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社論 | 人間福報

社論

社論--「老大哥」原來還在!

社論 美國一部二十六年前的老電影《全民公敵》,描述美國「老大哥」國安局追蹤監控人民的能力,更強調民眾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留下的「足跡」被拿來利用的嚴重與可怕。如今,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已離不開智慧型手機,數位資訊讓民眾生活被一覽無遺,連政治傾向都被掌握,人權與隱私幾成空談。 民進黨政策委員會執行長王義川日前在電視政論節目上,暢談五月二十四日在台北市青島東路立法院前「反國會改革」的街頭活動,自爆「透過手機訊號」,分別對比了幾場大型政治活動的參與群眾,包括:一月十二日總統大選前的「選前之夜」、五月十九日民眾黨「小草」在民進黨總部前封街抗議。他說,五月二十四日立法院前的「青鳥行動」,「有些是小草、有些是太陽花的,占了整個活動的六成」,「但這些人跟五一九的小草是不同人」。 王義川這番話,引起社會譁然,更讓公眾質疑執政黨利用數位科技侵犯人權。因為他證實了民眾參與所有大型活動,不論是政治性、公益性或商業性、娛樂性的,都有機構透過人人都有的手機在蒐集與分析民眾的「足跡」。台北地檢署已主動偵辦,指派檢察官調查王義川是否涉及違反《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個人資料保護法》等。 王義川辯稱,民進黨是透過電信業者的「手機信令」大數據分析得到的資料。的確,電信公司會透過手機行動定位服務來推估活動人流,並提供主辦單位參考,方便地方政府做交通安排,Google Map也會產生類似數據;這些數位資訊與分析,早已被掌握的數據業者拿來做為各種商業化與非商業化的販賣運用。 但是,手機信令透過民眾手機定位蒐集群體個資,必須做到去識別化,除了掌握年齡、性別外,其他個資都不能留存。民進黨黨部究竟是如何進一步知道五二四「青鳥」和五一九「小草」是不同的人?既要去識別化的清洗個資,原則上以往的「足跡」都不會被記錄留存,但為什麼民進黨能逐一做各種比對?到底是電信業者商業販售的大數據資料「去識別化」不夠仔細?還是執政黨透過國安單位或警方索求了更具體的資料?這些都有必要進一步釐清。 在電信業者與客戶簽訂契約時,必須經由客戶同意授權,才能收集一定範圍內的資訊;即使業者要進行收集目的以外的資訊加以利用時,也必須符合《個資法》,獲得當事人的同意或是出於緊急狀態。如今若真是電信業者販售民眾生活足跡,是否違反當事人意願與《個資法》?也需要法律面進一步檢討。 數位科技快速發展改變了全民生活型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在二○二一年會議就宣示「人們於現實中所擁有之權利,於線上必須同受保護」,還發布十項數位指引,包括網際網路監控及資訊攔截、保護人民免受非法或不必要之監視,避免政治濫權損害民眾人權。 以前的民進黨在多年努力下,衝破了國民黨威權時代的白色監控;如今從執政黨的高層黨工王義川的言談中,民眾才恍然大悟:我們的個資不僅是對詐騙集團有興趣,原來政治監控的「老大哥」一直都還在!

