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閱讀 | 人間福報

閱讀

【育兒心得】第三選擇

文/牧野 「為什麼今天又是草莓三明治啦!我不要吃這個!」四歲的小弟哇哇大哭。每天早餐我都幫孩子做三明治,因為兩個孩子喜歡的口味不同,為公平起見,我輪流製作他們喜歡的口味,我想,這樣他們就不會吵了吧! 沒想到,四歲的小弟氣極了,一大早就哭啼不止。為了不讓他覺得「有吵就有糖吃」,當下選擇拒絕他的要求,並要他拿到什麼就吃什麼,不願養成他「吵鬧就可達到目的」的習慣。然而,我開始思考,到底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呢? 之前曾讀過一本書:《第三選擇:解決人生所有難題的關鍵思維》,裡面提到:「在人們之間面臨差異的時候,通常會落入『你的選擇』或『我的選擇』,但世界上存在第三選擇……需要一點『創意』,它並不是慢慢改進流程的,而是直接產生一個新的產品。」 我心想:「做為一個年近四十的成年人,我的智慧難道不足以解決這種生活小難題嗎?」後來,我決定一次製作雙數份的三明治,再依他們的喜好,交換組合成不同的「產品」,這樣孩子就能自由選擇當日想吃的早餐了! 生活中有許多難解的問題和衝突,然而這些衝突原則上都是可以解決的。其方式並非完全妥協,也非恃強凌弱,而是找到「第三選擇」,找出一個先前沒有想過的方案,而非陷在只能單純說服或被迫妥協的思維中。 孩子們的生活細節與喜好看似微小,但我仍讓他們保留自己的個性和偏好,並運用自己的智慧解決紛爭。不需小覷自己的智慧和創意,許多事都可以得到圓滿的結局。

