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養生 | 人間福報

醫藥

6成男性工作者肥胖及過重 健康友善職場成關鍵

【本報台北訊】你是健康的工作者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調查,高達6成的男性工作者處於「肥胖、過重」。國健署社區健康組長李嘉慧表示,台灣勞動力面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雙重壓力,推估2070年45歲至64歲的勞動者將占勞動人口近5成,健康的職場環境相當重要,雇主應負起責任照顧員工的健康。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多數上班族一天有3分之1的時間是在職場活動,如何透過職場來推動與強化員工的健康,協助遠離職場危害因子,其中「戒菸」是最有效的方式,接著則是運動,希望藉由健康勞動力為基礎,進而營造健康友善職場,以達成企業永續。 不過,台灣勞動力負擔恐怕愈來愈重,且有普遍肥胖的現象。李嘉惠表示,根據台灣人口分布推估,2070年45歲至64歲的勞動人口將占49%,而國健署112年「工作人口健康促進現況調查」發現,針對全台工作者調查,男性過重與肥胖程度竟高達61.6%,而全體過重與肥胖程度也達47.4%。 李嘉慧說,成年人普遍蔬果量攝取不足,同時,達到每周150分鐘中強度運動的民眾也明顯不足。但其中較為正向的是,企業調查發現,企業中體健器材普及率達56.6%,血壓計、體重計、健康中心的設置愈來愈廣;且近幾年蔬果攝取量、每周身體活動150分鐘的比例開始有上升,不過,仍有3成的成人每天蔬菜吃不到3份,5成未吃到2份水果。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副署長朱金龍表示,台灣面臨高齡化、少子化以及缺工問題,種種衝擊下,產業要如何有產能與健康勞動力息息相關,且面對產業升級、企業永續發展,員工的健康將成為核心的議題。 吳昭軍表示,今年國健署持續與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合作,以「健康勞動力-職場新未來」為主題,共同辦理「績優健康職場與優良推動人員評選及表揚活動」,並一同頒發「健康職場永續卓越獎」表彰績優企業的努力,期盼能帶領職場與國際接軌,邁入職場健康安全的新境界,讓健康勞動力帶領企業邁向永續新未來。 你是健康的工作者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調查,高達6成的男性工作者處於「肥胖、過重」。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資料照片

MORE

一文看懂鮮乳及保久乳差異 國人最愛「這款」

【本報台北訊】乳製品是重要的鈣質來源,不過市售產品百百種,從鮮乳到保久乳,各有不同的風味,專家指出,鮮乳在不同的殺菌溫度與時間下,會呈現不同風味,一般國人習慣飲用的是高溫長效殺菌,味道較醇厚的品項長效鮮乳,但不管鮮乳或保久乳,沒喝完都要放冰箱,並在7天內飲用完畢。 衛福部食藥署今天(5日)預告修正「鮮乳保久乳調味乳乳飲品及乳粉品名及標示規定」草案,而這些不同的品項,牽涉到殺菌或滅菌的溫度、時間,以及充填狀態等。鮮乳是將生乳加溫殺菌後全程冷藏儲存製成,保存期限為14天;把生乳加溫殺菌並全程冷藏,再於高潔淨度環境下近似無菌充填,保存期限30天以上,則稱為延長保存期限鮮乳、長效鮮乳或ESL(Extended Shelf-Life)鮮乳。 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特聘教授陳明汝說,殺菌和滅菌是不一樣的,殺菌後仍會存在一些微生物,所以殺菌乳一定要放在冷藏環境保存,保存期限多半不長;保久乳因為經過高溫滅菌,除了微生物外,連孢子都會被消滅掉,在室溫下可放置半年左右,但開封後因為已不再是無菌環境,就要放進冰箱,並盡速飲用完畢。 不同殺菌溫度或時間,會影響喝起來的口感,陳明汝說,大致可分為3種溫度,以63°C至65°C殺菌30分鐘的「低溫長時間殺菌法」;80°C至100°C殺菌1分鐘內的「速溫殺菌」;120°C至130°C殺菌10秒內的「超高溫殺菌」。 陳明汝指出,高溫殺菌的口感較醇厚、接近保久乳,是國人比較習慣的品項、低溫殺菌則較清淡、偏向生乳,有些民眾會覺得喝起來像鮮乳加水,台灣有9成以上的鮮乳是超過100°C的超高溫殺菌,但殺菌溫度和時間,不太會影響到品質與主要營養成分。 滅菌則是生乳製成保久乳的方式,陳明汝表示,玻璃瓶裝保久乳,需要經過大於大氣壓力、溫度約121°C的「高壓高溫」滅菌15分鐘;140°C以上、滅菌10至20秒的無菌充填,則是利樂包裝的保久乳會使用的方式。 殺菌乳一定要放在冷藏環境保存,保存期限多半不長。圖/食藥署提供 玻璃瓶裝和利樂包裝保久乳的滅菌與充填方式也有差異。圖/食藥署提供