MORE

社論--中日韓會談確保和平

由中國大陸總理李強、南韓總統尹錫悅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共同出席的三方會談五月二十七日在首爾舉行。這是疫情開始四年半以來的首次會談,因此意義重大。 顯然可見的情勢變化是:美中關係的緊張加劇,而美國正全力拉攏日韓與菲律賓,試圖建立美國的印太新島鏈。台灣海峽的區域緊張也不遑多讓,共軍剛舉行圍島演習,美國接著環太平洋軍演,台海安全絕對是敏感議題。朝鮮則在三方會談開始前幾個小時,宣布將把一枚軍事間諜衛星送入太空;峰會結束後,平壤從西北部的太空站發射了一枚搭載著該衛星的遠程火箭。據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朝鮮不得發射這類火箭,因為它們使用的技術與製造洲際彈道導彈所需的技術相同。 這錯綜複雜的多邊關係,讓中日韓三國會談變得更為敏感。因此重啟會談的重點即在於先避開造成爭議的焦點,如台灣和朝鮮,回到容易合作的項目開始。此次主題圍繞在經濟合作、保護供應鏈、促進貿易,以及合作應對人口老化和新發傳染病的挑戰等較不敏感議題,原因在此。 但未曾說出的核心矛盾則是:美國與日韓舉辦軍事演習,兩國領土總共駐紮著八萬美軍,部署大量飛彈,插手亞洲事務,向日韓施壓,要求他們聯手遏制中國的發展。而日韓則忌憚朝鮮的飛彈,一再要求中國必須利用其經濟影響力,幫助遏制平壤的核計畫和導彈計畫。但北京不為所動,將朝鮮視為朝鮮半島對抗美國軍力的盟友。 美國握著日韓這兩張牌,中國握著朝鮮這張牌,各自盤算,維持一種恐怖平衡。在此種矛盾交錯的局勢下,中日韓三國的鋒會之所以還能舉辦,即在於這三國都體認到了:再這樣下去,難道亞洲要變成美國操弄的戰場?如果亞洲發生戰爭,不管它是來自台灣海峽,或中國武力攻台,日韓絕對無法倖免。日韓基地的八萬美軍將是發動攻擊中國的前線戰士,而部署在此的飛彈也將傾巢而出。屆時,中國沿海會變成戰場,而日韓美軍若直接開戰,兩地與中國相鄰,絕不可能倖免。日韓兩國都沒有什麼腹地,一旦戰爭開打,必定生靈塗炭。 整個亞洲地區,大陸東南沿海與日韓本來是世界經濟的生產基地;三國經濟總量占到全球經濟的五分之一以上,如果被戰火摧毀,世界經濟的供應鏈必定大崩盤。而亞洲至少倒退二十年。因此這三國更需要地區的穩定與合作,共同維護和平。唯有如此,才能從疫情後的經濟倒退中復甦。而重建三方會談,建立合作機制,無論是討論主題範圍大小,有沒有涉及敏感的區域安全,至少建立管道,讓三方不至於誤判,導致戰爭爆發。 中日韓三方是東亞經濟力與武力強大的關鍵國家,若能合作維護和平,就可以確保這世界仍有一塊和平之地。否則當歐洲有俄烏戰爭,中東有以哈戰爭,亞洲若再陷戰火,世界經濟勢必崩盤。反之若維持亞洲和平可確保世界供應鏈,這何嘗不是亞洲經濟再起的契機。 在歷史長河中總是有危機,也有轉機,端看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如何應對。以長遠眼光看,中日韓三方會談的開啟或可將危機轉化為機遇。這才是世界和平與人民之福。

