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副刊 | 人間福報

閱讀

【人間小品】當別人的貴人

文/徐絹單 醫生說,如果再晚幾分鐘送來就沒命了。 那是發生在職場裡的小故事。我的同事阿敏,單身且獨居,患有紅斑性狼瘡。她滿頭斑白髮絲,銀光閃閃,好像先向時間銀行賖借年歲,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了很多。 有一次,阿敏消失了。連著兩日沒在工廠出現,親近的同事連撥了幾通電話,亦無人應答。主管向老闆報告此事,工廠裡的富老闆揮了揮手,保持一貫事不關己的冷漠,說再看看。 同事們心裡著急,程度不亞於熱鍋裡的螞蟻。礙於上班時間無法外出,眾人商量後,派遣同事阿珠的老公老李前往探看。家裡開洗衣店的老李聽聞消息,他趕緊放下手邊熨燙的衣服,風風火火地趕往阿敏的住家。 老李向大樓的守衛說明來意。只見守衛揮了揮手,冷冷的說必須等大樓主委回來,會同警察才能開門。國有國法,愛莫能助啊。 老李無功而返,來電回報,我們一群人也只能乾著急。中午吃飯時間,同事們又拜託老李再跑一趟。到了守衛處,碰巧遇到阿敏的妹妹,會同鎖匠上樓開鎖。喀一聲,打開多日未啟的門扇,為黑暗納入一縷暖光。這時只見阿敏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不識來人。 緊急送醫後,阿敏住進了加護病房。穿著白袍的醫生說幸好早點送來,不然後果……,他的眼神裡彷彿看見有天使出現,便對家屬點點頭,轉身離開。 如果同事們冷漠對待,如果同事的老公不肯前去探視,如果再等一天看看,在無人聞問的時刻,命運演繹的將是一首悲歌。因為有了這麼多的貴人相助,幾日後阿敏終於脫離險境,平安轉至普通病房。 知道消息後,眾人稍感安心。我正想和同事們商量是否再盡一分心力幫助阿敏,午餐時,同事們已紛紛慷慨解囊,從微薄的薪水裡捐出一筆款項,準備前去探視。 張惠菁在《步行書》寫道:「在傳統產業的工廠裡……有音樂,有交談,總之,有人的面貌在裡面。」在我們這個小小的傳統工廠裡,薪資不高,福利欠佳,但這裡有很多別的地方沒有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良善,以及更多的溫暖。 「就當別人的貴人吧!」縱使平庸如我輩,都將相信生命裡時時有貴人,處處是貴人。