MORE

芒種養生清熱袪溼 苦味食物可降心火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今年國曆6月5日即將進入24節氣中的「芒種」,芒種適逢耕種忙碌的節氣,民間又稱「忙種」。中醫師提醒,芒種時節,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溼度高,但還有變冷的時候,因此除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也要多運動、出汗排除體內溼氣;同時,可多吃苦味食物以清熱、降心火,如「蓮子芡實荷葉粥」即為芒種養生聖品。 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宗翰中醫師表示,芒種時節,適宜晚稻等穀類作物種植,此時正是南方種稻與北方收麥之際,家家戶戶門口插艾草、菖蒲或柳枝、榕枝,張貼黃紙紅字的「午時聯」,佩帶香包,小兒戴長命縷,吃粽子、飲雄黃酒,中午以苦(艾)草水淨身。 俗話説「未食五月粽,破裘不願放(捨)」。芒種時節,氣溫還會有變冷的時候,因此還要注意保暖,以免受涼;芒種因為晝長夜短,要晚睡早起(12點前入睡,6時起床),而為保持充足睡眠,中午可以小憩片刻,緩解疲勞。 中醫師提醒,端午節應景食物粽子,因糯米較不易消化,淺嘗即可。圖/pexels 苦味食物可降心火 芒種期間,天氣逐漸炎熱,降雨量多、高溫潮溼,為了修養身心,飲食宜以清淡為主。周宗翰說,由於陽氣盛、心火旺,情緒容易浮動焦躁,可以適度吃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芥蘭、生菜、蕎麥、蓮子(不去心)等以清熱祛溼。 他也建議,可多吃「補水」食物,如小黃瓜、胡瓜、芹菜、番茄、秋葵、白木耳等,並避免油炸類食物傷及脾胃,因為空氣潮溼,容易造成消化道不適。 因芒種氣候以「溼熱」為主要特徵,溼熱之邪侵犯人體,脾胃虛弱。老人、小孩易出現食欲不振、便溏腹瀉、四肢困倦、萎靡不振等症狀。 中醫師提醒,芒種時節可多吃苦瓜等苦味食物以清熱袪溼,但不宜食用辣椒等熱性食材與調味品。圖/pexels 烹調少用熱性調味料 端午節前後的芒種時節,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泄導致耗氣傷津,因此,宜多吃袪暑益氣、生津止渴食物;應景食物粽子,因糯米較不易消化,淺嘗即可;烹飪時也應減少使用熱性食材與調味品,如八角、茴香、桂皮、花椒、辣椒等,從而減少便祕、痔瘡、口角炎、咽喉炎、頭暈、中暑等症狀。 尤其老年人,因機體功能減退,導致消化液分泌減少,心腦血管易有不同程度硬化,飲食宜清補為主,輔以解熱、護胃、健脾食材,也可與醫師討論後服用降血壓、降血脂保健食品。 周宗翰表示,現代人運動頻率少,加上飲食偏愛辛辣、味重,這些肥甘厚膩食物攝取過多,會影響人的脾胃運化功能。 中醫師周宗翰建議,芒種時節除了多運動,家裡常開除溼機,平日也可多吃袪溼食物,他特別推薦「蓮子芡實荷葉粥」。圖/周宗翰提供 當脾胃無法將食物轉化為人體可利用的營養成分時,這些東西就會變成渣滓,亦即中醫眼中的「溼邪」;而這也可從自行檢視早起時的兩頰或眼皮是否浮腫,與小腿前內側用拇指按壓 3 秒後放開,皮膚是否有小凹洞可見一斑。 雨天加重過敏搔癢 芒種時節,過敏體質者,皮膚經常反覆溼疹、搔癢、時常起紅疹、水泡,雨天更會加重、變明顯。尤其女性月經前容易水腫,照鏡子時發現舌頭上鋪了一層厚厚的舌苔,常覺疲倦、頭昏如裹溼毛巾、四肢沉重無力,分泌物變多,有異味及搔癢,或大便稀軟不成形或黏馬桶,容易拉肚子、腸胃炎。 芒種時節,過敏體質者,皮膚經常反覆溼疹、搔癢、時常起紅疹、水泡,雨天更會加重、變明顯。尤其女性,月經前容易水腫。圖/pexels 周宗翰說,芒種時節除了多運動,家裡常開除溼機,平日也可多吃排溼氣食物,如紅豆、薏米、山藥、茯苓、蓮子。他特別推薦「蓮子芡實荷葉粥」。 蓮子芡實荷葉粥 材料:蓮子、芡實各30克,鮮荷葉3張,糯米50克。 作法:將芡實去殼,荷葉剪塊,蓮子(可去心),將諸材料洗淨,與糯米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成粥,放至溫涼即可食用。