MORE

社論--國會改革給執政者的啟示

社論 立法院在野的藍白兩黨提出國會改革案,遭到執政的民進黨全力杯葛,從上周開始民進黨號召群眾到立法院對在野黨施壓,除了議場內上演全武行,還不斷炒作「芒果乾」,說在野黨的提案是習近平的劇本,甚至呼喚「青鳥飛進立法院」,要複製太陽花學運。一個國會改革方案有這麼可怕嗎?為何民進黨要全力杯葛這個過去他們強力主張的方案?實在讓人不解。 國會改革案是過去民進黨在野時的強力主張,立法院不但要有調查權,官員如果反質詢還要負刑事責任,這全都是其當年的主張,執政之後,蔡政府的八年,不但官員反質詢,行政院長怒飆立委「袂見笑」、「吵死了」也是司空見慣,根本就不把立委的民意基礎和質詢權力放在眼裡。這樣的傲慢無禮的「官箴」,難道不需要改革嗎? 蔡政府八年執政弊端叢生,暗自都以黑箱收場,不見天日。從蔡英文的博士學位遭到質疑,博士論文史無前例的封存三十年,到疫情期間的疫苗採購、快篩劑的採購、高端的護航,花掉數千億的預算,民眾根本就不知道錢花到哪去了,最後多買的高端疫苗還銷毀,說政府的合約不能透露,也要封存,這樣的亂花錢不需要調查嗎?還有一人公司超思可以獨攬六成的進口蛋,有些蛋和蛋液過期,農業部可以一手遮天。立法院不應過問嗎? 弊端遠不只這些,包括官商勾結的台南光電弊案、補助民間電價弊案、通傳會(NCC)違法關閉中天新聞又迅速通過鏡電視上架弊案,連立法院要調閱資料,NCC說不給就不給,奈他何?民進黨竟然造謠說民間人士、企業動輒會被調去詢問,還會遭到判刑。就像當初反對服貿協議時欺騙民眾說,小黃和理髮廳都會失業,「查埔找無工,查某嫁無尪,囝仔要去黑龍江」,可事實呢?事過境遷,當初說好的《兩岸監督條例》也停擺十年。 賴清德總統顯然沒有認清只有四成的支持率,不僅在就職演說中提出「新兩國論」,引發中共的圍台軍演,對於離島、外島全面包圍,且演變成能迅速「以訓轉戰」的演練模式。對內更是煽動民進黨立委在立法院要「反守為攻,全面作戰」。對於立法院外的群眾集結,賴清德在臉書表達感謝,說是「公民理性發聲,青年展現力量,這就是台灣的民主價值」,還說「期待國會運作正常化,應當實現程序正義,履行民主審查」,不但升高立法院場外對立,更鼓舞民進黨立委對抗。 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兩位關鍵人物──黨團總召柯建銘和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其實是催化抗爭的始作俑者,他們難以適應已淪為少數的事實,無法接受多數表決的結果,為了向層峰表功,只好加大抗爭力度,把責任推給在野黨,說國會倒行逆施,還有人指控在野黨搞「立法政變」。甚至造謠說是習近平指示要搞亂台灣,戰場就在立法院。柯建銘直言:「今天占領主席台的不是國民黨或民眾黨,而是習近平」,為了搞抗爭,不惜再度販賣芒果乾。 只能說民進黨不只會打選戰、會搞群眾運動,以「愛台灣」、「守護民主」之名騙了選票。如今當家了還要帶頭鬧事,執政了還不願意傾聽民意嗎?國會改革案三讀了,付出這麼大的社會成本,能給民進黨一點反省與啟示嗎?  

MORE

社論--修立法院職權法的鬧劇

立法院審議自家的職權行使法,據以完備調查權、人事同意權,建立總統國情報告制度,並增訂藐視立法院罰責;竟一路折騰,還從場內喧鬧到街頭。有些黨派腦立委自宮職權,對照出台式民主的短板就是誠信正直。 因為民進黨立委在國民黨執政時,早就主張立法院應有完整監督、調查、聽證權;總統到院國情報告,並接受詢答;政務官如提供不正確資訊或拒絕提供,應科刑責或罰鍰,還草擬法案推動改革。 如今國民黨、民眾黨在野,兩黨合力提出政務官如藐視立法院調查、聽證權,應立罰責懲戒;竟遭當年有同樣主張的民進黨,扣上擴權、黑箱、聽命於習近平等荒謬的責難。 在野黨何以視修訂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為緊急要務?種因於過去八年蔡政府完全執政時期的種種偏執。如發展風、光電力和疫苗產業,仗公庫資源,送利給黨派公司;平衡物資供需時,黑箱操作標案;立委問責,索取不到政府文件,祕密會議給的資料,關鍵處均塗黑。 甫卸任總統蔡英文首次當選前曾說立法院是總統的鏡子,歡迎有力且專業的監督。可是她完整掌握行政、立法與監察權後,立法院被形容成行政院的立法局,監督之不逮,遑論制衡,尤其難忍的是養出了官吏囂張跋扈的氣焰。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貴為外交部長,在立法院答詢時竟連續說:「趕快去告我藐視國會。」還加碼在社群平台上用文字表述:「面對無理的質疑,林北(恁爸)一定吵到底。」再附上一張魔法部吵架王的彩照,把外交部變成內戰部,全盤置院際法定權利義務於不顧。 蔡政府時代一名金管會主委,面對記者提問非他主管的業務,重複回答:「這不歸我主政事項。」本是正解,卻又補一腿地說:「你一直重複問題,我就一直重複回答,直到您盡興為止。」如此意氣,還自認得計。 年初立委選舉結果,在野黨合作有穩定過半優勢,此時完備立法院職權,恰是平衡行政、立法兩輪並行合拍的義舉。官員、民代各本專業,公共事務愈透明公正,朝野愈易正向互動,人民才敢相信政府也有誠信。 誠是誠實面對,信是有責任心與信用。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說:「一但縱容不誠信的人掌政,國家就完了。」新加坡的部長孫雪玲去年向議會演說時表示,本於誠信才能做好公共服務,人民才會信任政府的治理。 過去台灣政客曾說選舉政治是高明的騙術,淡薄誠信;但實踐證明迷惑選民上位之人,會持名器換金流,幾次循環後必定官箴敗壞,貪腐成風,大減政府效能,萬民何以信賴。 台灣的王牌企業台積電立誠信正直為核心價值,治理公司絕不容許貪汙,不容許公司政治(辦公室政治workplace politics),用人首要條件是品格與才能,絕不是關係。 台灣選舉造就過朝小野大和黨派專制,兩種情況都會減損公共服務效能。這些年的黨派專制,居上位高官狀似天才,是律師、醫師、財務專家,對內趾高氣昂,對中卻帷幄無謀,對美又低眉順眼,民命要託付誰呢? 立法院這次修職權法,就是要匡正黨派專制,重振誠信政風,藉不斷調整制度,築牢監督制衡機制,贏得人民信任,免於黑箱貪腐陷人民於萬劫不復的惡性循環。

