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醫藥 | 人間福報

醫藥

活化認知記憶關鍵 逆轉輕度失智現曙光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一名72歲婦女,在疫情後因壓力大,出現記憶力下降,常常忘東忘西,甚至家事做到一半就忘記,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在家人建議下,前往身心科求診。經檢查,她的失智篩檢量表(AD-8)達3分,顯示有輕度失智的跡象。 天晟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譚詠康表示,失智一旦演變到中重度就不可逆,藥物治療效果也難以預期。建議確診輕度或中度認知障礙時就應及早介入,透過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的改變提升腦部功能,也可以考慮輔以複方活性胺基酸和植物萃取精華,活化掌管記憶與認知的核心NMDA受體。 最新研究指出,腦部健康已有輔助醫學新機能性食品,可以協助活化大腦掌管記憶與認知關鍵的NMDA受體,幫助台灣民眾打造「腦健康新未來」。 台灣生技品牌與頂尖研發團隊攜手合作,將研究多年的NMDA(N-Methyl-D-aspartic acid)系統調控技術應用於輔助醫學的機能性食品上,腦神經科學博士暨UCLA醫學院教授蔡果荃指出:「健康的維護不是從治療疾病開始,應遠早於疾病之前。」 尤其大腦功能不可逆且複雜,連正夯的AI也無法模擬大腦運作,因此研究團隊從NMDA受體開始,花費多年時間研究,打造出7大複方活性胺基酸成分,並將之落實到機能性食品上,期望大腦能與身體健康同步,維持腦部功能。 研究團隊神經科學博士張偉華指出,針對活化NMDA受體的活性胺基酸研發、獨家美國專利成分複方活性胺基酸經臨床試驗證實,92%受試者在使用四周後,提升記憶力和認知功能效果更加顯著。透過動物實驗結果也顯示,複方活性胺基酸能顯著改善記憶缺損,使用後提升記憶表現達原先的6.15倍,確具活化大腦功能。

MORE

高階磁振刀 三總治癌新利器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三軍總醫院引進磁振刀(核磁共振導引放射治療),結合了核磁共振高清晰影像和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技術,此系統在每日放射治療中,即時追蹤治療部位,有助於提高治療的精確性和安全性,增加療效、降低副作用。 三軍總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黃文彥表示,磁振刀是放射治療的夢幻武器,大部分的腫瘤最清楚的影像檢查是核磁共振,但過去放射治療搭配的影像導引卻是以電腦斷層為主,最近三總引進核磁共振導引放射治療,能夠在放射治療「當下」精確顯示腫瘤與正常組織的界線、隨呼吸移動的範圍,能即時觀察到腫瘤,確定放射線精準照射到腫瘤,最大限度地保護周圍正常組織和器官。 一位50多歲男性,健檢意外發現距直腸3公分有惡性腫瘤,大腸鏡及腹部電腦斷層檢查顯示已有部分阻塞且侵犯到骨盆腔淋巴結,確診為3B期的直腸腺癌。經三總多專科團隊討論,決定為其安排全程新輔助治療,包含5次短療程骨盆腔放射治療,以及12周的化學治療。 考量病患後續生活品質及保留肛門的強烈意願,三總使用磁振刀,利用每日修正治療計畫,以及即時監測治療標的技術,精準打擊直腸腫瘤且僅有輕微的副作用,病患當周即可恢復正常工作。在術前大腸鏡檢查,發現腫瘤已經完全消除。 黃文彥說,三總引進台灣第一台具有高磁場的核磁共振導引放射治療(磁振刀1.5T ),透過結合核磁共振成像和放射治療技術,提供更加精準和有效的治療,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和生活品質。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相信核磁共振導引放射治療,將在未來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成為腫瘤治療的重要方式之一。