MORE

寶寶的飲食入門 BLW贏得一生健康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兒童牙醫侯政廷(侯侯醫師)推廣BLW (寶寶主導式離乳法) 已有8年時間,他自己也將BLW實施在兩個兒子身上;他強調,這個方法可以訓練嬰兒的口腔肌肉功能,促進大腦發育、手腦協調性、感覺統合、促進牙齒正常發育。 所謂BLW,英文全名是 baby led weaning,譯為「寶寶主導式離乳法」,在嬰幼兒有主動抓取能力時,約出生 6 個月即可開始實施。與傳統給副食品的觀念不同,BLW 是訓練寶寶「自己主動吃固體食物」,而非被湯匙餵予泥狀食物。 侯政廷說,相較於傳統用湯匙餵食的方法,BLW有幾個特色:1.讓孩子主動抓取食物;2.不剪碎食物;3.進食與結束都由孩子自己決定;4.鼓勵吃原型食物。 為什麼會推行BLW?兒童牙醫侯政廷說,他執業 10 年來,已經看過數以萬計孩童,口腔有蛀牙與牙齒長歪等問題;「當然,孩童嘴巴的問題,也牽扯到身體其他器官健康,如腸胃、鼻子、皮膚、眼睛等,上述問題皆非父母所樂見;但仔細探究根本,我發現,這些問題竟然都是從寶寶的飲食方式開始延伸。」 侯政廷醫師(中)於《吃飯超輕鬆,一起BLW吧!》的新書發表會中,與太太(左3)共同分享他們家身體力行BLW的實踐過程。圖/原水文化提供 侯政廷說,BLW有許多優點,包括提早訓練寶寶的飲食自主性,不會被大人強迫餵食;容易維持健康體重,減少過度肥胖機率;執行 BLW 的寶寶,在早期就大量接觸不同大小、顏色、質地、氣味的食物(如整片蔬菜、整顆蘋果),和湯匙餵食的孩子只能看到眼前只有「糊糊的」一碗粥或泥相比,「BLW的寶寶,在大腦認知上的刺激自然更多,這樣也可降低未來的挑食問題!」 此外,執行 BLW 的寶寶,每次在進食時都需要自主用手指、手掌抓起食物,同時送進嘴裡咀嚼吞嚥。隨著每餐每餐的更替,寶寶會抓進不同質地、形狀的食物,這對於寶寶的手部觸覺及肌肉刺激、口腔咽喉肌肉的活化,以及腦部認知處理的發育,都有很大的助益,所以能強化寶寶手腦協調運作、增進感覺統合發展。 長期執行BLW 的寶寶,因為食用固態食物居多,所以口腔的咀嚼刺激也較多,能強健顎骨、牙齒、顱顏骨發展;還能讓呼吸道發育良好、間接遠離過敏,贏得一生健康。