MORE

社論--瞬息萬變的中東局勢

伊朗總統萊希日前不幸墜機身亡,引起國際高度關注。此一事故不但影響伊朗國內政情,對已經打了七個多月的以哈戰爭,乃至整個中東局勢必然帶來衝擊。 伊朗是以宗教領政的伊斯蘭國家,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並非總統,而是由八十八人組成的「專家會議」推舉產生的「最高精神領袖」,目前為哈米尼,他是一九七九年伊朗革命後,繼何梅尼後的第二位國家最高領導人,現年已八十五歲。 由於哈米尼年事已高,伊朗原定今年底要推選最高精神領袖,而下任最高精神領袖熱門人選,正是現任總統萊希。哈米尼在當上最高精神領袖之前,也當過伊朗總統,一般認為由現任總統萊希接班,不但符合政治傳統,屆時權力交接也會相對平和。 不幸萊希發生墜機意外,打亂了原有的接班規畫。哈米尼已經宣布,將於六月二十八日舉行新總統選舉。但這位新總統未必有萊希的聲望,歐洲媒體認為哈米尼很可能暗中支持他的兒子、現為伊朗民兵組織「巴斯基」的實際掌控者穆傑塔巴接班。這樣一來,恐將引來伊朗反對派的強烈抵制,導致國內政情動盪。 伊朗長期支持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可說是這次以哈衝突的背後影武者,隨著萊希身故引爆的伊朗政情變化,不排除將會影響這場戰爭的後續發展。 同樣可能影響戰爭局面的,是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的動向。納坦雅胡目前的處境可說內外交逼,先有國際刑事法庭(ICC)檢察官以戰爭罪為由,決定向他發出逮捕令,接著聯合國大會五月十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通過建議安理會重新審議巴勒斯坦以會員國身分加入聯合國的申請。 對他最新的打擊則是歐洲三個傳統上親近猶太人的國家挪威、西班牙和愛爾蘭,在同一天(二十二日)表態支持「兩國方案」,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此舉等於向以色列施加難以輕視的國際壓力,連以色列背後的靠山美國也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因應。 納坦雅胡或許不去理會國際壓力,卻不能不顧國內沸騰的民意。就在反對以色列擴大軍事行動的浪潮擴散之際,以國人質家屬組織透過當地電視台發放其中七名女兵被哈瑪斯扣押的片段,要求政府盡早與哈瑪斯達成釋放人質協議。納坦雅胡回應稱對影片內容感到震驚,仍強調剷除哈瑪斯的決心,但戰時內閣成員之一的甘茨已經按捺不住。 甘茨是納坦雅胡的政壇宿敵,四月初即要求將原定九月舉行的國會大選提前,本月十九日他再度對納坦雅胡公開攤牌。根據以色列民調結果,近半數以色列人支持甘茨成為新總理,支持納坦雅胡續任的只有三成五。 一旦以色列舉行大選,納坦雅胡極可能被迫下台,由甘茨領導的新內閣勢必改變對以哈戰爭的做法,加上伊朗六月底總統選舉後的新局面,中東局勢真可說瞬息萬變。

