原來眼前的阿伯,存款竟然占了全農會的一半,如果一次領光,農會必定倒閉。 盧廷「一人提款倒農會」的風波,驚動農會總幹事高水。高水不斷向盧廷賠不是,並揚言要將櫃員小姐撤職。盧廷聽了之後,反倒替櫃員小姐求情,才保住櫃員小姐的工作。盧廷宅心仁厚,秉性善良,樂善好施,造橋舖路,至今仍廣為流傳。 糖鐵故事 文物風華再現 日本明治42年(1909年),日人踏查旗山、美濃一帶的平原後,設置「高砂製糖株式會社」,並成立旗山糖廠,翌年「旗尾線」糖業鐵路開始營運,曾經輝煌一時。如今,糖廠已改建為「高雄旗糖農創園區」,成為新創、青創、農創的試辦基地。 「旗尾線」於1982年除役,全線22座車站中,如今僅存留旗山車站,並改為「糖鐵故事館」。故事館是一棟和洋折衷建築,彷如西方童話故事裡的小屋;館內有一座扇形車庫模型,上方有一個「飛天旗尾線」模型,以懸吊方式動態展示。 旗鼓相當 全台最大孔廟 旗山地名由來的「旗尾山」,海拔318公尺,是小百岳之一,過去是高雄縣十大名山、三大郊山之一,因山勢呈鋸齒狀,像清朝的蛟龍旗,因此稱為旗尾山。 旗尾山屬於玉山山脈尾稜,隔著楠梓仙溪,與對岸的鼓山相望,形成有趣的「旗鼓相當」景緻。山頂展望極佳,尤其秋天稻田成熟時,美麗的「旗尾秋蒐」景色,在清朝被列為「台陽八景」之一。 位於市區西側的「鼓山」,因山形似鼓而得名。日本明治37年(1904年)開闢為公園,是高雄市歷史最悠久的公園;昭和11年(1936年)在公園內興建旗山神社,但神社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1985年政府在神社遺址興建孔廟,循宋代建築風格,山門設有五開牌坊,成為全台最大的孔廟。 如今神社雖已不存,但神社參道石階仍保存完整,尤其參道兩旁的石燈籠,頗能發人思古幽情,若穿上日本和服或浴衣拍照,難以分辨是在台灣或東瀛。 旗山老街 石拱圈亭仔腳 旗山老街就是日據時期開闢的「本通」,除了「巴洛克式街屋」之外,最具特色的是「石拱圈亭仔腳」,與其它老街常見的「磚拱圈亭仔腳」不同,旗山老街騎樓用的石材,是百餘年前採自旗尾山的砂岩,見證旗山市街發展的歷史。

MORE

【印象旅人】遊北后寺 洗滌塵埃

文/愉凡 年節交會時節,到寺廟走走是不錯的選擇。靜思過去一年的努力付出,總結有多少甜美成果,再思索新的一年,打算開展哪些新計畫、新學習,當下讓人既洗滌塵埃,也能在靜心坐望中,啟發不同於凡俗的智慧。 宜蘭遍地皆有宮廟寺院,因緣際會來到一處遠離塵囂的寺院,走進「北后寺」裡,仿宮廷式建築富有東方禪意風情,靜謐清幽的庭院,猶如走進安然沉靜的世外桃源,驚喜之餘,瞬間打散內心的雜念,分外感覺平心靜氣。 看到莊嚴優雅的寺院,充滿古色古香古味氛圍,身心靈獲得前所未有的自在放鬆,悠遊漫步其中,視野可見處處盡是美麗的風景,被綠意圍繞的小涼亭立於水中,巧妙以石階步道當通道設計,獨特創意讓人驚艷。 木造沉穩樸實的建築格調,搭配各種賞心悅目的文字美學,屋簷下吊掛著竹製紙燈籠,仔細一看寫著「南無善遊步佛」等佛號,吸引人注目慢慢觀賞,放眼所見之處,自然形成一股尋古幽情意境,收穫滿溢。 身處綠意盎然愉悅的景色中,不僅可以淨化身心靈,能夠神清氣暢享受靜化洗禮,消磨半日閒獨處靜心坐望,純粹度過美好的喜樂時光,懷抱著幸福感,走一趟佛門聖地,塵埃洗滌一淨,真乃不虛此行。

MORE
/28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