MORE

廣告人龔大中 用創意與社會對話

文/袁世珮 龔大中,從奧美文案做到如今集團創意長,24年來產出包括NIKE、多喝水和全聯等響亮的廣告,可是請他替「龔大中」這個人下一句文案、標題,他想了一會。 「這一篇可以不要有標題嗎?」日日寫標題的人不想再想標題,也不想被定義,龔大中更相信,廣告人追求的是「創意被看見,要能爆炸、產生話題,讓社會產生騷動。但我並不想變成一個所有人都知道我名字的創意人。」 對於自己,龔大中玩笑說:「是我的名字很好記。」但這些其實是他以作品厚積出的名聲,輔大廣告系畢業後,2000年進入奧美擔任文案,持續為NIKE等大品牌輸出創意,得到眾多國內外廣告獎,是創意人、也當過導演,還是教授、作家,名聲如何不響? 然而龔大中說:「現在的我算是一個相對比較低調的人。」幾乎不用臉書、IG,在社群、在工作、生活上,都有點像潛水,不是很想被看見。 可是他小時候不是這樣的。龔大中回憶,國中時想上學校的成績紅榜,所以考進全校前10名上紅榜是他唯一的讀書動力;上紅榜不夠,他連旁邊的記過單也想上,使壞,翹課、打架,於是紅、黑兩榜都有他的大名。 學生時期 渴望被關注  「我的青春歲月很需要被關注,我很想要別人看見我,以至於我會去做一些很誇張的行徑去讓自己被看見。」龔大中說,是到了做廣告後才發現,當創意很厲害時,你的作品會被看見,會引爆成一個很大的話題。 廣告吸引龔大中的是,廣告人跟社會就某一個議題產生互動和對話,傳達態度、得到反饋。 龔大中進入廣告這一行,是向著一位偶像去的:「入行時,腦袋裡面想的偶像,在我們那個年代,都是孫大偉。」 孫大偉曾任台灣奧美廣告創意總監、汎太國際執行顧問等,生前被喻為「廣告教父」,他主持《廣告也瘋狂》節目,在訊息不那麼流通的年代,向台灣觀眾介紹國外許多精采的廣告。那更是龔大中小時的養分。 又因為孫大偉是輔大大傳系,而龔大中是大傳系分組廣告組升系為輔大廣告系的第一屆,有一點學長弟的關聯,「好像跟著學長的路,而奧美也等於是孫大偉養成的地方。」 大學實習 與偶像互動 龔大中記得與偶像的第一次接觸是大學實習時,因為崇拜孫大偉,特地申請當時孫任職的泛太(今改名偉太),沒想到入職後,他所在的活動行銷部與偶像的辦公室是最遠的對角線,始終沒見到人。 一直到龔大中結束實習要離開的前一天,因著同事的鼓勵,他鼓起勇氣去找孫大偉。那時的龔大中很天真,買了一堆鉛筆,簽上自己的名字送給同事,請大家「勿忘我」,到了孫大偉面前,他也是拿出一枝筆。 大師風範,收了無名小卒的筆,回贈一盒當時做的March城市尋寶記鉛筆,也簽了名,並附贈兩個建議。 「第一件是他說,學校老師都是走投無路才去當老師的;第二件是,如果有機會,記得回饋母系。」龔大中說,孫大偉說的兩件事看似相悖,但相信第一點應有更深意義,而龔大中果然在30歲當副創意總監。 那年,應邀回母校教授「廣告創意導論」,一教15年。 進入奧美 從旁觀開始 龔大中畢業後就到奧美,稱得上是「奧美寶寶」,他和另一位同學同一天進奧美,兩張白紙還沒有加入團隊,「大家都在忙,我們不知要幹嘛,大概到6點,就很不好意思地靠著牆壁摸走。這樣大概兩個月,都不用工作。」 後來有前輩告訴兩人,「沒有30歲是不能做文案的」。這讓兩個24、25歲的年輕人很傻眼,雖然前輩的意思是,寫文案要有一些人生歷練,連孫大偉都是很晚才當文案,像龔大中這樣的小毛頭寫不出東西,「你們什麼都不要寫,就跟在旁邊看,先看個5、6年再說。」 龔大中現在想起來,無限緬懷那個美好往日,「那個年代,公司真的狀況很好,雖然我們薪水不高,就是能雇兩個人什麼事都不用做,讓我這種完全沒有工作經驗的人進來當文案、當創意。能進奧美,很開心。」 從小文案到現在的創意大總管,龔大中說,原本只想做到創意總監(CD),可是他也承認心裡隱約有個目標,因為偶像孫大偉當到奧美創意的「最大頭」,「不能說完全沒想過這件事,只是覺得不可能,沒想到我就這樣在奧美待了24年了。」 斜槓當教授、導演 釋放能量 但龔大中承認,在工作了大約7、8年時,一直想離職。他是32歲當上創意總監(CD)的,這是最初訂的目標,所以開始想,如果不當CD、不做廣告,還能做什麼事?龔大中想到大學時學過拍片,做廣告後也拍過幾百支廣告,「所以我有個念頭想要當導演。」 龔大中給自己3年時間來學習當導演,看書研究,或者坐在導演羅景壬背後學師,就這樣構築起自己的能力,開始拍廣告、拍MV,包括五月天〈第二人生〉、〈成名在望〉,還有宇宙人、小男孩樂團的MV也有他的手筆。 「拍片時,我好開心,那個緊張跟興奮,好像回到剛做創意的時候,那種每個案子都會血脈賁張的感覺,太刺激。」所以龔大中那時好想離職,「因為我在拍片上重新找到做創意的那種爽感。」 龔大中也不是不愛廣告了,只是拍片讓他重新找到刺激感,可惜工作真的太忙,現在是真的有機會或好玩的東西,才會去拍片,跟奧美請假去當導演。 除了是廣告人、導演,龔大中還是教授、作家,還出跑步、收藏的書,因為做的事太多,一度被當成「斜槓青年」的代表。 「再怎麼斜槓,你都有第一個出發點,就是你的本命,我基本上還是廣告人。」龔大中說:「我之所以去搞那麼多斜槓,可能是除了廣告的創意工作外,身上有一些能量要找地方去放電。」 自媒體時代 廣告形式改變 在自媒體改變了傳播的模式之後,廣告的未來何在?「廣告這個行業,一定會永遠存在。」龔大中說,面對網紅、社群、自動投放、甚至自動產生廣告這些,「廣告人有一天可能會被取代,但是廣告這件事情不會被取代,只是形式會改變。」 創意人要做的,還是回歸到作品。龔大中說,廣告人在道德上是不希望被看見的,因為只是廣告代理商,是幫客戶的品牌做廣告,廣告人退到一個幾乎看不到的位置,「但是只要作品一件件累積,最後你會被看見。」 把自己當新鮮人 迎接每一天 龔大中去年出版《創意龔作心得報告》,說的是自己過去20多年在廣告、創意上的一些想法。 20多年的心得若「兩言以蔽之」,第一個是:「待久了,就是你的。」 但你拿的,並不限於職位,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時間的累積,實力的厚植。龔大中說,因為很多年輕人做創意很三心兩意,外面有很多選擇,「但我相信時間的累積,靠著作品一件件累積,專業和經驗的累積。你對於創意的理解、體現,都是需要時間的。」 第二個心得是,要把每一年當作第一年、每一天當第一天。龔大中記得幾年前和夥伴去提案,提案成功後忽然有種回到大學的感覺,也是老師指定題目、小組研究、提案、交作業,只是現在服務的是大客戶、交了作業有錢拿。龔大中想記住這種感覺,「每天當成一個新鮮人、一個新的開始」。 龔大中認為,在廣告行銷比較艱困的當前,那就是要有一個可以快樂創作的環境,持續輸出創意、產生意義,跟社會對話,「這才能使得廣告更有高度。」 至於位於國內頂尖廣告公司創意頂端位置的自己,龔大中說:「有朝一日,我還是會去做專職導演。」屆時,就是另一段有著不同標題的「導演龔大中」故事了。 本版與聯合報「優人物」合作