MORE

【人間情緣】家翁辭世五周年

文/愛麗絲 二○一九年六月六日斷腸日前一天,先家翁告別了我們,也告別他精采一生,一眨眼五年過去了。 回憶彼時,原本我們夫妻計畫好從上海去巴厘島度假,順道回新加坡陪伴家翁,不料在出發前被通知家翁因作胃鏡檢查,意外出血,住院觀察,但在醫院短短幾天卻感染了肺炎,然後病情直轉急下,變成肺衰竭,醫院開出病危通知,一連串的意外,先翁就在兩周內與我們天人永隔! 最後家翁一再要求回家,我們準備好氧氣筒,病床,私人護士,六月五日中午用救護車把他帶回家,黃昏時刻,他就跟我們永別了。然後是外子三兄妹合力通知親戚朋友,辦理喪葬事宜,時間就如白駒過隙飛逝。 結緣家翁二十五年,他留下了許多風範可以給我們晚輩學習: 他來自一個基督教家庭,尚在繈褓中就在教堂受洗了;但在往生前皈依了佛教,原因是他希望骨灰能跟家婆放在一起, 在一個佛教的寺廟,方便我們祭拜,老人家也可以夫妻團圓,在我看來真是一個老人對妻子最深情的告白啊。 家翁是位很體貼人的長輩,每周我們從上海和他視頻,或打電話,他總說身體一切OK,沒問題,不要我們擔心他;後來才知道從胃鏡看出長了淋巴癌,這也許是他過世前半年暴瘦的原因, 而他居然就這樣忍受著。回想起來,腦海中還是他最後那幾天在醫院的畫面,一身皮包骨,全身插管,疼痛每隔五分鐘就向他攻擊,每次疼痛來襲,他臉上就露出皺眉撇嘴痛苦的表情,但他也不會要求加重藥量,只是安靜的等待最後一刻的來臨。他就是這樣體貼人。 家翁受英式教育,是位中英文俱佳的紳士,我不曾聽他口出惡言,一生勤勤懇懇,入院前還每天自己開車上班, 經營著他的保險經紀及股票買賣。自他二十歲那年,一無所有的從馬來西亞,隻身來到新加坡,半工半讀念完南洋大學英文系,然後靠一己之力白手起家,打造自己的事業。不僅養活家人,幫助親友,老年還回饋社會,創立助學貸款,幫助和他當初一樣清寒的學子。 回憶與家翁相處時光,他最討厭虛華,請他去高級餐廳吃飯,絕對是自己討罵,然後他會全程擺臉色給你看;他最喜歡坐在路邊吃快炒,到牛車水吃平價的廣東點心。「賺錢不容易,不要亂花錢」,是我們家的家訓。 有時跟他分享工作經驗,他會像一個好奇的資深實習生,問很多問題,不斷吸收新科技,新知識,然後給予我們一些建議。隨著逐漸老化,他開始口述他的奮鬥史,每一次聽下來總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還有經商的技巧,對我們人生及事業的啟發很多。 祈願家翁去了天堂,去了極樂世界,病痛消失,又變回那個瀟灑多情的才子,然後跟他的愛妻我的婆婆,環遊世界。

MORE

【河畔風光】各吹各的調

文/Ada 每次沿著基隆河畔自行車道騎乘,總會刻意在內湖橋下停留。在這宛如薩克斯風共和國的國度裡,樂音悠揚,或雄壯,或輕快,或優柔。 用最慢的車速來一圈橋下廣場巡禮,有位戴著棒球帽的年輕人吹奏著〈愛情轉移〉,靠近河邊石椅上有位光頭阿伯正演奏著〈惜別的海岸〉,有兩位小女生在腳邊玩玩具的牛仔褲帥氣大姐吹著輕快的〈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大橋墩兩側分別有位綁馬尾男生和戴著墨鏡的老先生吹著〈諾亞方舟〉和〈月亮代表我的心〉…… 有人專注的盯著譜架上的譜,有人神情輕鬆的將錯就錯,有人無需看譜閉眼陶醉其中。不管哪一種姿態呈現哪些曲子,熟捻也好,生疏也好,吹對吹錯,吹好吹壞,好像都不干別人的事。 偌大廣場裡似有隱形的隔間,人人在各自的空間裡自得其樂,明明同時聽得見好多首不同的歌曲,卻又好像不會互相干擾。有趣的是旁聽者我們也絲毫沒有轉換曲調感受的困擾或違和感,從悲情的台語老歌可以立刻轉入輕快的恰恰,從國語流行歌可以迅速切入西洋老歌。 在屋舍比鄰的水泥城市裡,河畔橋下仿若是這些愛樂者的天堂。只有在這裡,他們可以放任自己釋放每個樂音,恣意擁抱每一個抑揚音符。有人或許周末才來,在這裡釋放累積一整周的工作壓力。有人或許有空就來,努力練習成為一個優秀的街頭藝人。有些或許是天天都來的退休族,在這裡度過最愜意的人生下半場。這橋下,大家雖然各吹各的調,但這些樂音讓人微笑,這氛圍讓每個細胞都跳躍。

MORE

【5-6月主題徵文母親節 禮物】

母親節送了什麼禮物給最摯愛的母親?除了鮮花、蛋糕、大餐、卡片……或許承擔一天家務、陪她散步看展、種花,母親便已滿足。寫下你的母親節禮物,來稿六百字內,請寄副刊郵件信箱:mtnart7@merit-times.com.tw