MORE

打造健康勞動力 永續職場新未來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 以「健康勞動力-職場新未來」為主題,衛福部國健署今年持續與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攜手合作,共同辦理「績優健康職場與優良推動人員評選及表揚活動」,並一同頒發「健康職場永續卓越獎」表彰績優企業的努力,期盼能帶領職場與國際接軌,邁入職場健康安全的新境界,讓健康勞動力帶領企業,邁向永續新未來。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面對高齡化、少子化及缺工的社會現象,營造「健康勞動力」,已成為國家永續發展的核心議題,職場唯有落實推動「健康促進、職業衛生、職業安全」關鍵金三角,方可達成此目標。 國健署自2003年起,積極推動「健康職場認證」及「績優健康職場」與「優良推動人員」選拔活動,從「無菸職場」開始、2007「活力快樂動」的運動年、2010「健康聰明吃」的營養年、2016「媽媽真好孕」的母性年、2019「無壓好輕心」的關懷年,以及2021「年齡永無礙」的銀齡年等各階段,一路走來,逐步引領全國企業,邁向周全的健康促進職場。 「公司高階主管的支持,是推動健康職場極為重要的一環。」以美光企業為例,各主管對於職場健康促進推動不遺餘力,亦親自擔任種子人員協助推廣。 2022年參與「增肌減脂」活動的同仁中,有高達21.6%為主管職,顯示美光主管對健康活動推行的重視。此外,美光健康團隊,更進一步為各部門提供「健康秘書」,以全責照護方式,守護員工健康,為同仁打造健康的友善職場環境。

MORE

終結慢性疼痛 醫授自救必修課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國人遇到疼痛時,最常見的止痛方式就是吃止痛藥,但是止痛藥對於慢性疼痛到底有沒有止痛效果?如果真的要治療慢性疼痛,有哪些臨床常用藥物?是不是有另類療法?改善慢性疼痛的關鍵密碼「SEEDS 」是什麼? 今(5)日《終結慢性疼痛的14堂自救必修課》新書發表會中,作者基隆醫院副院長、台北榮總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神經內科教授陳韋達醫師,分享解說臨床常見的五大慢性疼痛有哪些?關於慢性疼痛我們應該知道的事、終結慢性疼痛的345口訣。 會中也邀請纖維肌痛症病友68歲李女士,見證分享她的發病與求醫過程,以及治療後如何大幅改善生活品質的經過。同時,也邀請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職能治療師王柏堯示範首創的「緩解疼痛核心快走法」,期能幫助國人「擺脫疼痛,打造無痛好體質!」 陳韋達用口訣來說明纖維肌痛症最主要的五大症狀,包括「一痛、二累、三失眠、四健忘、五憂鬱」,這五大症狀,同時也是所有慢性疼痛疾患最終的共同表現。 陳韋達說,急性疼痛對人體而言是一種保護機制,提醒人體迅速避開風險。但若是超過三個月以上,就轉變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是一種「沒有傷口的疼痛」,和壓力高度相關。 臨床常見五大慢性疼痛包括慢性頭痛、慢性下背痛、慢性肩頸痛,慢性神經痛和纖維肌痛症。陳韋達提醒,慢性疼痛不只是痛,還有許多「共病」,如常合併情緒障礙(憂鬱、焦慮)、認知功能衰退(如記憶力、專注力、判斷力變差)、長期失眠、疲累(慢性疲勞症候群),所伴隨的情緒、認知障礙及各種共病症,大大影響生活品質,甚至會導致失能,不可等閒視之。 除了醫療方面的協助,日常生活有五個面向很重要,亦即「SEEDS」:睡眠(Sleep)、運動(Exercise)、飲食(Eat)、日記(Diary)還有壓力(Stress)。想要紓壓、解痛,需養成每天11點前入睡的好習慣,睡眠至少6小時,最好有7-8小時,以側睡為佳。 運動部分,陳韋達與北榮復健部職能治療師王柏堯一起發想出「核心快走法」,是一種適合慢性疼痛患者,在快走過程中結合核心訓練、重量訓練,甚至高強度間歇訓練,能強化核心的日常運動。