MORE

【詩】 民雄日式招待所

文/渡也 兩層樓檜木老建築 姿態幽雅 住在民雄電台附近 曾熱心招待日治時代 日籍員工 縣府從歷史深處將它挖掘出來 復健建築的骨骼和肌肉 讓它比昭和年間更健康、養生 更有精神 如今招待二十一世紀 遊客和文化創意 電台再也不會遇見空襲的聲音 不會遇見戰鬥機咆哮的身影 招待所每一根檜木都愉悅 遇見它們自己的香味

MORE

【幸福路上】孩子會自己找出口

文/接輿 月琴算是我的忘年之交,第一次見到她是在一場歲末祝福晚會,我對她的熱心和爽朗,印象深刻,沒想到很快的,我們又在一場義賣會碰面,相談甚歡。雖然她大我十歲,但感覺我們之間沒有隔閡,總有聊不完的話題,深談之後,才知外表開朗的她,其實也有煩惱。 月琴育有一子一女,女兒已嫁為人婦,並且生兒育女了,兒子年近四十仍與月琴夫妻同住。月琴說兒子因患有先天性疾病,無法勝任體力活也不能太勞心,為保險起見,月琴和老公商量,兒子學業告一段落後,就在家裡休養不用外出工作,而兒子這一待就是十二年。 在家十二年之後,兒子竟要求月琴夫妻讓他出去找工作。月琴原本有很多的擔心,遲遲不答應,但是兒子懇切說明要外出工作的理由,除了要應付左鄰右舍異樣眼光外,他整日無所事事,只會「飯來張口,茶來伸手」,深覺自己的人生不應該這樣,他不喜歡這樣的自己,想到外面世界去看看。拗不過兒子的再三請求,月琴夫婦只能勉強答應。 月琴說,其實兒子這十幾年來即便沒有工作,但絕非他自己所說的只會「飯來張口,茶來伸手」,而是把能做的家事都做了,也會上網研究食譜、料理三餐,讓他們夫妻倆吃得既健康又營養。兒子也從不會做讓他們操心的事,她原本認為這樣的日子可以一直過下去,現在兒子突然要求要外出工作,她實在沒有辦法放心,但看到兒子殷切的表情,她只能成全。 完全沒有工作經驗的兒子,求職並不順利,只能找兼差性質的,但是兒子並不氣餒,去考了很多執照,就是要讓自己的求職路能夠更順遂些。月琴細數兒子做過的職業,包括賣場售貨員、飲料店工讀生、便當店外送員,還當過禮儀師。她很佩服兒子有這樣的勇氣,兒子跟她說,就是抱持一顆尊重的心,沒有什麼好害怕的。聽兒子這麼說,她忽然覺得在兒子面前,自己顯得很渺小。 現在月琴的兒子已有了正職的工作,雖然收入不多,但看兒子每天都開開心心的出門,也交了許多新朋友,生活圈不斷在擴大,人也比以前開朗許多,讓她覺得之前的擔心和顧慮都是多餘的。 我拍拍月琴的肩膀,說孩子比我們想像的要堅強,會自己找出口的,過多的擔心和束縛,反而會成為他們向前的絆腳石,我們只要做好他們的後盾就好了。而我也相信月琴的兒子會漸入佳境,一個不會放棄自己的人,老天爺怎麼會不拉他一把,給他機會呢?