MORE

【閃文集】擁抱孤獨的吳爾夫

文/林一平 我多次訪問倫敦,經常到海德公園門22號(Hyde Park Gate 22)參訪吳爾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的出生地。在海德公園的下午茶時刻,我喜歡坐在公園草地上閱讀吳爾夫的日記。在她的日記,我發現了超越時光的深刻情感,共鳴著渴望獨處、空間和自然簡單的心靈。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能夠與吳爾夫的文字建立深刻的聯繫,同時探索對片刻休憩的需求以及對孤獨和人類之間的連接。吳爾夫對孤獨的呼喚:「我需要獨處。我需要空間。我需要空氣。我需要環繞我周圍的空地;我的腳步沿著道路奔跑;還有睡眠;和動物的存在。(I need solitude. I need space. I need air. I need the empty fields round me; and my legs pounding along roads; and sleep; and animal existence.)」她的文字總結了對獨處和與自然交融的原始渴望,這種情感讓許多讀者深感共鳴。她以優雅的方式表達對簡單事物的渴望,是打動跨越世代的弦音。 在吳爾夫的字裡行間我找到了慰藉和理解,也熱切的回應了吳爾夫對空間和與自然相連的深刻體悟。無論是腳踏在道路上有節奏的敲擊,還是對空地的擁抱,又或者是忠誠寵物的陪伴,通過自然建立的連接,吳爾夫日記產生了對人類靈魂的治療效果。 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定期品味吳爾夫的文字,它概括了對疲倦靈魂提供庇護。然而,我對吳爾夫孤立的浪漫也有所顧慮;或許我們不應過分理想化孤立,應同時理性面對尋找獨處的偏遠地方時帶來的挑戰。遠離大自然的危險,以及擁抱電視帶來的舒適,這些都是一種鮮明的諷刺,雖然孤獨可能帶來寧靜,但也伴隨著必須克服的挑戰和風險。 沒有人能像一座孤島一樣生活,即使在追求獨處的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理解、相互聯繫,仍然是極為重要的。吳爾夫渴望的簡單事物和生活的殘酷現實之間的對比,展示了人際歷程的複雜性。 當我穿越吳爾夫的文字,及讀後反思時,我感受了情感的編織,超越了時光,共鳴著對獨處的需求。♣

MORE

【人間小品】與你共舞

文/謝霏 跳舞和說話應該是分開的嗎? 一九九○年,評論家卜倫南(Terry Brennan)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蘇格蘭詩人鄧恩(Douglas Dunn)的詩作,那其實是一場「談話舞蹈」,演出時,他用錄音的聲音讀道:「跳舞就是說話,說話就是跳舞。」 這句詩當時並沒有得到所有舞者的認同,卻也有許多編舞家從中衍生出將說話、對話融入舞蹈的作品,例如美國編舞家休斯頓‧瓊斯(Ishmael Houston‧Jones)於一九九○年發表的獨舞《在黑暗中(In the Dark)》,他讓觀眾「聽舞」:表演時的舞台大部分是黑暗的,只有在舞者「說話」時才拉開簾子,讓街道的燈透進來,此時觀眾仍在聽舞,眼前只是舞者的剪影,說話成為舞蹈動作的一部分。 前些時候,台灣文學基地推出「文學改編舞蹈計畫──走跳人生」,編舞家蔡晴丞以作家陳明仁的台語詩作為基底。「人一出世就先哭/毋是愛哭/是咧哭出世做人」,舞者在此一邊念唱著詩一邊表演,編舞家藉由詩人對於生命意義的梳理、台語口說時的音律感、詩作對應編舞家自身創作時的感悟等等元素,並且結合劇情──人生坦途中的悲歡──說話與跳舞在此緊密連結,說話生長成動作的質地。 我想,倘若跳舞即說話、說話即跳舞,那麼生活中即有無處不在的舞蹈表演進行著…… 此刻,若你誦讀這些文字──我也正在與你共舞。♣