MORE

社論--慎防經濟海嘯

社論 賴清德就任總統,雄心萬丈,很想有一番作為。他在經濟轉型計策與未來產業規畫上都描繪了藍圖,近日引起各方議論,樂觀其成者固然有之,認為難以實現者更不乏其人。 經濟的升級少不了策略與政策的擘畫,但客觀環境也很重要,如果大環境不好,內外部情勢不佳,則無論有多好的籌謀,結果可能不如人意。台灣變數最大也影響最深的客觀環境無疑是兩岸關係,其次是國際大氣候,世界經濟興衰與良窳必然影響台灣經濟的榮枯;最後才是國內的景氣起伏。  從這三方面看,今後的經濟環境恐難樂觀。首先是兩岸關係恐將持續惡化,對岸近日火力密集轟擊賴總統的就職演說是「台獨告白」,並且在台灣周邊舉行大規模海空演習。賴總統事實上已將兩岸關係重新定位,以「新兩國論」為主軸,踩了對岸不容主權與國土分裂的紅線,所以中共今後必然持續施壓賴政府,迫其向一中原則靠攏。  台灣的經濟如果失去兩岸和平的基礎,必定難以穩定發展。姑且不說戰爭危機對心理與實質的衝擊,即使是近期對ECFA的貿易壁壘調查,從十二項石化產品到機械、石化、紡織等,幾乎所有ECFA早收清單均納入取消關稅的對象。北京當局過去數月已採切香腸式反制,未來動作勢必加快、加大,很可能取消整個ECFA。 蔡政府對於大陸提出的不公平貿易警訊置之不理,如今在經濟因素上再添增政治施壓,對產業的影響勢必更巨大。  國際上的地緣政治風險也在加大中,貿易保護主義更是持續增強。近年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一時難以消解全球,世界經濟情勢將極不穩定。何況貿易保護主義方興未艾,全球化加速逆轉。 歐美國家針對中國的「去風險化」政策漸次落實,各國基於選舉考量,勢必加大制中力道。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針對中國大陸「過剩產能」大幅提高課徵額外關稅,陸方立即反制,加上各國加速推動製造業中國加一、台灣加一,必然破壞了是數年來基於比較利益下的國際分工,經濟全球化體系面臨重構,台灣也將備受衝擊。  賴總統提出積極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站穩全球供應鏈關鍵地位、推動台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等政策,盼能妥善因應國際政經情勢的變動。這些都是必要之舉,但最緊迫的是全球加速建構多元化供應鏈,以規避地緣政治風險。如果加上兩岸關係緊張,跨國公司和台灣本土企業都可能尋求避險之道。因此,賴政府當務之急是改善兩岸關係,增強全球企業對兩岸和平穩定的信心,同時更要強化供應鏈的韌性。  當前朝野益趨嚴重的對立將成為台灣發展的制約因素。賴總統演說強調,在「三黨不過半」之下,朝野政黨可以分享各自的理念,共同承擔國家的種種挑戰。然而,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強勢作為一成不變,在野黨也極盡所能貫徹政治意志,導致理性討論政策與公共議題的空間不復存在。 這樣下去,不但政府的政策與預算無法推動,連討論與折衷的空間也將大幅縮小,如何能經由協商達成政策與預算的妥適處理?政治干擾經濟勢必揮之不去,賴政府如果不能凝合三大政黨,則台灣必將在兩岸與國際經濟海嘯之外,承受國內政治海嘯的衝擊。  