MORE

【經典新話】《小美人魚》真人版 懷想好萊塢歌舞片的文藝復興

文/陳煒智 迪士尼重拍經典動畫《小美人魚》(The Little Mermaid),由於選角引起的種族爭議甚囂塵上。這件風波勾起了太多討論,也同時讓伴隨迪士尼「美夢成真」歌舞天地一同成長的觀眾,在欣賞之外,多了一層省思的空間。 迷人的海底世界 電影本身評價兩極,讚者紛紛稱許女主角歌喉動人,宛如新星誕生,罵者則從劇本嫌到髮型,幾乎無一是處。雙方評析力道之猛,彷彿各自都在「扞衛」某種不容否定的價值似的。 《小美人魚》的創作過程本身就充滿動人的故事,動畫長片的影史地位與美學成就不容小覷,加上百老匯舞台版、現場直播電視版、樂園演出版……本身既是豐富的文本,也是「議題」的集合。一九八九年問世的迪士尼動畫雖然改寫了安徒生原著的結局,卻因為萬分迷人的歌舞、角色塑造,以及全片幕後推手——作詞人霍華艾許曼(Howard Ashman)無懈可擊的藝術成就,不僅使這部電影不朽,更讓當年在一九八○年代末已經行將就木、準備被裁撤的迪士尼公司動畫部門,重新翻身,進而推動、促成長達十年的好萊塢歌舞片「文藝復興」。 《小美人魚》在筆者心目中擁有極其崇高的地位。當時我親身經歷、見證了這場「文藝復興」;這十年之間的變化,一點一滴塑造了我的審美認知,養成了我的「品味」,也讓我親自透過「坐在電影院裡」、接受來自大銀幕及立體聲的「薰陶」,進而體認到那份來自詞曲結構與表演整合成為一個「美」的整體的感動。 當年還只是個中學生,坐在台北的中興百貨內金像獎戲院,《小美人魚》的水手序曲唱完,海底世界徐徐在眼前揭曉,主旋律揚起,在音樂的高潮點上,海水裡亮出人魚的剪影,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那是一整個「世界」,不屬於我們人類的、迷人的海底「世界」。 這個海底世界裡的小公主,睜著她的大眼睛,一隻手伸得長長的,朝著水紋海波之上的白日青天唱著心底最激切的渴望:Wish I could be / Part of that world!百老匯青春新星Jodi Benson幕後代唱的歌聲,裡面有霍華艾許曼一字一句仔細教導的最細致詮釋。 對我來說,這是永遠銘印在腦海裡的記憶。我坐在影廳的左側,海巫婆一現身,章魚八爪在水中像傘一樣打開,戲院裡充滿驚歎的電波,黑暗裡的觀眾彼此之間存在著沒有發出聲音的「共鳴」。那份神奇的共感在小公主救活王子,躲在礁石後方偷看王子離去的場面來到第一個高潮,暴風已經遠離,雲散天清,她以立誓般的口吻唱出自己堅定的心聲:Watch and you’ll see / Someday I’ll be / Part of your world! 坦蕩蕩地迎向真愛 值得一再回味的關鍵乃在她的歌聲全然不炫技,傳達出來的信息是誠懇、堅毅和執著。沒有刻意拔尖的高音,也沒有為了賣弄聲帶張力而犧牲詞意、旋律完美平衡的特技展覽,那是穩健而明朗的坦然,背景的大浪整合且完滿了全幅音畫,我們為之感動——並不是因為替小公主幕後代唱的歌星,嗓音有多麼地撩人,而是因為小公主這個角色在天地海波之間,立誓要坦蕩蕩地迎向真愛。 平心而論,新版電影的主創團隊太急切想要討好輿論世道,將八十五分鐘充滿魔力的動畫經典「增肥」成為一百三十五分鐘的所謂「真人版」。戲肉肌骨似乎沒有增多,可惜讓原典歷久彌新的魔力和魅力已經不復存在。