MORE

【小風徐行】北苗市場 一小舖

文/劉克襄 北苗市場離苗栗火車站不遠,但商舖不多,遠遜於南苗的繁華。 每回抵達,我都逕自到賣蔬果和客家米食的攤位走逛。有攤阿波們製作的刺殼粿和客家菜包,讓人印象深刻。相較於南苗的豐富和多樣,這兒展現了老人家親手製作的內涵,糕點有更多的家常口感。 若待久一些,還會走上二樓,探看兩家大姐們開設的麵攤。哪家有營業,便就近食用。緊接,再轉搭客運去遠方。 來去多回,根本不知西南角落,還有間牛肉小舖的存在。可在地買菜的大姐們都知之甚詳,那兒有位帥氣十足的年輕小伙子,承繼了家業。 有次在地市場達人阿成,引領我前往。初回看到時,攤位上的各款肉品稀稀落落,都只兩三塊。心頭不免納悶,是否生意不好,顧客甚少光臨,因而食材類型不多。 殊不知,自己大大誤會了。 阿成跟攤位的小伙子熟識,當下便要我伸手,摸看看其中的一塊肉品。 當著老闆面前,居然可伸手碰觸,未免太不禮貌。縱使再如何熟悉的友人,都覺得不妥,我因而有些遲疑。經他再鼓勵,才勉強伸出食指,輕輕碰觸。等一摸著,我彷彿觸電般,趕緊收回。 那當下,隨即也檢視食指。原本以為,會沾點血水,仔細瞧卻乾乾淨淨。但剛剛的觸感,委實有一微小的異樣。摸起來明明是柔軟的肉品質地,似乎有些說不上來的奇特。 我驚奇地看著阿成。他笑嘻嘻地告知,「這是假的肉喔!」 聽到他如此介紹,我嚇了一大跳。以前到餐廳用餐,多少會看見仿真的菜色樣品,擺在廚櫃展示。但一看即可辨識,眼前卻幾近真品。在交易熱絡的市場,也是首次看到。 我隨即好奇,買賣頻繁的攤位,何以要擺上此一仿真食品。攤位上有好多款,難道都是用各種塑料做的?阿成急忙解釋,裡面有好些是假的,但也有真的。 我乍看之,實在難以判斷。他要我再仔細辨認,以是非題勾選。結果,一半以上都猜錯。 早年,自己寫過一堆市場介紹,如今連個牛肉真假都判斷不出來,未免尷尬了。但我還是懷著先前的困惑,推敲是否因生意不好,才出此下策。結果,當然非也。 小伙子選擇仿真肉品,以假代真的擺置,消費者或許一時不能適應。但常來購買的人,在長時互動下,逐漸明白他的用心。 做為第二代接班人,他從長輩接手後,知道時代不一樣,攤位店面不僅要改善,食安問題和履歷認證愈發重要。所有販售的肉品不宜像過往,全部攤露在消費者眼前。旁邊還需要良好的冷凍設備,讓食材保鮮。 可現場攤位空間有限,無法安置其它器材。眼前擺售的,除了少數必須現場處理的熟食,只能都是仿真品。顧客有意願購買,指名要時,他才到十公尺外的冰箱取貨。 此時我再趨前,檢視剛剛接觸的仿真品。不論切片、塊狀或色澤,每一款都做得維妙維肖。不知情者,說不定會放到砧板上切剁,或者直接帶回家煮食。 小伙子不只有此巧思,他還想改變攤位,展現得更有質感。目前的攤位雖說乾淨又亮麗,但外觀還是老樣。他覺得應該創新,充滿當代攤位的美學。他不只希望,在地買菜者感受不同,連外地人都能充滿驚喜。 阿成也有這樣的抱負。他熱愛地方文史工作,返鄉後,一直默默推動青銀共創。在他的牽線下,北苗市場還有好些位七八年級的進駐,擺售不同的產品,諸如咖啡、甜點、手工皂和植物盆栽等等。過去都是在地老人家走逛的市場,空曠而悠緩。他們的進駐,隱隱帶出一個文創市集的活潑雛型。 年輕人返鄉創業,承繼長輩期望的工作,往往有一番家庭小革命。長輩總是以過去的成功為例,希望買賣如常,便能維持生活。但外頭世界的變遷劇烈,年輕人總要因應時勢,進行一些攤位的調整。 小伙子跟我們對話時笑瞇瞇的,自是不會談這些。但眼前極簡內涵的小舖,相較於過往商攤的琳琅滿目,想必是有過一番艱辛的改革。這點從他的淺笑,我如是忖度,且致以敬意。♣