MORE

社論--新政府的投資對策

社論 新總統賴清德已上任,以其就任前政府與民間的互動觀察,能源和房地產為兩大重要政策議題。前者攸關生產資源的轉型、供給和分配,雖為「企業民怨之首」,但從取得共識到政策執行的過程長路漫漫、尚待討論,至於稱為「百姓民怨之首」的高房價問題,則充滿了政策失靈、人民無感、廠商怨聲載道等負面評價,從急迫性而言,更有全面檢討找出對策的必要。 總統大選期間,包括三位總統候選人,均出現自己的個案被攤在陽光下檢討的情況,相信對台灣房地產問題的複雜性也有所了解。這的確是大部分人視為最能保值的資產,「住者有其屋」也是很多人打拚一輩子追求的目標,而整體經濟發展要依賴其火車頭功能的發揮,但節節高升的房價卻被年輕人視為政府無能的指標。 不同立場的個人、企業乃至政府部門,對房地產發展不僅沒有共識甚至針鋒相對,當內政部、金管會、中央銀行聯手打炒房的同時,財政部協助青年購屋的政策,則被市場人士解讀為有助提振房市,不同方向的政策相互拉扯,房價則一路持續向上攀升。 平心而論,此波房地產之所以上漲,凸顯的是房價走升恐是難以阻擋的趨勢,尤其地震頻仍加速了危老都更的推動,台北股市站穩兩萬點產生的財富效果,更有助於提振房市買氣。選後房價大爆發對漲價現象不再遮遮掩掩,如以選舉前房地產商避其鋒芒,刻意保持低調來解讀更為合適。以下的觀察,或可提供新政府作為思考高房價對策時的參考: 首先要提醒的是,務必留意資金動能對房價的助漲效果。台股在蔡政府後期屢創新高,造就了許多投資人財富大幅增加,基於居高思危的想法,會將部分資金挪向房地產,換言之,房價的走高,很多資金是從股市那一段流過來。 吸引資金回台是蔡政府頗為重視的政績,但這些回來的資金,很大一部分是朝向股市與房市而去,他們對挹注國計民生貢獻不多,但在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卻能翻雲覆雨,讓打房政策破功、民怨持續上升。要如何誘導台商返台的資金,流向有助實質經濟的成長方向而非只用於市場炒作,新政府要有想法,尤其不宜因資金回台數據創新高,而志得意滿。 打房政策失靈是討論頗多的另一話題。由市場力量推升的房地產價格,很難因受到特定政策的壓制而收斂,但房價漲的過於離譜,政府也不能毫無作為。政府應該把政策的重心加以調整,多加強對於弱勢族群的照顧,新青安政策對年輕人的利率補貼是方向之一,而廣建社會住宅一來時間緩不濟急、二來需要的龐大資金也要花時間籌措,或可朝向租屋政策著手,包括包租代管之類運用既有現成房屋的措施,多管齊下舒緩年輕人住房問題的壓力。 我們認為政府還要認真面對的是,當你利用中美貿易戰、供應鏈重組的機會,登高一呼讓資金返台並達到效果時,也要想想,台灣的市場為何如此貧瘠,除了股市與房市,並沒有太多豐富的金融商品可作為投資的選項。賴總統上任前走訪半導體、資通訊等科技業者,從服務台商資金的角度來看,金融產業的發展也應給予一定程度的重視。  