MORE

【生活快門】荷葉上的沉思者

文/賢文 一般人都說,大王蓮可以承載五十公斤體重的人,但一般荷葉,似乎也可以載重喔,至少一隻紅冠水雞是可以的。 一天,在植物園荷塘,便看到一隻紅冠水雞,安然地站在一片荷葉上。荷葉不動如山,周圍水波不興,而一向在池水裡游動不停的紅冠水雞,雖只看到其背影,但卻好難得地看到牠在荷葉上安靜沉思,不知在想些什麼?

MORE

【好的改變】不一樣的小真

文/水色音符 參加旅行團到處遊山玩水,是我退休後的日常。 今天,坐在我旁邊的是一個我非常不想見到的人,所以我把口罩戴好戴滿,根本不想跟她有任何交集。 多年前,我跟她同在一所小學的附設游泳池晨泳,那座游泳池很小,開放時間也只有早上兩個小時。我游得很慢而且遊到對岸後一定要休息,所以我固定在慢速水道游;她游得很快又不需休息,可是她偏偏喜歡和我游同一個水道,還規定我要等她游回來再游出去後才能出發,不然我們會相撞。我覺得很生氣,她游得那麼快為什麼不去快速水道游呢?而且我們游泳都必須遵守左肩靠中線的規則,怎麼可能相撞?我真的不想跟她說話,但她現在就坐在我旁邊,說不定又有什麼新規定。 我愈不想跟她說話她卻愈想找我聊天,她叨叨絮絮地告訴我近幾年她的改變。一開始她是被「提升泳技」吸引,所以加入了紅十字會的義工隊,他們經常協助紅十字會辦理的各種泳訓課程,為了扮演好教練的角色,她不斷充實自己,也拿到了很多和「救人自救」有關的證照,現在一提到「 救人」這件事,小真充滿了自豪與熱情。 萬事萬物無時無刻不在改變,有時變好有時變壞。小真變了,在我心中,她以前態度很囂張,現在則是一個認真付出不求名利的義工,「相由心生,心由境照。」我發現小真的臉上散發著慈愛的光芒。 我還是偶爾會想起她,可喜的是,我不再氣得牙癢癢,而是甜得心暖暖……

MORE

【阿三在美】撞衫與差異

文/文外 小甜的小姨從中國來美,給小甜帶了兩大箱衣服,見面便訓阿三夫妻,說小甜沒衣服穿、他們在「虐待」小甜。第二天是周末,上街前她硬逼著小甜大熱天換上一套白色連衣裙,腰很緊、有後拉鏈、帶襯裙,還另配珍珠項鏈、耳墜、手鐲、頭飾之類,繁復之極。 儘管突然變得珠光寶氣美麗非凡,小甜卻著實不勝其煩,從外歸來便悄悄抱怨說:「當了一天的妖精加囚犯,真受罪!」。 面對小甜的巨變,大家口頭讚美卻相互躲避著目光,倒是對國人觀念有了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大感驚詫。小姨也同樣驚詫不已,因為她也未料這幫幾十年沒回國生活的學究們,如今居然可以如此「老土」。 多年未見小甜,見如今已是大姑娘的外甥女穿的多是T恤、牛仔,冬天也只是長袖T恤,從上到下更無一件名牌,小姨覺得太丟面子,等於受到侮辱。可惜她帶來的這許多名牌,於小甜卻是對牛彈琴,因其對名牌完全不懂、毫無感覺。 小甜早上去學校,便連著被小姨逼著穿新衣,儘管每次小甜都挑最素凈的;到了第四天,她堅決不肯再「就範」,重新穿上白T恤藍牛仔,簡簡單單出了門。 見小姨一臉失望,小甜滿懷歉意地解釋說,這兩天所有人都在問她同一個問題:是不是又要去約會了?「我穿得太正經,所以太不正常,難怪大家要猜疑。」 小姨瞪圓了眼睛:「比其他女孩更有競爭力難道不好嗎?怎麼反而是不正常?」 小甜苦笑著答道:「小姨我們不靠攀比來找男友。靠名牌之類突顯自己,只能被別人笑話。」 小姨卻仍有件事耿耿於懷。她憤憤地對阿三夫妻說:「別的也就罷了,為什麼不給小甜買最新式手機?她還在當記者呢,這樣出去多丟人!」 小甜沒等父母開口,已萬分驚訝地提出了抗議:「我現在已有工作了,要換手機可以自己買,啃老才是最丟臉!」 媽媽及時止住小甜,請她學會尊重長輩,之後便轉過身對小姨說:「小妹,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國內那些觀念在這裡並不時興,小甜的觀念才是最『本土化』、才被大眾所接納。」 「可是……」媽媽沒等小甜把話說完,忙接口又道:「這並沒什麼對錯,只是文化差異而已。小妹你上街時再觀察一下,相信就會明白的。」 兩周之後,全家打算帶小姨去野生動物園遊玩。當看到從房間走出的小姨穿得和小甜一樣,著實引起了大家的驚詫。阿三不由嘆道:「一般國內來的人至少三年才能轉為這種美式著衣法,你居然一個月便可巨變!」 小姨笑說:「不用燙、不用裝、不用管別人的眼光,誰不變誰傻!」 小甜也笑:「咱們全是白T恤藍牛仔,豈非徹底撞衫?」 小姨咯咯笑道:「何止撞衫,撞的明明是文化差異!」