MORE

【城市慢遊】輕軌輕輕

文/商瑜容 高雄歷史在2024年元旦邁入嶄新的一頁,輕軌從「愛河之心站」到「凱旋公園站」的路段全新通車,環狀大眾運輸系統的完成是都市建設的重大里程碑。 回想2015年輕軌剛正式營運,許多朋友閒談之際常會問及:「你搭輕軌了嗎?」整座城市瀰漫著一股興奮的氣息,期待著進步與新生。近十年過去,日復一日穿行島嶼南方的綠色列車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雖然環保綠能是輕軌的主要優勢,但對我而言,它最大的魅力卻在於充滿旅行感的悠閒情調,是一條能暫離繁瑣事務,通往自然與藝術的捷徑。假如厭倦在馬路上騎乘爭逐,登上輕軌,就可以展開一趟無比愜意的小旅行,不論是美學殿堂如內惟藝術中心、高美館,或是水光瀲灩的愛河灣、古樸多姿的哈瑪星……整座城市的熱點彷彿發光的星星,被輕軌串連成一張燦爛星圖,一節節車廂是精巧的飛行器,甩開車水馬龍的煩躁,繞過趕時疾行的日常軌跡,與世無爭地行駛在自己的軌道上,歡快地遨遊。 當時間的油彩飛速塗抹,生活的容顏看似絢麗卻又模糊難辨,一首歌曲可能一夕爆紅轉眼又被遺忘,一則消息還來不及深思又被另一則覆蓋,我多麼嚮往作家木心筆下的從前──「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輕軌也慢,但正因為如此,它行進的方式似乎帶著一種感性,提醒人們平息內在焦躁,慢慢離開這一刻,慢慢前往下一秒,不用聚精會神注意路況,用心感受每個當下,莫負人間好風光,這是屬於輕軌的浪漫。 有別於高雄捷運在地下疾行,行駛在地面的輕軌少了點神祕,卻多了點率真。搭乘捷運快速通往目的地時,途中只能從車廂跑馬燈得知身處何地,看不見沿途風景,當我步出捷運車站,重新看見街道與天空,內心常有一瞬怔忡,彷彿生命中某個片段跳接了,鑽出魔術箱的我是否已然改變?而輕軌走到哪裡都是明明白白,透過潔淨明亮的大面車窗,在乘客的視野裡有藍天白雲,有碧草濃蔭,熱情的陽光一路相伴,陰霾與寂寥總離得很遠。 我最喜歡的水岸輕軌,段長約8.7公里,是由歷史悠久的台鐵臨港線規畫改造。搭乘輕軌前進港灣,低緩的車速正好醞釀期待氛圍,當高雄展覽館波浪式的屋頂映入眼簾,就預告海已經很近了,經過光榮碼頭前美麗的彎道,我心底的輕潮也跟著搖晃起來,從右邊車窗望出去,高聳的八五大樓堆疊鮮明的城市意象,緊接著迎接旅人的是流行音樂中心的鯨魚堤岸、海豚步道與音浪塔,幾艘遊艇悠哉地停泊港口,似乎也在欣賞滿天雲霞的變幻,至此,我已忍不住想要跳下車呼吸海的氣息了! 由真愛碼頭站通往駁二大義站時,列車從高架軌道經過一段下坡滑向草皮 ,總給我一種身處遊樂園的感覺,白色的大港橋像一艘大船,在岸邊等待人們登上甲板,感受海風吹拂,眺望港灣的明媚風光。駁二園區內有許多裝置藝術,除了深具代表性的工人和漁婦之外,漫步其間,常常會意外發現更多隱藏版的藝術創作,如此想來,輕軌不只通往目的地,還通往更多驚奇。 輕軌輕輕,卸下煩憂,白綠相間的車廂是活力海洋與綠色永續的象徵,它如同穿梭城市中的郵差,永遠盡責而穩健地傳遞美好信念,戴著夢想往更健康的未來出發。在目光與風景的頻頻交接中,人們將有更多期待與發現,聽!那緩緩經過的列車就像口琴,溫柔吹響新的一年。♣