MORE

社論--審慎因應財政新挑戰

社論 賴清德總統就職後,馬上就面臨「朝小野大」、國會嚴重撕裂的棘手難題。然而,橫亙在眼前的,除了國內政治亂局、兩岸危機外,還有立法院來勢洶洶的中央與地方財政劃分爭錢大戰。前總統蔡英文執政八年,是史上稅收最豐、但國家債務也最多的政府;賴政府面對的財政情勢可能完全逆轉,中央恐怕要將許多稅收分給地方政府,對債台高築的國家財政勢必雪上加霜。 前總統蔡英文卸任前夕,財政部編製的「國債鐘」一度敲了警訊: 中央政府未償債務餘額首度突破六點四兆元,平均每位國民背債創下歷史新高。不過,在立委提出質詢後,隔天財政部就火速償還四百八十億元的短期債務,國債鐘才勉強「拉平」至歷史紀錄。 前行政院長陳建仁四月中旬曾說:「國內經濟穩健成長,帶動稅收持續增加,以及政府落實各項支出檢討,因此國家財政持續改善。」言猶在耳,五月十日財政部編製的「國債鐘」卻顯示,平均每位國民負債國債為二十七萬四千元,創歷史新高。數字會說話,破表的國債鐘,彰示著國家財政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更糟。 前總統蔡英文執政的八年間,中央政府稅收累計超徵了一兆八千億元,財政收入是史無前例的豐盈;然而,蔡政府也是史上最愛花錢,在完全執政的國會幫襯下,八年期間中央政府一共編列了十三個特別預算,總額度高達二兆五千億元,其中更有三分之一的特別預算跨越到下任政府。蔡英文下台前,若不是國庫署緊急「作帳」還掉四百八十億元的短期債務,她的政績還將多被刻上一個「國債鐘創歷史新高」的紀錄。 蔡英文未將中央稅收大豐收用來改善國家財政,只任性的大撒幣搗出更大的財務窟窿;面對國會「朝小野大」的新形勢,執政黨未來恐將嘗到蔡英文種下的財政苦果。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在五二○新政府上任首日,就排入審查《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財劃法已歷經二十五年沒修,朝野多次提出無數個修正版本,希望改善中央集權又集錢的問題,但歷任的執政黨對修法終究都只是惺惺作態,沒有認真檢討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劃分。這次多位立委虎視耽耽的提出十四個版本,其中至少十案都是要中央政府釋出所得稅、營業稅、遺產及贈與稅等分成,最多的版本要中央釋出五千七百多億元。以目前執政黨在國會已是少數的情況下,中央政府未來對財劃法修正的攻防,恐難再如過去一手掌控。 面對朝野將在立法院展開的爭權、爭錢大戰,一旦藍白合力在立法院通過財劃法修正案,長期來中央政府「把持」的稅源確定要「割」給地方政府,原本負債已創新高的中央政府,在「財力頓減」後,國家債台勢必永無止境的繼續高築,將置國家財政於更不利的地步。 執政者必須審慎因應國家財政的新形勢與新挑戰,重新規畫財政大計。當前要務包括:改掉過去中央任意撒幣的揮霍作風,重新檢討恢復核電以減輕台電虧損的能源政策,務實進行勞保年金改革等改善國家財政黑洞等等。

MORE

社論--當家不鬧事,鬧事不當家

當家的人,要帶領全家人前行,首先要全家和睦友愛,不猜忌鬥爭,不在內部鬧意見,才能齊心協力,一致對外。無論是打拚經濟,待人接物,抵禦外侮,才能家和萬事興,帶給全家人安心幸福。 如果由一個愛鬧事的人來當家,那麻煩就大了。彼此失去信任,內部猜忌,互相批判,推委責任,吵鬧分裂,一家人無法齊心做事,互相掣肘,到最後人各異心,離心離德,家族要興盛也難。 古人言「家和萬事興」是不破的原則。依此觀之,現在全台灣最期望團結的人,無疑主政的賴清德總統,和執政的民進黨。原因很明白,台灣面臨內外壓力,新的國際局勢,兩岸關係緊張,全民團結,共同奮鬥都來不及,豈有餘裕再分裂。因此賴清德總統在就職演說中,也一再強調要團結全體國人,共創未來。 做為執政者,如果社會發生問題,無論治安、衛生、醫療、國家安全等等,最後都要由當政者來承擔責任。特別是群眾聚集抗議事件,民眾有衝突鬧事,導致社會治安問題,或影響經濟發展,要負起維護國安責任的,也是當政的政府。所以當家的人,比誰都怕鬧事。 但目前的情勢卻讓人訝異。反而是當家的民進黨,在帶頭鬧事。國會擬定改革法案,規範政府官員的相關職權行使責任,需要經過黨政協商,才能交付院會。但在協商過程進行中,民進黨立委多次杯葛,等到院會召開要進行各種法案表決,則由立法委員在院會抵制,發動抗爭使立法院議事功能不彰。 在野黨立委因此批評,這是執政黨的策略運用,癱瘓立法院,讓國會失去應有的正當性與合法性,把國會信譽打垮之後,行政院就可以完全不理會立法院在野黨居多數的現實,無視國會監督,讓行政權獨大。因此,台灣才會出現全世界未曾有過的現象,那就是由執政黨,發動群眾運動,去包圍國會。 要知道群眾運動是因為弱勢者的聲音無法被社會聽到,因此要動員無力無聲者站上街頭,好讓社會聽見他們的聲音。而執政者,是完全沒有這個必要的。因為所有民眾的任何意見,都可以透過行政權力,加以改善。講白了,政府握有國家權力,分配預算資源,資源要注入哪裡,政策要向哪裡傾斜,便是權力的所在;弱勢立即可以翻轉變強。執政黨握有國家最大權柄,哪裡需要上街頭! 執政者更應該期望的是民間團結,沒有人上街頭,社會和諧,更有利於施政。如果動員的群眾引發社會衝突,造成社會撕裂的後果,反而不利於團結,對執政者不利。因此「當家不鬧事」不只是指家庭,更意指國家的執政黨,不應該帶頭鬧事。如果鬧出衝突事件,最後收拾的,將是執政者本身。 以當前國會群眾動員來說,國會有充分的民意正當性,依民主原則投票,舉世皆然。因此,再多群眾包圍也不能撼動國會的決議。否則,如果靠群眾動員就可以改變國會決議,那豈不變成暴民政治了。 當家不鬧事,鬧事不當家,希望賴清德總統和民進黨能記取古訓,以和解團結為核心,好好進行朝野協商合作,為台灣社會做領導者應有的示範。