MORE

過敏體質者 養生謹記2不2要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最近天氣溼冷、早晚溫差大,對於過敏性鼻炎族群,面對這種氣候,更是困擾不已。中醫師指出,此時更需注意自己身體,因為溼冷空氣會增加室內黴菌含量,加上溫度變化過大,容易讓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等過敏症狀加重,建議室內可開除溼機,避免溼氣重、黴菌增長。還有,應謹記「2不2要」養生之道。 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師暨長庚大學中醫系教授兼主任楊賢鴻指出,立夏到端午節前後,早晚溫差大,民眾在穿衣部分仍要注意「保暖」,如頸部、手腳等部位,只要做好保暖,讓身體不受寒,就不會著涼,讓病菌有機可乘、產生不適感。 其次,在飲食部分,過敏體質者千萬不要碰生冷食物,應以溫熱性食物為主,可飲用「參棗茶」保健,青菜可用麻油拌炒,有助過敏性鼻炎患者改善寒性體質。平日也要養成運動習慣,適量出汗可使毛孔通暢,身體更健康。 過敏養生2不2要 1. 「不」碰寒食:體質虛寒應少碰寒性食物,林口長庚曾與北醫護理系合作研究,證實中藥與飲食的寒熱性,的確會影響過敏性疾病的嚴重度,尤其最明顯的是飲料,因此應以熱飲為主,如黑咖啡、熱紅茶,不要喝冷飲與寒性茶飲(如綠茶、白茶、苦茶)。 中醫師提醒,過敏體質者應以熱飲為主,如黑咖啡、熱紅茶,不要喝冷飲與寒性茶飲。圖/pexels 2.「要」吃補氣食物:中醫進補,並非為補充營養,而是要調理體質,以替來年健康打下基礎。因此,過敏體質者,平日要常食用補氣藥材,如以花旗參加紅棗煮水而成的「參棗茶」可以天天喝。 3.「不」可熬夜:生活作息要正常,避免熬夜,晚上12點前必須就寢,早上6、7 點起床,才符合大自然的生理需求。中醫認為,白天補眠 2小時,也不及夜晚(尤其「子時」:晚上11點至凌晨1點)睡著的半小時。孩童若熬夜,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會影響身高;至於年長者,經常熬夜、睡不好,精神體力會衰退,免疫力下降。 4. 「要」常運動:運動能使人精神好,免疫力佳,不易感冒,並使肌肉有力量,不易受傷,也可減緩關節退化。人愈是不動,身體機能衰退愈快。任何形式的運動皆可,適合自己就好。如在晚餐後散步 30至60分鐘,走路過程中,新陳代謝速率較快,心肺機能也較好,可使全身血液循環獲得改善。 ★演講通告:6 月 2 日下午 2 點到 4 點,楊賢鴻與張晉賢兩位中醫師,在線上有免費視訊課程,主講「過敏性疾病中醫養生」及「中醫應用在兒童學習遲緩、腦性麻痺治療的角色」,免事先報名,屆時可以網路查詢關鍵字「瘋中醫 基金會」找到入口。