MORE

3D列印乳房重建 乳癌病友新希望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首位,為提升乳房重建技術,嘉義長庚醫院與成大機械工程系合作,利用3D列印技術結合乳房外部掃描,創造出精準的乳房立體模型,不僅提高手術的精確度,也大幅縮短術後恢復時間。 嘉義長庚醫院5日召開記者會指出,乳癌是台灣癌症發生率的第3名,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名,每年有超過1萬5000人被診斷出罹患乳癌。隨著人們對自身形象關注提升,乳房重建手術已成為反映乳癌全面治療品質的重要指標。 嘉義長庚整形外科醫師蕭若君表示,乳房重建方式包括使用假體或自體組織進行重建,但量身訂做的軟組織形狀,需要歷經較長的手術時間,甚至是多次手術調整。嘉義長庚醫療團隊與成大機械工程系合作,已克服這個問題。 蕭若君指出,利用成熟的3D列印技術,結合乳房外部掃描,不僅提高手術的精確度,也大幅縮短手術後的恢復時間,讓原本術後住院至少要14天,縮短至7天,兩週後便能恢復日常活動。 此外,嘉義長庚整形外科更與中醫科合作,結合「全民健康保險中醫癌症患者加強照護整合方案」,為乳癌病人提供了中西醫整合療法,透過中醫調理,病人於接受切除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或標靶治療的同時,中醫師依病友體質給予治療階段的調理建議,除了口服科學中藥、水煎劑外,還有提供藥膳來增加營養攝取和吸收,也運用針灸、推拿、藥浴、中藥香氛或外用藥等緩解症狀,降低治療過程中的不適感。 嘉義長庚中醫科醫師蔡盈盈本身也是乳癌病友,她從醫師轉換成病人角色,配合乳癌治療團隊治療計畫,接受乳房重建手術,術後兩個星期就重回醫院崗位,繼續治療她的病人。 嘉義長庚醫院副院長黃文詩強調,乳房重建手術立基在成功的顯微技術上,希望藉由發展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精細顯微手術,幫助病人恢復術前原本的乳房狀態,並隨著病人需求進行微調,這也是院方追求精緻、精準、且滿足病人需求的目標。

MORE

6成男性工作者肥胖及過重 健康友善職場成關鍵

【本報台北訊】你是健康的工作者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調查,高達6成的男性工作者處於「肥胖、過重」。國健署社區健康組長李嘉慧表示,台灣勞動力面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雙重壓力,推估2070年45歲至64歲的勞動者將占勞動人口近5成,健康的職場環境相當重要,雇主應負起責任照顧員工的健康。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多數上班族一天有3分之1的時間是在職場活動,如何透過職場來推動與強化員工的健康,協助遠離職場危害因子,其中「戒菸」是最有效的方式,接著則是運動,希望藉由健康勞動力為基礎,進而營造健康友善職場,以達成企業永續。 不過,台灣勞動力負擔恐怕愈來愈重,且有普遍肥胖的現象。李嘉惠表示,根據台灣人口分布推估,2070年45歲至64歲的勞動人口將占49%,而國健署112年「工作人口健康促進現況調查」發現,針對全台工作者調查,男性過重與肥胖程度竟高達61.6%,而全體過重與肥胖程度也達47.4%。 李嘉慧說,成年人普遍蔬果量攝取不足,同時,達到每周150分鐘中強度運動的民眾也明顯不足。但其中較為正向的是,企業調查發現,企業中體健器材普及率達56.6%,血壓計、體重計、健康中心的設置愈來愈廣;且近幾年蔬果攝取量、每周身體活動150分鐘的比例開始有上升,不過,仍有3成的成人每天蔬菜吃不到3份,5成未吃到2份水果。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副署長朱金龍表示,台灣面臨高齡化、少子化以及缺工問題,種種衝擊下,產業要如何有產能與健康勞動力息息相關,且面對產業升級、企業永續發展,員工的健康將成為核心的議題。 吳昭軍表示,今年國健署持續與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合作,以「健康勞動力-職場新未來」為主題,共同辦理「績優健康職場與優良推動人員評選及表揚活動」,並一同頒發「健康職場永續卓越獎」表彰績優企業的努力,期盼能帶領職場與國際接軌,邁入職場健康安全的新境界,讓健康勞動力帶領企業邁向永續新未來。 你是健康的工作者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調查,高達6成的男性工作者處於「肥胖、過重」。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資料照片