MORE

【阡陌之時】玫瑰色貴人

文/吳鈞堯 整理衣櫃時,找到多年沒穿的襯衫,領口醃黃,約莫漂白劑也無濟於事,打包納進衣物回收櫃。 穿著的記憶還在。騎機車,到醒吾大樓面試,脫卸安全帽,撥整頭髮、拉拉衣扣,連續劇般細節的確發揮作用,面對高聳大樓深呼吸,不知道有緣或無緣,成為它的一員。 出門靠朋友誠乃警世名言。應徵前我待過房地產、綜藝節目編劇,實不知自己能為哪一種工作做出最大適應。介紹人小華是女友大學閨蜜,學生時代積極參加系務會議,到大企業擔任機要祕書,也算順理成章。 她看到我愣頭愣腦、面露不安,甜甜微笑說別緊張啊,黃協理人很好。我一定沒有回答好各樣提問,諸如對政治看法、全台縣市首長大名。當我笨頭笨腦守在候客室,深感未來茫然之際,小華穿著淡玫瑰色長裙,笑容也如玫瑰,約我中午一塊吃飯。 她真能忍。直到甜點、飲料都上桌了,才跟我說,「協理問你,什麼時候可以上班?」人在江湖,猶如亂流中游魚,巴望著幾塊岩石藏身,何況投入水面的是一條肥嫩魚餌,我藏不住欣喜,「明天……或者下周一?」我利用假日到青山洋服購買上班衣款,西裝長褲、襯衫,也找出多年不用的領帶,拿到辦公室請小華幫我打好放置櫃子,重點活動取出裝扮。 我負責商會雜誌編務,採訪文具公會、電腦公會等理事長,小華做什麼工作我始終猜不透,常見她出入協理辦公室,她應對上級指示,還要處理我的情緒毛邊,看著我不耐煩打亂領帶,她好整以暇地說,「我來吧。」重新為我把領結打得又結實又好看。 我從衣櫃取下領帶,襯衫都泛黃了,而她為我打好的結,依然炯炯,一如她的眼神。♣

MORE

【詩】晾晒一夏

文/暮云 像滿溢生活中的泡沫 給你好心情 在悶熱的夏日 離你房間最近的陽台上 洗衣機正在工作 浸泡。洗衣,排水和烘乾 等它走完行程 你大可以走近窗口 以每一個角度靜看十三樓高 外面風景盛開的話題 或洗凈心靈 治療所有生活上出現的縫隙 你也可以和藍天、白雲打交道 等著晾晒今天的心情 透過光照,每件衣服各自帶開 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藍天仍在,海水正藍 恰如進入烘乾的階段 給好天氣鼓勵 就算紅潤著臉,在陽光底下 就是厚厚的愛 不斷增生 並在風來之時,手舞足蹈 鴿子飛過,像洗凈後紅塵退去 白晳亮眼看著熱浪 拍打生活中的片刻 清醒地笑 清醒地面對人生 讓美麗良善緊靠著夏季

MORE
/146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