MORE

10大順暢食材 讓你腸道不卡關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現代人經常用「吃大餐」犒賞自己,或者以各式甜點、零嘴、垃圾食物來紓解工作壓力,胃腸經常處於消化不良狀態,以致於「便祕」問題如影隨形。 想要跟便祕說byebye?營養師高敏敏特別歸納出10種有助清腸的順暢食材,讓你腸道不卡關。 1. 燕麥: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可軟化糞便、促進排便。 2. 地瓜:富含膳食纖維,可幫助清除宿便。 3. 無糖優格:豐富的益生菌,可幫助調節腸道菌叢,促進腸胃蠕動。 4. 菇類:富含水溶性膳食,可軟化糞便,使腸道菌叢健康。 5. 地瓜葉:豐富膳食纖維,可軟化糞便,幫助糞便排出。 6. 毛豆:豊富膳食纖維,可刺激腸胃蠕動。 7. 海藻:高黏度的多醣體,可以幫助排便順暢。 火龍果不論紅肉、白肉,其所富含果膠,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圖/pexels 8. 火龍果:富含果膠,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 9. 奇異果: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幫助軟化糞便,有機酸助腸道健康。 10. 香蕉:不可溶性纖維,有助軟化糞便。 高敏敏指出,還有4大必吃食物,堪稱「便祕剋星」: 圖/高敏敏提供 1.白開水:成人一天要喝至少2000c.c.的水量,腸道就像滑水道,沒有足夠水分,便便就「沖」不下來! 2.天然纖維:可以多吃蔬果來補充膳食纖維,因其不會被腸道消化,吸水後會膨脹、有助將糞便「推出」。 3.好菌食物:無糖優酪乳,為腸道生力軍,可抑制壞菌,調節消化道機能。 4.好油脂:有助潤滑腸道,讓糞便變得更滑順。 腸道就像滑水道,沒有足夠水分,便便就「沖」不下來!圖/pexels​​​​​​​ 想要打造腸道成為順暢「滑水道」, 不僅要充足水分和纖維,也需要好菌和好油脂,來幫助好菌定殖/繁殖,抑制壞菌,提升腸道保護力。最後,還要搭配良好的運動習慣,幫助腸胃動起來。

MORE

【營養專欄】 落實「五要」原則 降低食物中毒風險

文/柯曉彤營養師 近日食安風波不斷,人心惶惶,而即將進入夏季,台灣氣候溼熱,不利食物保存,是食物中毒發生高峰期。這次就來分享常見食物中毒原因及預防方法,讓我們一起落實「五要」,安心飲食! 食物中毒定義為二人或二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的症狀,即可稱之。然而,若因肉毒桿菌毒素而引起中毒症狀,且自人體檢體檢驗出肉毒桿菌毒素,或由可疑的食品檢體檢測到相同類型的致病菌或毒素,或因攝食食品造成急性食物中毒(如:化學物質或天然毒素中毒等),即使只有一人,也視為一件食物中毒案件。或經流行病學調查推論為攝食食品所造成,也視為食物中毒案件。 常見的食物中毒症狀為: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及虛弱等,有時候伴隨血便或膿便。但每次症狀不一定相同,患者年齡、健康狀況、致病原因及被汙染食品攝食量等因素,都會影響中毒症狀及嚴重程度。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造成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因物質有:細菌性(如:腸炎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毒性(如:諾羅病毒等)、天然毒素(如:植物性毒素、河豚毒等)、化學物質(如:農藥、重金屬等),其中以下四種細菌性中毒最常見: 1.腸炎弧菌中毒:多發生於生鮮海產。 2.金黃色葡萄球菌中毒:多發生於蛋製品、乳製品、盒餐及生菜沙拉等。 3.仙人掌桿菌中毒:多發生於米飯、澱粉類製品、沙拉及乳製品等。 4.沙門氏桿菌中毒:多發生於受汙染的禽畜、鮮蛋、乳品及豆製品等。 食物中毒嚴重恐致命,想要降低中毒風險,平時請落實食藥署公告之預防食物中毒「五要」原則: 一、要洗手:調理食品前後都需徹底洗淨,有傷口需完整包紮。 二、要新鮮:食材應新鮮衛生,水源需乾淨無虞。 三、要生熟食分開:生熟食分區保存,處理器具以不同顏色或形狀區分,避免交叉汙染。 四、要徹底加熱:中心溫度至少超過七十度,細菌才容易被消滅,適當的加熱可殺死活的細菌,亦可除去某些細菌產生的毒素,如:肉毒桿菌的毒素在溫度一百度加熱十分鐘後會失去活性。但也有部分細菌毒素耐高溫,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的毒素在高溫烹煮過後仍不會被破壞,因此應同時遵守其他四點原則,加強預防。 五、要注意保存溫度:溫度介於七至六十度之間稱為危險溫度帶,許多細菌在此段溫度間能快速生長繁殖。一般而言,食品加熱溫度需超過七十度,細菌才易被消滅。保存溫度方面,冷藏溫度需低於七度才能抑制細菌生長,其中已烹調食品,或是易腐敗食品及其原料,建議於溫度五度以下保存;熱藏溫度則需高於六十度保存。為避免細菌在食品中繁殖而產生毒素,建議食品製成後請勿於室溫下放置超過兩小時,夏天勿超過一小時。 另外,外食時應謹慎選擇衛生優良餐廳用餐,避免來路不明的食品;如要申訴或陳情食品衛生相關案件,可提供詳確事證(包括時間、地點、違規情節,以照片等方式舉證),向當地衛生局反映。