MORE

【以退為進】欲取之 先予之

文/劉墉 《老子》說得好──「欲取之,先予之。」你也可以講「欲予之,先取之」。甚至還可以說「先取之,即或不予之,對方也會覺得你予之了」。 懂得對付小孩的父母,看見孩子們玩得正高興,明明心裡想,再讓他們玩十分鐘,就得回家,可是嘴裡會先喊:「收拾你們的東西,晚了,該回家了!」小孩裝出哭的聲音,開始過來求情。 「好吧!好吧!讓你們再玩十分鐘。」你說。 「謝謝!謝謝!媽媽好好喲!」 你很高明!對不對? 懂得領導藝術的人,會隔一段時間就來個變動,再不然變動工作,再不然換換位子。 明明員工表現平平,無功無過,也要有小小的獎懲,於是懲了,他們會傷心;跟著獎了,他們又高興。他們會猜你換工作的目的;他們會猜位子是否代表尊卑。最起碼,工作換了,心情換了,他們變得更謹慎、更認真。 長久待在一個職位容易出的弊端,因為換手,而使「毛病」顯現。那些要搞鬼的人,心想隨時可能換手,也多些顧忌。 你很高明!對不對? 懂得經營大企業的老闆,絕不提早發布「今年會發多少年終獎金」的消息。因為當你這麼一說,就變成了「當然」,你當然得信守諾言,當然得「如數發給」。於是,從你說的那一刻,你就變成欠員工的。 反而是,你可以先放空氣,說今年不景氣,怕發不出來,甚至有可能裁員。於是人心惶惶,員工非但不再指望發多少年終獎金,而是生怕自己被裁。 結果,當你非但不裁員,反而說「虧損由我吃下,員工福利不可少」,而再多多少少發了些獎金時,你得到的是掌聲,是感激,是坐雲霄飛車、嚇得半死、終於到站的笑容。 你很高明!對不對? 「謝不殺之恩」就是這樣,明明該是他的,你非但不給,而且先拿走。如果他有十塊,你拿走八塊,再還他五塊,你明明還是拿走了三塊,他反而會謝你。如果他有十塊,你拿走了兩塊,不再還他,他一定會恨你。 這就是人性!人性多麼可悲啊,人居然像猴子,由「朝三暮四」,換成「朝四暮三」,換湯不換藥,猴子就會高興。 對,多數人也可能像猴子!懂得這人性的官員,總知道隔一陣「來一下子」。 於是,你覺得他總在注意你、關心你、垂憐你、拯救你。於是,你感恩戴德、高呼萬歲。你豈會想到,那本來就該是你的,是他「該給你的」,是你「該得的」,是他「該做的」。問題是,搞政治的人,如果不懂人性,他還搞什麼?問題是,作為人,如果沒點合理與不合理的變化,生活還有什麼意思? 政治家,是多麼高明啊! (摘自《你不可不知的人性》,聯合文學出版) 作者簡介 劉墉 畫家、作家。在世界各地舉行過30多次個展,在兩岸出版文學著作、繪畫理論、工具書及畫冊一百餘種,被譯為英、韓、泰、越等各國文字。是一個以自由的心情在生活,認真的態度在學習的人。有一顆很熱的心用來體會,一對很冷的眼用來辨別、一雙很勤的手用來分享、兩條很忙的腿用來超越。