MORE

一文看懂鮮乳及保久乳差異 國人最愛「這款」

【本報台北訊】乳製品是重要的鈣質來源,不過市售產品百百種,從鮮乳到保久乳,各有不同的風味,專家指出,鮮乳在不同的殺菌溫度與時間下,會呈現不同風味,一般國人習慣飲用的是高溫長效殺菌,味道較醇厚的品項長效鮮乳,但不管鮮乳或保久乳,沒喝完都要放冰箱,並在7天內飲用完畢。 衛福部食藥署今天(5日)預告修正「鮮乳保久乳調味乳乳飲品及乳粉品名及標示規定」草案,而這些不同的品項,牽涉到殺菌或滅菌的溫度、時間,以及充填狀態等。鮮乳是將生乳加溫殺菌後全程冷藏儲存製成,保存期限為14天;把生乳加溫殺菌並全程冷藏,再於高潔淨度環境下近似無菌充填,保存期限30天以上,則稱為延長保存期限鮮乳、長效鮮乳或ESL(Extended Shelf-Life)鮮乳。 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特聘教授陳明汝說,殺菌和滅菌是不一樣的,殺菌後仍會存在一些微生物,所以殺菌乳一定要放在冷藏環境保存,保存期限多半不長;保久乳因為經過高溫滅菌,除了微生物外,連孢子都會被消滅掉,在室溫下可放置半年左右,但開封後因為已不再是無菌環境,就要放進冰箱,並盡速飲用完畢。 不同殺菌溫度或時間,會影響喝起來的口感,陳明汝說,大致可分為3種溫度,以63°C至65°C殺菌30分鐘的「低溫長時間殺菌法」;80°C至100°C殺菌1分鐘內的「速溫殺菌」;120°C至130°C殺菌10秒內的「超高溫殺菌」。 陳明汝指出,高溫殺菌的口感較醇厚、接近保久乳,是國人比較習慣的品項、低溫殺菌則較清淡、偏向生乳,有些民眾會覺得喝起來像鮮乳加水,台灣有9成以上的鮮乳是超過100°C的超高溫殺菌,但殺菌溫度和時間,不太會影響到品質與主要營養成分。 滅菌則是生乳製成保久乳的方式,陳明汝表示,玻璃瓶裝保久乳,需要經過大於大氣壓力、溫度約121°C的「高壓高溫」滅菌15分鐘;140°C以上、滅菌10至20秒的無菌充填,則是利樂包裝的保久乳會使用的方式。 殺菌乳一定要放在冷藏環境保存,保存期限多半不長。圖/食藥署提供 玻璃瓶裝和利樂包裝保久乳的滅菌與充填方式也有差異。圖/食藥署提供

MORE

划龍舟防拉傷 3招漸進訓練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6月10日是端午節,其中賽龍舟是節日傳統文化,許多民眾會應景參與龍舟隊,但若是平日沒有基礎訓練,或是沒有掌握相關技巧,很容易造成運動傷害;對此,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張益維,提供3項基礎核心肌群及上肢訓練動作,讓民眾在家也能自行訓練,提升肌耐力及穩定性。 「划龍舟是一項高強度運動,會充分運用全身肌群,包括大腿、腰背以及手臂。」張益維引用新加坡運動醫學骨科雜誌,曾對大學運動員進行龍舟運動引發運動傷害的比例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在競技龍舟比賽中,運動員最常出現運動傷害的部位主要為上半身與手部,上半身以腰部損傷最常見,占所有損傷的22.1%,肩膀以21.1%占第2位,手腕則以17.31%位居第3位。 張益維指出,上述運動損傷以肌肉拉傷為最大宗,其次是韌帶拉傷。為預防運動傷害,他提供3項核心肌力與上肢肌力訓練運動。 1.「橋式」:背部貼平地面,雙手手掌向下維持穩定,雙腳與肩同寬,吸氣時腹部、臀部用力抬起,使身體成一直線,維持平緩呼吸10秒後慢慢回到原位,每8次為一組,每日至少2組。 2.「平躺屈膝」:背部貼平地面,雙手手掌向下維持穩定,雙腳與肩同寬。吸氣時雙腳併攏抬起成90度,腹部收緊,維持平緩呼吸10秒後慢慢回到原位,每8次為一組,每日至少2組。 3.「上肢站姿擴胸」:將彈力帶纏繞在固定處,雙腳與肩同寬,抬頭挺胸,雙手握住彈力帶兩端並抬高至胸前。吸氣時將雙手平行往後擴胸,3至5秒後吐氣慢慢回到起始位置,每10次為一組,每日至少2組。 他提醒,上述動作都需要循序漸進,依自身能力決定訓練強度,切勿操之過急。