MORE

慢慢瘦才是硬道理

文/陳立哲醫師(澤予堂成祐中醫診所院長) 「治標」,就是先透過藥物讓代謝增加、改變飲食方式;「治本」,則是維持減重的效果。 「來到減重門診,是不是可以瘦很快呢?」如果你對中醫減重這件事期待很高,我只能誠實地說:「很抱歉,我可能無法符合你的期待!」 我認為減肥就像是《龜兔賽跑》的故事,目標訂在誰能達到終點,如果一輩子只想要減重一次,花上三個月、六個月跟花上一年減重成功,中間有多大的差異? 我想,最大的差異在於,減重後誰能維持三個月、六個月還是一年,甚至十年以上都不復胖? 就像想要讓代謝、循環、消化變好,絕對不是三個月、六個月就可以改變的事情,可是在這六個月裡,你有可能因此而瘦十公斤,這就是治標的概念。「治標」就是先透過藥物讓代謝增加,並改變飲食方式;「治本」則是維持減重的效果。 很多人會尋求中醫調理體質,我常常會畫一個圓餅圖,一半是「調體質」,方法有藥物、埋線等,另外一半就是睡眠、運動型態、生活習慣、飲食模式。你會發現,到最後還是要找到一個能長期維持的生活習慣,無論從治標或治本的角度,其實都做同一件事情。 不用花大錢也能減重 「陳醫師,我在這邊看診十年了,也認識你十年了,這幾年來你的體重都沒有變,是不是都有自己在吃藥控制體重?」說實話,我只有吃中藥調理身體,從來沒有吃過任何減重藥。 我在這十年來所做的事情,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吃正確的飲食。身為醫師,天天需要坐在診間看診,沒有時間吃很健康的食品,也沒有辦法吃低油低鹽的食物,我所能做到的就是長期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 我認為控制體重跟控制飲食是一體兩面,只要各位了解之後,甚至都不需要依靠藥物,也能做得到,所以才會花很多心思跟患者溝通及討論,因為我相信不用在減重上花大錢,都能做到飲食控制。 慢慢瘦就是懶人減肥法! 有沒有「最強懶人減肥法」? 「你就放心吃吧!不用刻意去想該怎麼做、如何準備、吃什麼、不吃什麼,只要記得選擇一些低GI的食物。」我通常對患者這麼說。正因為太複雜和過度刻意的飲食方式,根本做不到! 我自己最在意的事情就是在任何方面,包括對患者都能提供簡單可執行的建議,否則難以持之以恆。 「慢慢瘦」正是一種健康減重的概念,想要多懶,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態。透過觀念的導正,把握住大方向,不需要為了減重而刻意做出改變。做自己平常會做的事情,就可以慢慢地瘦下來,才是最好的狀態。這才是懶人減肥法的重點。 因為無法完美複製營養師或醫師交代的飲食建議,或是覺得一個月要瘦十公斤根本難如登天,但是如果調整成一年瘦十公斤,等於一個月只要瘦一公斤,好像就沒那麼困難了,接下來只需要跑到終點即可。 因此,懶人減肥法不需要極端的改變,只要將飲食做出合理且適合自己的調整,便能順利讓體重下降,維持一副好體態。減重這件事就是這麼簡單! 慢慢瘦,是我希望大家在減重中具有的心態,也是送給每位減重者的終極目標。 良好的睡眠也可以減重? 良好的睡眠,也是懶人減肥法的一種! 睡覺時分泌出的兩種激素,有助我們在睡眠中慢慢瘦,分別是瘦體素(Leptin)、飢餓素(Ghrelin)。飢餓素分泌多,會讓人感到飢餓;瘦體素分泌多,飽足感就會上升。 當我們睡覺的時候,飢餓素就會大幅下降,瘦體素就會上升,自然比較不會產生飢餓感,就不會想要吃東西。當長期睡眠不足的時候,兩種激素的比例就會失衡,讓人愈來愈容易感到飢餓,也會愈來愈想吃東西,於是就容易變胖。 睡眠也會影響生長激素,進而影響代謝速率。因此,只要開始合理化睡眠時間,其他什麼事都不用做,自然起到一個加分的作用! 什麼又是「充足的睡眠」?一天睡上六到八個小時最好。曾做過研究,一天睡六點五個小時以下,跟睡眠超過六點五個小時以上的人相比,會非常顯著地產生肥胖的狀態。 後來也發現,那些多睡一個小時的人,平均一天可以少攝取兩百七十大卡的熱量,少吃兩百七十大卡,等於多消耗兩百七十大卡,對於減重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因此,良好的睡眠習慣,不就是回歸並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嗎?而「慢慢瘦」就是讓人維持良好且規律的生活習慣。(摘自《慢慢「瘦」才最快:減重不是數學題,讓中醫師用最簡單的方式,陪您走到目的地》,博思智庫出版)