MORE

社論--將逝的自由貿易

社論 美國升高對中國大陸貿易戰,日前宣布將對總值規模一百八十億美元的中國製進口產品大幅拉高關稅,包括半導體、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關鍵礦物等,稅率從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一百不等,尤其電動車稅率是從現行百分之二十五一口氣成長至百分之一百。這是一次對世界自由貿易的重大挫折。 降低關稅早已是普世趨勢,證明可以造福人類福祉,促進經濟發展。世界最大經濟體的美國帶頭破壞自由貿易原則,為了保護本國短暫利益而讓開放的國際貿易體系出現重重壁壘;川普的「美國優先」原則和拜登政府對中國「不公平競爭」的高亢指責加速了這一進程。 李嘉圖(David Ricardo)等經濟思想家早在二百多年前就指出,就算其他國家設置了貿易壁壘,對一國政府來說,開放貿易邊境也是合理的政策,因為生活在自由主義國家的居民能夠享受更低廉的物價,享用更豐富的商品,而企業則能專注於他們最擅長領域的生產,同時在優勝劣敗的比較利益法則之下,將資源做最好的分配,也讓優質企業擴大市場份額。 相比之下,高關稅會縱容本國效率低下的企業不長進,從而損害消費者利益。一個活生生的事例是美國汽車。二十世紀八○年代,日本汽車暢銷美國,日本車商被迫簽署出口配額協議,抬高了在美國的售價,美國三大車廠苟存下來了,如今卻還繼續生產著老爺車。電動汽車時代來了,他們一籌莫展,估計美國車企是以三倍的價格生產質量遠遠不及中國的電動車,因而沒有動力與能力去配合全球向清潔能源轉型的政策。 拜登政府基於保護就業市場及搶奪選票的考量,又祭出保護主義政策,對中國車設立高牆。拜登政府的高關稅建立在川普政府的政策基礎之上,當時給出的理由是中國「竊取美國技術」,如今美國對中國電動車的真正擔憂不再是技術被竊,而是技術遠落於人後,生產成本遠高於中國,毫無競爭力可言。 如果不對中國關鍵性產品大幅提高關稅,不僅市場秩序大幅改變,選票流向也將大幅改變,川普八年前從中獲利,現在拜登為了吸引中西部及其他地區的中間選民,以免地盤被對手川普搶走,也學川普高舉關稅巨棒。川普揚言加徵關稅的幅度更大,幅度更廣。兩人徵關稅正在比狠,目的在於爭取選票,尤其是深受全球化傷害就業市場的幾個搖擺州的受害者。 美國的「貿易政治」火力正快速增長,美國針對中國先發制人,歐盟準備繼踵在後,受害國報復措施勢必尾隨而至。全球性的貿易戰火勢必愈燒愈旺。 中國政府抨擊這是「典型的政治操弄」,聲稱「將採取堅決措施捍衛自身權益」,但美國政要捍衛自身選票利益及美國經濟利益猶恐不及,誰還在乎中國的權益及世界自由、公平貿易的原則!至於綠色能源產品正符合不斷增長的全球需求,算不上產能過剩,政要們豈會掛念!貿易政治方酣,搶奪選票擺中間,其他一切放兩邊,世界貿易秩序趨於混亂更是小事一樁。 一向標榜自由而公平的貿易原則的美國現在變性了,自由貿易被丟到九霄雲外,其他國家也將跟進,自由貿易的鍋被狠甩在地,等著看世人同蒙其害。

MORE
/11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