MORE

芒種漸熱易焦躁 苦味食物降心火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芒種適逢耕種忙碌的節氣,民間又稱「忙種」。中醫師提醒,芒種時節,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溼度高,但還有變冷的時候,因此除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也要多運動、出汗排除體內溼氣;同時,可多吃苦味食物以清熱、降心火,如「蓮子芡實荷葉粥」即為芒種養生聖品。 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宗翰中醫師表示,俗話說「未食五月粽,破裘不願放(捨)」。芒種時節,氣溫還會有變冷的時候,因此還要注意保暖,以免受涼;芒種因為晝長夜短,要晚睡早起(十二點前入睡,六時起床),而為保持充足睡眠,中午可以小憩片刻,緩解疲勞。 芒種期間,天氣逐漸炎熱,降雨量多、高溫潮溼,為了修養身心,飲食宜以清淡為主。周宗翰說,由於陽氣盛、心火旺,情緒容易浮動焦躁,可以適度吃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芥蘭、生菜、蕎麥、蓮子(不去心)等以清熱祛溼。 他也建議,可多吃「補水」食物,如小黃瓜、胡瓜、芹菜、番茄、秋葵、白木耳等,並避免油炸類食物傷及脾胃,因為空氣潮溼,容易造成消化道不適。尤其老人、小孩易出現食欲不振、便溏腹瀉、四肢困倦、萎靡不振等症狀。 長輩飲食 宜清補為主  端午節前後的芒種時節,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泄導致耗氣傷津,因此,宜多吃袪暑益氣、生津止渴食物;應景食物粽子,因糯米較不易消化,淺嘗即可;烹飪時也應減少使用熱性食材與調味品,如八角、茴香、桂皮、花椒、辣椒等,從而減少便祕、痔瘡、口角炎、咽喉炎、頭暈、中暑等症狀。 周宗翰表示,現代人運動頻率少,加上飲食偏愛辛辣、味重,這些肥甘厚膩食物攝取過多,會影響人的脾胃運化功能。 尤其老年人,因身體機能減退,導致消化液分泌減少,心腦血管易有不同程度硬化,飲食宜清補為主,輔以解熱、護胃、健脾食材。 檢視溼邪 壓小腿內側 當脾胃無法將食物轉化為人體可利用的營養成分時,這些東西就會變成「溼邪」;而這也可從自行檢視早起時的兩頰或眼皮是否浮腫,與小腿前內側用拇指按壓三秒後放開,皮膚是否有小凹洞可見一斑。 芒種時節,過敏體質者,皮膚經常反覆溼疹、搔癢、時常起紅疹、水泡,雨天更會加重、變明顯。尤其女性月經前容易水腫,照鏡子時發現舌頭上鋪了一層厚厚的舌苔,常覺疲倦、頭昏如裹溼毛巾、四肢沉重無力,分泌物變多,有異味及搔癢,或大便稀軟不成形或黏馬桶,容易拉肚子、腸胃炎。 周宗翰說,芒種時節除了多運動,家裡常開除溼機,平日也可多吃排溼氣食物,如紅豆、薏米、山藥、茯苓、蓮子。他特別推薦「蓮子芡實荷葉粥」。材料:蓮子、芡實各三十克,鮮荷葉三張,糯米五十克。作法:將芡實去殼,荷葉剪塊,蓮子(可去心),將諸材料洗淨,與糯米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成粥,放至溫涼即可食用。

MORE

中國百日咳4月年增83倍 前4月逾15萬例

【中央社/北京電】今年以來中國百日咳病例數加速上升,其中4月感染數較去年同期暴增83倍有9萬多例,死亡7例;累計今年前4月逾15萬例。 財新網微博3日引述中國國家疾控局數據報導,4月中國的百日咳發病數突破9萬例,超過今年前3月的累計發病數,相比去年同期的1074例更暴增近83倍。 報導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百日咳病例上升加速,前4月累計發病數超過15萬例;今年1至3月全國每月報告百日咳發病數分別是1萬5275例、1萬7105例及2萬7078例,累計發病數約6萬,死亡13例;4月更倍數成長,達9萬1272例,其中死亡7例。 另據北京日報網近日披露,中國國家疾控局、國家衛健委近日聯合發布「百日咳防控方案(2024年版)」,提出將百日咳納入中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哨點監測範圍。 根據方案,學生和教職員工確診百日咳後,在有效抗菌藥物治療5天後才可返校、返崗(返回工作);若發生聚集性疫情,當地疾控部門要展開疫情形勢動態評估,連續21天無新發病例,可判定聚集性疫情結束。 報導說,「百日咳防控方案(2024年版)」是中國首版專門針對百日咳的防控方案。中國國家疾控局表示,百日咳防控工作應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精準防控、快速處置」原則,針對「防感染、降重症、減死亡」的工作要求,透過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百日咳疫情擴散蔓延趨勢,最大限度降低重症、死亡風險。

MORE
/197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