MORE

保健食品變冰淇淋 全台最美藥局吃得到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以顛覆產業面貌、打造非典型風格空間為核心,有「全台最美藥局」之譽的「分子藥局」,時隔七年,首度走出故里台中,於台北信義新光三越A11打造別具生活風格的都市空間「分子藥局NORTH HUB」;創辦人特別將優質保健原料與飲食結合,打造「Future Bar未來吧」,讓人們可以在藥局裡品嘗兼具「美學」與「食療」效果的冰淇淋,享受愜意、吃出健康。 第三代的感性視角 出身在地藥局第三代,擁有科班藥師專業背景的劉彥伯Tony Liu,2017年於台中國家歌劇院前打造出顛覆產業傳統印象的「分子藥局(Molecure Pharmacy)」,以健康選物概念出發,讓顧客推門而入不僅聞不到藥水味,還飄散著陣陣咖啡香;更以絕美設計空間、獨具美感與實用的選品成為人潮聚集地,吸引大量都會時尚男女爭相到訪拍照打卡,也成為國際媒體報導話題,甚至躍升外籍旅客到台中旅遊必訪之地。 歷經七年來的市場觀察,劉彥伯探索了藥局與生活融合的各種可能性,作為當代藥局的先行者,他期望打造更著重在個人化、精緻化的連鎖照護系統,「讓人不是只在生病時才想到藥局,而是在日常需要身心保養時,就會自然地聯想到分子藥局。」 作為連鎖藥局的首站,他選擇以台北繁榮的信義區百貨作為起點,以「分子藥局NORTH HUB」開啟都市藥局的感性視角,以「尋求健康也能成為美的途徑」為題,打造分子藥局的2.0版本。也藉由顛覆藥局的空間意義與行為脈絡,掀起一場新產業型態的革命。 年輕藥師劉彥伯,以美學、科學為核心精神,為置身都市叢林的現代人,帶來全身感官都能感受到平衡的「身心靈健康保養」。圖/記者陳玲芳 美學食療新主張 劉彥伯說,有感於人們在後疫情時代對健康與保健的關注度提升,遂聯手功能醫學醫師共同研發自有品牌「studio GLOW」,引進國外優質保健原料,重新定義保健品市場,同時通過獨特的視覺設計語彙與創新功能理念,重塑人們對保健品的認知,協助人們找回內在健康的自然平衡。 除了「實用」之外,連「食用」上的考量也一併注意到了,如人們在服用一般保健品過程中,往往因為其特殊氣味而難以下嚥,於是他發揮自身飲食品味解決大眾痛點,與studio GLOW合作推出「多重高效B群」即無常見B群酵母異味,取而代之的是舒適的穀麥香氣。 圖/分子藥局提供 他也透過自身對於機能性食材的深度研究,聯手台中「JLI lab」研發出無麩質、無蛋奶的「Future Vegan Gelato未來冰淇淋」,跨界推出6款讓現代人有感的「美學食療」新主張。 未來,他也將帶領團隊持續以美學、科學為核心精神,為置身都市叢林的現代人,帶來全身感官都能感受到平衡的「身心靈健康保養」。 時隔七年,分子藥局首度走出故里台中,於台北信義新光三越A11打造別具生活風格的都市空間。圖/分子藥局提供