MORE

【遊藝筆記】尋得桃源好避秦(上)

文/陳牧雨 一、緣起 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晉代,陶淵明為我們擘畫了一個屬於中國人的烏托邦──武陵桃花源。陶淵明說,桃花源的先人皆因避秦而遷居至此,由於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長久下來竟「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因此,造成生靈塗炭的相互征戰或猛於虎的苛刻暴政,都不及於此。人們過的是安和樂利、與世無爭的生活。 當然,桃花源只是虛擬的理想世界,但千百年來卻又真真實實地存在於苦難的人們心中,為受傷的靈魂帶來想望與慰藉。 台灣的武陵農場,雖然現在以櫻花聞名,但事實上,剛開始這裡種了許多桃樹,因此以「武陵」命名。台灣另一個知名的桃花名所,則是梅峰農場。雖然每年春天這兩處都會吸引大批觀光客前來欣賞桃花,但其實這裡的桃樹主要都是種來採桃實的經濟作物。 後來,我偶然在YouTube頻道上看到日本阿智村桃花盛開的影片,深深被那桃花盛開的美麗景況所震懾。 今年好不容易熬過三年疫情的管制,政府終於開放出國旅遊。四、五月間國畫班的同學們想邀團前往日本,我建議把阿智村列入這次的行程。 二、中途站:月下美人音樂會 由於阿智村位於長野縣下伊那郡,位置偏遠,距離東京約兩百四十公里,車程需三個多小時。因此旅行社為了節省時間,安排先到距離阿智村約十一公里的山中傳統溫泉旅館「月下美人」住宿,隔天才入阿智村。 我們在黃昏時刻抵達,旅館女老闆龍口女士看似五十來歲,親自上遊覽車迎接,說了一些我聽不懂的日文,應該是一些歡迎詞之類的。導遊說,晚餐過後有小型音樂會及觀星活動。 我們先把行李拖進房間,傳統的日式客房十分寬敞整潔。榻榻米上早已鋪好睡鋪、棉被等寢具。換上旅館準備的日式傳統衣服,我們先到餐廳用餐,又看見龍口女士帶領服務生忙進忙出地招呼我們。 晚餐過後,天色已暗,導遊要我們到大廳聆賞音樂演出。旅館很用心地在大廳點起了燭光,並在落地窗打上星光,雖然不是正式的音樂廳,卻顯得十分羅曼蒂克。首先登場的龍口女士,操著很好聽的口音為我們們解說今晚的音樂,可惜是我聽不懂的日語。 旅館大廳擺著一座鋼琴,另有一位男士拿著吉他,應該是伴奏。本以為會另有彈奏鋼琴的琴師,但讓我意外地,坐到鋼琴前的竟然又是龍口女士。 只見坐在琴椅上的她緩緩舉起雙手,小心地按下琴鍵,美妙的樂音在滿天星斗中輕柔地響起,我聽出是貝多芬的〈給愛麗絲〉。所有的聽眾都屏息聆賞著,美妙的琴聲在柔和中興起,也在柔和中結束。 或許是因為在那樣的氛圍下,女主人挑選的曲目以及美妙的琴技,洗滌了一整天的旅途勞累,讓我非常感動。我仔細地聆聽每一個音符,覺得那是我聽過最動聽、最令人回味無窮的〈給愛麗絲〉。 彈完鋼琴,龍口女士又用陶笛吹起〈奇異恩典〉,在吉他伴奏下,笛韻悠揚,彷彿嬝繞整個星空,久久不能散去。這樣的情景,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唐代趙嘏〈聞笛〉中的句子:「曲罷不知人在否,餘音嘹亮尚飄空。」 想來,我們從一千多公里外的台北飛來東瀛的深山僻壤,竟能聆賞到如此美妙的樂音,還真的是上帝特別賜予的奇異恩典。

MORE
/518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