MORE

7縣市步入超高齡社會 長者肌少失能風險增

【本報台北訊】我國已經有7個縣市進入超高齡社會門檻,然而,長壽並不代表健康。台灣整合照護學會理事、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研發推展科主任彭莉甯表示,健康餘命跟平均壽命仍有差距,並且隨著年齡增長肌肉流失的速度會愈來愈快,有高達三之一長者有肌肉流失的風險,一旦有肌少症,可能會有糖尿病、營養不良、憂鬱纏身等風險。 年齡越高肌肉流失速度愈快,比較國人平均壽命及健康餘命分別為79.84歲及72.43歲,相當於,臨終前國人恐長達7.4年處於失能、長期臥床疾病纏身的狀態。亞培總經理黎亞諾表示,台灣老人平均臥床人數長達8年,比世界平均5年還多,相關數據也顯示老年生活照顧上,行動力跟自我照顧有高度相關。 肌肉是健康的根基,長者三高、失能等問題恐伴隨而來。彭莉甯指出,肌肉流失是導致體力下降的根本原因,更會衝擊民眾的生活,如糖尿病風險增加5成、失能風險提升36%、高血壓風險提高2成,認知障礙、行動能力變差等風險也會持續攀升。40至80歲之間恐流失4成肌肉,因此若放任肌肉減少,會有「百病纏身」的可能。 彭莉甯表示,以往僅能鼓勵多補充蛋白質、多運動,解方有效,但研究發現「HMB」可以維持肌肉穩定、減少蛋白質分解、促進蛋白質合成。HMB由必需胺基酸白胺酸而來,但是轉換率僅有5%。依據《HMB肌少治療白皮書》建議,以一般肌肉健康者,每天至少約需要0.75克HMB來維持肌肉狀態,相當於25顆雞蛋、14盒豆腐;若是肌少症則需要更多每天約3克。 藝人任賢齊擔任肌肉健康衛教大使,現年58的他分享,自己熱衷極限運動,持續挑戰越野摩托車、腳踏車、滑板等活動,但是為避免肌肉流失速度過快,會搭配營養品維持體力,並建議民眾擺脫自身「肌」太軟的困境。 《HMB肌少治療白皮書》由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召集人陳亮恭等11位肌少權威組成專家小組,提出HMB的每日建議攝取量,說明要維持肌肉健康的建議攝取量。然而,HMB難從日常飲食中攝取足量,民眾可選擇具科學實證營養成分HMB與多重蛋白質的均衡營養補充品,多管齊下促進肌肉健康。

MORE
/20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